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高職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
引言: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高職語文對美育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推行具有積極作用。小編整理了關于高職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論文,歡迎大家借鑒!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人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美育說的提出雖處現代,但往觀中國延續千年的傳統教育,自孔子始,教育就幾乎在一種審美的狀態中完成,聞之于禮樂,節之于禮樂,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不僅帶給弟子以愉悅的審美體驗,同時也為品德的培養和思想的塑造提供了最為生動有效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見美的范圍很廣,它不僅產生于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行為給人帶來的感受,同時與德育緊密結合共同引導人的內在修養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實施美育的途徑主要有三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在這三種途徑中,學校無疑是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美育的理想場所。事實上,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大多已開設文、史、哲等相關課程,并在其中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美育要求。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培養專業化、職業化人才的高職教育開始由以往的邊緣地位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與其地位的上升改變不相符的則是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偏狹和落后。最為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教學理念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性體現在只向學生傳授與職業直接相關的知識,而那些基礎性、不具有直接價值的學科則被盡可能簡化。這也是為許多教學研究者詬病之所在。以語文教學為例(有的高職院校甚至沒有語文課),即使有,無論是教材編寫還是教師授課都體現著職業化的追求和體現,諸如文學作品的賞析、文化知識的傳授等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唯一的目標則是讓學生掌握今后進入職場可能會用到的應用文寫作技能,語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沒落地位由此而見!
盡管目前存在著諸多弊端和問題,但是,如果把加強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的希望悉數寄托在增加文、史、哲等課程上,卻也頗不現實,欲求改善之法,唯有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貫徹美育教育的要求。由于專業限制,筆者只能從所從事的語文教學出發試探討在語文教學中施以美育的必要和方法。
一、大學語文是實施美育的適宜途徑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領》中要求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這不僅僅是因為語文教學傳授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也具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延續古老而醇厚的精神文明的作用。通過這些知識的傳授,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一首詩、一篇美文,其思想情感與情操也在無形中受到培養和熏陶。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語文教育的美育功能不斷受到重視和發掘。當前,在一些課程設置較為全面的綜合性大學里,不僅是語文教學,美育目標也可結合相關的文史哲等課程共同實現,而在偏重職業化、基礎教育稍顯不足的高職院校中,與文化關系最緊密、美育效果最直接的語文毫無疑問就要擔此重任。在語文這門學科中,具備了多種多樣的美,有詩詞歌賦之美、有管弦絲竹之美、有孜孜以求的理想之美、有堅忍不拔的人性之美在這個美的寶藏中,美育的資源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只要充分利用和發揮語文的美育作用,無需另設其他學科就可滿足美育要求。
二、在大學語文中實施美育的兩種方式
1、巧設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審美追求
在一些高職院校中,諸如語文、數學、政治等基礎課程的教授已被縮減至最低,專業課和實踐占據了學生主要的學習生活。久而久之,在這種功利主義的教育下,造就的也只能是有技能而無思考、只工作而無追求的機械人。盡管美育的訴求如此迫切,但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依舊面臨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那就是追求職業化的要求仍現實地存在著,我們不可能拋開這一前提去空談如何在課堂上大興傳統文化教育。那么如何既能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實現美育的教學目標呢?我們可以對教學環節進行巧妙安排:首先從每堂課的教學時間上,前段時間可以安排學生掌握職場所需的寫作技能,如公文、材料、論文等,完成教學大綱要求。余下的時間,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穿插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的賞析,如此一堂課安排得豐富又充實,既讓學生掌握了必需技能又能化整為零地受到美的陶冶;其次,受到教學主旋律的宣揚,學生的精力也大多放在專業的技能科目上,而對語文這種基礎學科則缺乏興趣。因此,調動學生求知興趣,激發學生的審美追求成為許多教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近幾年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教師可以將以往無法表現的聲像展現出來,在這種轉變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了很多。同時,筆者認為,授課的重點不在于講解而是感受,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解放自己的思想,全身心地去體會,去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人性之美,如此一堂課將不再是生硬的灌輸,而是一次聲文并茂的文化之旅。
2、借助深厚文化資源,提高學生審美水平
雖然近幾年高職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在一些人眼中,高職院校的學生仍然被劃分為素質低下、缺乏內涵的人群,他們以殺馬特造型、奇裝異服為美,爆粗言而不自知,這些現象雖屬少數,但也反映出他們在審美追求、審美觀念上的偏差和稚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愛美、追求美更是無可厚非。但年輕的他們辨美丑、明善惡的能力尚不足,且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達過早曝光于五彩斑斕、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下,成為社會一些低級趣味的追捧者。問題是在以傳授語言文字作品為主的語文課堂上如何使學生養成似乎只有藝術課上才能塑造的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審美追求。通常,語文授課在講解名人名篇時,學生熟悉的模式是介紹名人生平分析寫作背景探討作品內涵,在大多數學校,這一模式也是自學生入學識字起就占據語文課堂且鮮有改變,難免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要想克服這種心理,我們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煥發他們對傳統文化新的感知。其實,文學作品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隅,除此之外還有燦爛的樂文化、酒文化、書法、繪畫、宗教文化等,這些同樣蘊含著古代先賢高尚悲憫的人性,矜貴持重的品行,洞明豁達的修養,鍥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如果在課堂上能夠在深入分析文學作品的同時結合其他方面的成就一起進行賞析,就會給學生帶來更直接、更新鮮的審美感受。以介紹著名詩人李白為例,除了能在其廣為人知的詩作中體會到李白瀟灑恣意的曠世情懷外,也可結合李白對酒、劍術及道經等方面的造詣,既全方面、多角度展示了李白的精神世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也使學生在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成就中感受名人先賢的審美趣味和藝術追求。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對美育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推行具有積極作用。同時,美育不是某一學科的專職而是要求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只有調動各方力量,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創新,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簡析高職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相關文章:
簡析創新型高職英語教學02-26
簡析創新高職課堂教學11-24
簡析中職學校語文教學11-18
簡析藝術類高職院校攝影教學的幾點思考12-05
簡析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12-11
簡析高職院校個性教育與就業教育的融合03-26
簡析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12-11
簡析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挑戰及對策11-18
簡析高職高專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重構12-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