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控制的護理
[論文關鍵詞]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護理[論文摘要] 目的 探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預防和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對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住院的300例早產兒進行護理干預。結果 300例發生醫院感染患兒24例,感染發生率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醫院感染者平均胎齡為(32.65±2.60)周,與無醫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較,差異有學意義(t=11.6,P<0.01);有感染者平均出生體重為(1743.27±602.31)g,與無感染者(2190.77±520.92)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5,P<0.01)。結論 加強了監護和護理,有效地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確保了新生兒重癥監護的安全,提高了工作質量。
隨著對醫院院內感染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的管理已越來越受重視。對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兒來說,院內感染是常見危害之一[1]。它不僅延長患兒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發展,病死率高,F將我院NICU院內感染控制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與方法
1.1 病例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住院的早產兒300例(男160例,女140例),記錄住院早產兒圍產期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實驗室和輔助檢查結果、接受各種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物應用和腸外營養等治療情況。懷疑感染時行各種相關病原學的檢查。
1.2 感染標準的界定
。1)血培養陽性。(2)胸片明確的肺炎或明確的其他部位感染表現。(3)實驗室檢查,WBC<6.0×109/L;PLT<100×109/L;IT >0.16;CRP>8mg/L。(4)感染相關的臨床表現,如呼吸暫停、體溫波動、皮膚發花、殘余奶增加、反應差、頑固的代謝性酸中毒等。符合(1)、(2)中任一項或同時符合(3)中的兩項或符合(3)中的任一項并伴有(4)中的任兩項可診斷為感染。
1.3 統計學處理
SPSS12.0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用t,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00例發生醫院感染患兒24例,感染發生率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醫院感染者平均胎齡為(32.65±2.60)周,與無醫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6,P<0.01);有感染者平均出生體重為(1743.27±602.31)g,與無感染者(2190.77±520.92)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5,P<0.01)。
3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管理
3.1感染因素[2]
、倨つw因素:新生兒醫院感染發生的部位89.2%在皮膚粘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兒抵抗力低,皮膚薄嫩,角質層發育差,皮下血管豐富,局部防御機能差而易發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兒皮膚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膚中含水量較多,pH值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長。②體重因素:新生兒有相當一部分是早產兒、低體重兒,體重從側面反應了新生兒各系統的成熟度及生長發育情況,體重低生長發育差,各系統發育不成熟,血漿中IgG水平低,相應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據文獻報道,極低體重兒發生率為0.5%,國內報道病死率為63%~74%。體重<2kg的新生兒發生醫院感染的幾率是體重≥4kg者的2.5倍。③侵入性操作因素:醫院感染的發生與侵入性操作有很大關系。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相對低下,大多有嚴重原發病,常需要氣管插管、吸痰等機體侵入性操作,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在插管過程中可把鼻腔、喉部的細菌帶到氣管繼而發生肺部感染。④抗生素的應用因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使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升高的重要因素?咕幬锛凹に氐臑E用、不合理使用易導致菌群失調,各種條件致病菌得以生長繁殖并致病,增加了細菌耐藥性,同時易導致二重感染。⑤住院時間因素:住院時間長短與醫院感染的發生有關,住院時間愈長,發生院內感染的比例愈高。
3.2院內感染的護理措施[3]
3.2.1加強NICU的消毒新生兒生長發育與周圍密切相關,所以需要有一個適宜的環境。新生兒病房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室溫控制在24~26℃,相對濕度55%~65%,我院每日通風換氣,室內放置空氣凈化器,并使用空氣清菌片,保持病室內空氣清新。NICU內設一名專職消毒員,每日負責室內的消毒工作。室內的地面、家具、醫療器械(各種暖箱、新生兒床、監護儀、呼吸機等)、各種臺面、治療車、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液盒、病例夾、門窗等每日用消毒液進行擦拭。生活垃圾和醫用垃圾分開放置,并有醒目標志。
3.2.2加強患兒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兒床單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壓滅菌后再使用,保證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兒食具嚴格執行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工作程序;早產兒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嚴格按規定進行終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細菌培養;暖箱內的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換蒸餾水。
3.2.3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①皮膚護理:每日認真進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膚的清潔,特別注意觀察頸周、耳后、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有無破損、膿點、紅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時做臀部護理,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換尿布,涂護臀霜,預防臀紅。每24小時更換體位,防止骨突出部受壓過久,引起皮膚壓傷。在膠帶下使用皮膚保護劑安息香酊,防止表皮脫落。每次測量血壓后及時摘下血壓袖帶,每4 小時更換氧飽和度探頭部位。②口腔護理:認真觀察口腔粘膜有無破潰、霉菌感染,每日常規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對長期使用抗生素者,為防止鵝口瘡的發生,喂奶后預防性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每日兩次。③眼部護理:胎兒通過產道時,沙眼衣原體可定植于其結膜部,因此,為防止結膜炎的發生,每日用泰利必妥眼水滴眼1~2次,并注意觀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顏色、量等。④臍部護理:每日認真進行臍部護理,保持臍部的干燥,消毒時注意消毒臍根部,注意觀察臍輪有無紅腫、有無異常分泌物等,如果發現分泌物及時做培養,及時處理。⑤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增加抗體含量。鼻飼的患兒,鼻飼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換,鼻飼管隔日更換。人工喂養時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⑥對于有侵襲性操作的患兒,應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動作要輕柔,減少粘膜的損傷,同時加強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減少感染機會。插管導芯經高壓滅菌后使用;呼吸機管道每周更換兩次進行消毒;氣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隨用隨棄。⑦加強個例院內感染的隔離控制:當發生有個例院內感染時,將患兒放置單獨病室或相對隔離區,用物專人專用,護理人員相對固定,隔離區做明顯標志,根據不同細菌定植情況采取不同隔離措施。醫院內獲得性感染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因此,監測和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實踐證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內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嚴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及抗感染意識,將之列入常規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視[4]。醫護人員自覺地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從而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減輕患兒的痛苦及家人的負擔,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4討論
控制與預防醫院感染是NICU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一個主要挑戰,明確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對正確制定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本結果提示NICU醫院感染與皮膚因素、體重因素、侵入性操作、胎齡密切相關,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采取預防措施:要加強對早產兒的早期微量喂養,提高喂養耐受性,盡可能縮短其達到足量喂養的時間,要嚴格無菌操作,慎用侵入性操作及治療,對呼吸機治療及中心靜脈置管等裝置進行定期消毒并加強對感染的監測[5]。
[參考文獻]
[1] 童笑梅,王新利,諸慧華,等. 12年早產兒醫院感染的分析[J]. 中華圍產雜志,2004,7(5):279-282.
[2] 周敏,丁愛國. 新生兒醫院感染研究進展[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8):799-800.
[3] 戚小敏,趙桂榮,王悅,等. ICU院內感染的控制和預防[J]. 現代中結合雜志,2004,13(17):2377-2378.
[4] 王江橋,邱燕玲,林偉玲,等. 新生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及干預措施研究[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10(4):312-314.
[5] 孫玉霞. 護理管理與控制醫院感染[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 13(8):768-769.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控制的護理】相關文章:
手術室造成醫院內感染的原因分析與控制措施08-25
婦產科護理風險控制及人性化管理的論文08-05
淺談精神病房管理與分級管理06-08
醫院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分析06-10
城市GPS控制網施測質量控制措施探討05-28
內部控制審計評價初探06-03
控制稅收征管成本的探討06-01
消防聯動控制系統(一)05-11
刑事偵查權的司法控制05-11
建立內部控制審計與組織效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