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我、道德情境與道德判斷- 試析杜威道德哲學的一個側面
提要;杜威的倫是他的的最有創見、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對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斷的不僅體現了他的“徹底經驗主義”;的基本主張,而且在道德哲學領域開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與行為選擇,道德自我與道德情境,道德判斷與道德知識的關系,看看他如何將道德作為一種生活經驗,揭示他對道德哲學的特殊貢獻。;關鍵詞;道德自我|道德情境|道德判斷|行為選擇;
杜威的倫理學是他的哲學的最有創見、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從;1871年到;1953年他對倫理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并寫了一些論著來闡述一般的道德問題、源于特殊生活經驗的特殊道德問題以及道德問題與其他問題的相關性。但杜威并沒有建立嚴格意義上的倫理學體系(比如,像康德和羅爾斯那樣的體系)。他曾自詡在哲學上進行了另一次“哥白尼革命”,而倫理學是實現這場革命的關鍵,因為他的倫理學不僅拋棄了傳統的二元論的假設,而且真正把道德作為一種生活經驗來對待。;1922年的《;人性與行為》、1930年的《道德中的三種因素》以及;1932年的《;倫理學》都體現了他的成熟的倫理思想。下面,我將主要根據這三部論著對他的倫理思想做一些分析。;
;;一、道德自我與選擇;
杜威不愿用“主體”與;“客體”這類二元對立的方式去思考倫理問題。他把道德作為一種經驗,而經驗始終離不開活生生的情境。因此,杜威比許多其他倫理學家更關注情境對于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重要性。也正因為這一點,他在許多方面開辟了當代情境倫理學的先河。;
杜威在考察道德情境時發現,我們無法回避自我與情境的相互。自我對行為目標的選擇以及這種選擇的后果均與情境相關。在不少情況下,人的行為選擇常常能產生一種新情境。從這種意義上說,情境也可以是選擇的某種結果。在人類的生活中,只要我們面對不同的可能性,我們就需要選擇,即使我們面對那些可能性不做選擇,我們也是在做出選擇。所以,杜威總是把選擇作為自我的最典型特征。正如在“杜威的倫理學:作為經驗的道德”;;一文中所說,在杜威的;“倫理學中,道德自我是在道德上重構令人困惑的情境的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當某個特殊情境中發生交易時,這個自我既影響發生的事情又受發生的事情的影響。這一點在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性質與我們給情境所賦予的特征的性質之間確立了一種重要的有機的關系。;
由于道德自我與情境的這種互動關系,道德自我常常受到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約。因滿足急切的單一目的并因此宰制這種滿足時,自我應該明智和審慎,在承認自己在與他人的關系中提出的那些要求時,自我要忠實可靠;在贊揚和指責時應慎用認可或不認可。此外。道德自我要積極地發現新的價值觀念,并修改舊的觀念。在對待傳統的價值觀和道德時,杜威一直主張采取繼承與變革并重的態度,那些極端的道德理論雖然荒謬,但對促進價值觀的變革可能有促進作用。最關鍵的事情是有效地運用其積極的方面。本著這種精神,杜威在考察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美德倫理學以及各式各樣的功利主義理論時總是采取建設性的批評態度。這種態度使他一方面看到了上述道德理論的局限,另一方面不斷從中汲起智慧與靈感。; ;;三、簡短的評論;
杜威一生著述宏富,他的思想不斷變化、和完善。但是,他一輩子總有一些不變的主導觀念,道德的性質、目的等等一直是他關心的,在討論這些問題時,他總是離不了道德自我與道德情境兩個主題,因為前者體現了道德的相對確定方面,后者體現了各種不確定方面與確定方面的復雜關系。杜威的倫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不把道德看作僵死不動的規定,而是強調道德的適時性,用我們今天常用的語言說,就是強調道德要與時俱進。從這種意義上說,杜威的倫理學的確反映了倫理學興趣的重大轉變,同時也帶來了倫理學的變革。;
;;;;;首先,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到康德的西方主流倫理學家一直非常重視對道德概念的厘定和道德原理的探究,換言之,他們著力點在于道德價值的普遍性和恒常性。即便他們關心道德情感、道德經驗這些不確定的方面,他們也主要是為探討一般道德原理服務。自啟蒙運動以來,這一點更為明顯。杜威則一直認為,道德是和成長的過程,脫離了活生生的生活實踐,道德原理和概念就沒有多少意義。的情形,天天不;;;;;;;;;;;;;;;;;;;;;;;;;;;;;;同,道德所以適時宜,便應該求新經驗新觀念的生長來應付時勢,不應盲從舊法,所以道德無止境。杜威的這一基本思想使他合乎邏輯地關注道德情境問題。因為正是道德情境體現了道德行為的多樣性和流動性。而對道德情境的關注也意味著生活經驗真正進入了倫理學視野。這勢必給道德提出“從生活出發,從實際經驗出發”;;;;;;;;;;;;;;;;;;;;;;;;;;;;;;;;的要求,從做中學這一口號尤其適用于道德教育領域。因此,杜威的倫理學為道德指出了面向生活的可能性。;
其次,杜威對道德自我做出了新的闡釋。他不再像康德那樣堅執于絕對的先天結構,也不像休謨那樣一味強調習慣。他看到了道德行為中變與不變的因素。由于剛剛談到的原因,杜威明確地指出了道德的性,并主張化被動的道德為主動的道德,從而比較令人信服地說明了道德的革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杜威的解釋,在專制,道德自我隱而不顯,其原因在于人壓抑著。而在社會,人的因素更多,人受挫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刺激情緒的機會也更多,如果人沒有對自身行為后果有更清楚的預知和判斷,人所面對的社會環境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人所需要的幸福感就不能提高。從這種意義上說,杜威的倫理學為人的道德自我的完善探索了新的道路。;
最后,杜威在倫理學研究中采用了發生學方法,這一方法的引進反映了杜威對達爾文的創造性運用。不管這種方法有多大的局限,它被自覺地用于倫理學領域本身就表明了杜威的改革嘗試。更為重要的是,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發生學方法的廣泛運用推動了整個人文社會的繁榮。倫理學因為采用了這一方法而比以往的道德理論更能有效地解釋個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過程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轉換更新過程,從而為個人的道德教育和新社會的道德的塑造提供了理論根據。;
總之,杜威的倫理學是不可輕視的。了解他的倫理思想不僅有利于了解他的理論的基本取向,而且有助于我們汲取他的實踐智慧為新時代服務,因為他的理論中的確有許多富有現代意義的洞見。;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與道德判斷- 試析杜威道德哲學的一個側面】相關文章: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與道德判斷- 試析杜威道德哲學的一個側面(03-18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與道德判斷03-04
西方道德哲學的尋根理路03-20
孔子道德哲學的內在理路11-17
孔子道德哲學的內在理路論文11-18
試析高校網絡道德教育01-07
試析法與道德關系的現代價值03-08
道德運氣與道德責任問題03-19
道德意識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