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關鍵詞】
自主學習 興趣習慣 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今天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那么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教學工作者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素質教育已成為今天課堂教學的一個主導因素。而學生自主學習又是素質教育最好的體現。可以說自主學習是主體教育思想在教學領域的反映,我們只有讓自己的課堂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改變以前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逐漸轉變為知識建構的主體,那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煥發新的生命力。誠然,講授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其特有的優點,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創造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呈現,因此,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教學的首要任務。
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即:“學習主體有明顯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的學習方式!
針對這個概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工作者可以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參與到課堂中來,其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愛因斯坦就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讓學生認識到該科目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及其趣味性。
第二,教師講究授課藝術也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充滿激情的講授形式與沉悶無味的講授形式相比,前者無疑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許多施教者并未能完全明白這一點,其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強調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只是接受器、盲從者,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介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注意講授方法和語言藝術,打破課堂如死水般的寂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第三,因材施教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一部分學生基礎差,因此對學習不感興趣,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要因材施教,引導、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一步步地學,一點點地提高,同時對這一類學生要降低評價標準,讓學生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而這勢必會增添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笔ト藢ⅰ皹贰碧岬饺绱烁叩牡匚唬阋娕d趣對獲取知識的重要性,而我們的每一個學科都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學科特點又決定了其生動多樣的教學方式,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教學工作者就更應利用這些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習慣成自然,習慣決定一切,有良好的習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必備條件。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求慢、求穩,讓學生逐步適應,同時要從學生剛入中學開始,就把它作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起點,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怎樣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協助學生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學習計劃是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目標、內容、方法和時間的統籌安排。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在新學期開始,教師就應指導學生擬定一學期的學習計劃,“科”學習計劃,甚至可以細化到“單元”學習計劃。在確定學習計劃應實現的目標時,要切合學生個人實際,同時教師還要督促學生嚴格按計劃執行。隨時關注學生的計劃落實情況。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將學生的預習任務落到實處,既有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與初學講書,教弟子先將該講之處理會一遍,方與講解。”葉圣陶先生也曾強調:“上課之前,學生要切實預習。”由此可見,預習的作用不可小視。但許多教學工作者卻沒有意識到預習的作用。對待預習也是不重視、不落實。長此以往,必然使課前預習工作成為一句空話。從而使學生喪失了一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機會。要將預習任務落到實處,那我們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就要注意將任務細化。葉圣陶先生說:“預習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具體地說就是布置預習任務應包括讓學生翻查工具書,老師提出幾個預習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同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還應讀出自己的疑惑。為了方便檢查預習落實情況,教師還應讓學生將這些預習所得都記錄在作業本上或旁批在書上。如果能堅持每堂課都落實這樣的預習任務,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得到培養和加強。
第三,培養學生階段性自我復習、自我檢測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復習、自我檢測能力的做法是:讓學生學習完一課或一單元后,想一想這一課或這一單元,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完全掌握了,哪些還不懂,哪些知識可以彼此聯系,重點是什么,通過這種“回憶”再現的方法鞏固學過的知識,并針對性的查漏補缺,使知識掌握的更全面、更系統。但在實施過程中,一開始,部分學生可能缺乏自覺性,這時老師可以以一課一結或單元總結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習慣,并對堅持完成自我檢測的同學予以鼓勵,樹立榜樣作用,從而帶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在階段性自我復習、自我檢測能力形成的同時,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過程。
三、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是老師備課、講課,學生聽課。課堂上的主動權多被教師掌握,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整個課堂的主要內容,但這種模式卻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將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求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傳統的備課方式。傳統的備課方式多是教師針對課文、教參,擬定本課應涉及的知識點、問題等,甚至擬定了整堂課的教學過程,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對這篇課文感興趣的是什么,想了解什么?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就已將學生拒之門外了。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備課之前,應先翻閱學生的預習作業,并根據學生預習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備課,當課堂上老師涉及的東西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時,學生自然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第二,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質疑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幾乎都形成了一種話語霸權,這樣的形勢其實極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因為教師話語霸權形成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喪失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但傳統教學使學生在“無疑”狀態下被動接受,思維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里,個性受到壓抑,因此,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挑戰權威。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在“疑”中產生興趣,在“思”中迸濺創新的火花。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能輕易地否定,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來自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機會和動力。
總之,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轉變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素養一定會得到提高,學生也一定能帶著課堂的收獲走向社會。
參考文獻
。1]龔春燕、付芝安編著.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第二卷).學習指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4:47
。2]龔春燕、郎天燕編著.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第四卷).教書育人[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4:120
【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論文】相關文章:
論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2-06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11-22
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11-25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高效學習03-04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11-27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精選10篇)03-20
自主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培養12-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