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的論文
摘 要:群眾文化是我國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群眾文化屬于主流文化范疇,本文從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本質、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內涵、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歸宿對群眾文化隊伍建設進行分析,旨在提高群眾文化隊伍建設質量。
關鍵詞:群眾文化;隊伍建設;文化價值;審美教育
群眾文化是我國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近年來,文化部提出的群眾文化四基建設――基本陣地、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內容、基本活動方式――這一科學命題,是新時期群眾文化新的歷史任務!八幕ㄔO”突出了群眾文化內部各要素的突變。這一突變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因為它強調了對群眾文化本質需求的滿足,把人民群眾對文化權利的實現作為最基本的任務。新時期,對群眾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眾文化四基建設的內涵和戰略意義也必將更加凸顯出來。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對群眾文化隊伍建設進行探討。
一、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本質:滿足人民群眾的本質需要
人的需要有兩大范疇,即本質需要和非本質需要。群眾文化需要也有“本質需要”和“非本質需要”之分。群眾文化的本質需要是社會實踐主體按美的規律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當群眾文化的主體對客觀需要處于自在狀態時,就極易受到內外條件制約,脫離本質需要,產生非本質需要,這就揭示出群眾文化需要的盲目性。這種盲目性并非不可動搖,它可通過一定力量或文化環境的吸引,使其改變性質、指向,最終導向人的本質需要。這就要求對群眾文化需要要有分析有選擇,對其進行積極的誘導,改造群眾文化需要的盲目性,營造健康的文化生態環境。
當前,以市場規律運作的市場文化強烈地沖擊著群眾文化,只有通過加強以“滿足人的本質需要為目的”的群眾文化基本隊伍建設,并以隊伍的力量激活基本活動內容、基本活動方式的創新,才能實現對大眾文化的非本質需求和滿足的有效誘導和整合。因此,只有建設一支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本質需要為價值取向,具備對群眾文化需要進行冷靜分析、選擇和正確誘導能力的高素質隊伍,才能服務于全面小康主題下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的創新,最終服務于人的精神追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內涵:突出全面小康的主題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群眾文化“基本隊伍建設”的理念和認識,應當順應全面小康所要求的這種質與量的變化,滿足人民群眾的本質需要,充分實現群眾的文化權利。筆者認為,這樣的理念和認識所衍生的時代內涵,應當有以下兩方面的新變化。
1.基本隊伍的范圍的延伸
目前基層文化建設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莫過于“社區文化”,其政策依據是“城市發展社區文化,農村發展鄉鎮文化”。社區文化作為城市化戰略在文化層面的內容,往往被提得很響,而農村的文化隊伍建設還處在自在階段。很明顯,這種城鄉文化差別不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因此,實現基本隊伍范圍的延伸,淡化城市和農村的差別,是當前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必須正視的問題。社區文化也可分為農村社區文化和城市社區文化。具體而言,就是把城市社區隊伍建設的要求和內容延伸到農村,模糊城市與農村的差別,在農村實行與城市一樣的社區隊伍建設,即農村社區隊伍建設。目前,就群眾文化基本隊伍建設而言,不應存在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的區別,就其范圍而言,應將農村和城市的文化隊伍建設統一在“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題義之中。
2.基本隊伍建設的意義的擴張
如果說當前的群眾文化基本隊伍建設的意義,是構架在促進群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和增強群眾文化創新活力的著力點上,那么按照本文關于淡化城鄉區別,加強城鄉無差別的社區文化隊伍建設的思路來強化群眾文化基本隊伍建設,其意義就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緲嬒胫饕憩F為:通過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促進社區文化在城市和農村的繁榮,進而引導農村的社區建設,最終緩解城鄉二元文化對立,推動農村村民的城市化,全面實現小康。因此,社區文化基本隊伍建設在農村實踐的加強,將會引起農村社會文化心理的巨大變化,實現農村城市化戰略的可能性增大,群眾文化基本隊伍建設的意義也必然擴張到實現全面小康這一總目標的統懾之下。
三、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的歸宿:高效率實施社會審美教育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教育中的美育文化,主要是通過觀念、制度、物質等層面的保障,組織輔導群眾藝術活動,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規范人的價值觀念,從而培養具有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能動創造性的,完整而和諧的人。目前,一方面面臨著各類社會文化和思潮以其光怪陸離的形式、紛繁復雜的構成而形成的需要性沖擊;一方面是實施農村城市化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的總目標以及滿足群眾文化本質需要,實現社會主體的自我完善的迫切性。因此,從群眾文化的內涵和特質看,基本隊伍建設的歸宿,就是使群眾文化的社會審美教育功能得到強化,通過隊伍建設達到高效率實施社會審美教育的目的。
從群眾文化的本質和實踐成本看,要求我們的基本隊伍建設必須以高效實施社會審美教育為起點和歸宿。有了這樣的起點和歸宿,群眾文化的基本活動內容和基本活動方式的創新就有了被激活的可能,也就獲得了較高素質的保障。一方面群眾文化專業干部隊伍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能區分專業文藝和群眾文藝的不同特質,熟悉群眾文化理論與實踐規律,對群眾文化需要能進行分析、選擇和誘導,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生產者;另一方面群眾文化業余骨干隊伍(包括基層的社會文藝團體)既能被作為基本隊伍的主要構成成份,接受群眾文化職能部門和工作者實施的社會審美教育,積極參與審美活動,對周圍的群眾實施社會審美教育并組織開展活動的主體力量。從而逐步獲得較高效率的社會審美教育實現。
【我國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