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公允價值的發展趨勢
摘 要: 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引入成為一大亮點。在執行中需要會計人員認真分析其本質,提高可靠性。關鍵詞:公允價值; 本質; 優越性; 可靠性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一經發布即獲得學術界及實務界廣泛的關注和研究。雖然其中不乏贊譽之聲乃至質疑之意,但是各方一致地將全面引入新準則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視為“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點”。這一亮點更被一致性地視為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間實現實質性趨同的一個重要性標志。眾所周知,公允價值計量已成為國際潮流,且已作為國際會計準則(IAS)的基本理念。但是,財政部根據我國國情,出于謹慎,在新準則體系中適度對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采用了公允價值,而對市場相對不活躍,各方面不符合公允價值條件的資產仍保持歷史成本計量。在執行時,除公允價值外,減值準備、未來現金流量的判斷及折現率的確定等新會計標準都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職業判斷力和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一、公允價值的本質分析
公允價值一經提出,在會計界掀起了十分激烈的討論,支持方與反對方各有其堅持的理由。在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認識方面,國內目前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是兩種。一種觀點認為,公允價值作為一種獨立計量屬性,對其他計量屬性起到了補充作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公允價值本身并非一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在不同情況下都可能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這一分歧的解決,對公允價值的應用起著關鍵作用。究竟應當從什么角度來看待公允價值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所謂計量,是指以選定的能夠反映計量對象內在特征的尺度并將其內在特征予以數量化。因此,計量屬性則是被計量對象內在特征的外部表現,主要解決的是計量何種特征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正確認識公允價值,首先要深化對資產本質的認識。20世紀早期,會計學界普遍贊成以歷史成本計量資產,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學在會計中的應用,對于資產更傾向于價值計量,即強調資產的客觀價值及其服務潛能。由此可以推出,公允價值是計量對象自身的客觀價值,它是資產或負債內在的或者自然的屬性,不能做出絕對的準確計量,只能依附于其他計量方法來表現。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的公認會計準則(GAAP)中提到的五種計量方法是公允價值在不同的現實條件下的反映形式,是計量資產或負債客觀價值的工具。這些計量方法是外在于計量對象的,它們是由人們的主觀判斷選擇的結果,而作為計量對象內在屬性的公允價值則是唯一的,它本身不是一種計量屬性,而是需由其他計量屬性來表現的客觀價值。
再者,從公允價值存在的條件來說,無論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還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SAB)都傾向于交易對象存在的活躍市場。根據IAS的定義,活躍市場是指滿足以下條件的市場:(1)市場中交易的項目是同質的;(2)通?梢栽谌魏螘r候找到自愿的買方和賣方;(3)價格公開。由此可以看出它與經濟學中完全競爭市場的異曲同工之處,即:公允價值實現的基礎是一個理想的完全競爭市場,它等于供給與需求達到一致的均衡點的理想價格。但是,完全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市場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把公允價值等同于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這一普遍觀點是欠妥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20世紀末以前,公允價值計量的技術問題始終是國際會計界的難題之一。在存在同類資產或類似資產的活躍市場的條件下,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和短期可變現凈值可以作為公允價值,這種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的難度相對不大。然而,在任何國家,對所有資產或負債的活躍的市場并不可能處處存在,此時的公允價值計量必須采用現值技術。由于特定個體對于與特定資產相關的未來現金的流量的估計、風險的估計和折現率的選擇往往各不相同,導致現值技術運用的主觀判斷因素較大,可驗證性卻相對較低,從而公允價值在實務中的運用倍受挫折。
會計的發展是反應性,會計必須要針對現實的環境作出變革。國際學術界及實務界對于公允價值的追求并沒有因為以上困難而停止其腳步:FASB在其發布的第7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7)《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中,研究了會計計量中現值計量的目的,提供了指導現值使用的一般原則,尤其是當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或這兩者均不確定時現值的計量問題,SFAC7的發布標志著會計理論從此步入了價值計量的“不歸路”。據統計,截至2004年12月底,FASB共發布了153項準則,與公允價值有關的會計準則有60項。在國際會計準則中,75%的現行準則運用了公允價值,越是新近的準則,采用的比例越大。
在我國,公允價值的運用雖然歷史短暫,但卻走過了一波三折的曲折歷程。在1998年至1999年由財政部頒布的《債務重組》、《投資》、《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準則中,首次大張旗鼓地運用了公允價值。然而,其后兩年的運行過程,屢屢發生上市公司之間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肆意高估資產的公允價值以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有鑒于此,2001年初,我國對以上具體準則進行了修訂,提出盡量回避公允價值的方針。2002年,財政部基于我國加入WTO后經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公允價值將越來越容易取得的趨勢提出將在更多準則中采用公允價值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深入地貫徹于2006年初發布的新準則之中,公允價值概念和計量得到了全面的應用。
二、公允價值計量的優越性
。ㄒ唬┻m應金融創新的需要
主要以合約形式出現的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實物形態和貨幣形態,加之交易和事項大多未實際發生,傳統的歷史成本無法對其進行會計處理,而公允價值計量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價值的確定并不取決于業務是否發生,只要雙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個對市場價值判斷的價值。因此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權利和義務,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時將衍生金融工具的到期累積風險分散到其合約的存續期間,也符合穩健性原則。
。ǘ┦箷嬍找娓诱鎸、全面
按傳統的會計學收益概念,會計收益是指來自交易期間已實現的收入和相對應費用之間的差額。經濟學的收益概念除包括會計收益外,還包括非交易和未實現的資產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較之會計收益在內容上更為真實和全面。而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恰恰就是既要計量資本和負債在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還要計量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利得和損失。這樣可彌補會計收益的不足而向經濟收益看齊,更加準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更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企業的真實收益,可以全面評價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業績。
。ㄈ┯欣谄髽I的資本保全
企業對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能力必須回購,以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如采用歷史成本計量,計量得出的金額在物價上漲的經濟環境中,將購不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計量時,不管何時耗費
【淺論公允價值的發展趨勢】相關文章:
淺論公允價值03-02
論公允價值的發展趨勢03-21
淺論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計量03-18
淺論公允價值計量對獲取審計證據的影響03-20
基于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價值評估03-02
公允價值審計題目先容03-22
公允價值在中國的特別性03-04
公允價值與計量屬性研究02-27
公允價值應用的成本效益分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