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貴港市干旱對農業危害特點及防災減災對策
摘要:貴港市是旱災頻發區,介紹了該市干旱對農業的危害特點,分析了干旱成因和抗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農業防災減災的對策,以供各地借鑒參考。
關鍵詞:旱災;危害特點;干旱成因;防災對策;廣西貴港
1貴港市干旱對農業危害特點
1.1發生頻率高
貴港市是一個農業自然災害頻發的重災區,尤其是旱災發生嚴重,旱災主要類型有季節性旱災(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和連續性旱災(如秋冬連旱、秋冬春連旱),其中秋旱和秋冬春連旱造成損失最大。據統計,2001—2009年的10年間,除2002年和2008年外,有8年發生較大干旱,發生頻率為80%,其中春旱有6年,分別是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秋旱有4年,分別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9年;秋冬春連旱的有4年,分別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9年,均為特大干旱,特大干旱發生頻率為40%,可見頻率很高。覃塘區、桂平是貴港市受旱最重的地區,重旱發生頻率更高,危害更大。
1.2受災面積大、損失重
據統計,僅2003—2005年貴港市農作物受旱面積分別達到6.15萬、7.82萬、9.71萬hm2,其中糧食作物受旱面積分別達到3.553萬、4.653萬、5.784萬hm2,絕收面積分別達到1 470、6 560、12 350 hm2,糧食減產分別為2.1萬、4.1萬、5.96萬t。全市旱災農業經濟損失分別達到0.82億、1.72億、1.65億元。2003—2005年、2009年因春旱缺水,導致春播春種無法正常進行,早稻播種季節被迫推遲5~7 d,嚴重的達15 d以上。季節推遲既影響早稻生產,還影響晚造和冬種生產,導致寒露風危害,造成全年農業生產被動。如2004—2006年、2009年4年春旱,4月下旬,全市無水耙田面積達1.000萬~1.333萬hm2,占應插計劃的10%~15%,季節推遲7 d左右,甚至15 d以上。秋冬春連旱,影響秋冬種農業開發。2003—2005年,貴港市出現了嚴重的秋冬連旱天氣,對秋冬菜開發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少地方因干旱難于整地,有的整了地無水種植,有的種植后無水澆灌。由于長期干旱,不但秋冬種植季節推遲,而且長勢差、產量低,種植面積減少10%~15%。如2005年秋冬連旱,冬種面積減少6 800 hm2,產量減少15%~20%。對農民增收影響很大,嚴重制約了生產的發展。
2干旱成因
2.1降雨時間分布不均
貴港市年降雨量一般在1 600 mm左右,總雨量不少,但在降雨時間分布上極不均衡,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5—7月,由于降雨強度大、雨量高度集中,經常發生洪澇災害,集中降雨過后,由于降雨偏少,又極易出現大旱,造成春、秋、冬干旱災害。
2.2抗旱基礎設施老化,抗災能力差
目前,貴港市水庫和抗旱工程基礎設施大多數修建于20世紀60~70年代,已運行幾十年,水毀、老化、失修等現象相當嚴重,特別是水庫,運行時間長,年久失修,降低了抗旱工程的灌溉保證率,無法正常發揮抗旱效益,抗旱能力弱。目前,貴港市有80座以上水庫屬于病險水庫,貯水量減少1/3以上。同時,由于抗旱機電設備管理、維護滯后等人為因素,導致抗旱設備不能正常運轉,也加劇了旱災發展。
2.3種植結構不合理
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沒有遵循當地降水的自然規律和抗災減災需要來確定農作物的種植品種,過度強調種植水稻,加重了受旱幾率和損失。貴港市高亢田、望天田面積逾2萬hm2,本應改種玉米等旱糧作物和抗旱性好的蠶桑、花生、中藥材、甘蔗等經濟作物,但不少地方仍然選擇種植雙季稻。由于沒有水利灌溉,一旦出現春旱,就經常推遲春插季節,秋旱使晚稻減產或絕收,損失嚴重。
2.4節水意識差,使用不合理
目前,貴港市農業灌溉用水水費按灌溉面積計價,而不按用量計價,農民節水意識較差,水浪費嚴重。干旱缺水時有些農戶上游截水保自已,而使下游無水抗旱,既導致受旱損失,又經常引起水糾紛,造成社會矛盾。
3防旱減災對策
3.1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和改造,充分利用水資源
一是增加投入。財力條件較好的地方,千方百計增加資金投入,建設新的水利工程或改擴建現有水利及配套工程設施,擴大集雨面積,增加水庫蓄水量,并擴大灌溉面積。重點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維修配套工程設施,增加水庫有效庫容,恢復和擴大灌溉面積。二是新建和改造提灌設施。在有水源的地方如沿江沿河或有地下水的地方,可多搞一些引水、提水工程,建設抽水站和引水渠,增加灌溉面積。三是搞好農田水利渠系建設和改造。疏通和新建水庫灌區支毛渠,尤其是渠道清淤,擴大流量和灌溉范圍,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1]。
3.2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抗旱能力
貴港市旱地和望天田面積達8萬hm2以上,占耕地總面積40%,由于經常受旱,產量不高且不穩定,無法在近期內通過建設水利設施全面解決農業灌溉問題。因此,要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堅持“市場導向、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高效節水”的原則,引導農民轉變觀念,適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量水而行,改革耕作方式,合理布局,優先發展低耗水、高產出的農作物品種。一是旱田種水稻改為種旱地作物。望天田、高亢田、水庫水尾田等易旱水田可由種植水稻改為種植蠶桑、中藥材、甘蔗、花生和玉米等需水量較少的經濟作物和旱糧作物,既增加收入,又節約用水,以確保有較好的收成[2]。如覃塘區大嶺、黃練,平南縣上渡、武林,港南區八塘、橫嶺等旱區鄉鎮可以利用該地區種桑養蠶規模大效益好的優勢,把望天田種水稻改為桑園,擴大種桑養蠶規模,解決缺水問題,實現更大收入。二是改革耕作制度,避旱減災。在覃塘區、桂平市等春秋干旱嚴重的歷史旱區,由于春旱早稻播種偏遲,晚稻經常受到秋旱減產或失收的地區,改革耕作制度,改雙季稻為一季中稻,種植高產優質的超級稻品種,不種晚稻,以避免秋旱損失。通過加強管理,可獲得相當甚至超過雙季稻的產量,既解決秋旱損失問題,還可減少生產成本3 000~4 500元/hm2,減少開支,增加了收入。
3.3推廣節水農業技術,減少用水壓力
一是推廣設施型節水灌溉技術。在有一定水源包括地下水源但水量不足的旱區,可通過建設噴灌、滴灌系統設施設備,推廣農作物地膜覆蓋、大棚栽培技術,種植蔬菜和高效經濟作物,發展節水型高效農業,通過高投入實現高產出,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二是推廣農業節水技術。重點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技術,改水播育秧為旱播旱育,改水稻漫灌為薄淺濕曬節水灌溉,節省用水。還可以推廣旱地隆等保水劑,增強抗旱能力[3]。
3.4增強節水意識,合理調度水資源
加強水法宣傳,提高全民抗旱減災和節水意識,實現水資源有償使用,要改變農民不用白不用的思想,改掉漫灌長灌浪費水資源的不良習慣,節約用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
【探析貴港市干旱對農業危害特點及防災減災對策】相關文章:
探析大通縣農業生產現狀及產業化發展對策03-18
探析企業激勵的問題與對策03-19
探析民間美術創作特點03-18
寧夏地區干旱形成原因及防治對策的研究03-07
沃爾瑪經營戰略的變化與對策探析03-22
探析電視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特點03-19
探析農業機械的維修與保養03-18
淺析環境變暖的危害及對策設想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