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行政生態平衡
摘 要 行政生態平衡包括行政個體、行政團體、行政整體的平衡以及行政系統與社會環境諸要素間的平衡。如果行政系統的能量變換和物質循環處于平衡狀態,系統的活動就能正常開展;否則系統活動將失調,平衡難以實現。
關鍵詞 生態平衡 行政系統 行政環境
1 引論
行政生態學是借用生態學研究生命主體與其環境相互關系和作用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行政系統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行政生態平衡主要指通過生態系統的平衡模擬來研究行政生態系統與社會環境系統的平衡關系。行政系統與社會環境之間怎樣才能實現平衡,不僅是行政管理的發展方向,更是行政生態學研究的最終目的。
1.1 行政系統的構成
生態學將生物的存在形態分為個體生態學和群體生態學,群體生態學又可分為動物的族群生態學及植物的群落生態學。與此對應,行政系統也可從三個方面理解:首先,任何行政系統都是由“有意識、有感覺、有邏輯、有思想,能夠對行政生態環境做出積極反應”的行政個體構成的有生命整體,所以“行政個體是構成行政系統的最小細胞,一個行政系統由成千上萬個行政個體所組成”。行政生態平衡的維持首先要考慮行政個體與社會間的平衡,這有賴于行政個體的活動及心理狀況。其次,行政活動既包括個體的獨立活動,也包括團體的合作活動,其中,團體的合作活動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行政團體就像一個蟻群,它可以“在一片混亂之中精確無誤、專心致志地工作著,……但是孤立起來,螞蟻們一個個卻都那么柔弱無力”。能否將個體力量轉變成團體力量,進而更好地謀求行政生態平衡,成為行政系統能否有效工作的另一關鍵。最后,任何一個行政系統都是一個整體,團體只是其子系統,整體就像“一個很大的、會移動的呼吸菌的菌落,它操縱著一個由細胞核、微管和神經元組成的復雜系統,為細菌們的家庭歡樂和生計工作著”。各類團體系統要構成一個整體,并最終實現行政生態平衡,就要按照一定的原則和結構組合起來,這樣,從團體系統組合看,就形成了整體系統;從行政系統結構看,就構成了行政體制。
1.2 過渡型社會的行政特征
“棱柱型”行政是由“融合型”向“衍射型”轉化時變遷中的行政。發展中國家社會變遷受外部作用影響較大,屬“外發型變遷”,所以變遷順序多由技術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難度不斷增大,且在變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三者脫節的現象,因而需時時注意行政生態平衡。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行政生態問題屬過渡型社會里的問題。里格斯教授在其著述中曾著重討論過“發展中國家—過渡型社會”的行政問題,他認為過渡型社會的行政屬于“棱柱型行政”,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重疊性。過渡型社會里的近代行政組織與傳統社會里的功能性組織,彼此重疊存在,一旦行政組織不能發揮其應有功能,一些非行政組織如家族、宗教團體、同鄉會等便會來完成其任務,因此造成機構重疊,使合法機構喪失權威性并使之受控于非法機構。二是異質性。這“是指一個社會,在同一時間里,同時顯示出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在這里行政功能既可由高度專門化的機構執行,也可由非常普遍化的機構執行。三是形式主義。它“是指理論與實際的嚴重脫節,應該的與事實的之間有一大段距離”,形式主義可視為一種假性發展,對真正的行政發展極具阻礙力!耙恍└母锛铱梢员阋说匕盐鞣较冗M的制度原原本本搬回來,許多衙門修建起來了,許多行政上的新制度建立起來了,可是這些新制度卻不是已經建構化的,因此十之八九有名無實!
1.3 平衡概念
長久以來,平衡這個詞總給人一種錯覺——平衡是保守、消極、落后的代名詞;不平衡才是進步、積極、超前。這種錯覺源于將平衡與靜止當成同義語,認為平衡就是固定不變、停滯不前。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沒有運動、沒有發展就不會有平衡。例如在一個城市里,成千上萬的人每天騎自行車上班,騎車過程本身就是維持平衡的過程,不會在車上維持平衡,也就不會騎車,我們難道能說騎車不是運動,不是前進?
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并非人們所想象,是靜止不動的,恰恰相反,它們極具變動性。這些現象看來是具體、逼真、可輕易掌握的,事實上,許多變化的道理常常極為復雜、難以捉摸。例如,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植物、動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光、水、土、氣、熱等)都是動態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和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只有維持平衡,生活在其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物量和生產力才會不斷增大和發展。人體的生理現象——消化系統中的進入飲食、排泄糞便;循環系統中的動脈、靜脈;神經系統中的興奮、抑制;呼吸系統中的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等——也無時不在維持著動態平衡,一旦它們中的任一環節發生障礙,將會導致人體生理失調、生病,甚至死亡。因此,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理作用也只有在維持平衡的基礎上,才能前進和發展。
2 行政生態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資訊傳播一日千里,行政系統自然要面對層出不窮的挑戰。但是,社會要發展,人類要前進,行政系統就必須嘗試以新的、不同的取向來迎接和解決這些挑戰,肩負起生態學所強調的永續發展的目標。行政生態平衡強調行政系統與社會變化間的動態平衡,“行政生態學將行政系統視為一個有機體,它在自身的‘生活過程’中要受到周圍‘生態環境’中各要素的制約和影響”。正如生物學家康芒納(Barry Commoner)說:“生態學的頭一條定律是:世界上萬事萬物互相關聯!边_爾文所謂“生命之網”,即指此種關聯。
2.1 影響行政生態的基本因素
行政生態環境,簡單說就是某一行政體系所在的整個社會中,呈現的一切行為形態與價值觀念。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弗雷德·里格斯教授在討論美國行政與其環境的關系時,區分了5種影響行政的因素,分別為:①經濟因素。經濟體系提供行政的發展力量,行政則給予經濟活動必要的協助與方便;行政體系產生于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濟要求之上;行政生態平衡需要行政系統與經濟要素間達成平衡關系,如果二者缺乏平衡,就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行政系統失調。②社會因素。它主要指社會組織。里格斯教授把社會組織分為兩類:一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成的自然團體,如家庭、家族等;二是以利益關系為紐帶結成的人為團體即社團,如教會、政黨、工會等。就動態平衡關系來看,家庭和家族在農業和過渡社會中對行政構成的影響最為顯著,“其主要結果是造成行政上的‘裙帶主義’!@種現象使得官僚成員的行政行為受制于家族而不受制于其所屬的官僚組織”。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社團對政府和行政則有著重要作用。③溝通網。它包括社會的文化水平、使用語言的狀況、社會輿論的力量等使整個社會相互溝通的種種手段。一個社會的溝通水平越高,越容易在更多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反之,政府在行政過程中會面臨較多不同的意見和麻煩。④符號系統。即社會政治符號系統,包括政治神話、政治法則、政治典章等。里格斯教授認為,政治神話包含著一些直接影響人民的政治意識,如西方國家的政治傳說更多的包含了“主權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等觀念,東方的政治神話則更多的包含了“君權神授”等觀念。⑤政治架構。“就動態的平衡關系來看,公共行政的一些技術性工作,雖然可能不帶有政治的意味,但就整個行政工作的的性質以及所有行政工作人員的利益講,行政與政治的關系,其實是十分親密的!笨梢,政治與行政是融為一體的。行政靠政治的領導,政治則靠行政實現其目標。凡能找到與政治架構動態平衡的行政體系皆成就顯著,而未達成者,均成效不大。
以上5種因素息息相關、交互影響,它們具有“不同生物都有的一種傾向,那就是結合在一起,建立聯系,生長在彼此的體內,回返到早先的秩序,只要有可能就一塊兒過下去。這正是世上眾生之道!就如同細胞,不管它是人的、獸的、魚的、鳥的或蟲的,只要給予機會和合適的條件,跟任何其他細胞——不管多么天差地別的——在一起接觸,都會與之融合。細胞質會毫不費力地從一個細胞流向另一個細胞,細胞核會結合,于是至少在一段時間里成為一個細胞,有著兩個完全的、不同的基因組,準備雙雙起舞,準備生兒育女”。
下一頁
【論行政生態平衡】相關文章:
論行政征收03-28
論行政取締的性質03-20
行政檢查行為性質論02-15
論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03-24
論行政訴訟的和解03-06
論對行政中的憤然行為的認識03-19
行政訴訟目的論03-21
論行政行為撤銷的限制11-14
論工傷行政確認案件的司法審查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