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1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聞的傳播主要依靠報紙、廣播、電視等這些傳統媒介來進行傳播,傳統的傳播方式有其自身的優越性,諸如報紙上的重要新聞信息可以長期保存下來,廣播新聞通過聲音向人們傳播最新的新聞信息,電視新聞兼具聲音和圖片效果為一體,更加的形象、生動。但是傳統媒介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方面弊端,包括新聞信息傳播量以及及時性、保存等方面。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們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指基于數字化網絡傳播技術,通過有線、無線(基站)、衛星等傳輸渠道,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為接收終端,以信息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是數字信息技術與媒體應用緊密結合的共同產物。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1]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新聞傳播更加快捷方便。本文就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特點及發展趨勢展開討論。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特點
第一,新聞傳播的內容信息容量巨大。新媒體依靠網絡化和數字化媒介的優勢為新聞信息的接受者提供了種類繁多、浩如煙海的信息,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這些海量信息通過數字化科技處理之后分門別類的存儲在網絡上,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自愿、有選擇性的閱讀新聞信息,不僅可以了解最新的新聞資訊,用戶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查閱以前的新聞信息及背景材料和相關報道等等。
第二,新聞傳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時實現了多點互動。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形式主要包括網絡傳播、無線數字移動傳播以及大眾媒體等方式,多元化的傳播形式可以實現互相補充,告別單一的傳統傳播模式,彌補不同傳播方式的不足之處,從而真正有效實現新聞傳播的無縫傳播,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通過各種媒體來收聽新聞。其中尤以網絡傳播在社會中影響最深。
第三,新聞信息傳播的主體由傳統的新聞媒體人擴展至社會化的個體。傳統的新聞信息制作和發布都是有專業的新聞媒體人來做,對于客觀化的新聞信息在制作時多少會加入個人的情感成分在內,使得新聞信息會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網絡化影響著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社會個體,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教育背景的社會群體都可以通過網絡這一把開放型的平臺發布自己對于新聞信息的觀點和看法,同時還可以就某一新聞信息展開談話交流和討論。用戶通過移動網絡數字終端等發布公眾關注的社會輿論、生活熱點問題,進而可以引起人們對社會現象和人生態度的深度思考,這將是新聞媒體人制作信息的重要素材?梢哉f,新媒體實現了社會公眾真正參與新聞消息的發布。
第四,新媒體實現了新聞信息與受眾之間關系的多層次性。新媒體在想受眾提供海量的新聞信息的同時,也是的新聞受眾出現分散的現象,沒有了固定的新聞群體關系。[2]新聞通過信息的交流與受眾達成一定的關系,新媒體的網絡數字技術對于這種關系的而建立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
新聞的發展離不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數字網絡技術,新媒體時代下將會誠信新的發展趨勢,其主要表現有一下幾方面:
首先,在傳播技術方面,科技的發展會極大的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將會為人們呈現更多的新聞傳播媒介,通過具備高更高科技含量的傳播媒介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接受新聞信息和發布、傳播新聞信息,新聞的傳播技術將會向更深層次、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發展。
其次,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來看,不斷發展的新媒體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更先進的新聞資訊。同時網絡方式傳播新聞的方式還可以實現新聞信息的及時更新,保持新聞信息處于涌動的更新狀態,廣大的用戶群可以通過不同的媒介對信息發表自己的獨特看法,實現新聞信息的實時交流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新聞信息傳播主體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信息通過網絡媒體、無線數字移動終端的特點構建新的節點和鏈接信息,可以真正推動新聞信息話題向不斷深入的方向延展。這種不斷延展的信息擴展模式在諸多用戶的深度交流下降實現累計的信息沉淀,進一步推動新聞信息的社會性擴大化傳播。
最后,從新聞媒體的發展來看,新媒體的開放型、網絡化將會沖擊傳統媒介的發展,傳統媒介的生存空間將會被極大的壓縮。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新聞媒體將會更多的朝著數字化的發展方向轉變,使新聞的發展更具現代化的科技特征,順應社會科技發展的潮流。
總而言之,新媒體下的新聞傳播已經發展成為當今新聞研究的前沿,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很好的促進了新聞事業的發展。在今后的新聞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在保持傳統媒介新聞傳播的優勢基礎之上,更好的利用新媒體帶來的便利進行新聞傳播,共同推動新聞新野的進一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娟.論新興媒體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5):32.
2.暢榕,丁俊杰.數字時代新聞傳播的特征[J].當代傳播,2005(6):51.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2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媒體也迅速發展起來。而現在大眾獲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變得多樣化,媒體行業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報紙、電視、廣播電臺等等媒體都在不斷地創新發展,為吸引廣大群眾的眼球,不斷地嘗試新的方式來做新聞策劃。本文將從新媒體的形式,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策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新聞策劃工作來談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策劃,探究新媒體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希望可以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策劃;信息
前言: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行業猶如星星之火,它以極快的速度席卷了全球。在新的科學技術發展下,新媒體快速傳播覆蓋,代替了大部分傳統媒體行業。比如,數字報紙代替了紙質報紙,電子書代替了紙質書本,網絡上課代替了課堂上課…數字化的發展帶動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科技的力量也改變了媒體行業的現狀,新媒體時代成為不可阻擋的主流。
1.新媒體的形式
1.1 傳統媒體的形式
舊媒體也就是廣義上的傳統媒體,它包含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媒體是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大部分人為了獲得時事新聞,會每天一早就到報刊買報紙,或者是每天固定的時間,守著電視看新聞聯播。在那個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所以媒體行業的競爭力并不大。傳統媒體的“黃金時代”僅僅是驚鴻一瞬,媒體時代風云突變,新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來,用戶開始紛紛拋棄傳統媒介。像報紙,特別是都市類報紙的關注度、發行量、廣告收取開始大幅度下滑,F在90后80后都沒有看報紙的習慣,大部分人都習慣用手機看新聞。
1.2 新媒體形式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式,它被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游戲、桌面視窗、數字電視、觸摸媒體、微博、虛擬社區、電子郵箱等等。新媒體一經興起,就席卷了媒體行業,它具有較高的信息開發度和資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儲為內容,建立起龐大的信息數據庫。這種信息共享機制大大擴展了新聞的來源和豐富程度。除此之外,新媒體的特點還有成本相對廉價、互動體驗等等。新媒體的載體是互聯網,這是它趨于主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這樣更符合時代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2.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策劃的重要性
新聞策劃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報道,以及新媒體的其他活動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全國性媒體到地方性媒體,新聞策劃的重要性正在慢慢凸顯出來,越來越多的媒體成立了專門的新聞策劃部門,有專門的人員來負責新聞策劃,使新聞策劃趨于制度化、規范化。在信息時代迅速發展的當下,不同的媒體組成的信息網縱橫交錯,十分密集,幾乎涵蓋了整個能發生新聞的時空,獨家新聞在日益開放的社會語境和競爭激烈的媒介環境中越來越難發展,新聞開始出現同源化現象。要解決這種現象,必須更多的依賴新聞策劃,以獲得獨特的視角、見解、思考,挖掘不同的角度,來撰寫出獨特的新聞,才能夠在新媒體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而為了提高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影響力,同時也為了讓新聞可以更好、更方便、更及時地傳遞給廣大觀眾,新聞策劃成了新媒體的必要手段。做好新聞策劃,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前預知了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可以及時提出方案解決,也方便了新聞傳遞的順利進行,讓新媒體得以發展。
3.如何做好新聞策劃工作
3.1 采訪策劃工作是基本環節
采訪工作是新聞策劃的基本環節,只有做好采訪策劃工作,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撰寫、排版、發行等工作。采訪策劃要找到新穎、有趣、吸引力強的采訪點,以便于后續工作更好的進行,吸引更多的讀者,更好地參與同行業的競爭。避免采訪形式單一,采訪前缺乏準備,采訪目的趨于炒作等問題。提高采訪策劃的專業性和創新采訪的形式和技術,都能夠提高采訪的質量,F如今信息飛速發展,只有了解了廣大群眾想要看的內容,策劃好采訪的流程,才能夠達到以點帶面,及時地將新聞有效的傳遞給群眾,保證新聞的及時性和實時性,F代信息更新的十分迅速,所以找出吸引人的采訪點,策劃好采訪工作十分重要。
3.2 編輯的培養
優秀的編輯人員是一次成功的新聞策劃中必不可少的條件。編輯可以為一個小小的新聞穿上美麗的衣服,裝飾新聞,讓新聞的可看點放大,突出新聞出彩的地方,讓群眾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條新聞的亮點。但是,絕對不能夠扭曲事實和虛構新聞,要圍繞新聞的事實來撰寫。以新聞事實為基礎,將現有的新聞資源進行重新排列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擴展自己的思維,寫出優秀的新聞稿。而優秀的編輯需要不斷地歷練與實踐,不斷培養。編輯需要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文化相互沖擊,每天信息都在不斷地更新。而處于新媒體行業,本就應該走在信息發展的前沿,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將很難預知信息發展的方向,掌握不了新聞發展的趨勢,無法及時地獲取最新的新聞,也就無法將新聞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大眾,這就違背了媒體行業的宗旨,也就失去了競爭力。漸漸地,就會消失在大眾視線里了。所以說,編輯需要很強的創新意識。除了創新意識之外,編輯還要清楚了解觀眾的喜好,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大眾的胃口,以及掌握新聞撰寫的力度與尺度,才能夠成功地抓住觀眾的眼球,達到與其他媒體競爭的目的,在眾多媒體中突出自己。編輯自身的文采、知識水平、涉及文化領域、撰寫新聞稿力度的拿捏、新聞稿的表現形式等也十分重要,編輯自身的條件足夠優秀,撰寫出的新聞稿自然也會受到大眾的喜歡。
3.3 新聞的發行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的發行方式很多,有傳統的電視新聞聯播,新媒體下的手機短信、手機網絡新聞、以及各種軟件推送的新聞等等。新聞發行的形式越來越多,要在這方面博得廣大觀眾的注意并不容易。而新聞發行的市場競爭力也很強大。想要在新聞的發行上吸引大眾,就必須要找到適合這條新聞的發行方式,同時結合當下大眾最喜愛的發行方式,才能夠讓新聞得到最廣的傳播,讓更多的人及時地接收到這條新聞。而在接受到編輯撰寫好的稿子,配上采訪工作帶來的一些資源,該如何制作好這一條新聞顯得十分重要,頁面排版、圖片的插入等等都需要后期工作者來制作。積極地滿足大眾的需求,做出讓廣大觀眾可以產生共鳴的策劃,加上自己團隊創新的點子,配上本就視角獨特的新聞,制作出來的新聞一定能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結束語:在全新的媒體時代,抓住信息發展的趨勢和廣大群眾的需求,才可以做到永不落后,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只有加強新聞策劃意識,培養大家新聞策劃的專業能力,增強對外的傳播力度,善于抓住觀眾的喜好,才能更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推動新媒體的發展,推動信息的發展,從而帶動科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創新談[J].新聞窗,2015(3):52.
[2]趙云娥.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新媒體研究,2015(19):78-79.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3
摘要:本文分析災難謠言產生緣由,論述了災難謠言傳播的幾個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新媒體時代災難謠言的控制防范對策。
關鍵詞:謠言災難謠言新媒體時代傳播特點
卡普費雷在《謠言》一書中認為謠言是最古老的大眾傳播媒介。謠言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輿論現象。通常是通過口語傳播的方式進行傳播,雖然這樣的傳播效果與范圍是有限的,但還是能傳遞信息,樹立或毀壞名聲。大眾傳播媒介的出現同樣沒有消滅謠言,反而使謠言以更加專業化的方式進行傳播。
近年來謠言借著互聯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快速擴散。其影響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語傳播會局限于某一地理區域,它的傳播范圍更為廣泛,傳播速度更為迅速,傳播路徑也更為復雜。顯然身處新媒體時代的謠言比起前新媒體階段的謠言來,危害更為嚴重,控制也更為困難。
一、災難謠言的定義以及產生緣由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就開始系統研究謠言,對各種謠言及其對部隊和國內民眾士氣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G.W.Allport和L.Postman認為,謠言是與當時事件相關的命題,在某些區域的人們之間以口語傳播的方式進行傳播,但卻缺乏相關的資料以證實其確切性。R.Knapp則認為,謠言是一種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與當前時事有關,在未經官方證實的情況下廣泛流傳。W.Peterson和N,Gist定義謠言是一種在人民之間私下流傳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詮釋。國內學者胡鈺則認為謠言是一種以公開或非公開渠道傳播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詮釋。上訴四種定義較為接近,都涉及到謠言與現實的事或人有關聯,都是為了竭力使人信服。
災難謠言作為謠言在災難時期的一種形式,是針對災民對于信息需求而產生的謠言,出現在地震、水旱等天災人禍發生后的一段時期內。但它并未脫離謠言的基本特點,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時代的災難謠言的傳播方式除了以往人際口頭傳播外,更加依賴于互聯網絡、手機等方式,在各個方面上都呈現出極為顯著的增強趨勢。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W.Allport列出了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這個公式中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向零時,謠言也就不會產生了?ㄆ召M雷指出,“謠言永恒的循環再現,證明它是一個深藏于集體意識中的解釋系統,通過一個有利的時間而現實化的結果”。
面對災難,民眾個體往往會表現出無能為力,會缺乏安全感,人心思危。即使社會各類組織開始行動救援,但迫于共同體的共同權利意識,民眾內心的困惑沒有在短時間內消失。災難謠言正是抓住能夠滿足民眾對于了解不明朗的情況、信息缺乏的高度渴望而產生的,它也能夠讓在民眾在謠言的傳播過程中宣泄情感。
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滋生了大量災難謠言,諸如“大地震的發生是因為觸怒了神靈”等。盡管這些謠言在事后都被證明是無稽之談。但對當時唐山震區一帶還是引起了恐慌。
二、新媒體時代災難謠言傳播特點
1傳播渠道多元化
當互聯網、手機媒體尚未勃興之際,災難謠言的傳播通常依靠人際傳播。由于人際傳播的特點,傳播效果與范圍有所限制,主要局限于災難發生地及其周邊地區。如唐山大地震后,災難謠言主要在其震區及周邊一帶傳播,經過近1年的時候,才傳播到其他地區。
新媒體時代災難謠言傳播途徑主要分口頭、互聯網絡、手機短信三種。除了人際傳播外,傳播渠道有:
(1)通過網絡BBS、留言板等進行群體傳播。
(2)通過電子郵件、QQ、MSN等即時聊天工具進行人際、群體、組織傳播。
(3)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進行了人際、群體傳播。
(4)若謠言在網絡上成為熱門的討論議題時,可能成為大眾媒體報道的對象。當謠言經大眾媒體披露后,不使用新媒體的受眾也會得知消息,使得影響的層面更為擴大。
新媒體時代,災難謠言在虛擬環境與現實世界中同時傳播,渠道也從人際傳播延伸至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呈現出多元化渠道傳播趨勢,傳播范圍更大,速度更快,危害與控制難度隨之加大。
2傳播效果最大化
隨著災難謠言傳播渠道多元化的發展,傳播效果呈現出最大化。其一,現代化的通訊手段直接導致災難謠言傳播速度空前快速,以往較長的傳遞時間段極大地縮短。技術的保證讓社會成員能在相近時間段內參與到同一事件中,增大了謠言傳播的信源基數。唐山大地震后的部分謠言歷經一年多才從周邊地區擴散開,而汶川地震后,僅僅在幾天時間內,大量災難謠言通過各類媒介傳遞至各個地區,甚至于境外部分國家、地區都有所耳聞。第二,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大了人口的流動性,社會信息獲知途徑不再是費孝通筆下“鄉土中國”中的長者口述信息的單向傳遞模式,社會成員間的社會聯系復雜化。面對災難,彼此會更積極地依靠各樣的信息途徑來進行聯系,這樣就導致謠言傳播面較之以往更廣泛。第三,同樣因為通訊手段的發展,謠言內容沒有了舊時口耳相傳時以訛傳訛的夸大化與變異性。這種高度的信息保真性使社會成員獲取的信息內容也大致相同,從而間接地增加了謠言的可信性,加大了傳播效果。
3傳播目的多樣化
災難謠言傳播的目的性呈現出多樣化。
(1)滿足宣泄情感。在傳播謠言過程中,傳播者能夠消除因災難帶來的無助、危機感等抑郁情感,體會到災難涉及到了全體民眾而非一個人。在災難謠言傳播過程中,能夠宣泄人類面對自然災難時所表現出的渺小與無能為力,是其快速傳播的目的之一;
(2)滿足信息渴望。災難的發生導致的信息閉塞,加重了人們對所處環境的探知欲和危機感。災難謠言往往涉及一些人們感情或地理上感到親切、關心的人或事,而且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夠滿足當時人們信息缺乏的`求知欲。
(3)娛樂;蛟S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災難謠言。但是這些謠言有趣的一面成為了這些人傳播的目的。同樣有一部分僅僅為了轉發信息而傳播這些謠言,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
(4)蠱惑人心。災難謠言傳播目的的多樣化加大了對謠言控制的難度。如果傳播目的僅僅是前三類的話,謠言會因民眾的興趣減弱而在較短時間內遭到淘汰、消失。因政治目的而進行的謠言傳播則是需要防范的難點與重點。
4傳播主體年輕化
新媒體時代災難謠言呈現出傳播主體趨于年輕化。首先,技術手段決定主體年輕化,年輕人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其次,年輕人的生活與李普曼提出的“擬態環境”緊密相連,網絡生活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手機短信交流是最熟悉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最后,大多數災難謠青的傳播都是出現在年輕人集中的網上論壇、社區、QQ群等處。這些因素使得年輕人在災難謠言的傳播過程中,成為傳謠信謠,甚至制造謠言的主體。
5傳播內容自我消亡化
正如卡普費雷所言“所有的謠言都是注定要消亡的”。謠言具有的一些娛樂性質能夠吸引公眾,但正如同新聞所具有時效性,謠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時效周期。一旦公眾獲取了官方權威信息,失去了對謠言的興趣,那么謠言將消失于大量的新聞信息量中。
為了能夠引起民眾的興趣與好奇心,災難謠言通?浯笃滢o。一旦好奇心過去了,消退的興趣就需要更多的刺激與夸張性來彌補。災難謠言需要為一個小細節而夸大整個事實,這樣反而導致了謠言不堪一擊。
充滿夸大性的災難謠言過了時效性,一旦沒有新的內容補充,其將自行消亡。
三、新媒體時代對災難謠言的控制防范
災難謠言在新媒體時代傳播過程中體現的特點,為我們研究如何控制防范提供了依據。
1、政府主流媒體加大報道力度,加快報道時間。
首先,政府主流媒體應該重視報道新聞信息的及時性。在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的報道應該在災難謠言傳播之前,第一時間消除民眾對于相關信息的需求。其次,主流媒體應該在民眾關心的話題疑問上提供解惑答疑的功能。這樣就減小了災難謠言產生的空間。最后,主流媒體在報道新聞信息內容上應該更詳盡,選取面更廣泛,消除民眾對于災難認識的模糊性。根據G.w.Allport的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的公式。減小事件的模糊性將降低謠言產生的幾率。
2、編輯強化“把關人”意識
Web2,O時代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以往較高的入門門檻不復存在,人人都能在網絡中發布信息,報道新聞。大量的災難謠言正是通過網絡這個渠道快速地傳播,甚至部分站成為了災難謠言傳播的陣地。網站編輯的把關人作用需要加強,不能片面地追求點擊率而忽視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即時聊天工具與手機短信傳播限于當前網絡管理的局限性,對于謠言內容傳播的管理方式和辦法有待于日后網絡管理法制法規的進一步完善。
3、民眾媒介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作為謠言傳播的主體,民眾尤其部分年輕人在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有待提高完善。在主流媒體發布官方信息之前,民眾應該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甄別,在如今科學昌明、技術發達的年代,民眾尤其年輕人應該擁有證偽謠言的意識。
災難謠言發生于災難之后,有其特殊性。主流媒體、網站編輯和民眾了解災難謠言的特點、發展階段,就不易被謠言內容所蠱惑。那么,這些謠言自會失去時效性,逐漸自我消亡,遭到淘汰。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4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關于媒體的創作也越來越蓬勃,并帶有多樣化的發展。技術的興起,無一例外的證實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時代的來臨,雖然對于傳統動畫來說是一種強大的沖擊。但日新月異的變化對于動畫的創作形式有著質的飛躍。動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由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碰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縱觀動畫片的發展史,能夠發現動畫藝術緊隨時代的發展,無論是視聽語言還是鏡頭效果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于新媒體時代,動畫創作中,新的表現形式相較于傳統表現形式對于我們的視覺沖擊來說會更強烈,在時代的變遷下,保留傳統動畫中的優秀形式,再運用新的媒體藝術,動畫藝術將會更蓬勃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動畫藝術;發展;方法;前景
前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各行業的發展和需求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動畫的創作者來說,新媒體時代促進了整個行業的變革,加大了行業的轉型,更加注重了觀眾的需求,表現形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動畫作為媒體的一大傳播形式,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得到了巨大的創新。
1新媒體時代形勢分析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是一種環境。包括所有數字化傳統媒體,網絡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等。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是利用新的手段,向用戶展示內容的一種新型媒介。能夠針對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傳播者和接收者能夠有更好的交流,這就是新媒體。
2新媒體時代動畫藝術的發展
2.1傳統動畫的發展
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傳統動畫形式也在發生著變革。動畫從靜音到聲音,從黑白變成彩色,從平面變成立體,這無疑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正是由于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動畫藝術也隨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膠片動畫電影的誕生,中國的第一部動畫電影的誕生,萬氏兄弟的出現,到后來的華納動畫,皮克斯動畫。1995年,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三維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也被稱為經典。無論從故事還是制作方式,都讓人眼前一亮!洞篝[天宮》正式揭開了國產動畫的序幕。到近年來的《瘋狂動物城》也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風浪。
2.2動畫的兩大模式
傳統動畫的兩大模式一是以迪士尼,皮克斯等為代表的美國動畫,另一模式則是以日本動畫為代表的電視動畫。美國動畫多采用救世主角色和英雄主義色彩,強調教育主義色彩和道德規范。如《獅子王》《綠巨人》《美女與野獸》等。造型簡單,人物夸張,動作設計靈活,制作過程中,音效,畫面質感,動作設計要求嚴格,所以制作周期相對較長。日本動畫是以電視動畫為主要傳播媒介,較為貼近生活。如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先生的《龍貓》《千與千尋》還有眾所周知的《阿童木》等。在人物的刻畫中,日本動畫具有作者的個人風格,人物造型大身材相貌完美無缺,動作設計也相對較死板。日本電視動畫制作成本相對較低,搭配漫畫和周邊產品設計。
3新媒體時代現狀
3.1新媒體時代動畫藝術現狀
動畫藝術的門檻也相應的降低。一類是專業院校學生制作的動畫短片,這些短片篇幅不足5分鐘,主要是學生的一些藝術作品,對現實的看法,對生活的喜愛等,大部分是展現內心狀態的作品。主要分為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一類是專業動畫制作團隊制作的,主要活躍在網絡上,靠網絡傳播,制作水平也相對較高。如《僵小魚》等。還有一類就是專業院線動畫電影或動畫連續劇,如現在大火的《大魚海棠》《大護法》等。正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院線動畫電影和動畫連續劇才有現在的發展。
3.2方法和對策
近年來網絡的迅速發展帶動著新媒體的發展,許多動畫企業也在尋求著多方面的傳播方式,像最近大火的短視頻制作方式。平臺可以針對各自特點,將多種元素結合,使觀眾的感官更加深刻。同時對受眾人群范圍擴大。當今,人們的經濟得到滿足,追求的精神世界更為重要,在此大背景下,動畫內容就尤為重要。動畫作品定位要準確,首先要引起觀眾的共鳴,不能偏離現實,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抽象化,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緊扣社會的主題。
4發展前景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動畫藝術由之前的作品缺乏,內容落后,形式單一等變成現在的優秀動畫藝術。網絡漫畫,網絡動畫短視頻等新興形式的出現也標志著動畫藝術的蓬勃發展。政府的大力支持,觀眾的增多,動畫人才的增加等會推動動畫藝術更為快速的發展。要不斷學習其他優秀動畫產業的發展,取長補短,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在創作過程中傳統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作出具有傳統動畫藝術的精髓,又不失個性化的作品。
5總結
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動畫藝術面對著無數的危機和機遇。動畫藝術在這個大環境下,傳統動畫與新媒體時代下的動畫要相互碰撞融合,使之動畫藝術地位不斷提高。伴隨著網絡媒體等大力傳播,能夠有效的促進對動畫藝術的傳播,促使動畫藝術贏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參考文獻:
[1]郝紅杰.論新媒體時代動畫藝術形式的重新定位[D].西安理工大學,2010.
[2]孫立軍,張宇.世界動畫藝術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李峰.新媒體時代動畫創作方法與對策[J].藝術科技,2013,26(04):15.
[4]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5]羅丹.新媒體時代動畫產業模式及現狀分析———以美、日、歐為例[J].藝術教育,2012(02):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5
一、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應該堅持的原則
(1)電視新聞應該與網絡實現互動
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的電視新聞主要是以立體化和全方位的聲像作為主要媒介內容生產和傳播。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內容具有較強的廣泛性和自由度,從而能夠較好地實現受眾互動,但是隨著新媒體快速發展起來,寬松的網絡環境吸引了更多的網民,言論發表也更加方便自由。因此,電視新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的發展,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添加與網友互動的內容,以便吸引更多的受眾。同時,在開展電視節目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對網友的言論進行點評,以便最大限度地激發網友參與的激情。不斷強化電視臺與網絡結合,積極拓寬電視新聞傳播的途徑,切實增強電視新聞的宣傳力度。[2]例如,在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央視網實現了由央視網絡版向大型視頻新聞網站轉變的局面。
(2)電視新聞與移動媒體相結合
在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手機作為重要的通訊和交流工具,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快速溝通聯系。隨著使用手機的人員不斷增多,手機網絡快速發展,電視新聞多媒體化逐漸顯現出來,甚至促使手機成了人們隨時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由于手機接收信息成本較低,手機上網人數不斷增加,從而直接推動手機成了電視新聞重要的傳播途徑。[3]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不僅僅是傳統媒體,還應該充分借助新媒體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報道,從而有效實現新聞與移動媒體較好的結合。
。3)電視新聞必須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
在全媒體時代下,我國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應該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這主要是因為新聞傳播過程中,講究的第一原則便是真實性。除此之外,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反應黨的路線和方針,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電視新聞還應該在輿論快速傳播背景下,堅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合理地將社會新聞報道和輿論結合起來,充分凸顯傳統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有效實現社會效益和新聞價值雙贏,以便推動電視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好的發展。
二、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創新發展策略
。1)積極聯合新媒體,有效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力
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改變了傳統電視新聞節目播放時間固定、接收地點限制的局面,同時逐漸擺脫了人們單單依靠電視新聞來獲取信息的途徑,促使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利用互聯網來觀看電視新聞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人們接受信息的習慣,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一優勢的傳媒力量。在2010年1月,我國通過了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和電信網三網融合發展的方案,這個政策為電視新聞媒介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新媒體也逐漸開始實現由單向傳播向雙向傳播轉變,較好的改變了以往單一終端服務向多終端服務的現狀,有效提升了電視新聞的傳播力。更重要的是更新了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理念,創新了新聞信息傳播技術,拓寬了傳播手段,這樣便為電視新聞節目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因此,作為傳統媒介的電視新聞應該不斷加強與新媒體的聯系,緊緊圍繞新媒體的交互性特點,及時反饋受眾對信息的意見,通過這樣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受眾的參與度,切實提升電視新聞的節目質量。
。2)加強媒體監管,切實保持電視新聞公信度
1)盡量避免出現播出失誤現象
在全媒體時代下,由于拓寬了新聞信息的來源,擴大了受眾溝通交流的空間,這樣便促使電視新聞節目內容更加全面和生動,但這樣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聞信息的安全風險,為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安全和監管工作增加了負擔。尤其是在近幾年電視新聞的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口誤門”、“哈欠門”、“補妝門”等各類失誤問題。
2)合理規避娛樂化趨勢
在通常情況下,判斷一個新聞節目是否存在過度娛樂的傾向,便需要以最終傳播效果為判斷標準。這主要是因為新聞信息傳播主要是宣傳真實、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而娛樂化的新聞信息傳播卻只是以增加收視率和吸引更多的觀眾為主要目標,盲目的滿足受眾感情宣泄的需求。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的信息獲取途徑不斷增多,新聞內容更加多樣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聞信息判斷的標準。再加上當前電視新聞在發展過程中盲目追求收視率,這樣便直接導致電視新聞節目在報道的過程中偏向娛樂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電視新聞相關管理部門應該不斷鼓勵創新,堅持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進行嚴格監管,合理規避娛樂化趨勢,從而確保電視新聞節目在堅持創新性和思想性的原則下,不斷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藝術性,合理清楚電視新聞節目中的低速化現象。
。3)強化電視新聞互動性,創新電視新聞節目形式
為了激發受眾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加大參與新聞活動的力度。將單一性的電視新聞向互動性過渡便是有效的措施之一。通過性質的過渡,能夠有效地讓受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得到和諧統一。從而徹底將受眾群體從傳統的被動接收模式中掙脫出來。其具體的方法是:首先,通過電視直播、、手機短信以及異地切換實時視頻等手段,來對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進行有效地提高。其次,對于網絡媒體(如博客和微博)的嫁接而言,要加大合作的力度,從而從根本上實現電視直播與網絡在線的雙向實時互動效果。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新媒體的發展為電視節目增添了活力,這不僅體現在新聞內容的選取上,還充分體現在新聞節目表現形式的獨特上。因此,可以通過網絡BBS論壇、微博評論、短信互動等多種形式來有效增強電視新聞與受眾的溝通與交流,以便合理增強電視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例如,安徽省蕪湖市廣播電視臺的《第一看點》是一檔民生類欄目,從2014年初開始,通過植入“蕪湖第一幫”微信平臺、短信互動等多種形式,同時欄目主持人也在節目中拋出一些與觀眾互動的民生話題,節目的社會關注度明顯提高,收視率也是一路上揚。此外,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真實程度要求很高,長期以來,傳統媒體在人們心中的權威性很強,在一些突發、緊急的事件發生之后,電視新聞可通過網絡、移動通訊等平臺,以直播、連線等方式為廣大觀眾提供及時、準確的現場信息,融合多元媒體,為受眾帶來高質量的新聞信息。
。4)積極完善深度新聞策劃和報道,提升新聞信息價值
毋庸置疑,新型媒體在時效性上是具備了相對優勢的。但在新聞詳實性的保持上,其終極的砧碼是在于電視新聞之上。因此,作為電視臺應該加強新聞團隊的職業化程度,大力完善深度新聞的策劃與報道,將往日受眾群體的“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方向過渡,從而為電視新聞能在深度性上獨占鰲頭提供有效的保障。新媒體的應用,不但能夠改變人們接受新聞信息的傳統習慣,還能徹底顛覆電視新聞為主的地位。新媒體的應用,代表著用戶為主力軍的時代即將到來。其快速、準確、全面以及博大人文情懷的完美展現,勢必會對人們未來的發展帶來重要的影響。
三、結語
在新媒體的發展下,電視新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們的選擇對媒體的生存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電視新聞要想在這樣的背景下占據優勢地位,便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特征,不斷加強與新媒體進行互動,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6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的特征
我國大力發展藝術事業,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高校音樂教學成為教育體系中最具獨特性與最具時代性的重點課程。此外,在新聞傳媒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所承擔的文化責任與社會責任已經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所呈現出的基本特點已經成為了最具時代性的重要標志。
1.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師生互動更加頻繁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為重要的主體,兩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促進高校音樂教學的關鍵內容。眾所周知,音樂自身所具備的獨特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產生一種能動效應,對整個音樂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聞傳媒時代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工具、教學方法,均具備時代性與傳媒性。學生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在新聞傳媒的指引下能夠積極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各種新聞節目接收信息。此外,新聞傳媒所具備的互動性,可以實現音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資源互動,其各類新聞傳播載體能夠為師生之間的互動提供平臺,實現音樂教學中的音樂鑒賞、音樂制作以及音樂理解。
2.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育途徑更加寬廣
音樂教學中音樂本身是一種具備內涵的產物,從藝術的角度而言,音樂是一種高雅藝術與傳統藝術結合的新形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由于牽扯到眾多音樂內容與音樂理論,其難度性非常大。在新聞傳媒時代中,音樂的表現形式得到擴大,并逐漸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模式。由于音樂教學涉及西方教育與國內教育,很多學生會對其理解難度增大。但是新聞傳媒下,音樂教學的表現形式會與新聞傳媒相聯系,在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新聞傳媒平臺中,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能夠實現音樂、文字、視頻的結合,促使音樂更加具備感染力與傳媒性。除此之外,新聞傳媒也擴寬了音樂教學的途徑,能夠讓師生在以微博、微信為主導的傳播載體中對音樂進行學習,這不僅可以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并且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世界級的音樂盛宴。
3.教學方式更加靈活,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在新聞傳媒時代,各種新聞載體的出現造就了音樂教育的傳媒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現特征為教學方式。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僅僅是音樂鑒賞、音樂模仿,這種情況下不僅學生的參與感得到減少,并且無法帶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音樂教學逐漸淪為形式課程。但是在新聞傳媒時代下,各種傳播載體以及傳播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這一現象。教師不再親自演奏或者表演樂器,并且能夠將國際級別的原生態音樂展現在學生面前。此外,音樂教師將優秀的音樂表演節目進行下載,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素養,使學生根據自己的音樂興趣進行學習。這種情況下,音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僅進行指導與解析便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缺陷
1.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投入資金過少
新媒體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主要趨勢,在發展過程中所衍生出的各種媒介產物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新時期音樂教學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由于新媒體屬于新興事物,部分院校對其基本性質不甚了解,無法將新媒體對音樂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力進行評估。一般高校所投入的建設資金過少,并沒有建立相應的新媒體音樂課堂,建設新媒體音樂教學機制。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認為新媒體僅僅是一種信息傳播工具,無法帶動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所以對新媒體與音樂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重視。
2.高校音樂教師缺乏對新媒體的認識
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關鍵人物,在音樂教學中起到輔導、指引的重要作用。在新媒體時代,音樂教師只有與時俱進,真正了解新聞傳媒的重要性,才能將其與音樂教學進行融合。但是,筆者根據調查研究,很多高校音樂教師并不看好新媒體,認為新媒體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對音樂教學不會產生影響。年齡較大、執教年限較長的老教師對新媒體的使用并不熟悉,在音樂課堂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這種發展現狀下,我國高校音樂教學并沒有與時代共舞,沒有真正踏入時代步伐之中。
三、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路徑
音樂教學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教育體系的創新,對提升素質教育的質量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下,我國高校音樂教學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在與自身發展實際相結合的同時,從多角度、多方面對音樂教學的改革路徑進行優化與探究,只有如此,才能創新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1.加大資金投入
我國高校音樂教學在新媒體時代中缺乏資金投入,高校領導人員并沒有對新媒體的重要性有所認知,針對這種現象,高校領導部分需進一步加強對新媒體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加大媒體建設資金的投入,建設高校音樂媒體教室,將音樂教學與新媒體進行結合。此外,高校還需要建立音樂教學傳媒發展機制,將新媒體真正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之中,促使音樂教學在新媒體的指引下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真正形成媒體時代的音樂媒介化發展。當然,只有將音樂教育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發展,才能帶動高校音樂教學的改革,實現新聞傳媒音樂化的發展趨勢。
2.提升音樂教師的媒介素養
作為音樂教學的核心人員,音樂教師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新媒體時代,音樂教師需在第一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加強對新聞傳媒的利用。比如,音樂教師通過觀看音樂新聞節目,對當前音樂流行的態勢進行了解,比如像央視舉辦的《星光大道》,其中所涉及的音樂內容非常廣泛,包括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并且還包括各種樂器的演奏。比如青歌賽,每一屆青歌賽所選撥的人員非常優秀,導師具有影響性,音樂教師可以增強自身的音樂素養,實現音樂教學的良好效果。
3.改變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
在新媒體時代對高校音樂教學進行改革,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實現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改革。首先,教育模式需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模式,將新媒體融入其中,實現音樂教學的媒體化。其次,教育理念需要與新媒體相融合,在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結合中,能夠進一步增強音樂教學的傳媒特性。利用新媒體學習其它地區先進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創新本校音樂教學的教育理念,實現音樂教學的有效發展與全面創新。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新聞論文】相關文章: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研究論文07-02
新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發展特點08-12
手機媒體的新聞傳播學特點論文12-09
網絡新媒體對新聞傳播影響論文07-23
試論新媒體時代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傳播論文12-06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論文06-24
探討手機媒體的新聞傳播學特點論文12-09
關于新媒體對新聞生產及傳播影響的思考論文07-16
新媒體環境下的報社新聞傳播功能論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