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道德與社會:從《道德經》看國際關系

        時間:2020-08-30 10:11:30 其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道德與社會:從《道德經》看國際關系

        畢業論文

        道德與社會
        [ 作者:紅梅 轉貼自:道德修養 點擊數:2086 文章錄入:紅梅 ]
        首屆國際《道德經》研討會論文集9篇

        從《道德經》看國際關系
        《生命與健康》雜志社編輯 聞乙道

        一部《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卻留下無數難解的迷團。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版本校注譯釋,到現在就連西文都有了兩三百種版本,僅次于《圣經》。近代以來,西方人一直排擠貶責中國,斥之為東亞病夫,國外的唐人街被看作是下九流所呆的地方。這些我們從電影電視上都不難看出。但是即使如此,他們卻為何對一部《道德經》情有獨鐘呢?這不得不讓國人深思。

        《道德經》闡釋宇宙自然的規律,涉及了哲學、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以及倫理道德、修身養性等等,可以說無所不包。當前國內掀起了國學熱潮,許多有識之士開始研究認識和掌握《道德經》,這也與國家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相得益彰。筆者看到不少學者解析《道德經》在諸多領域的應用,甚感心慰。在此,就《道德經》與國際關系學作一點粗淺的分析,以求對于解開《道德經》真正內含盡一點微薄之力。

        一、 大國與小國共同發展的相處原則
        我們首先來看《道德經》的第61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于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北菊伦詈笠痪,“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既說明了兩者需要共同發展,又得出了“大者宜為下”的結論,也就是說大國在國際關系中必須遵守處下的原則,才能保證國際關系的有序化。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還是從頭來分析老子在本章闡述的意思。老子從宇宙自然的高度,總結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首先指出:“大國者下流”。我們看自然界的現象來印證老子的這一句話。在自然界,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電能從電勢高的一端向電勢低的一端流動;陽光是從高處照向低處的。這就是自然法則。那么這個“流”,就是能量的流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大國的物質產品、技術發明、精神文化各個方面都向小國流動。試想想看在國際間的交流是不是這樣呢?那么接下來,“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這一段重點說明兩個字,一個是“牝”,另一個是“靜”。牝牡本是雌雄的意思,牝是雌,屬陰;牡是雄,屬陽。牝本來是屬于從屬地位的,但其以靜則可勝牡。因為靜為主,動為客,遠道來者必然居于客位。所以牝以靜是反客為主之道,從而使自己占據了有利的位置。所以小國必須守靜才能平衡大國的優勢。這個守靜,不是說不要向大國學習,而是安守本分,不在國際事務中主動挑起事端。“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于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北径握f明大國與小國之間的互利轉化關系,其中“小國以下大國,則取于大國”一句,按通行版本的《道德經》是:“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比較二者,唯差一“于”字,但其意思相差遠矣。這也可謂是《道德經》學術界的一大公案。今幸得熊春錦先生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校注的古本《道德經》,從中得到校正。由此也可見,后世學人為何覺得《道德經》深奧難懂,與其被篡改有很大關系!肮蚀髧韵滦,則取小國!贝艘痪涫钦f明大國若能處下,加上其自身強大的優勢,那么小國則必然樂于依附。這樣大國既得到了鞏固,小國也從中獲得大國的依靠,必然會得到充分的發展!靶韵麓髧瑒t取于大國。”小國本來弱小,若不謙卑,或與大國為敵,是為以卵擊石,自然難以維系久長。但小國若能安守本分,求教學習于大國,則可“取于大國”,即從大國中獲得益處。“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贝髧c小國不過是“取”和“取于”的關系!坝嫘笕恕奔唇蛹{吸收別國加入自己的聯盟;“欲入事人”則是加入別國的同盟。由此可見,遵守自然客觀規律,則可以構建穩定的國際關系。那么其前提即是最后一句:“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大者之所以要以“下”為前提,是因為大國處于強勢,占有主導地位,對于國際關系是否健康有序負有責任。在現實世界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屢見不鮮,這種不遵守自然客觀原則的行為,也就是造成國際間緊張磨擦的重要原因。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奉行的謙恭的'外交政策卻是基本合于古人的這種自然客觀原則的。這也是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的一個原因,這與日本的比較顯而易見。

        二、 調和國際爭端的原則
        古人以為天地人三位一體,人身亦是一個國家,修身就像治理一個國家一樣。這在道儒佛的經典里都有這樣的論述。那么反過來,治理國家與修養自身其理亦是相通的。儒學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古人認為要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首先要修養自身,自身的道德修好了,然后可以齊家,也就是在家庭這個小的社會單元里檢驗其道德的水平。然后才能參與治理國家和平天下。這里要說明的是,道德不僅僅是現代人理解的“德”的狹義的范疇,“道德”其實是有兩層含義的。其中“道”是指人們掌握了自然宇宙的總規律,洞曉天文,明察地理,知興衰更替、過去未來等等。古人還認為:人,是一小宇宙;宇宙,一大人也。因次,古人所論的治國亦是講修身,講修身亦是講治國!兜赖陆洝分锌梢宰鳛閲H關系準則的章句很多,在此僅舉個例以闡述之。

        《道德經》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逼渲小笆且允ビ医椤币痪浒赐ㄐ斜镜摹兜赖陆洝肥恰笆ト藞套笃酢,后面的“司介”亦用“司契”來代之。這從漢代以來就被誤改了。但這樣很難解通,又前句“和大怨”者是作為第三者出現,而此處執契者,即以第一人稱出現,顯然矛盾。根據熊春錦先生校注的古本《道德經》本句應為“是以圣右介”。“古時主有儐相迎賓,賓有隨從通傳叫介,即為賓主之間傳話的人!盾髯•大略》:‘諸侯相見,卿為介!种鳛樽螅蜑橛,故賓之隨從即右介。圣右介即圣人甘居卑位,輔以傳話人。此與下段之‘徹’剛好相對!墩f文》:‘徹,通也。’以‘徹’來‘和大怨’是置身于通判之亢位,與‘介’之卑位正好相對。介與徹,即卑與亢也。位高力強者以其亢勢,雖能調和大怨,但未必不留余怨,未必符合自然因果之規律!笨梢姟笆ビ医椤笔鞘ト说囊环N謙稱,也說明了圣人在調和大怨時所抱持的態度,即以傳話人的低位來溝通矛盾雙方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v觀當今國際舞臺,得此機者實少見也。大國往往操縱把持,以使各國怨聲在道。長此以往,天下豈能太平。大國不守道德,以為眾矢之敵,如此又豈能長久。不僅紊亂國際秩序,而且最終喪失大國的優勢。

        中國的崛起,已是世人所公認的了。其實一個國家的興衰更替,有著客觀的規律。雖然歷朝歷代都喊萬歲,但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獲得了萬歲,也沒有哪個朝代達到萬代。然而,是否有道,卻又有著本質的差異。為什么周朝可以延續八百年,而后世卻難及之。雖然現代的世界已不是封建帝王制,但興衰更替的道理卻是可以借鑒的。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事務中必須有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樣才能得道多助。否則,無道不德,則會四面受敵,自然難以久長。

        為此,今天我們重溫老子《道德經》“圣右介”的調和原則,相信對于處理國際間的矛盾大有益處。當然對于人與人之間矛盾的處理也是同樣適應的。

        三、大國與小國的損益原則
        大國應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承擔相應的義務,這是大家的共識。不僅如此,大國在維護全球公共環境、抑制大氣污染、控制地球溫室效應等等方面應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亦是理所當然的。
        《道德經》第77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宇宙自然之道,即天道,總體上是趨于平衡的,而不是偏激一端的。因此,多者損,少者得;富者損,窮者補;強者損,弱者益。正如張弓舉射一樣,高者得抑,低者得舉。然而人道卻與天道恰恰相反,常人的自我與自私決定了他不能效法天地至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因此富者憑借權勢巧取豪奪,使其越來越富,貧者則只能越來越貧,形成兩極分化。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是物極必反的,人們違背自然規律達到一定的限度,就會受到自然規律的無情制約與打擊,為富不仁終久難逃自然的逞罰。這就是為什么王朝更替、社會變革,整個歷史波浪起伏的原因所在。所以,有道的圣者明察宇宙天地的自然規律,主動地遵守自然法則,修身可以長命,治國則可以長治久安。天道與人道兩種不同的損益原則,必然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局。因此,國際社會要想得到長期穩固的發展,不論大國小國都需遵從自然法則,特別是大國更應主動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否則的話,損害的不僅是小國弱國的利益,大國最終也必然會喪失其大國的地位。
        大國強國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弱小國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上,在國際關系中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大國主觀地或客觀地總是在扶持著弱小國家。但是,同樣的幫助和扶持,由于動機的不同,卻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不圖回報的真正從道義的角度出發進行的幫助;而另一種則是帶有某種目的和圖謀,或拉幫派而為自身得利,或換取得到國際上的影響等,總之離不開“利益”二字,所謂的金錢外交是也。前者,由于出自道義,符合宇宙自然規律,因此得道多助。近年來聯合國的地位在全世界日益提高,這與她的宗旨和所奉行的原則,以及切實發揮的建設性作用是分不開的。然而動機不純的金錢外交,即使粉飾的再好,也只能是瞞天過海,豈可知天眼如何瞞得過去,天罰豈可避免!道義是宇宙間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在國際關系的大格局尤為重要。

        【道德與社會:從《道德經》看國際關系】相關文章:

        1.《道德經》名言欣賞

        2.老子道德經名言名句

        3.老子《道德經》讀后感

        4.道德經心得體會

        5.從《老張的哲學》的愛情悲劇看封建倫理道德

        6.從臉色看健康

        7.道德經讀書筆記15篇

        8.老子道德經讀書名言警句

        9.《道德經》2000字讀后感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