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社交時代的“獨立閱讀”
社交網絡即社交網絡服務,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譯,中文直譯為社交網絡服務或社交網絡服務,意譯為社交網絡服務。社交網絡含義包括硬件、軟件、服務及應用,由于四字構成的詞組更符合中國人的構詞習慣,因此人們習慣上用社交網絡來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摘要:網絡社交是當代人最主要的網絡活動形式之一。在網絡社交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負面的社會問題,例如網絡暴力等。時至今日,網絡暴力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有必要重申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手段,對提高人的獨立意識及判斷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提倡經典閱讀,有利于從根本上抵制網絡社交中的負面因素,凈化網絡社會中的不良風氣。
關鍵詞:網絡社交;經典;閱讀;網絡暴力
在網絡社交時代,網絡“大神”層出不窮。一些人由此產生了“自己正處于世界的中心”或至少是“自己正與世界緊密互動之中”的美好幻覺。憑借新技術,一些人甚至認為自己在有限生命和無限時間的對抗中獲得了終極的勝利。然而真相卻無比殘酷。在一個高度物化的世界里,心智的力量已經開始萎縮,并且這種現象還在加速;ヂ摼W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從根本上說,緩解不了個體的精神焦慮,相反,它的虛擬性或者虛無性刺激了個體的精神焦慮,由此催生出一大批網絡暴民。在網絡社交高度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只重視感官體驗,忽視人性的豐富、品格的高貴和精神的尊嚴。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如果想要擺脫孤獨、分裂和幽閉的自我,徹底釋放內心的焦躁,只有依靠閱讀,或許唯有閱讀才是最好的解毒劑。
一、網絡世界的“精神瘟疫”
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已經超過50.78分鐘,甚至有部分人每日上網時間不少于5個小時。網絡化生存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網絡社交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的社會活動。自網絡誕生以來,人類的閱讀行為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首先,是閱讀載體的變化。從紙質媒體到網絡媒體,不僅是信息物理空間的變化,同時也是閱讀思維方式的變化。從國外研究來看,網絡閱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人類大腦為適應數字載體,短期的記憶能力會有所增強,而長期的記憶能力則明顯減弱。同時,數字載體的運動性,讓人類神經變得更加容易疲勞,并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其次,網絡媒體是一種綜合媒體,圖像、聲音、影像等遠遠比文字更具有傳播的優勢。現代人更加傾向于接受多媒體信息,而非文字信息。再次,網絡本身是一種媒體,是一條信息傳播通道。任何在網絡上的人都可以借助媒體來發布自己的信息。當前,有一種所謂刷存在感的說法,正是這種信息表達欲望的寫照。網絡是高度自由的,是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一些在現實中無法表達的情感、挫折及收獲,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表達,表達的最終結果是為了獲得共鳴。一個人在現實社會中的存在感和他在網絡中的存在感,一般來說是成正比的。如果一個人想要在網絡中獲得更多的存在感,他必須要引起更多人的注意。關注他的人越多,他的存在感也就越強。為了獲得多數人的關注,他必須關心多數人關心的事情,參與多數人參與的事情,發表多數人贊同的觀點。因此,在網絡社交時代,流行文化遠比經典作品更受關注。多數人寧愿參與流行文化的討論,也不愿意安安靜靜地閱讀經典。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中存在一些畸形追求存在感的人,那就是所謂的網絡暴民。網絡暴民是群體極化的結果。所謂群體極化是指團體成員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達成具有極端偏向的共識。在這種極端共識的作用下,團體成員會表達一些極端的觀點或是從事一些極端的行為。法國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這樣寫道:“群體常常失去方向感,表現為一種純粹的集體無意識。在群體中,個人的才智是看不到的,人的個性也是看不到的,個人的異質性被群體的同質性吞沒,集體無意識占據主導地位,其最終的結果便是瘋狂,由此引發戰爭、革命,或是精神瘟疫。”從勒龐的論述來看,極端群體的產生從根本上說是由于人們失去獨立判斷能力所致。
獨立判斷能力的缺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獨立閱讀缺失的結果。所謂獨立閱讀是指要獨立選擇閱讀的對象、獨立思考閱讀的對象、獨立評價閱讀的對象。對于獨立閱讀這個說法,或許有人會感到奇怪。難道說,我們的閱讀是不獨立的?的確如此。在全媒體時代,出版已經成為一個資本游戲,出版市場中充斥著一種典型的資本邏輯,一些出版社追求商業利益,包裝、推銷所謂明星作家,制造轟動的市場效應。一些不明就里的讀者,盲目跟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說我們的閱讀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嗎?
二、經典作品的時代意義
在信息時代,每個人可以獲取的信息很多,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新信息產生。在這個時代中,經典作品似乎越來越沒有意義。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回歸經典閱讀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事情。一個人即便從未讀過一部經典作品,也可以順利地成長,只要順應時代的潮流,甚至可以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人。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經典一直是數千年來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手段,是人內在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研讀經典或許不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好,但是絕不會讓一個人變壞。當我們面對無數網絡暴力時,我們難道能宣稱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創造出的偉大文明嗎?
在《西方正典》一書中,哈羅德・布魯姆曾這樣評價當代文化:他認為當今時代是一個大眾流行文化一統天下的“混亂時代”,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等已經乏人問津,取而代之的是搖滾樂、迪斯尼樂園和好萊塢大片。在哈羅德看來,這一切都是由忽視經典所造成的。如果我們繼續忽視經典的作用,那么未來我們的世界將被網絡暴力所充斥。難道這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局嗎?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何閱讀經典》中這樣評價經典的價值:經典作品是那些“我正在重讀”的作品,而非“我正在讀”的作品。經典作品是一種讓你無法不聞不問的存在,它幫助你在與他人的關系中,甚至在反對他人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經典作品很可能與占據統治地位的思想格格不入,它堅持成為一種背景樂,讓人足以保持清醒?柧S諾的觀點在互聯網時代仍舊是適用的。在一個鋪天蓋地都是網頁的時代,在一個社交媒體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的時代,在一個閱讀越來越碎片化、膚淺化,只有觀點沒有思想的時代,人們拿出時間,認真安靜地閱讀一部作品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
閱讀經典還可以說是群體極化的天敵。在布魯姆看來,閱讀經典的意義在于使人善于面對自己的孤獨,從而最終能夠和自己的死亡相遇。這個過程是極為私密和費時的,是和流行文化格格不入的。試想一下,一個人在經歷過如此沉重的思考之后,如何還能繼續隨波逐流,或是放任自己在盲目的漩渦中掙扎呢?即便在網絡社交時代,談論文字看似是不合時宜的,但是絕對不能夠低估文字的力量。閱讀是一種心靈的沉淀、精神的滋養和智力的拓展,是一種“無所為而為”,是個體精神的高度自由。有誰真正愿意成為網絡暴民?有誰在污言穢語中感受到了幸福?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迫切地需要保持文學之愛,保持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閱讀經典中沉淀自我,回歸清寧,聆聽自我最內在的聲音。
三、閱讀治療法
互聯網學者麥特卡爾夫曾預言,未來將是一個“永遠在線”的時代。這將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簡而言之,這將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時代,無法中斷聯系就意味著無法逃避。假設在未來某個人遭遇網絡暴力,由于無法斷線,他可能在幾秒鐘內被定位,并且在幾分鐘內遭受真實的暴力侵害。未來的網民可能更加焦慮,更加暴躁。在適應無線生活節奏的過程中,人腦的神經系統會變得高度緊張,控制情緒的能力會變得非常差。任何輕微的刺激,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情緒波動,由此產生暴力行為。今天的我們已經是交流過度了,未來這種情況只會更嚴重。速度過快、信息耗能過大,還會損害人的創造力,讓人變得盲從。一個人的創造力往往和其獨立性有著直接的關系,古往今來的天才人物,都是具有高度獨立性的人。他們卓爾不群,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即便不被世人所理解,也會堅持己見。由此可見,群體極化所產生的共識,不僅會產生網絡暴民,而且還會造成網絡愚民。因此,更加有必要采取閱讀治療法。
首先,要確立經典閱讀的地位。閱讀對象的選擇是尤為重要的。一部好的作品,猶如一位好老師。只有確定了經典在閱讀中的地位,才能從根本上去除長期以來由惡劣閱讀所造成的弊病。作為出版企業,應當積極參與到經典作品的出版中,不能只考慮商業利益,而不顧及社會利益。作為讀者,應當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經典閱讀中。事實上,閱讀經典的益處非常多。試想,如果你的閱讀和周圍的人別無二致,你的思想談何是獨特的,又如何能創新呢?
其次,要制訂一個合理的閱讀計劃。閱讀經典是有難度的,應當循序漸進,而非急于求成。對多數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不應該給自己設置過高的閱讀要求。就一般人而言,一年閱讀十部經典作品便已足夠。在形成閱讀興趣,或是理解力增強后,可以適當地增加閱讀量,同時要嚴格執行計劃,半途而廢是多數人的通病。在制訂好計劃后,還要嚴格執行,可以從加強時間管理入手,爭取在睡前完成計劃的閱讀量。周末時間可以增加閱讀量,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暢銷書。
總而言之,關注閱讀,是走向獨立、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在一個充斥著網絡喧囂的時代,我們更要沉心靜氣,選擇真正值得閱讀的作品,從而陶冶我們的心靈,從根本上擺脫網絡精神瘟疫對我們的摧殘。
參考文獻:
[1]紀榮海. 閱讀教學文化“三堅守”[J]. 語文建設,2015(1):30-32.
[2]富潔. 公共圖書館如何促進社會閱讀[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1):115-117.
[3]戴曉芹,朱曉薇. 高校大學生經典閱讀的現狀及對策[J]. 當代圖書館,2015(1):23-34.
[4]柯倩麗. 淺談網絡時代的閱讀[J]. 南方論刊,2015(4)97-98.
【網絡社交時代的“獨立閱讀”】相關文章:
Internet時代的網絡出版03-18
網絡時代的語言生活12-05
網絡時代的哲學思考03-19
網絡時代的電子預算03-20
網絡時代的CRM營銷03-22
超閱讀:數碼時代的文本變革03-18
網絡時代的高校德育創新03-18
淺談網絡時代的道德評價03-21
網絡時代下的圖書出版11-20
淺談網絡時代的語言生活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