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篇1
摘要:隨著經濟、資本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的不斷深入;跨國公司的不斷強大,高質量、全球化會計準則的建立已經刻不容緩,逐漸得到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重視?梢哉f,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已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文章以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為主題,在概述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現狀的基礎上,對其成長、發展、進一步完善所現存的障礙和阻力進行分析,以此找出促進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會計準則 國際趨同 現狀 阻力
1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現狀概述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新會計準則,新準則的發布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還有相關的應用指南構成。此次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在經濟決策階段提供了有用的會計信息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并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相關借鑒。新會計準則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變革:
、佟皶嫼怂愕囊话阍瓌t”更名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加突出其相關性、可比性和重要性原則;
②注重公允價值;
③存貨管理辦法變革;
、苜Y產減值準備計提變革;
、輦鶆罩亟M方法變革;
⑥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變革;
、吆喜蟊砘纠碚撟兏;
、嘟鹑诠ぞ邷蕜t變革。
以上所述的這些新的變革,正是與國際會計準則相趨同的產物。
2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存在的障礙
2.1市場經濟基礎不夠雄厚
雄厚的市場經濟發展基礎是《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和施行主要力量,它符合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實際狀況,但對于我國來說,并不擁有《國際會計準則》推行的良好市場經濟基礎,這是與發達西方國家相比,《國際會計準則》難以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例如,如果照搬《國際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就會使得《國際會計準則》的某些規定在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下毫無用處,因為在我國經濟環境歷史中可能剛剛出現甚至還未出現西方國家常見的相關經濟事項。以我國會計準則為參照點,在會計準則中的某些特殊會計事項,可能在《國際會計準則》中絲毫位見,因為它同樣也不適應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現狀。所以不能針對我國會計準則不能只單純追求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加上我國跨國公司少、資本市場薄弱、國際貿易發展不成熟,使得我國會計制度變遷的“主要行動集團”力量比較弱小,因此,由于我國經濟基礎不夠牢固,對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走向趨同產生了較大的阻力。
2.2法律環境條件不夠完善
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是緊密相聯的,由于我國法律法規與西方國家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也就成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難以走向趨同因素之一。例如,在會計準則規范重點內容方面。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法律現狀,使得《國際會計準則》以資產負債表為主,該表側重于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但我國且以利潤表為主,因為我國的法律法規規定,公司上市、增資配股、退市均以利潤作為判定指標,從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資產負債表信息的質量,可見我國還未提供一個完善的會計準則走向國際趨同的法律環境。
2.3社會意識覺醒不夠程度
社會意識是促成我國會計準則走向國際趨同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國對會計準則的認識在社會意識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嚴重的阻礙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的會計準則的頒布具有強制性。在性質上是讓人們被動的去接受。而在《國際會計準則》中,完全是一種主動的性質,人們主動的去接受會計準則。因為在其公允表達原則中規定企業可以背離會計準則及其解釋的相關規定,并可采用其他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以實現公允列報目的。其次,會計概念框架體系不完整。會計概念框架可以有效的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而我國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框架體系,特別是在財務會計方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概念,使得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缺乏一個規范的理論指導。再者,我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行。雖說這是我國會計體系的一個特色,但隨著2001年實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之后,我國會計準則似乎成為制定《企業會計制度》的指導綱領,這使得我國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較差。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不利于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趨同。
3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發展方法
從以上分析可知,有較多的因素阻礙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發展,針對以上阻力,我國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化發展道路上應該結合實際取長補短,首先要完善自身會計準則的制定、實施、推行與發展。其次要吸取《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優點,并不斷進行交流、借鑒。
3.1選擇性的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優點
在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完善和實施過程中,應隨時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我國會計準則實際現狀,吸收和借鑒IASB中符合國情的思想,逐漸改進不足、有避的方法,有計劃的實現IASB的趨同,與國際會計準則協調發展。
3.2完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結構
雖說,我國新會計準則盡量引人了國際通用的概念框架內容,但是由于定位、計量屬性的規定等方面的制約,仍難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會計概念框架。因此,我國應盡快建立起一套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結構,以使我國會計準則與實務操作更加規范,從而增強準則的指導性與前瞻性,避免會計準則的隨意變更和保證會計改革的正確方向。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應以財務會計目標為起點,以會計假設為基礎,以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財務會計要素及其確認和計量為核心,它可以由財政部來制定并作為會計法規的組成部分。當然,這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不是一墩而就的,因而我們要加快步伐,先建立會計準則配套體系,待到合適時機再建立起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結構。
3.3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AIBS)改組后,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其最重要的任職資格條件是專業技能和職業背景,而不再是地區代表性,這就對我國盡快培養出自己的國際會計專業人員提出了挑戰。然而,我國目前還缺乏這樣的專業人員,從而在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中處于不利地位。無論是在人才培訓方面,還是會計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培養專業性、綜合性的高素質會計教育工作都和實際工者?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加強會計人才的培養。
、倥囵B專業性的師資力量,無論是高校還是培訓機構都應該擁有具有實際經驗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的綜合性教育人才,并能和國際會計教育接軌,以培養專業性的會計人才。
、诩訌姼咝嬋瞬排囵B。高校是會計人才的主要來源,在教育教材、課程、方法上都應該慎重考慮,并加強國際會計準則的學習,為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發展提供主體力量。
、壑匾暲^續教育和培訓機構建立。現階段繼續教育及培訓方面的機構很多,但需要提高及教育質量,并注入國際人準則教育內容。
、芤μ岣邍鴥茸詴嫀煹穆殬I道德水平,提高其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自覺性,使其盡快向國際水平靠攏。
3.4構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環境
目前,環境因素是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發展主要障礙。無論是經濟、法律、教育或者文化方面都存在著諸多的不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篇2
【摘 要】隨著國際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采納國際會計準則采取積極的態度,世界各國應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趨同,或等效,這標志著全球資本市場采用統一會計語言的前景進一步明朗化。我國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等效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與等效;評述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世界各國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已經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與之趨同,歐盟、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或地區自2005年起就開始采用國際準則。從2008年開始,會計國際趨同備受矚目:加拿大、印度、韓國、日本等國家宣布自2011年起采用國際準則或與之趨同的計劃。墨西哥宣布自2012年起上市公司采用國際準則。美國也加緊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進程,2008年9月,IASB更新了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諒解備忘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于2008年11月發布了采用國際準則的路線圖。俄羅斯要求從2004年起,所有的公司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烏克蘭要求從2003年起所有的公司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加拿大建議允許國外在加拿大上市的公司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05年5月,韓國組織特別工作組,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采納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出了韓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韓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采取的是完全采納(full adoption),多步驟、多層次,與國內準則并軌的策略。日本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進展順利,框架安排是東京協議預定的項目時間表,歐盟委員會也于2008年12月發布了最終決議,宣布日本公認會計原則與歐盟采納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等效。越南大多數會計準則是基于原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大約80%的內容實現了與原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在世界各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不斷推進的今天,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步伐又將如何呢?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與等效:歷史與進程
一個國家的會計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國際化有著本國利益的考慮,如何恰當把握會計的國家化和國際化之間的辯證關系是會計國際化進程中的難點。我國會計國際趨同顯然要與本國的國情相適應,這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和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放開和發展的需要。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有助于一個國家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有助于引進外資;有助于我國企業開展境外經營與投融資業務,其意義鮮明。
(一)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等效——歷史沿革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加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逐步由資本輸入型轉向資本輸出型國家。經濟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成為必須正視的現實。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進入了適應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要求的新階段。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工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財政部在2004年提出了會計國際趨同“四原則”,即趨同是方向,是過程,是互動,不是完全等同。2004年下半年,在研究制定2005年工作計劃時,提出了建立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并實現國際趨同的建議。財政部黨組成員和分管部領導王軍果斷決策,決定啟動這一系統工程。2005年2月,中國會計學會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召開專題研討會,虛心聽取廈門大學葛家澍、吳水澎等專家教授的意見,會計司按照制定準則的應循程序,在會計準則委員會和咨詢專家的支持下,分期擬定并印發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也多次派代表來華,對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問題進行反復討論,雙方對中國準則征求意見稿與國際準則進行逐項對比研究,為中國會計準則實現趨同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2005年底,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組成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確立,并于2005年11月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簽訂了中國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聯合聲明。2006年2月15日,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發布。從2006年7月開始,會計司通過三所國家會計學院全面開展了會計準則的培訓,直接受訓人數逾萬人,為準則的有效實施做好了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自2007年1月1日起,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開始在上市公司施行。會計司建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分析系統,經過“逐日盯市、逐戶分析”的工作方式,對上市公司執行新準則的情況進行持續跟蹤和監控,從不同角度論證了1 570家上市公司有效實施會計準則的事實,得到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歐盟的肯定。2008年5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專門就與國際準則趨同的中國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并對中國新舊會計準則平穩轉換和有效實施給予了充分肯定。IASB主席戴維·泰迪爵士還專門致函,贊賞我國財政部過去兩年來為保證新準則平穩過渡及嚴格實施所做出的努力。歐盟證券委員會(ESC)就第三國會計準則等效問題投票決定:自2009年至2011年底前的過渡期內,歐盟將允許中國證券發行者在進入歐洲市場時使用中國會計準則,不需要根據歐盟境內市場采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財務報表,正式決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之等效,表明我國在會計準則建設、國際趨同及實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趨同等效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會計準則趨同與等效——進程解讀
我國實現會計準則等效,使中國會計準則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準則具有同等效力,并獲得境外上市地監管機構的認可和接納,這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和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趨同后,隨即全面啟動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會計準則等效的相關工作。
1.中國與歐盟的會計等效。歐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實現中歐會計等效至關重要。歐盟從2005年開始實施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我國與歐盟實現會計準則等效益有共同的制度基礎。2005年11月,中國與歐盟簽署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及雙邊合作的聯合聲明。2006年至2007年,成立了聯合工作組,與歐盟委員會擬將中國會計準則列為第三國等效準則的安排問題進行多次談判。2007年7月第三次中歐財金對話會議,雙方確認歐盟委員會將在2008年底前作出中歐會計準則等效的決定。2008年4月,歐盟建議公告,擬在2011年底前,允許中國企業進入歐盟時按照中國準則編制財務報告,不再按照國際準則調整報表。2008年11月14日,由歐盟成員國代表組成的歐盟證券委員會就第三國會計準則等效問題進行投票,決定自2009年至2011年底前的過渡期內,歐盟允許中國證券發行者在進入歐洲市場時使用中國會計準則,不需要根據歐盟境內市場采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財務報表。自2009年1月起,歐盟委員會承認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和印度等六個國家的會計準則與歐盟實行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等效,但在2011年年底前,對中國、加拿大、韓國和印度四國的情況進行再度審議,作一次總結評估,即可確認永久等效。
2.中國與美國的會計等效。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近年來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日益密切,雙方建立了聯合經濟委員會和雙邊對話機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于2007年宣布允許外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報財務報告。2008年11月15日,為了規范上市公司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了一份關于采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路線圖的征求意見稿,共164頁,評論期90天。路線圖(征求意見稿)首先闡述了強制美國上市公司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礎;然后提出了美國完成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七個階段,從而使中美會計準則等效具備了共同基礎。2008年4月,劉玉廷司長率團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簽署了中美會計合作備忘錄,達成了三點共識:一是兩國會計準則指定機構應當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在會計技術層面形成更多的共識,為兩國經濟交往提供便利;二是雙方同意采用多種形式,交流兩國會計準則建設、實施及其國際趨同的經驗,并加強相互訪問;三是雙方同意建立交流信息和觀點的工作機制。盡管目前中美會計等效問題還未確定時間表,但是中美會計等效已納入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的對話議題。
3.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會計等效。2007年以來,內地與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機構先后召開會議,歷經一年的時間,就內地與香港財務報告準則逐項進行比較,最終確認兩地僅存在關聯方認定和長期資產減值轉回兩項差異,此項差異與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現存差異是一致的。2007年12月,內地與香港簽訂了會計準則等效聯合聲明,確認了內地會計準則與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具有同等效力,為兩地審計結果獲得監管機構的認同創造了前提條件。
(三)國際會計趨同、國外相關組織的跟蹤報道及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措施
《會計研究》是中國會計學會的`會刊,借助于財政部會計司的技術資料支持,從2004年開始跟蹤報道國際會計組織的最新進展,提供國際會計協調與國際趨同的相關信息,發布國外相關組織的近期動態,為國內會計專家、教授和學者提供了國際會計研究的信息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國國際會計趨同與等效研究與實施的步伐。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財政部于2005年正式啟動了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培訓周期為六年:第1-3年為知識拓展,第4-5年為能力提升,第6年使用提高,要求包括會計在內的各行各業加快培養、鍛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人才隊伍,并通過發揮其輻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推動會計行業整體素質的提升和競爭力的增強。截至目前,經過筆試、面試等環節嚴格選拔、納入培養體系的在訓學員為450人。科學培養、開放教學、學用結合的培訓方式,為國家高端會計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提供了一種全新模式,為國際會計研究與應用提供了人才保證。
三、結語
回顧歷史,以往國際會計準則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來自于各主權國家及其準則制定機構的反對。一旦主權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開始支持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以預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將會有更大的應用空間,這是會計準則的經濟效果所致,畢竟采納國際會計準則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梢姡粋國家會計準則的變更,會導致其國內及其在國際上的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對該國的經濟利益產生影響。因此,在認可并采納國際會計準則方面,既要審慎行事,又要積極主動。會計的國際趨同有助于經濟拓展,即讓高水平的會計規范帶動經濟體制和企業管理與國際接軌。因為高質量的財務報告就是增加資本市場透明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保證。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對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工作及國際趨同發表宣言,宣言對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及國際趨同提出了“強化透明度和受托責任”要求,宣言以前所未有的高規格認可了全球會計趨同的目標。這標志著全球資本市場采用統一會計語言的前景進一步明朗化。隨著國際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采納國際會計準則采取積極的態度。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一直在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和其他國家會計標準中可取的內容,這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我國要寓國情于國際發展趨向,謀求國家經濟的最大利益。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軍.學先創優 繼承發展 譜寫我國會計工作新篇章[J].會計研究,2009.
[2] 劉玉廷.中國會計改革開放三十年回顧與展望(上)[J].會計研究,2008.
[3] 劉金星.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進程與現狀[J].財會學習,2009.
[4] 馮淑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咨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有關情況及體會[J].會計研究,2002.
[5] 黃世忠,李忠林,邵藍蘭.國際會計準則改革: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2.
[6] 劉峰.會計準則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
[7] 裘宗舜,韓洪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重組前后目標及結構之比較[J].上海會計,2002.
[8] 曲曉輝.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芻議[J].會計研究,2001.
[9] 于小旺,譯.朱海林,校.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前言[J].會計研究,2002.
[10] 汪祥耀,鄧川.主權國家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經驗及啟示[J].會計研究,2005(5).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篇3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準則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過去,各國會計準則尚未完全統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際經濟的發展。新時期,世界各國均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方面達成共識。為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的需求,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逐漸表現出國際趨同化特點。本文重點針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作論述,就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遇到的障礙進行分析,探討解決對策,以供業內同行參考借鑒。
一、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演變歷程
1、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定義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各國之間通過合作與溝通,協調與磨合,最終達成共識,使各國會計準則均向某一標準靠攏,朝著建立全球通用的會計準則目標發展。
2、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背景作為商業語言的一種,會計準則的出現主要是為更好地維護商業活動中各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產生,一方面是為更好地迎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促進區域乃至全球資本市場的加速形成;另一方面則是受到國際貿易迅猛發展的影響。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公司為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獲取份額,相繼爭取在多個國家資本主義市場上市,進行證券交易。而財務報告的出現主要是為更好地維持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轉,在會計準則的約束下,資本市場中的所有參與者均需遵守相關規定。也就是說,資本市場的全球化,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國會計準則趨同。在國際貿易中,會計信息作為貿易雙方達成貿易協定的媒介,其質量優劣將直接決定貿易活動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受到這一現象的影響,促進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則更有利于加快信息交流,盡快掃清國際通用商業語言方面的障礙。
3、會計準則趨同化的發展現狀近年來,國際貿易與跨國資本流動大量涌現,只有深入了解各類會計體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才能做出更為合理的評價。在此背景下,會計的國際比較逐漸形成,借助會計的國際比較,人們往往能夠更為準確地判斷何為優秀的會計管理,如何區分會計準則之間的差別。如此一來,各國會計準則通過磨合與協調,不斷促進趨同化發展。事實上,會計國際協調可以視為一種手段,借助這種方法,人們往往能夠更好地辨別與控制會計實務的差異。協調與磨合的最終目的,是使各國在會計準則方面達成高度統一,會計準則國際協調進程的加快,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從某種層面上來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其實是資本市場國際化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在經濟全球化、各國會計準則國際比較與協調以及國際強勢集團的影響下,不斷磨合與協調的一個過程。市場的國際化,進一步增強了會計與生俱來的國際特征,國際上市與發行證券范圍的日益拓展,更是為會計準則全球趨同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影響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相關因素
1、缺乏良好的經濟環境結合現階段情況來看,雖然我國設立了以市場為主體的資源配置體系,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較還存在較大差距,體系的合理性與完整性均有待提升。金融、財稅以及社會保障等宏觀管理體制目前還在進一步完善,由此可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經濟環境均處在建設與發展的狀態中。由于缺乏健全、良好的經濟環境,我國會計準則趨同化勢必會受到阻礙。同時,我國市場競爭缺乏規范化的機制加以約束,利潤操控現象屢見不鮮,會計信息根本無法真實地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些均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推進造成了不利影響。
2、會計人員綜合水平不高不得不承認,我國整體上嚴重匱乏國際會計準則的專業人才,多數會計相關從業人員綜合水平普遍不高。雖然,這部分會計人員在處理企業日常財務業務方面得心應手,不過在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時代背景下的貿易活動時,其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與相關經驗顯然無法滿足工作需要。而且,會計準則與相關制度變化較快,會計人員很難與時俱進地了解、掌握各種新資訊與新知識,各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發展。
三、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有效建議
1、加強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聯系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積極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進行溝通是很有必要的。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交流越頻繁,表達意識越強,則意味著我國將在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機會。鑒于此,有必要結合我國基本國情,積極主動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中,通過不同渠道,學會創造各種機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進行有效交流,獲取更多發言權,使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過程中,能夠為我國利益多做考量。另外,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持續的過程,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與體會國際準則的發展趨勢,以便在執行方面能夠做到與時俱進,避免發生沖突或落后的情況。
2、加強對各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會計準則執行緩解的監管力度,確保跨級準則的深入落實至關重要。無論是企業內部監督還是政府部門監督,均應以透徹領悟會計準則的深刻內涵為前提,根據準則要求,對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按照要求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全面提高會計信息公布質量。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會計準則儼然已實現了國際趨同。這意味著,在往后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將會有大量內容會同國際準則的更改與調整發生變化。有鑒于此,加強對各環節的監督力度,以促進企業全面落實會計準則,迎合國際經濟發展趨勢,鞏固我國在國際經濟市場中的重要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3、堅持維護國家及企業的合法權益在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同時,務必要堅決維護國際與企業的合法權益。我國在積極參與準則的制定工作,爭取更多發言權的同時,還應在會計準則的落實過程中,積極尋找國際準則與我國基本國情、企業運營的顯示情況有所沖突的地方,探索其原因,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探討磨合、消除沖突的契機。此外,還應對我國現階段執行的經濟體制、市場體系、規章制度、各類政策等進行多層次的綜合考量,并通過反復的權衡,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針對其中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改進策略。企業應充分借助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這一機會,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今后有關該課題的研究仍需繼續跟進,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提供參考依據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篇4
一、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意義與重要性
金融危機使得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發生了空前的變動,也詮釋出會計準則對各國乃至全球經濟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有利于我們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挑戰,在國際貿易中爭取主動權,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邁向全新的時代。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是國際經濟形勢與國內資本市場兩方面共同要求的必然結果,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則的趨同有助于提高國際貿易的效率,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新的會計準則有效克服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脫軌的局面,使得會計語言成為國際通用商業用語,減少交流障礙,有利于向利益相關方提供財務報告,幫助各方更好的了解經營狀況、資信實力等會計信息。同時在交易過程中增加了信息的有用性和流通性,減少了各國貿易因使用不同的準則所發生的人力與物力的耗費,提高了貿易效率。
(二)準則的趨同有助于增加國際資本的流動性,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便于運用國際化的會計標準編制和審核會計報告,增加了編制時的公正性、通用性和可靠性,減輕了監管的負擔與成本。這大大減少了我國需要在海外上市的企業的投資風險,擴大了市場份額。
(三)準則的趨同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新準則對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做出了新的規定,制定了統一的與國際并行的會計信息處理程序和規范制度,方便跨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章可循,在統一的規則下進行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健全內部控制系統,填補了原會計準則中的漏洞,增強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以及相關性,更好地滿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四)準則的趨同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在國際合作中贏得主動權。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減少了與各國經濟往來的交流障礙,增進全球會計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了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的制定,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我國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中,既保持國際趨同的路線又結合具體國情,提高了我國會計準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我國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認可、提高在市場上的經濟地位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響應國際經濟變化的要求,參與各項經濟活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趨勢促進了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改變了國內市場會計核算的方法與程序,推進會計處理程序的創新,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92年,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一一基本準則》,將原有的資金平衡表的體系改為資產負債表體系,完成了會計模式上的轉變,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重要的一步。1997年,中國先后加入了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2001年初,財政部頒布了《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一一無形資產〉等8項準則的通知》,對現金流量表作了新的修訂,在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做出了全新的規定,更深入地加強了國際趨同的概念。2006年2月,我國財政部發布了包括一項基本會計準則、8項具體會計準則在內的新的會計準則體系,新的會計準則涵蓋了國際會計準則中重要的很多方面,堅定了我國會計準則走向與國際會計準則逐步趨同的步伐。2008年,歐盟經過投票決定:自2009年至2011年底的過度期內,歐盟允許中國證券發行者在進入歐洲市場時使用中國會計準則,不需要根據歐盟境內市場采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財務報表,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在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此外,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表明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態度,2010年4月2曰,財政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路線圖的發布積極推進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對我國會計準則的進一步建設做出明確指示,并集中規劃了路線的部署與前景展望,為持續、動態地消除我國準則與國際準則的差異,提高我國參與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程度有著重要的意義。2010年9月,亞洲一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AOSSG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曰本東京舉行,再次表明了亞洲國家在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中話語權的增多,全球經濟重心向亞洲地區轉移的勢頭。同年,財政部決定開始用約兩年時間,根據新的IFRS再次修訂所有的會計準則。同時我國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確保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掌握相關會計準則的變化,并得到有效應用,保持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
三、目前國際會計準則新的變化趨勢
金融危機發生后,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受到懷疑指責,國際會計準則正面臨著全面的修訂,包括:公允價值的使用、金融資產減持從已發生損失模式改為預期損失模型、新的財務報告列報方式的改變等一系列相關準則,預計會在未來的三五年全部修訂完畢。后危機時代的國際會計準則的變化趨勢也著重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著力確保會計信息質量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經濟業務量和復雜度的增加,為了促進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目標的實現,ASB通過努力完善理事會和基金會的治理結構建立相應的定期對話機制以加強各國和地區之間的交流建立理事會與各國和地區準則制定機構間的高層趨同會談機制等措施制定出具有全球認可性的有權威的高質量的國際會計準則。同時,在制定過程中應把握會計準則中所存在的或者是潛在的不合理性,及時更新和改善會計準則,以增強其與時俱進的能力,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二)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移這次的金融危機加速了會計目標的轉移,將受托責任觀定位的以向所有者提供信息的目標擴大到同時向現實和潛在權益投資者提供有用的相關財務信息的目標,受托責任不再是單一的目標。在2009年國際準則理事會發布的財務報表列報第二階段討論稿也提出列報結構和項目的出發點在滿足成熟市場中理性投資者進行決策的重要性。
(三)合理運用雙重會計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適合的是活躍的公開市場,當市場疲軟、交易量大幅下降或市場繁盛、持續走高時,這種計量模式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偏差,提供不可靠的信息和數據,使得投資者決策失誤,損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筆者認為,應明確公允價值計量的使用范圍,把握好公允價值使用的“度”,在市場經濟下堅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與成本計量模式并存,合理分析行情,做出理性的選擇。
四、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分析
對于目前各國對國際會計準則的兩種立場一一“直接采用”和“持續趨同”,我國采用了后者,堅持求同存異的制定和執行方針,這主要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所定。我國應當審慎這些差異,確保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發展。主要差異及分析列舉如下:
(一)特殊的經濟環境
這主要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盡管我國已由原來的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但舊有的經濟格局并未實現完全的突破,我國還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國有企業所編制的會計報告仍處于主要的地位,會計規范與準則主要是為國有企業服務,這與國際準則所假設的經濟形勢有著很大的差別。
(二)實施的制度變遷
成本較大由于新舊會計準則差異很大,在實施新的會計準則時,會給企業帶來一些轉換成本和執行成本,具體來言,這些成本包括:修訂成本、業務處理流程調整成本、信息系統調整成本、人員培訓成本、外部審計、內部稽核成本等。
(三)新準則某些規定過度超前
實施難度大一是由于新準則應用的相關規定過于原則性,很多問題寫的篇幅小,并未真正講清楚,這會導致實務操作時的不確定性,給實際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二是有些規定過度超前于我國目前的現實環境,例如:期權、權證目前在我國不存在活躍市場,市場價格不明確套期保值業務規定過于注重形式、預計油氣資產棄置費用不具操作性等。
(四)法律化程度低,制度不完善
在執行轉換的時候,有些準則的執行比較困難,例如,在對油氣資產棄置費用和遞延所得稅確認的處理中,新準則第27號要求預計油氣資產棄置費用,但我國環境保護法沒有相關規定,造成執行中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公司在處理業務時往往面臨尷尬的窘境。在所得稅部分的處理中,新會計準則只允許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而在此之前我國企業的所得稅會計基本是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并存,稅務機關尚未針對新準則出臺詳細的稅務處理規定,新準則與稅收規定之間差異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銜接轉換和今后確認遞延所得稅和進行納稅調整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五)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和會計處理水平偏低
新舊會計準則的轉變,給會計工作人員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怎樣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成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這條道路上一份非常重要的問題。新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對人員的實物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新引入的公允價值計量,這需要我國會計從業人員亟待提高自身的的職業判斷力,理性地、謹慎地運用會計準則。
五、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解決相關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正確看待差異、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
制定我國的會計準則應當是在充分看清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國際會計準則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對差異應保持一種理性的態度,在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中,我國應當積極參與,基于我國的國情,切實維護我國的利益,從對國際會計準則的被動接受轉變到積極發表觀點和意見,兼顧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要求,從而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主動權和影響力。
(二)完善公司治理
完善公司的治理有利于加強公司的財務監管力度,減少財務舞弊行為,這就要求公司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制度,使得公司內部組織在進行經濟活動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改善公司的組織機構,增加中小股東參與公司大小事物的話語權,此外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務不能兼容,以降低財務報告舞弊的可能性。同時應當加強監事會的獨立性,以增強其對董事和經理的監督和為公司整體的運營提供保障。
(三)增強會計準則運用的可操作性
我國雖已邁向市場經濟,但仍處于社會主義處級階段,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不完善,這就導致在運用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新準則時,會計人員自身的素質和職業判斷力跟不上,導致實務操作中的可操作性不高,會計人員不知如何下手的迷茫狀態?梢酝ㄟ^制定并下發相關準則操作指南(或講觸,提供職業判斷更明確、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細則等,以增強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實施效率。
(四)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準則執行機制
每一項準則的執行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作為后盾,會計準則也不例外。新會計準則的順利執行,我們應當全面梳理與新準則相關的法律法規,必要時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得新準則與法律法規能夠相互協調,確保新會計體系的實施。
(五)加強對會計職業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及繼續教育
會計人員的培訓與教育是我國會計人才戰略和會計監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情況下,更是格外的重要。為迎接全球經濟不斷變化的挑戰和IFRS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我國應改變會計人員的教育結構,調整教育層次,以培養高級會計人才作為發展目標,加強對現有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必要時大力引進國外相關的高級會計資格考試。
【淺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相關文章:
淺談我國的醫學教育狀況論文04-22
淺談我國刑事訴訟中的申訴06-02
淺談國際貿易實務論文04-14
淺談國際私法的性質論文04-22
我國國際私法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06-11
淺談國際市場營銷論文10-20
淺談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及發展對策05-30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原因與影響分析02-24
淺談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及局限性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