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設誠信企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摘 要 老實取信,過往、現在和將來都是的重要條件。失信,不但會給經濟造成混亂,而且會給帶來數以億計的損失。盡管我國企業信用出現了一些危機,隨著體系的不斷完善,相信中華民族潛伏的誠信美德會得到鞏固和弘揚。
關鍵詞 企業 誠信 必要性 可行性
誠信是一個既古老又現實的話題,說它古老,是由于在幾千年前,誠信就為人們所關注,很多名人名言、名典中無不涉及。如《廣雅釋詁》中有言:“信,誠也”即是說信就是誠,誠就是信;另《周易系辭》上也說:“人之所助者,信也”;孫子兵法講,好的將領要有五德要求:智、信、仁、勇、嚴,信處于很重要的地位;偉大的思想家、家孔子也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信者,行之基也”等等。說它現實,是由于21世紀的今天,國人正面臨著誠信危機的挑戰,那么我們再談誠信就更顯重要。
1 誠信的含義
什么是誠信?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來理解,誠,即真誠、老實, 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的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這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給誠信的定義。
的進步推動著觀念的更新。隨著社會主義化的發展,社會生活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賦予誠信這一傳統美德日益豐富的時代,也促使人們對誠信的理解從倫理道德的范疇提升到制度建設的層面。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氣力。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范疇和制度范疇的同一。
2 建設誠信企業的必要性
2。1 經濟正常運行的要求
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重大的變革。這個變革過程,給我們帶來了蓬勃生機,我們的社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生產力迅速發展,分配方式日益多樣,人民逐步富裕,生活豐富多彩。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廣闊舞臺。
然而,另一方面,市場也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商品交換的法則輕易腐蝕到人們的精神領域,引發見利忘義、道德失范。目前我國企業***四伏,無照經營,商標侵權,制假售假,合同欺詐,虛假招標,騙稅逃稅,偽造假賬,惡意拖欠,變相傳銷……這種種行為像“沙塵暴”一樣吞噬著信用的“綠洲”,正威脅著市場經濟秩序正常運轉。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沒有公正就沒有市場經濟。假如追求金錢名利超出對聰明和道德的追求,整個社會便會產生道德情操的墮落,結果是公正性原則被踐踏,市場經濟趨于混亂。也有經濟學家指出,有效的基于個體自由競爭基礎上的市場機制,必須有一定的道德秩序予以支持。從現代社會來看,市場不僅表現為實際的特定的買賣場所,更有一套法律規則和道德倫理體系,這些構成了市場經濟的條件。現代信用制度實際上就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的契約關系。有諾必踐,違約必究,經濟活動才能正常運轉。信用度越高,經濟運行就越順暢;信用度越低,經濟運行本錢就越高,誠信空氣淡薄的社會環境甚至會窒息經濟發展的活力。
2。2 經濟持續增長的要求
保證經濟持續增長,不僅要求社會再生產的各環節之間平衡協調,而且要求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公道利用,降低耗費。
企業失信,不但給市場經濟造成混亂,而且給社會經濟發展也帶來數以億計的損失。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張彥寧透露:我國每年由于逃廢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約1 800億元,由于合同欺詐造成的損失約55 億元,產品質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種損失至少有2 000 億元,由于三角債和現款交易增加的財務用度約有2 000 億元,因此,我國每年由于信用造成的損失達5 855 億元人民幣,差未幾相當于我國每年GDP 新增的產值。
企業信用缺失是一種短期行為普遍化,它大大增加了交易本錢,失信使不少企業在經濟交往中放棄現代信用,重新選擇了以貨易貨、現金交易等傳統方式,擾亂了市場秩序,降低了市場效率和經濟運行效率,使企業難以正常地成長和發展,對整個社會貽害無窮。企業***對投資和消費也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制約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作用的發揮。由于企業信用差,老百姓買東西時總擔心買了假商品,炒股時怕碰上“銀廣廈”那樣的事件,出門怕上當挨宰,結果造成了內需不足,嚴重影響了消費;由于信用關系不佳,企業不敢大膽投資,銀行不敢正常放貸,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2。3 經濟發展全球化的要求
隨著我國加進WTO,我國企業將融進國際大家庭之中。它必須遵守WTO中的各項貿易規則和市場運行準則。然而,我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則仍存在很大的差異,還很難與國際上的信用規則相接近。如WTO中要求各成員國共同分享經濟貿易的信息資料,享受互惠待遇和國民待遇;要求各成員國嚴格執行非歧視性原則和公平貿易規則。這樣,特殊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將失往效力。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剛剛跨進WTO門檻的成員國來講,當務之急是要盡快、了解和把握WTO的主要規則,按國際慣例辦事。對來講,講規則的條件是要守誠信。在貿易、投資、等各類國際交易中講求誠信,注重貿易信譽,是國際商務慣例中的首要信條。實踐證實不守規則、不講誠信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被市場淘汰出局,對于尊重并信守誠信規則的企業,它得到的是競爭力的進步,是交易本錢的降低,是長遠的巨大利益;而對于不遵守誠信規則的企業,即使沒有的懲罰,也要被市場排除出競爭之列。
誠信是的根本,誠信也是崇高的人格,在信用體系比較健全的國家,你可以沒有錢,沒有地位,沒有住房,但唯獨不能沒有信用。對于生產、經銷企業來講,在加進WTO后的法律框架下生產、經銷產品不僅要講規則,更要守誠信,只有這樣才不會失往信譽,不會失往廣大消費者,終極才不會失往應有的經濟效益。一個企業擁有了誠信,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扎穩打,節節勝利。
遵守國際規則,老實取信,過往、現在和將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經濟全球化,伴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經濟的興起,誠信已成為擴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證;由誠信而帶來的利益和由不誠信而導致的損害,將因經濟全球化而成倍放大。
3 建設誠信企業的可行性
3。1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老實取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盡于史,廣為流傳。
中華民族本質上是一個老實取信的民族,盡管在我國體制改革轉型時期,部分人的誠信觀念發生了不應有的變化,但仍有不少人堅信著“誠信為本”的理念,如有300多年、至今仍長盛不衰的北京同仁堂,他們就是憑借這一理念才保持了在民族藥業的穩固地位和創造了今天的非凡成就。還有青島海爾等一批大型企業團體既能博擊市場風浪,應對各種挑戰,又能始終不忘記“質量第一、信譽至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宗旨。因此,他們的品牌形象深深地扎在了顧客心間,被市場所認可!罢\信是金、失信是土”,只要我們通過正確,在全社會倡導“誰誠信誰光榮”,同時在制度建設方面體現“誰誠信誰得利”,相信誠信美德會得到鞏固和弘揚。
3。2 法律手段日益增強
誠信建設靠教育,更靠法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立法有了迅速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陸續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合同法》、《公司法》、《保險法》、《廣告法》、《法》、《證券法》等一系列法律,立法步伐之快是國外少有的,可以說我國基本法律體系已經建立,而且針對“誠信”,***分在上述相關法律中都有涉及,如《會計法》、《證券法》中有關“信息表露”題目的法律條文規定。說明我國***分已將“誠信”納進到法律監管范疇之中。只要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再進一步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加大執法的力度,相信企業誠信會越來越多。
3。3 我國政府日益關注
企業誠信已被我國政府提到了議事日程,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為我們指明了解決企業誠信題目的方向。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地方按照黨的十六大的精神,在信用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現已開始建立企業與個人信用制度,把企業、個人的誠信表現與他們的親身利益直接聯系起來。諸如,記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建立信用“戶口”,開列失信者“黑名單”,將市場主體行為的各種信息公之于社會,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取信企業保持榮譽、鞭策失信企業痛改前非等等。我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開辦的社會信用信息網絡———汕頭信用網已正式開通運行,從2002年4月1日起,該市所有企業的信用咨詢將全部上網公然查閱,想了解意向中的生意伙伴的基本情況,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企業資訊情況,企業榮譽記錄和不良記錄等,只需鼠標點擊即可。
隨著廣泛深進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多年的“百城萬店無贗品”活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擊制假售假、非法運輸盜版等專項治理,對重塑誠信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些地方、企業和個人,也從一度失信的教訓中醒悟過來,熟悉到失信釀禍,取信孕福,紛紛提出“誠信立市”、“誠信立企”、“誠信立業”,努力以誠信規范自己的行為,改變信譽不佳的形象。溫州、汕頭等一些地方的可喜變化,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說服力。
有黨中心、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有經濟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有力推動,一個具有嶄新精神風采和強大道德氣力的中國,必將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屹立于世界東方。
【建設誠信企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相關文章:
論我國確立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03-20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03-18
施工企業文化建設分析06-18
中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03-23
煤炭企業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03-13
談中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03-18
基于CIS系統的企業文化建設分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