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美聲唱法中國化-秉承傳統,洋為中用
論文關鍵詞:意大利美聲 中國傳統的聲樂 演唱藝術 美聲唱法中國化
論文摘要: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繽紛的文化,為我們積淀了豐富的歌唱藝術理論。本文在介紹意大利美聲、中國傳統的聲樂演唱藝術的基礎上,分析了美聲唱法中國化的特點,以期達到進一步推進我國的聲樂藝術發展的目的。
一、意大利美聲及其特點
“美聲歌唱”是指意大利的一種歌唱風格,Bdcanto意大利語的字面翻譯應為“美妙的歌唱”,也可譯作“美歌”或“美唱”。具體講,美聲唱法講究音色柔美、音質純凈、發聲自如、旋律的連接勻稱而靈巧、裝飾音優雅而精美、歌唱風格真摯而富有情感。技巧上主張張開喉嚨,聲音明亮,吐字清晰和良好的氣息支持。美聲唱法規范的聲音特點,可用“通、實、圓、亮、純、松、活、柔”八個字來概括。
二、中國傳統聲樂的藝術特點
我國的聲樂演唱講究揣摩、潤色、意境以及韻味。在中國藝術審美中“韻”是最高的范疇,中國藝術家認為“韻”是區別文藝與非常藝術、高級藝術與低級藝術的根本界限。“南腔多調緩,須于靜處見長;北曲字多曲調促,須于巧處討好。”(《顧誤錄》)演唱時必須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曲調特點,這好比量體裁衣,合適得體方能增加美感。
三、美聲唱法中國法
1.美聲唱法的傳人、借鑒和發展。
美聲唱法正式系統地在我國傳授是始于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等的支持下和蕭友梅先生的倡導下創辦的中國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當時,蕭友梅、黃自等用白話文寫了許多以西洋唱法風格進行表達的獨唱、合唱歌曲。這些歌曲反映了海外游子對親人、家鄉的思念與愛慕深情以及對祖國河山殘破的焦慮和對祖國深厚的熱愛之情。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創作改變了學堂樂歌時期“選曲填詞”的方法,自己創作歌曲,均配以伴奏并廣泛地運用了各種演唱形式。到了19世紀30年代以后,西洋音樂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地發展。以冼星海、聶耳為首的廣大作曲家創作了許多外來藝術形式的作品,這些作品與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族情感、文化傳統、人民生活以及民族命運相結合,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發揮了極其光輝的作用。
2.美聲唱法與我國傳統演唱藝術的異同。
美聲唱法與我國傳統演唱藝術的異同可從“風格”、“節奏”、“曲調”、“語言”、“情感”四個方面來分析。
風格。音樂風格主要是由作曲家氣質、性格、素養、審美觀點以及生活本身發展變化而決定的。西方美聲唱法和我國傳統藝術的結合在風格方面可以說是異中求同的,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各自擁有各自的地域特點。
節奏。在中國傳統的音樂中,聲音和休止的長短用“拍”來衡量。在傳統的音樂中,可以根據唱腔和演唱者的情緒來改變音樂中的拍值。歐洲音樂中的拍值基本上是保持不變的,而我國的傳統音樂中常用“放松”和“拉緊”(拍值變長可以稱作“放松”,拍值變短則可以叫做“拉緊”),使曲調充滿變化和活力。
曲調。曲調是音樂的靈魂。中國人側重聲樂曲調,在實踐中非常注意語言和音樂的聯系,且音域不寬,富于彈性和歌唱性。由于我國多民族多語言的實際特點,也就影響了我國曲調風格的多種多樣。在演唱中國作品時,首先應該掌握傳統曲調的風格。
語言。就中西方語言的特點來看,我國的文字是一種意符,它以形傳義,是沒有采用拼音符號的單音節語,一字一音,每個字都由四個音素構成;中國的音律學上的聲母和韻母,于西洋語音學上的元音和輔音還不是完全一樣,其分別是:元音和輔音以音素為單位,每個音只能代表一個音素,而聲母或韻母可包含一個以上的音素;元音和輔音的位置可以是不固定的,可前可后,而聲母、韻母的位置是固定的,“前聲后韻”,聲母在音節中必須在韻母的前面。在聲調上,中國傳統歌唱中有“腔隨字走,依字行腔”的聲調表現手法。美聲唱法的語言具有字詞為多音節連續的特點。在聲樂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在演唱時,外國作品要比中國作品好發揮,這跟我國的語言特點有很大關系。
情感。無論是美聲唱法還是我國傳統歌唱藝術,都非常注重情感因素。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共通的。我國老一輩藝術家在演唱時就講究“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明代的朱權在他的《詞林須知》中寫道:“一聲唱到融神處,毛骨蕭然六月寒。”美聲唱法亦是如此,情感因素不容忽視。
【試析美聲唱法中國化-秉承傳統,洋為中用】相關文章:
秉承傳統,開拓創新08-24
建設秉承傳統文化精華的企業文化06-14
舞蹈:洋為中用50年06-26
試析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傳統美學觀09-04
淺談藝術的中國化05-24
試析建筑符號學與中國傳統園林10-02
試析傳統道德文化批判與人的現代化10-28
秉承傳統,開拓創新 ――從中醫外科學的發展史看繼承與創新06-30
談中國化之先鋒戲劇09-20
試析中國傳統社會誠信缺失的倫理學思考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