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在古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論文

        時間:2024-07-05 00:09:02 教育學 我要投稿

        在古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論文

          過去,我們在教學古詩時只重視學生對古代詩詞的理解,而忽視了其它方面的教育。當“綠心工程”的春風吹進了校園時,也吹進了我們教師的心田。學校首先在教師中進行環境教育意識的學習與研究,共同學習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論述與理論,提高了大家進行環境教育意識研究的自覺性、主動性。接著組織教師仔細分析研究現行各科教材,還是滲透著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只是在平時教學中教師不注意從環境教育的角度考慮。經過學習后我根據語文學科特點,挖掘了古代教學中環保意識教育。通過古詩文教學,讓學生感受古代文人筆下優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環境與作者抒發感情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對健康人格養成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在古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論文

          語文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一,語文的學科特點決定了環境教育應該是一種情感教育,是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學生在情感上發生變化,在情感上對環境保護產生一種積極的、不由自主的認同態度。其二,應該在美育的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許多優美的文學作品。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讓學生去感受環境中美的事物,熱愛美的事物。其三,在強調重視自然環境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倡建立和諧、自然的人際關系和豁達、平和、寧靜的心境。

          在古詩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這是一個能發揮語文的學科特點,進行環境教育的有效途徑。那么,怎樣來進行這方面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點入手:

          首先,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古代文人筆下所描寫的自然景物的美,調動學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繪的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之中。以“四季”為例,杜甫筆下的“春”清新自然,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高駢筆下的“夏”抒情浪漫,“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倍拍凉P下的“秋”風光無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岑參筆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痹谧髡叩墓P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樣的鮮活,那樣的清明透徹,那樣的可愛。還有那奔騰不息的大江,煙波浩渺的大海,那絢麗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遼闊草原、迷蒙煙雨、小橋流水、落葉殘花,無一不向人們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情境。因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通過圖片、音樂等直觀教具,創設出一個優美、清新的自然環境,盡可能的使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這樣一個優美的環境之中,去細心體會大自然帶給人的美感,并且讓這此美感逐漸在學生的心靈中沉淀下來,對自然環境的熱愛之情,也就會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其次,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感受詩文中畫面的美以外,還應進一步深入探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古人能寫出這些意境悠遠的詩文呢?大自然在這里充當了一個什么“角色”呢?引導學生思考自然與人的關系。要讓學生懂得,在古詩文中,自然成了詩人抒發情感的重要對象,成了詩人情感外化的表現體,缺少了自然環境,作者就無以抒發自己的感情,無以激發自己創作的激情和靈感,沒有“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浩瀚氣勢,則不能抒發作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豪情壯志;李清照“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沒有那亭亭荷花,驚飛的鷗鷺,就不能表達她對生活那份執著的熱愛;沒有“枯藤老樹,古道西風”就不能抒發那天涯孤旅子之情,可以說,是環境孕育了詩人,是詩人賦予環境以生命。

          第三,在古詩文中,環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對培養健康的人格,平靜、豁達的心情還有重要的作用;驂邀惢蛐忝赖淖匀画h境,能促使作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社會,并且能夠給作者帶來不少生活哲理的啟迪。對這一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引導學生去探討、去思考。例如,孔子面對奔流不息的大河,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告誡自己和弟子莫要虛度時光;杜甫登臨泰山,“一覽眾山小”,建功立業的壯志油然而生;周敦頤觀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潔品格;范仲淹登岳陽樓,觀“巴陵勝狀”,則“心曠神怡”,達到寵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陸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則更堅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難的信念!皟灻赖淖匀画h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這些詩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這里,學生對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愛”,由“喜愛”到“關注”,由“關注”到“思考”,層層遞進,學生的環境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在感受古詩文美的意境,體會自然與詩人,自然與詩的關系的同時,還可以對照現在的自然狀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思考。比如,我在講授《村居》一課時,就組織了一場討論,題目是: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的生活居所,你選擇詩中的環境還是現在的城中生活,并說明理由。學生非常踴躍,他們有喜歡詩中的田園風光,說它自然環境好,無污染,民風純補;有的喜歡城市生活,說它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更多的則希望能把兩者合二為一。在經過點撥之后,大家成了共識--社會無論怎樣發展,都需要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不知不覺中,學生接受了一次環境教育。

          對當前環境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也是教學中需要重視的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對自然環境接觸的日趨減少,人們的想象力被束縛了,心態變得浮燥了,心境變得狹隘了。隨著環境的惡化,產生優秀詩文的“土壤”也在逐漸消失。空氣污染使得“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了無蹤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樣的美景,“綠江深見底,高浪直翻空”的畫面變得難得一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利益驅動占據了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沒有了,那種“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的民風少見了;隨著城市噪音污染范圍的擴大,那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不語響”、“蟬噪林愈靜,鳥嗚山更幽”的清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今天,在進行古詩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體驗一種回歸,一種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的回歸,一種豁達、開闊意境的回歸,一種關注萬物變化,與萬物同喜同悲的回歸,一種人類心靈家園的回歸。通過教學,最終就是讓學生明白一點--人類離不開環境,我們應該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

        【在古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中滲透創造思想的教育論文03-22

        茶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論文12-03

        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論文11-20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03-09

        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分析論文11-22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滲透論文06-05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討02-24

        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01-17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11-14

        淺談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論文02-18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