- 相關推薦
淺析公允價值計量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
摘要:新會計準則的發布與實施,是我國會計界的里程碑。新準則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同時為了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出現利潤操縱,準則又“人為”謹慎地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取得與計量”。本文將探討公允價值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產生的影響,并給出一些相關性的建議僅供參考。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商業實質;現金流量
一、公允價值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1.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雙方的交易情況的,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確定公允價值可根據以下三種依據:一是如果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市價即為公允價值;二是如果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三是如果該資產及其類似資產均不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按照使用該資產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評估確定。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原則是:如果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市場價值為其公允價值;如果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卻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比照相關資產的市價來確定:如果該資產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均不存在活躍的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可按其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計算現值確定。
二、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難以確保
相比以實際交換為基礎的歷史成本計量,公允價值計量能為投資者提供更有效的決策信息,但是由于我國相關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市場交易不夠活躍,也不具備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成熟市場經濟,因此在發達的市場上公允價值比較容易確認的條件下,我國如何確認公允價值就成了難題,這時許多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可能會發生人為操縱計量結果的情況,就難以滿足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質量要求。
2.公允價值計量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工具
由于我國相關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公允價值可能難以達到公允,并有可能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目前國內的評估機構對于公允價值的經驗是比較欠缺的,在實際操作當中可能會有一定困難,而且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會造成不同的評估結果,若在沒有可靠的市場價值基礎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認定如計算現金流量折算值的時候,現金流量的估計、折現率的估計甚至折現期的估計等,都需要加上人為的判斷——這就是客觀上存在操作利潤的空間。
3.公允價值計量易導致價格波動頻繁
與歷史成本法相比,公允價值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固然能夠合理地反應資產的當時價值,但是若該項資產價格總是頻繁的波動,也必然會導致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的變化,而這些由于外部環境等變化所引起的損益的變動,也許并不能夠提供非常相關的信息,甚至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場上原料或商品的一點點變化都可能引起股價的較大變動,這并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給投資者的感覺是公司財務發展不穩定。
三、公允價值計量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容易造成較大的利潤操作空間
新會計準則規定,對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的,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所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過去非貨幣性資產交易產生的收益,只能計入資本公積金,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可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企業利潤表,這樣就是公允價值再次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
2.在表內確認損益容易造成凈利潤和實際現金流背離
執行新會計準則后,企業進行資產置換可能產生的利潤,如以優質資產換取劣質資產等。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可以計入當期損益,這樣將會影響企業的當期利潤,企業可以通過資產置換或重組來提高當期的利潤。但是實際上此處確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可能沒有現金流作為支撐,既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現金流存在,也就是在沒有現金流入或流出的情況下報告企業利潤或虧損的增減。 3.對公允價值信息披露較少,不利于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進行監督管理
隨著公允價值在會計領域和其他領域的廣泛運用,需要在會計報告中增加對公允價值的披露。由于公允價值計量會遇到比較復雜的情況,需要運用大量的假設和估計,因此,會計標準應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和披露形成具體形式的規范,以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四、對上述問題的改進性建議
1.對于無法從活躍市場取得報價以及估價技術的,應對其未來現金流量大小和折現率范圍做出明確的規定
對于非貨幣性資產而言,實際中可采用折中的辦法,即未來現金流量及其折現率不是完全由主觀判斷決定,也不必將折現率固定為某一具體的值,而是根據非貨幣性資產不同類型對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規定一個范圍,允許其有一定的浮動。由此即可以縮小主觀判斷的空間,又能因各種非貨幣性資產具體交換業務不同可以做出一定的調整,這樣可提高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2.制定詳細的公允價值取得的技術規范,增強其可靠性,并披露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
應該對公允價值的確定技術進行規范。公允價值的確定一方面要基于市場價格:存在活躍市場的有實際市場報價、有最近交易日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要考慮估值技術,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行業基準價、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以及期權定價模型。如果需要采用估值技術,應選擇市場參與者普遍認同,且被以往市場實際交易價格驗證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術,還應該保持使用公允價值估價方法及政策在整個企業中一致。對企業而言還要做好更新信息系統,對有活躍市場報價的,收集與整理相關信息,建立計算機跟蹤系統等方面的工作。
3.對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商業實質的具體判斷應該在附注中進行披露,并著重對關聯方交易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般準則的規定過于細致會造成可操作性的程度減弱,但過于寬泛又會造成規定的濫用。所以,應對其中的“顯著”、“重大”給出具體的數字參考,至少對其商業實質的判斷依據引入附注中給于披露。若某項交換滿足條件一,應對企業在附注中分別對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和金額做出簡要羅列對比;若滿足條件二,則要求企業簡要披露換入資產對換入企業的特定價值——也就是預計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與換出資產存在的明顯差異及差異產生的原因。
同時,由于新準則所指的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是根據企業自身而不是市場參與者對資產特定風險的評價,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其進行折現后的金額加以確定的,因此,折現率的確定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披露。另外,由于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關系粉飾報表現象較為常見,當企業存在控制關系時,無論有無關聯方交易都應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關聯方關系在附注中進行充分披露。
五、結論
新會計準則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是我國會計發展的一大突破,加速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步伐,公允價值的使用在我國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存在的問題: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取得、允價價值的估價技術、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針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一些粗淺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陶巖峰:公允價值應用急對理論影響[J],中國農業會計,2008(05).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 2006[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陳美華:公允價值計量基礎研究,中國財政部經濟出版社,2006,6.
[4]任婷婷: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研究,財務與會計,2008,08.
【淺析公允價值計量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職業判斷及其影響03-18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處理研究03-21
公允價值計量及應用淺探12-08
談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變化對企業的影響03-20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處理規律探析03-20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現狀及展看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