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校文化\教育對體育行為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學校教育;體育行為
論文摘要:本文以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實踐參與程度為基點,從體育認知、體育活動的價值取向、體育活動參與程度、學校教育體制以及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等幾方面探討了校園文化與教育對中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旨在為中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的形成提供理論指導和參考依據。
校園文化是指一個學校廣泛開展的具有普遍性、重復出現的一種集體的實踐活動。而校園體育文化又是校園文化活動主要內容之一,它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與校園環境,以師生共同參與為主體,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以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同時又是師生共建的一種校園文化氛圍。它以體育教學、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場(館)、體育環境、器材設備、體育文化宣傳等形式來反映、傳播校園精神和物質文明。學校教育是指個人在學校里接受有計劃性的指導,有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也是決定個人社會化水平和性質,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宜賓縣區幾所初中和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并隨機抽取其中的部分學生和教師進行調查和訪談。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目標和內容,參閱CNKI全文數據庫和清華同方及萬方數據庫中關于學校文化、教育對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等方面的文章20余篇及相關著作。
(2)實地訪談法:訪問宜賓縣幾所中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生和教師,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訪談、了解、征詢意見。
二、研究結論與分析
1、體育認知
由于有的學校比較特殊,屬于初、高中為一體的高完中學。從訪談中發現很大部分初中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程度很低,大部分學生都只是從體育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表面上的意義認識。大部分學生單純將體育理解為娛樂、運動或者是脫離人身心發展的其他教育,僅僅為了發展力量和肌肉的運動;其中小部分能夠主動參加體育活動。而高中生有小部分學生認為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其中大部分學生會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由此可見,能夠認識到體育本質的,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有積極主動的體育行為,反而對體育還停留在表面認識的同學,則只有小部分有積極主動的體育行為。
2、影響中學生體育認知的因素
一是關于學生獲取體育知識的渠道,研究發現,中學學生雖然興趣廣泛、求新求異,但是卻對體育文化知識知道甚少。就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獲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希望獲得體育知識呈多元化,與我們平常傳授的知識內容有差距,這就要求學校應加大校園體育知識的宣傳力度,給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體育知識信息來源,為學生在各個方面更好地充實自己。
二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和行為,研究發現,中學部分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鍛煉有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心理的調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人際關系的改善,但有部分學生認為體育鍛煉純粹是浪費時間、影響學習,因此他們不愿意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正是因為他們對體育鍛煉的錯誤態度影響了他們對體育的認知。在不同的體育態度認知影響下有的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但有的學生卻很少參與體育運動,尤其是女同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甚少。
3、體育活動價值對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
體育活動價值觀是人們以自身需要為尺度來評價本育存在和發展的根本觀點,是對體育整體化的評價或價值取向,它是直接影響著人們是否參與體育活動的核心問題。體育的價值表現在健身價值、娛樂價值、醫療價值、教育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道德價值、政治價值、經濟價值、軍事價值、科學價值。所有學生都懂得體育的健身價值,大部分的初中學生知道體育的娛樂價值,高中一半的學生知道體育的教育價值,少數知道體育的其他價值,可見學生對體育價值的認識是不完整的。在學校中只有很少部分學生能夠自覺地采用一些方式進行體育活動。由此可見,對體育價值認識的不完整也是影響學生體育行為的很重要的一種因素。
4、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
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包括參加體育課的學習以及課外體育活動,大部分初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很強,他們認為體育鍛煉十分重要;除了“三課兩操”參與運動以外,還充分利用課間、課外時間參與運動。而高中大部分的男同學能夠運用課外時間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參與時間相對較長、活動頻率也比較高,然而大部分女學生卻沒有參與體育的意識,只有少數的女同學能積極參與活動,而且活動時間較短、活動頻率也比較低。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競賽活動的男女生人數比例失調,通常初中年級比例持平,高中年級女學生參與數很少。
5、影響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
一是學校的課程設置。學校對課程設置存在一定因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該嚴格執行“三課兩操”、每天鍛煉1小時的課程標準;高中階段實施素質教育。而學校的實際教學主要是以圍繞“體制達標”或“應試性高考”項目進行教學,課程以減半形式執行課程改革,學校制度的不重視使得教師教學態度消極、出現被動組織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練習單一,對其它有興趣項目的練習是可望而不可及。
二是學校教育指導思想。長期的“應試性教育”、“高考指揮棒”思想下重文化教育的方式忽視了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課下自我鍛煉的能力差,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濃。
三是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缺乏;教學樓之間的空地有的連一個乒乓臺設施都沒有,場地面積很小不利于課間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學生每次運動都需要上后操場去,使得學生的鍛煉受到嚴重的限制。
四是同伴因素。調查中發現:男、女生因為同伴因素影響體育鍛煉的程度差距很大,男同學參加體育活動通常喜歡選擇集體性活動,比如籃球、足球等對抗性比較強的項目;通常都會選擇男同學做同伴,一般能一起參與活動的女同學很少。特別是女學生因為選擇同伴單一,直接影響體育活動參與的程度。
6、學校教育體制對體育行為的影響
目前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三、結論
校園體育文化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良好載體,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通過體育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不僅使學生感受到動作美、心靈美和行為美,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感悟到體育本身的競技性、娛樂性、這對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體育行為是人類行為方式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受到體育價值觀制約的同時又會反過來作用于價值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們的行為方式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曹麗.試論大學校園體育文化與和諧校園建設[J].體育世界學術,2008.
[3] 劉豐慶.淺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山西太原;運城學院學報,2006.
[4] 俞林.關于校園文化的思考[M].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0.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學校文化\教育對體育行為的影響】相關文章:
論大眾傳媒對學校體育的影響11-22
論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影響06-06
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11-22
論影響體育社會化進程的文化根源11-20
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社會本位論11-23
論終身體育視野下的學校體育教育11-21
籃球文化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論文03-13
論隱性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11-15
現代教育技術對學校學校體育教學的影響02-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