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議從西方翻譯美學談中國譯論美學的發展方向
論文關鍵詞:理論 中西 中國譯論美學
論文摘要:翻譯并不是簡單地將一種文字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過程,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和活動。本文研究了西方翻譯美學的理論內涵、發展過程,并分析了由于、原因造成的中西思想在表現和內涵上的差異以及中國譯論美學思想的主要內容,進而指出未來中國譯論美學的發展方向。本文對于研究翻譯美學尤其是西方翻譯美學的內涵,以及中國譯論美學的發展方向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一 引言
文學翻譯并不是簡單地將一種語言文字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過程,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和一種審美的活動。一個好的譯者一定有很深的美學理論基礎,因為一部好的翻譯作品必須忠實地反映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還用使用翻譯后的語言準確、完整、美麗地表達了這一思想。所以,翻譯美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是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思想、語言等因素。
由于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文化沉淀的差異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呈現出迥然不同的發展軌跡和面貌。西方美學更多地是采用的思想和推理的方式闡述美學問題,而中國美學在表達這一問題時更多地是采用直覺和感悟的生活方式。所以,中西美學差異迥然。
二 翻譯美學的發展
作為同屬美學分支學科的文藝美學和翻譯美學,文藝美學主要是由文藝創作者依靠個人審美觀點、思想修養去感受生活并把感悟生活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并通過文藝特有的形式表達出來,引起聽眾和觀眾的共鳴。而文藝美學是研究文藝創作者在其作品中塑造美感規律的科學。美學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一個復雜、有內涵的學科,而文藝美學是其中關鍵的一個環節。美學研究的主要是審美的一般規律,包括審美意識、審美對象、審美關系、審美活動和審美藝術等內容。審美的邏輯起點是美的本質,邏輯終點是由美和審美相統一的典型的藝術形態。文藝美學則是以藝術形態即美的邏輯終點作為自己的邏輯起點。藝術在美學中是作為審美關系集中體現來研究的,是為了把美和審美的本質和規律更充分、更鮮明地展現出來。由此可見,美學為文藝美學提供了美學基礎理論和原則,二者是一般與具體的關系,文藝美學是美學的一個分支,它提供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具體素材。
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翻譯美學從文藝美學引申了許多理論資源來表達翻譯這門再現的藝術從而再現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原作美感規律。簡言之,翻譯美學研究的內容是如何把一種語言作品的思想和內容更完整、更和諧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作品。翻譯美學的研究對象是翻譯中的審美主體(譯者、讀者)、審美客體(原文、譯文)、翻譯中的審美判斷、翻譯中的審美活動、審美欣賞、審美標準以及翻譯過程中富有創造性的審美再現,等等。翻譯美學問題的許多概念都是來源于中國文藝理論和文藝美學,立足于中國自身的文藝美學理論資源。同時,我們無論是在進行理論研究的時候,還是在具體翻譯工作的時候,同樣應該學習和引入西方的翻譯美學理論,采用了“中西并用,以中為主”的原則,將翻譯美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進行較好地融合。
三 西方翻譯美學的發展歷程
美學最初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從古至今許多偉大的美學家也同時是偉大的哲學家。眾所周知,哲學起源于德國,所以德國美學在很長一個時期一直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德國的戰敗和美國的崛起,美學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
翻譯美學是翻譯和美學的邊緣學科,這是因為對翻譯美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學這一領域,尤其是詩歌的翻譯美學。其實美學翻譯的實質就是要克服語言、文化以及思維上的差異,讓全人類能夠共享不同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直譯還是意譯,翻譯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的一個過程或是藝術的再生,有其自身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
西方的翻譯理論都有哲學的思想,而這也是美學的起源思想。泰特勒(A.F.Tyler)在著名的“翻譯之原則”中闡述了他對翻譯美學的理解。他認為一部優秀的翻譯作品應該做到三點:首先,譯作必須能夠忠實保留原著的全部優點;其次,譯作應該能夠還原原作的全部推理;最后,譯作應該能夠表達原作全部的美。而19世紀的譯論家阿諾德主張翻譯詩歌的精髓在于翻譯者對作品中所表達的“真理”的審美感悟,并把這種感悟用流暢、令人愜意的文字表述出來,避免為了追求詩歌的形式而矯揉造作的修飾。在西方早期的翻譯理論中,都把哲學中的美學思想作為主要的理論支撐。費爾迪南認為,語音是最能體現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因素的。而語音的審美效果并不是體現在聲音本身,而是體現在韻律和節奏上,從而使得這個句子中的詞匯區別于其他句子中的詞匯。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不同的語音在朗讀同樣的作品時,能夠表達同樣的情感。主要依靠音勢即重音節和輕音節的交替形成韻律,這種語音的審美效果在英詩中體現得最為充分。
可以說直到今天,西方的美學仍然有很深的哲學內涵,所以西方的美學家在研究翻譯理論時都首先從哲學的角度出發,用哲學的思想表述對美的理解和感悟。這種表述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托馬斯·亞昆那一直到康德和黑格爾,再到今天的研究者都是如此。由此可見,同時代的美學思潮深深影響著同一個時代下的翻譯理論。
四 中國傳統譯論美學思想
1898年,嚴復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主旨一直是中國譯論美學的中心思想,其影響深遠,直至今天無人能出其右。“信”指意義忠于原味,即譯文要準確、不歪曲、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的意思;“達”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順暢清晰;“雅”則指譯文選詞要恰當、生動、形象,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靶胚_雅”三個字道出了翻譯的本質,點出了翻譯的精髓,涵蓋了原文、作者、譯者、譯文、讀者之間的種種關系。相比國外長篇累牘的理論闡述,“信達雅”這三個字囊括了翻譯美學的幾乎全部內容,充分體現出了的簡潔美、凝煉美、模糊美。誠如羅新璋所說:“信達雅說,百年不衰,或許因其高度概括,妙在含糊,能推移而會通,闡揚以適今。思無定契,理有恒存;相信只要中國還有翻譯,總還會有人念‘三字經’!”如果要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表達中國傳統譯論的美學思想,那就是至今仍在中國譯論發展方向的“信達雅”。
中國傳統譯論的誕生伊始只是傳統美學和古典文學的一支,并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后來隨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進了這一學科的不斷豐滿和完善,并最后形成了一門新興的學科——翻譯學。如果用一條線來概括中國傳統譯論的發展路線那就是“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傳統翻譯美學在立論和論證上都采用了文藝美學的方法,重直感印象,不強調形式論證和結構分析;重經驗,不強調對客觀的語言規范的研究。傳統翻譯美學與傳統的風格學一樣,傾向于使用印象性術語,如“直質”、“婉麗”、“清雅”等等,更加注重對意象內涵的表達?v觀中國傳統譯論中的美學思想,其深受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影響,從古代佛經翻譯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到后來作為譯論美學典范的“信達雅”,始終沒有超出古典美學的范疇。中國的古典美學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廣泛的社會形態基礎之上的,涵蓋了、宗教、哲學、、藝術等內容,是中國悠久歷史背景下人們思想的高度概括,反映出了中國五千年歷史下人們思想狀況的發展。這種美學思想也影響了中國傳統譯論中的美學思想,即在譯論中更多講究意會、不尚言傳,強調直觀的感悟和心靈感受,將對原文的理解和領會意興抒發出來,而不注重缺乏科學的嚴密性和客觀寫實性。與其說這是中國傳統譯論的缺點,不如說是中國傳統譯論的特色,因為它真實地向我們展現了中國古典美學的思想。
五 未來中國譯論的研究與發展方向
不可否認,無論是中國譯論還是西方譯論,美學已經逐漸成為理論中的重要特色和亮點。而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我國的譯論美學既有其不成熟的一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這些問題,因為譯論美學確實有助于我國翻譯理論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與發展。譯論美學發展到今天并且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自然有其自身的發展動力和外界的發展需求。即使在中國傳統的翻譯理論研究中,我們同樣可以發現和美學的各種形態的交織,美學和哲學聯姻有其背景和層次的緣由。我國的翻譯理論也同樣深受我國古典美學的影響,這與西方翻譯理論的發展歷程極為相似。本文認為中國未來譯論美學將會沿著下面幾個方向發展。
1 翻譯標準
和西方的翻譯學相比,我國的翻譯學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雖然經過許多翻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我國翻譯自身特有的翻譯特色和理論基礎,但總體來看,我國翻譯尤其是在譯論美學的要求上缺乏規范和標準。所以,我國譯論美學發展的一個主要目標將是研究制定更加規范的譯論美學標準,這樣既可以量化翻譯工作,更有益于這門學科的學習和傳承。
2 翻譯境界
我國的翻譯境界問題一直以來是只是停留在學者的口傳心授,并沒有作為翻譯的一個要求和方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認為翻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譯論美學的最高境界是在意境上和傳神上的融合。當我們讀一種翻譯作品時,并沒有感覺是讀一種外國著作,而好像是在讀一本本國的優秀作品的一些創新的思想,這就是譯論美學的境界。
3 翻譯風格
我國的翻譯理論研究時間較短,雖然很多學者在進行積極的探索,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翻譯風格。我國的翻譯總體風格是忠實有余、不足。我們只是把國外作品的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但里面的美學精神并沒有進行提煉。在以后的譯論美學的發展中,翻譯風格的問題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研究,并逐漸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譯論美學風格。
4 譯論美學國際化
文化的交流是發展的動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推動了這種交流。譯論美學作為世界的一個迅速發展的新興學科,已經融入到世界文化交流的體系中去。通過譯論美學的交流,各國的文化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互相學習,而這種了解和學習反過來又可以更好地促進譯論美學的發展。因此,我國的譯論美學必須積極地融入到世界譯論美學的體系中去。我國的譯論美學需要更多地了解國外的美學思想,同時還需要國外更多的翻譯研究者了解我國的譯論美學的思想。這種國際化的交流是雙贏的,正如翻譯的最終目的是使得一個國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一樣,譯論美學的國際化既是譯論美學的發展趨勢,更是我們了解世界并讓世界了解我們的有效途徑。在以后的翻譯工作中,我們應該積極地把我們的譯論美學展現在世界面前。
六 結語
翻譯本身就是一種創造,一種審美。翻譯史上任何一部優秀的作品無不是翻譯工作者偉大的創造和對美的完美展示,是用一種文化和思維對另一種文化和思維的詮釋和致敬。譯論美學是把這種創造和審美進行理性地分析和研究,從而使這門能夠促進各文化交流的學科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通過研究英美的翻譯理論,尤其在譯論美學方面的理論,我們可以更加深刻解翻譯中美學思想的運用方式,并用這種思想更好地我們的翻譯工作,更重要的是研究西方譯論美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了解另一種文化的過程,通過這種過程,可以更好地把我們的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進行很好地融合和交流,從而推動世界的不斷發展。
翻譯是一種創造、一種審美,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從而創造出更多的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崔溶澈:《試論〈紅樓夢〉的外文翻譯——文化差異與韓文翻譯》,《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6期。
[2] 朱瑞君、韓江洪:《試論翻譯的自由性》,《合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3] 郭輝:《外國雙語教學與譯本的使用》,《中國校外》,2010年第S2期。
[4] 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年版。
[5] 叢滋杭:《中國古典詩歌美譯理論研究》,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
【淺議從西方翻譯美學談中國譯論美學的發展方向】相關文章:
從接受美學視角探討廣告翻譯05-22
闡述中西方音樂的差異及中西方對音樂美學的觀點比較論文04-22
王維詩的美學價值02-23
淺論先秦“中和”美學思想05-03
生命美學:詩與思的對話05-10
美術學與美學關系探索03-15
學術規范與學術批評-談中國問題與西方經驗06-13
試論劉勰的視聽覺美學思想08-09
淺談當代美學轉型與藝術批評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