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聯網對中國新聞傳播的影響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新聞信息總是首先經過少數的集中的,相當于控制的新聞媒體,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互聯網對中國新聞傳播影響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作為先進通信和傳媒技術的結晶――互聯網,在中國已經走過了第一個十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與網絡“嫁接”呈現出“網絡版”、“電子版”等新形態,報網互動、網絡媒體與廣播媒體的互動、網站與網站內容合作、網絡媒體采訪等方式得到廣泛的認可,并已形成一定規模,越來越多的新聞通過互聯網傳遍世界。
一、對新聞傳播活動主體的影響
首先,互聯網提高了公眾自由參與傳播的可能性,傳媒機構有可能不再是新聞傳播的壟斷者。在應用互聯網上發布新聞的在線媒體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傳統媒介機構在互聯網上創立或與通信等其他行業機構合作推出的新聞網站,作為傳統媒體機構的一代上網組成部分,一般稱為“上網媒體”;而另一種則被叫做“網上自生媒體”,它只在互聯網上提供新聞服務,形式包括網絡雜志、網絡日記、網站中的新聞頻道等。通過后一種媒體形式傳播新聞信息的就是個人和一種非傳統新聞機構。例如:“博客(Blog)”作為正在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自媒體”或“私媒體”,其表現和能量已成為國際社會關心的一個話題。很明顯,這種新力量的加入和新領域的競爭改變了新聞傳播主體原有的地位格局。
其次,媒體機構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發布新聞、服務或娛樂等信息,還推出聊天室(IRC)、電子論壇(BBS)、公告牌、即時通訊(ICQ、QQ、MSN Messenger等)、電子郵件報刊、信息搜索、網上訂購等服務。特別是“網絡門戶”(Internet portal site)的概念被提出來后,未來的網絡世界將預示著被少數的網絡商所控制,其控制的方式就是使自己的網站能成為互聯網用戶習慣進入的第一個站點。這種新媒體機構,尤其對于那些擁有信息管理經驗,并建立了信息權威的媒體機構將有更多的傾向“門戶”之爭。
再次,新聞媒體內部的人員構成也發生了相應變化。由于信息數字化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已經使得新聞傳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多技術革新含量高的手段投入使用,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比例不斷上升,而采編人員比例相對下降。
二、對新聞傳播運作過程的影響
1.在線信息采集
整個新聞界在互聯網介入下出現了電腦輔助新聞學(Computer Assisted Journalism,簡稱CAJ)。所謂電腦輔助新聞學,主要便是借助在線服務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絡的環球網等進行新聞采集,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數據庫進行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今天的記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無止境的信息,接觸到以前根本接觸不到的秘密信息,而且幾乎不受空間的限制。記者還可以進行網上調查,迅速取得專家的反饋,甚至普通的上網的大眾也可以直接走進報道的視野中。
2.把關權的相對分散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新聞信息總是首先經過少數的集中的,相當于控制的新聞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把關”,再傳播給分散的不定量的受眾。而互聯網使傳統的控制把關權被分散了。由于互聯網沒有中心控制系統,沒有全網的責任機構,除傳統媒體自建的網站外,許多網站尤其是商業網站,不像傳統媒介一樣有自己的新聞采編從業隊伍,相對缺乏“守門員”、“把關人”。雖然新的媒介集團開始控制互聯網的介入,也擁有絕對的內容提供優勢,但互聯網上輕而易舉的鏈接和無盡的容量空間使內容提供為少數媒體壟斷幾乎不可能。
3.多媒體和超鏈接的信息產品
互聯網傳播信息采用的是多媒體方式,記者編輯處理新聞不再是單一的文字或音視頻的處理,而是形形色色的各種形態,如文本、表格、語言、聲音、圖形、動畫、圖像及視頻等,并將它們完善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最直觀的感受。由于其傳達信息的方式極為豐富和生動,新聞的表現力也得到加強。而報紙等印刷媒介傳播新聞只能通過文字與圖片,廣播傳達的新聞只能用聲音,電視雖然也是多媒體,但傳播信息的方式也遠不及互聯網豐富生動。此外,與傳統新聞成品更為不同的在于網上采用了“超鏈接”技術,受眾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接收新聞的內容種類,決定瀏覽新聞的時間順序和時間長度,對接收新聞的過程實施全方位自由選擇和調配。
4.全天候新聞發布
由于傳統媒介的滯后性,一條很有價值的新聞,有時在傳統媒介上發布時已成為“舊聞”,其價值被大大降低,而通過互聯網的傳輸渠道,新聞的時效性會大大增強。如美國“911”被襲事件、美伊戰爭、印尼地震海嘯等一系列震驚世界的消息,都是先經互聯網第一時間大量報道后,才出現在傳統媒介上。此外,隨著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網絡媒體可以連續滾動報道,并且有時兩三分鐘就更新一次,不僅報道新聞事實,還有大量即時分析,實行全天候跟蹤連續報道,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時新性的實現程度。
5.多渠道的反饋
互聯網不僅網上媒體擁有即時反饋的“交互式”傳播優勢,也為經營傳統媒介的媒體提供了除書信、電話、問卷調查之外新的反饋渠道。在互聯網上,反饋的形式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受眾通過E-mail向編者反映意見,另一種方式則是開設BBS論壇,由受眾進行實時的對話,編輯一般不直接露面。
三、對受眾構成和受眾地位的影響
網絡媒介的受眾成員和網絡用戶的構成有很大關系。能夠接觸互聯網的用戶首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能支付購買個人電腦和上網費用,而且在技術還沒有達到完全“傻瓜化”的時候,他們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懂得英文。在電視及計算機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將更適應網絡傳播形象化和創新性,而40歲以下的人口則是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
互聯網上的受眾和新聞傳播媒體,兩者都是在網絡上的某一節點上,并不是明顯的“你傳我受”關系,互聯網傳播的交互性特征以及傳統媒體的數字化過程,使受眾有可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接受信息,也更方便地搖身一變成為傳播者,現階段的趨勢是,受眾對傳播的控制力加強了,傳受兩者日漸一體化。不過專門從事傳播的媒體比起許多僅僅是“業余興趣”的網站維護者而言,依然具有明顯的“媒體”地位。
【互聯網對中國新聞傳播的影響】相關文章:
新聞傳播論文精選12-04
新聞策劃和深度報道對媒體傳播的影響力論文11-17
新聞傳播本科論文11-23
新聞傳播學論文07-22
新聞傳播中的新聞尋租現象論文11-20
淺析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影響03-25
新媒體新聞傳播特點的分析12-08
【合集】新聞傳播學論文07-31
【熱門】新聞傳播學論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