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網絡治理的四維度結構修正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資產專用性、交易與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任務復雜性、交易頻率對治理結構的影響,然后探討了構建企業網絡組織治理機制! £P鍵詞:網絡治理 網絡組織 協調 維護企業治理經歷了從遵循“股東至上主義”邏輯的單邊治理到信仰利益相關者同等參與企業所有權分配的共同治理的演進過程,總的來說是科層治理,F在,由于企業互動與合作變得必要而頻繁,企業環境、市場交易的屬性、競爭的方式和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組織的邊界日益模糊,企業競爭逐漸出現非零和合作博弈的行動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往,借助外力提升自身競爭上風已經成為一種有效選擇,企業間需要通過網絡治理加強合作。
網絡組織和網絡治理
在網絡組織形態中,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或紐帶形成社會網絡,企業、組織之間以顯現的或隱含的,暫時的或無時限的合約組成企業間、組織間網絡。網絡治理就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組織和個體通過經濟合約的聯結與社會關系的嵌進所構成的以企業間的制度安排為核心的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安排。近年來,隨著網絡治理形式在產業組織實踐中的大量涌現,有關網絡治理理論的研究文獻大量出現,目前關于網絡治理的理論研究主要有:交易本錢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社會網絡理論。
交易本錢理論以為網絡治理是一種交易機制;資源基礎理論以為,企業尋求獲取和控制個性化、難以復制的資源(Penrose,1959),網絡治理使得每個企業能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業務領域,同時通過網絡使用其它企業的資源,實現規模經濟和學習效應(Barney,1991);社會網絡理論以為企業將其社會資本嵌進于強弱關系的社會網絡結構中,經濟行為和產出受行為人之間的關系和所在的網絡結構影響(Granovetter,1992),網絡治理是企業間關系的常態,企業通過網絡可以獲取互補性資源,共享知識和信息,網絡中的企業可以獲取超過正常水平的關系租金。
網絡治理作為一種交易機制被廣泛討論,Jones等(1997)擴展了交易用度經濟學理論,引進任務復雜性這一維度,使網絡治理建立在四重維度的交易環境中,即:供給穩定狀態下需求的不確定性;定制交易的人力資產專用性;時間緊迫下的任務復雜性;網絡團體間的交易頻率。在此基礎上,Jones等人以社會機制為基礎提出了網絡治理的理論模型。但該模型并沒有闡明治理機制這一關鍵要點,而且社會機制作為網絡治理的基礎并不能對治理機制本身進行替換,同時,網絡治理的生產性功能也不應被忽視。
因此,本文利用Jones等四重維度的理念,通過對Jones等網絡治理模型的修正,對此架構進行探討。
網絡治理的四維度分析
資產專用性對治理結構的影響
資產專用性包括:場地專用性,如企業間彼此接近而能節省庫存和運輸用度以及技術上的不可分性;實物資產專用性,如為生產某種零件所需要的專用模具;人力資產專用性,包括特殊的技能和技術訣竅等;品牌資本,包括能在經營活動中帶來效益的各種無形資產;奉獻性專用資產,即出于個別客戶的要求而對通用性工廠進行的分離投資。
Williamson(1985)以為專用性資產的投資面臨機會主義的威脅,但是假如從多邊角度和生產性角度考慮,資產專用性投資可理解為:專用性投資是對專用性生產能力的投資,不同企業對專用性生產能力的投資形成了企業生產能力分布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其中人力資產專用性投資引起的企業生產能力差異最引人注目;多個企業分別進行的資產專用性投資輕易把企業引向合作。投資的分散化增加了企業間的相互依靠性和交叉創新的機會,參與多邊專用性投資的成員越多,雙邊的交易越輕易受到其他成員的影響,資產專用性導致的雙邊鎖定越輕易被多邊的交易與合作沖淡,即多邊投資的參與者越多,則分工越細,企業間的合作傾向越強。資產專用性投資對治理結構的影響還體現在剩余生產能力的存在。隨著市場競爭的發展,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不斷進步,產品供給能力進步,供大于求,企業必然存在部分剩余生產能力,由于生產設備等資產的專用性和資產的不可分割性,若剩余生產能力拿到市場上交易,本錢太高,剩余生產能力只能在企業內部進行多產品分散化經營或閑置,由于多產品分散化經營不具有分工和專業化上風,閑置更是一種浪費,因此剩余生產能力的存在內在的推動企業間建立一種經常性的協作關系和制度結構,以便發揮閑置資產效益。
另外,從交易過程來看,信息交流、默會知識轉移等生產性目的是伴隨著交易發生的社會機制實現的。在有形的產品活動背后,交易雙方通過專用性關系投資,不斷進行知識、信息和技術的交流與創新,實現默會知識在組織間的轉移。信息和默會知識在企業間的轉移進步了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
應當說,網絡治理是生產和交易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產性條件側重于企業間的資源共享、生產協作與信息和知識的交流,交易性條件側重于解決機會主義行為帶來的交易的不確定性。從雙邊交易的角度看,資產專用性越強,交易雙方發生機會主義的傾向越強,企業越傾向于一體化治理,但是假如從生產和多邊的角度分析,經常參與交易的主體越多,分工帶來的專業化收益越多,交易各方機會主義的動機越弱,企業越傾向自主、分散化的市場治理。
交易與創新活動不確定性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企業面臨著交易和創新活動的雙重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使企業投資和決策面臨著持續的動態選擇和更多風險。
交易活動的不確定性 消費者偏好的快速變化與不可知性、季節變化、技術進步的沖擊等都會帶來需求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給交易帶來了潛伏的威脅。從雙邊看,需求的不確定性越強,越傾向于一體化治理;從多邊看,為有效應對多邊的需求不確定性,通過資源外包和子合約的形式,公司的業務分解為幾個自主的單位所擁有,利用資源的組合、新型的交易或租賃,在更大范圍內對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機性的反應,快速與廉價地重新配置資源以滿足環境變化的需要,增加組織的柔性,建立有利于組織決策分散化和降型化的治理結構。
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 創新活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專有知識和默會知識,對創新效益的追求會自發的驅動企業進行頻繁的專有知識交流,推動企業間網絡關系的建立;另外,由于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研發投資和品牌投資等無形資產的投資本錢的增加,使創新活動伴隨者很高的創新風險,分擔投資風險和本錢的客觀需求推動了企業間的聯合投資和技術、信息分享,也推動了技術擴散的速度,降低了單件產品分擔的創新本錢,為此很多企業建立了以研發合作為目標的同盟網絡。同盟網絡所形成的知識外溢與信息共享機制、降低交易用度機制、互補性機制以及競爭機制等增強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積累能力,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又增強了整個同盟網絡的競爭上風,由此形成了企業與同盟網絡共進的產業經濟發展格式。借助于網絡成員間的持續互動,網絡治理模式可以使企業在保持決策分散化的基礎上,進步適應能力,活化網絡內的信息和資源。
由此可見,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越高,越傾向于分散化決策,治理形式越傾向于市場化治理。
任務復雜性對網絡治理結構天生的影響
任務復雜性是指需要為數眾多的不同專業性投進來完成一項產品或服務。任務復雜性與企業的能力和組織柔性是相對的,通常與時間緊迫性、技術復雜性和人力資產的專用性有關。任務復雜性導致行為的相互依靠和行動的高度協調。任務復雜性可利用一系列的非有序交易產生團隊協調,使各種技術職員同步地生產產品或完成服務。
任務復雜性對生產和交易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任務復雜性增加了契約的不完全性,契約的不完全性要求建立相應的治理機制;二是任務復雜性導致了生產組織的復雜性。在分工利益的推動下,每個企業都集中于自己的核心業務領域,并通過融進某一價值網絡實現分工利益。當任務復雜性成為企業生產中的常態時,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合作就成為經常性的和關系性的,各種技術職員同步地生產產品或完成任務。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適合在現場處理,任務復雜性推動了決策權的分散化和決策單元的獨立性,推動了團隊內和企業間的合作與協調。
交易頻率對網絡治理結構天生的影響
交易頻率決定了企業間的互動效果和關系強弱,決定了企業間的知識和技術交流的效果,資源分享的層次和程度;交易頻率使人力資產的專用性從“干中學”中得到發展,并在持續互動中使信任得以深化,增強企業間制度安排的穩定性,使企業將這種互信關系納進其治理結構的設計中。而且,雙方交易頻率的測度包含著非正式控制的嵌進,非正式控制將增強團體間默會知識的轉移和特質性性能的移植,有利于改變參與者在團體間交易的位置。另外,社會機制通過交易頻率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發生作用,社會機制隨著企業間的互動滲透到企業行為中,進而影響企業的治理結構,通過交易頻率這一變量,社會機制和經濟機制對資源的配置產生了疊加效應,使得企業獲得了經濟交易域和社會交換域的雙重角色。
因此,交易頻率越高,企業間的互動次數越多,企業間生產性資源的交流和默會知識的活動越輕易發生,企業越傾向于一體化治理。
網絡組織有效運轉機制
企業網絡組織是處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一種組織形態,具有市場化組織及組織化市場的特點,在治理機制上就必然要整合市場機制和科層制的協調機制,在現實市場環境中表現為網絡系統的并列藕合機制。這種機制的組織化市場特征表現為同行的恰當競爭,這種機制的市場化組織特征則表現為核心專長化后的合作與協調。
網絡組織的控制、協調不同于企業內部的直接的控制和協調,必須體現網絡組織的特點,更多地依靠契約和合同,通過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以維護和滿足各參與人的利益,使企業能夠最有效的運行。概括來說,網絡組織治理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構建:
首先,從宏觀上看,作為一個整體,網絡組織要設置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擴大信息的傳播范圍,保障企業之間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進步雙方行為的透明度。如簽定一些相互協議(按規定價格購買對方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一些不可逆轉的投資(具體的實際財產如工廠和設備等和具體的人力資本及其他相關資產投資)。通過互動交流,努力營造共同的企業文化。共同的組織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效應,相互信任的網際關系、相同的價值觀念有助于企業間達成契約,也有助于企業默契地遵守契約、相互協調交易行為。進步簽約的頻率和執行合約的效率,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理性的競爭能增加相互的收益與價值,減少交易中的機會主義。
其次,從企業個體的角度上分析,忠誠和信任是網絡健康成長的保證。企業之間必須相互信任,在合作創新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避免用戒備和懷疑的心態對待對方,更不能時刻提防、猜疑、封閉信息。企業要著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企業網絡只是對企業現有技術、創新資源進行補充和完善的手段,不能替換企業的全部技術創新,網絡中的企業要各有所長。
網絡治理機制就是平衡四維度環境中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需求,體現網絡組織的動態性、同等性、復雜性的特點,通過互動與調整,維護網絡的整體功效與運作性能,調整網絡邊界、協調各種矛盾、維護利益目標,改善網絡功效。
參考文獻:
1.李維安等.公司治理[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楊瑞龍,周業安.企業共同治理的經濟學分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3.楊瑞龍.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思路的選擇〔J〕.現代經濟探討,2000,(1)
【企業網絡治理的四維度結構修正】相關文章:
追求集體理性下的企業治理結構研究03-22
跨國企業的治理結構和借鑒03-19
企業所有權成本與公司治理結構03-21
論企業戰略治理之戰略—文化—結構03-22
私營企業治理結構演進路徑研究03-19
中國企業治理結構與績效研究的評述11-21
企業網絡治理中的貿易價值03-20
論私營企業治理結構中的獨立董事制度03-21
公司治理結構的構建與完善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