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歷史學習型課堂構建研究論文
摘要:學習型課堂是一種新興的課堂組織與學習理念和方法。與傳統的知識型課堂忽視學習者的主體角色,追求即時“高效”相比,更注重課堂的持久“長效”。教師不僅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型課堂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亦凸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相長,促使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型課堂;長效發展;基礎教育課程
改革以來,歷史課程的理念、內容等都在更新。歷史課堂的信息容量越來越大,課堂的師生互動也越來越活躍……但學生的學習方式仍未從條條框框的強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學生的歷史洞察、價值評判等能力未得到有效提升,人文素養教育被知識教育所屏蔽。“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的主角就是充滿好奇心和懷有學習熱情的學生,以及啟發學生如何學習的教師和輔導者!憋@然,這是一種關注師生長遠發展的新型學習型課堂。與傳統知識型課堂所追求的即時“高效”相比,更注重課堂的持久“長效”,更側重于學習者學習方法的獲得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展。學習型課堂更強調師生、生生雙方的交流與協作,通過各展其能,最終實現雙方的共同提高。下面結合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9課“改革開放”一課內容,談談構建歷史學習型課堂的一些看法。
一、如何構建歷史學習型課堂
在歷史學習型課堂中,教師著眼于學習者的生命發展,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為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構建歷史學習型課堂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預學預學,首先是教師的預學。教師在研究教材和課標的基礎上,要“讀懂學生”。所謂“讀懂學生”,就是要關注學情,了解學生的基礎,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以本課教學為例,通過近兩年的歷史學習,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但理解分析能力還較薄弱,對改革開放前后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缺乏親身體驗。我所在的學校,城市學生較多,他們對農村生活缺乏切身感受,甚至還有個別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因此,在預學中應建議學生利用周末去附近農村參觀游玩,身臨其境地感受農村生活,了解當地的糧食作物、農民的生活水平等,以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其次是學生的預學,是學生根據教師預學后形成的“預學案”進行自我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從學情出發,依據課標要求,向學生提出預學的具體要求。預學的物質載體是“學案”,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格“我家的過去與現在”,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比較改革開放前與進入21世紀后家庭生活的巨大變化。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歷史;另外一方面也讓學生切身感受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帶來的極大改變。2.導學導學不僅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解惑的具體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學習理念。它的基本定義是:自主學習并求得恰當指導,學在導前,導學結合。首先,學生應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主角。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獨立掌握知識。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給他們。”例如,學習“對外開放”這一子目內容時,我首先提出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規定時間內看教材,自學相關內容。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我通過巡視,準確掌握了學生的自學情況。自學結束之后,我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答疑解惑,或總結歸納。如針對很多學生自學時不太理解的“為何最早在深圳等地設立經濟特區”等疑難問題,引導大家一起討論和交流。其次,教師要進行恰當的指導和點撥。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不能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應該是有教師指導的學習。“導”包括導入問題、學習方法指導、思維點撥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等。什么時候導、怎么導,這還要基于學情。在學習“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內容時,教材在小字部分介紹了改革開放前人民公社的弊端,但理論性較強,也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理解能力太遠。所以,我補充了人民公社時期流行于農村的一句順口溜“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边@樣,更易于學生認識改革開始前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統一勞動、平均分配、農民生產積極性低等諸多弊端,從而就不難理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偉大歷史意義了。3.悟學悟學強調反思和領悟,是對已學習的情況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總結。首先是學生的悟學,即對學習活動的感悟。學生通過主動反思找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深化認識,發現規律,提升感悟。悟學環節的措施有小題訓練、學生總結、課外探究等。如學完這一課內容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農村政策的調整,啟發學生深入認識農村政策的制定或調整需立足國情、保護農民利益,從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關注農村的歷史情感。其次是教師的悟學,即對教學活動的感悟。教師的悟學是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回顧、思考和深入剖析的過程。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教學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意識性不夠、系統性不強、理解不透徹,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不僅無助于、而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一堂課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教后反思,既可以總結教學中的成功之處,也可以記錄教學中的失敗方面;既可以記錄學生的精彩見解,也可以寫出教學困惑等。堅持教學反思,日積月累,必將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構建歷史學習型課堂的意義
歷史學習型課堂體現了新的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關系,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亦凸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相長,促進師生共同成長、長效發展。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的長效發展學習型課堂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先學,帶著各種問題走進課堂,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僅使學生在認知水平上得到了提升,更使學生在學科素養、價值判斷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如在學習了本課后,學生學會了討論、傾聽、合作、交流,能夠更多地關注“三農”問題,關注社會發展,關心國家大政方針,感悟中國改革者們所具有的改革創新、不畏艱難的勇氣,并把這些運用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這才能真正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體現歷史學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和“長效性”。
2.凸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課前的學案設計,課中的啟發引導,課后的反思悟學都需要教師從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更多地關注學生,把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學習型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和點撥,將正確的價值觀融入歷史教學中;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合理組織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不斷充電,參加培訓,加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吳兆頤.超越課堂:21世紀教與學的新視野[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初中歷史學習型課堂構建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思考論文09-30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9-03
初中地理教學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研究論文09-18
論文:構建數學高效課堂10-24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06-05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論文10-26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論文08-07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論文10-23
初中歷史教學的研究論文08-01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分析論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