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特征分析與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的關系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特征分析與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的關系
5.2.1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發展特點
由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曲線(圖2)、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各維度的發展曲線(圖3)、中小學男女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曲線(圖4)、城鄉中小學生動機發展曲線(圖5),我們可以看出,中小學學生(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的學習動機及各驅力的發展存在下降趨勢。本研究結論,反映了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征。就總體而言,基本符合奧蘇貝爾關于學生學習動機的論斷。但是,從各維度來看,自我提高內驅力發展趨勢與有的研究論斷[26]不一致。我們認為:
就認知內驅力而言,指學生渴望認知、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陳述和解決問題的需要。認知內驅力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為基礎,其目標指向與學習本身,往往隨著學習內容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當學習的內容不能激發起學生的認知興趣的時候,認知內驅力就要下降或轉移方向。因此,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的增加,難度的增大,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很難起到持久的激勵作用。所以,認知內驅力呈現下降的趨勢是可以理解的。
對附屬內驅力來說,指的是學生為了贏得家長或教師的認可或贊許而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有比較明顯的年齡特征,在小學階段,附屬內驅力是小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成份。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性的增強,附屬內驅力不僅在強度上有所減弱、而且在附屬對象上也從家長和教師轉移到同伴身上。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一種通過自身努力,勝任學習,取得一定的成就,從而贏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的需要。一般認為,從兒童入學開始,學生為贏得名次、等級、自尊而學習的需要愈顯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提高內驅力通常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然而,本研究的結論并非如此。從研究結果看,我國中小學生的自我提高內驅力分為兩個階段,即初中三年級以前,呈下降趨勢,進入高中一年級以后有略微上升。這也與王本法“關于奧蘇貝爾的成就動機驅力構成論及其意義”的理論研究推斷[27]是不一致的。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這可能與文化差異有關外,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情境(學校、家庭、社會)及中小學生身心發展不同有關。由于目前國內尚無關于奧蘇貝爾學習動機驅力論與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方面的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中關于中小學生自我提高內驅力動機發展問題沒有研究的參照和比較,這也是值得我們今后繼續探討和深入研究的課題。
5.2.2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階段差異分析
上面我們分析了中小學學生(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的學習動機及各驅力的總的發展趨勢。由圖2、圖3、圖4、圖5顯示,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發展也存在階段差異。即在小學階段的三年級到五年級有波動,即先降后升,而且特征明顯。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現象呢?我們認為,學習動機作為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力,表現的是學生復雜而有規律的的心理現象和機制。如: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成熟的程度、水平及規律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第一,從我國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特點來看,已有研究表明[28],我國小學生思維發展“隨年級的增高及不同性質的智力活動而發展變化”,“小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年齡,一般在四年級(10-11歲),或確切點說是三至五年級之間”。第二,從我國青少年意志發展特點來看,小學生意志的自覺性、獨斷性、果斷性是低水平的,意志品質的發展是不穩定的,“小學三年級迅速呈下降趨勢,……四、五年級出現增強現象”。因此,我們認為,小學生學習動機發展的波動規律也反映了小學生思維及意志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的關系
表8顯示,整體而言,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各因子與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表9、10、11分別顯示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不同階段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關系的相關性。其相關性表現為:整體性相關;階段性相關;年級相關。
整體性相關表明: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學生學習動機以及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對學業績效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即認知內驅力最強、自我提高內驅力次之,附屬內驅力最弱。
階段性相關以及年級相關的表現:在小學階段,三、四年級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有顯著正相關,五年級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六年級只有自我提高內驅力與其學業績效有顯著正相關。在初中學階段,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均呈顯著正相關。初中一年級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有顯著正相關,初中二年級有學習動機、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與其績效有顯著的正相關,初中三年級只有學習動機、認知內驅力與其績效有顯著的正相關。在高中階段,只有高一年級的認知內驅力與其績效有顯著的正相關。同時,中小學生不同年級學業績效的低績效組與高績效組對學習動機及各維度的作用與影響上也是非常明顯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學五年級相關性的低谷?又是什么原因使高二年級相關性不明顯呢?我們認為,這可能與影響學生學業績效的學習因素有關。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國外有不少關于影響學生學習因素的研究,如瑪格麗特•王(Marg aret. C. Wang 1990)用文獻資料分析的方法,得出影響在校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國家及地方性政策因素、校外環境因素、學校因素、學生因素、課程設置及班級大小、教學及班級氣氛等。楊孟萍、丁錦紅等人的研究[29]則認為,影響中小學生學習行為的最主要的因素可以概括為三類:一是側重主觀因素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注意力。二是側重客觀因素的學習習慣。三是受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影響和制約的學習壓力。例如,對小學五年級來說,就主觀而言,“小學五年級學生處于情緒狀態、志向水平的最低谷”[30],在客觀方面,由于年級的升高,課業難度增大,這都可能影響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的相關。而對高中二年級學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大,人格的成熟,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影響,學習動機除了認知動機繼續產生作用外,學習已不再是為了老師和父母贊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復雜性更強,而且,學生的學習動機可能受更多因素制約。下面我們討論中小學生學業績效對學習動機的關系及影響。
表12-14表明,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各年級(班)的低績效組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各因子的得分與高績效組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顯示出年級的階段特點,說明中小學生不同年級學業績效的低績效組與高績效組對學習動機及各維度的作用與影響非常明顯。這與張興貴關于初中生成就動機與學業成績相關性研究[31]的結論有相似性。同時,我們可以看出,越是低年級,學生的學業績效對學習動機及各因子的影響越大,也就是說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生學業績效受學業績效自身的影響越來越小,而影響學業績效的其他動機因素越來越多。另外,從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其學業績效的回歸分析看(表15),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認知內驅力與自我提高內驅力進入了回歸方程,即P=10.927+9.408 R+5.149Z(P表示學業績效、R表示認知內驅力、Z表示自我提高內驅力)。我們以學生學業績效作為目標變量,以學生學習動機的各因子作為解釋變量,可以預測其學業績效狀況。學生學習動機對其學業績效有顯著的積極預測力,并且,認知內驅力比自我提高內驅力的預測力更強。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特征分析與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的關系】相關文章: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其學業績效的關系12-10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績效關系研究03-23
談外語學習的動機03-18
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教育建議03-23
論英語學習動機的調動03-19
談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機03-20
淺談研究英語學習心理 激發英語學習動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