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命的思考和爭議的論文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著重提出了要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我覺得具體說來,語文教育應讓學生從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入手,進而讓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時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體驗生命。在語文教育中,我們要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把握;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面對;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創造。通過語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滲透,讓學生能肯定自己,承受困難,超越自我,將自己的生命融入社會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
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第七課《船長》一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了深淵,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研讀教材后,我認為學習這篇課文的關鍵在于能夠讀懂第22自然段,即“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而理解這一段的關鍵又在于讀懂船長與大副奧克勒簡短而有力的對話,所以我抓住船長的四次命令組織教學,從船長的命令中去解讀船長,理解船長的做人之道,理解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一堂慷慨激昂的語文課上完了,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中:“舍己為人、面對危難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是否應在小學生中提倡?我覺得對于尚在成長中的孩子,是比較危險的一個導向,但本課的中心是感受船長的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個點該如何處理呢?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哈爾威船長為什么不選擇逃生,而要與船一同沉沒?”但是最終在課堂上我沒有引導學生討論:船長為什么要選擇和船一起沉下去?他是否可以選擇像其他人一樣逃生?是因為我沒有敢在公開課上引出“珍愛生命”的主題。對于學生感知課文在討論生死抉擇的這個問題上,也許船長的壯舉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我們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感受到英雄身上具備的那份常人所難以企及的人格魅力,從而提升對文本中心感知的層次。
可是,我在播放了《英雄的黎明》這首曲子后,只動情地描述哈爾威船長是珍愛生命的,正是珍愛他人生命勝于自己生命,正是一直用珍愛生命的態度去珍愛生命中的一切,才使主人公在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脅之際,而置自己的生命不顧。
一下課同學們就和我展開了討論,同學們都對哈爾威船長的生死抉擇感到惋惜,七嘴八舌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反復解釋是哈爾威船長認為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人生信條,認為與船共同“諾曼底”號客輪就是他的靈魂,當時的社會現狀輿論……因此哈爾威船長作出了這樣的選擇。但無論我百般介紹,學生依然無法接受,他們認為船長如此優秀,輪船沒有了可以再造,而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只有一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后他還可以領導別的船,繼續履行船長的職責,做出更大的成績,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價值……
一篇課文引發了大家對生命的思考和爭議,遺憾作為老師也無法給學生一個大家都信服的答案;可喜的是同學們上完一課后,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了爭論,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收獲,對生命形成自己的正確看法。
關注生命,讓語文重新回歸到人,既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做出的心靈的選擇,又是語文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語文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極好教材?梢哉f,語文就是在生活中與每個人的生命相隨,陪伴終生。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語文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把這部分內容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
【生命的思考和爭議的論文】相關文章:
珠算的文化透視和科學思考論文07-03
新聞科技發展的思考和探索論文10-10
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的交織和處理08-08
潤澤和點化生命論文08-07
增強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論文10-24
幼兒生命教育的現狀和探索論文09-22
加強和完善現金管理的幾點思考論文08-21
“化學平衡的移動”的教學設計和思考論文09-12
新課程背景下的生命體育所引發的思考論文07-09
網絡寫作的思考論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