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歷史選修課教學現狀研究論文
一、對江蘇省歷史學科高考試題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內容的分析
在很多中學教師心目中,高考是教學的風向標,面對中學生課業壓力非常大的實際情況,教師選擇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緊扣“考綱”教學。這種方法不僅讓教師的教學方向更加明確,也讓學生學得相對輕松和高效?v觀近10年江蘇高考歷史學科試卷,風格一脈相承。江蘇的高考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具體可以表現為材料型單項選擇題,要求考生對題干材料理解然后作答,考查范圍是必修部分。非選擇題主要表現為材料型簡答題,每題2~4個材料,材料后面是3~4個設問,考查范圍是必修和選修部分,選修部分題目根據所選專題進行作答。
總的來說,江蘇省歷史高考題強調材料理解,減少死記硬背。由于本文著眼點是歷史選修課,關注的是材料型簡答題。這一部分命題難度遠遠大于選擇題,更體現出命題人的獨具匠心和良苦用心。對于材料型簡答題的分析如下。從選用的材料看,考生對于材料型簡單題的作答最基本的就是對于材料的理解,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考生對于題目的理解程度。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都采用較多文字性材料,包括古代史料和今人專著,還有信函、演講稿等形式。除此之外,必修部分材料還選用漫畫、表格、地圖、折線圖等形式,豐富材料的類型。從設問的角度看,必修和選修部分都是三個問或者四個問,題目由具體到抽象,難度由淺到深,平穩過渡,反映出命題人重視對學生史料意識和新史觀的考查。而選修部分題目比較常規,更多地依托于課本。從課本涵蓋來看,必修部分知識覆蓋很廣,突出主干,可以說主干知識全覆蓋,對于熱點問題也暗含其中,體現出歷史學科“以史為鑒”的教育目的。選修部分一共六本書,但試卷只考查4道試題,每本書一個專題,缺少《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兩個部分試題,對此筆者認為值得商榷。
二、高中歷史選修課的教學現狀及原因
1、高考是教學的“指揮棒”。選修課設置的初衷在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是歷史教育評價機制改革的不同步,在巨大的升學壓力面前,中學教學只能向“高考”妥協,因此產生很多問題。
。1)學生無選修課自主選擇權。所謂的選修課真的是學生在選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為了便于教學和考試,往往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教師代替學生進行選課。他們選擇的標準是哪個容易得高分就選哪一個,而非學生興趣。學生要做的就是接受學校教學進度的安排上課。這樣做不僅使選修課設立的初衷流于形式,還降低了人們對于課程的信任度,壓抑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訴求甚至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2)部分學校學修課課時壓縮甚至出現不修。通過對高考題題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選擇題部分只考必修部分,不考選修。而在非選擇題部分,選修部分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對書本上知識的識記。這給教師帶來一個信號:要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必修課本,上課要講得比較“細”,選修部分可以上得比較“粗”。一些學校甚至不開選修課,只在高三下學期讓老師帶領學生將選修部分內容劃重點。為了應試的做法徹底讓選修課失去意義,選修課本成為必修課本的“閱讀材料”。
(3)理科生遠離歷史選修課。選修課設置的初衷是針對所有高中生,但高中生基本上在高二進行文理分科,理科生只需要參加“小高考”,但“小高考”不考歷史選修,高中“默認”理科生不用學歷史選修課,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功利化”。
2、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在目前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師在一個班級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對歷史課程的掌握程度極大地取決于教師對于課程的教學安排,決定教師教學思路的不僅是高考這個“指揮棒”,還受其他因素影響。
(1)對選修模塊不熟悉。高中歷史新課程在知識體系、史學觀點等方面都有較大變化,特別是新增的選修部分,讓教師的知識結構、專業發展受到極大沖擊。面對快節奏的課時安排,教師沒有時間、精力仔細研究選修課的獨到之處,試問,教師都不理解選修課的亮點,又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呢?這樣就使選修課的價值大打折扣。
(2)教法選擇不當。選修課程從課堂教學難度上看應該比必修要大。選修課是一種專題學習,為了突出專題的特色,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果斷取舍和重組,激發學生興趣。選修課應該給學生更大的空間,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3)對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關系理解不正確。有些教師認為選修部分內容必修都有,直接將選修部分放在必修部分講,不單獨講必修部分。有些教師認為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區別很大,在上選修課的時候一定要建立單獨的體系。
3、學校是教學的“保障”
。1)學校硬件條件的制約。選修課是否能真正有效開設,客觀因素是這所學校的硬件是否配備,如圖書館的藏書數量、計算機機房數量。一些學校圖書館只是個空架子,沒有多少有質量的書,學生當然沒有興趣讀。
。2)課時安排的制約。高中三年學生課業負擔重,很多學校選擇在歷史課程設置上照顧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高考科目,相應地減少歷史課課時。在歷史科目中,考試內容最少的選修課必然受到壓縮。
三、解決目前歷史選修課現狀的建議與措施
1、明確選修課本身的價值。
。1)選修課設立的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拓展學生歷史視野,促進學生有個性化的發展。
。2)選修課設置的出發點是要與社會進步聯系、適應時代需要,同時要與學生經驗相聯系,并且能夠反映出史學新成果。歷史學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過去,更重要的是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
2、適當修改和落實課程標準。
。1)課程標準作為教師教學的依據,作用不言而喻。但課標在選修部分的表述過于寬泛,這給教師帶來誤導:教學中重視必修。課標表述寬泛在一定程度上是給教師更多的空間,而不是輕視選修課,因此可以對課標進行適當修改,使之更容易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素養。
。2)落實教學建議。教學建議部分有著豐富的內容,往往被教師所忽略,它要求教師要強調課程計劃的靈活性、對學生人格的熏陶、課程內容的完整性、教學中的互動和對學生激勵的評價方式,如果選修課能貫徹這些要求,肯定能生動起來。
3、加快評價機制改革步伐。
。1)豐富高考選修部分題型和角度。高考題對于選修模塊的命題首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改變“偽選修”的狀況,一些在高考必修題出現的題型和設問可以運用于選修部分,如歷史寫作?梢钥疾閱芜x題、多選題、判斷題,甚至可以混合其他學科知識,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完善多種評價機制。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方式。綜合運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方案,將學習檔案、歷史制作、歷史調查、考試等方式結合到一起。這樣能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到學生發展的整個過程。
4、教師要樹立新的選修課教學觀。
。1)教學結論要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傳統的教學對于課程的過程關注較少,教師可借助選修課這個平臺豐富教學過程,改變“滿堂灌”的方式建立開放型課堂,讓學生能夠從教學過程中得到樂趣。
。2)學會與會學相結合。選修課教學要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向能力結構的轉變。選修課教學的目的不能僅限于學生接受教師教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運用學會的方法,去發現,去創新,讓學生終身受益。
5、學校要保障選修課的實施。
。1)保證歷史選修課課時數量。課時數是學科教學的基礎,如果課時不夠,教師再如何精心準備都沒用,教師想的是加快教學進度,這樣既浪費教師時間,也降低教學效果。
。2)實行“跑班”上課制度。將大學的“跑班”上課制度引進高中,學生根據選修的科目到不同的班級上課,臨時組成班級,安排教師授課。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選修模塊,教師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模塊進行教學。歷史選修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平臺,是學生滿足興趣愛好、獲得智慧的極佳途徑,是教師提升自己專業化水平、獲得教育智慧的機遇。雖然新的高中歷史課程及選修課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卻是未來歷史教育的發展方向,為歷史教師提供更大的空間,充分開發和展示自己的智慧。
參考文獻:
[1]江衛嬌、制約歷史選修課有效開展的因素淺析[J]、文教資料,2012
[2]王生、歷史選修課程實施中的“異化”現象及矯正建議[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0
[3]衡輝、淺談高中歷史選修課之教法[J]、時代教育,2009
[4]江衛嬌、制約歷史選修課有效開展的因素淺析[J]、文教資料,20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林紅專、實現高中歷史選修課課程目標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
[7]薛建平、歷史選修課教學的探索[J]、歷史教學問題,2000
【高中歷史選修課教學現狀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圖片教學研究論文10-14
體育舞蹈的研究現狀的論文05-12
舞蹈音樂欣賞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論文10-25
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研究論文09-14
淺析高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現狀與策略的論文08-21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06-13
藝術設計平面構成課程教學現狀研究論文09-29
藥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改革研究論文08-02
高校舞蹈教學及音樂選修課教學論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