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在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

        時間:2024-08-10 10:40:3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在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

          論文關鍵詞: 母語詞匯 外語詞匯 詞匯教學 跨文化意識

        論文摘 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民族的文化反映在其語言的各個層面。具體到詞匯層面,會出現由于母語詞匯和第二外語詞匯表達意義不對等而造成交際上的障礙。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傾向于將母語詞匯與相對應的外語詞匯一一對等起來,忽略了蘊含在詞匯中的社會文化因素,使得他們在實際中無法有效地運用語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是由一定的語音、詞匯、語法構成的符號系統,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必然要以該語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但是,在更高層面上,一種民族語言是該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也在語言的不同平面上有所反映。具體到詞匯平面,學習者在對外語詞匯理解上的跨文化問題主要發生在:“目的語的詞匯跟母語詞匯表達的意義不對應,詞語附帶某一民族獨有的文化概念等”,[1](P265)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同一事物或概念,在一種語言中可能只用一個詞來表示,但在另一種語言中可能有幾個或更多的詞來表達。通常說來,“表示同一概念的詞越多,詞義就區分得越細”。[2](P78)如,對于沙漠之舟駱駝,在阿拉伯語中有近四百個詞表示駱駝,可以區分不同年齡、品種、性別和大小的駱駝,因為駱駝是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相同的例子還有表示親屬稱謂的詞,當來自漢語文化背景的人與來自英語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時,涉及親屬稱謂的詞語常常會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因為不是所有的稱呼都能在另一種語言中一一找到對應的詞。如對于下句的翻譯,著實讓人為難:Mary’s brother married my sister.因為不知道句子中的brother究竟指哥哥還是弟弟,sister指的是姐姐還是妹妹。與英語相比,漢語中對親屬關系的稱謂要豐富得多了。像嫂子與弟妹、侄子與外甥等諸如此類細致的稱呼方式,西方人對其無法理解。
        另一方面,即使在兩種語言中都存在指示同一事物或概念的詞,它們之間也并非是一一對等的關系,甚至有可能引發截然相反的情感。如,peasant一詞翻譯成漢語指農民。但深入考察這兩個詞的涵義,則發現英語的peasant是帶有貶義的,根據《韋氏大字典》,peasant除農民外,還指1.鄉下人,鄉巴佬;2.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粗魯的人。但漢語中的農民一詞卻沒有此類的負面意義。相反在中國,農民、工人含有積極正面的意義,反映了不同意識形態對于社會階層的不同態度。無論個人采取的是什么態度,只有承認這種語言事實,才能使交際雙方彼此間真正相互了解。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對詞義的理解往往是把某詞翻譯成母語的某種形式,然后根據母語詞語的意義去理解外語單詞的意義,教科書上通常也采用這種辦法。許多“跨文化現象就出現在這符號的轉換和意義的轉注上”。[3](P132)因為這種辦法往往使某些詞的意義走樣。所以說,要使學生準確把握外語單詞的意義,單靠符號轉化和意義轉注是不夠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全面了解與外語某些詞匯相關的社會文化因素,才能解決這種跨文化問題,但在實踐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方面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傳統的英語教學,偏重詞語運用在語法方面的正確性,卻忽視了詞語的社會文化意義及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影響,學生盡管掌握的詞匯量很大,語法知識也很詳盡,但由于缺乏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常常會引起誤解,甚至鬧出笑話。把milk way翻譯成牛奶路,rest room理解為休息室,senior citizens認為是指社會地位高的公民。而實際上,senior在該詞組中屬于委婉語的用法,與西方文化中對青春的崇尚有關。雖然在中國等東方國家一直以來都有尊老的傳統,但是西方國家的人們卻不愿意別人說自己老,害怕變老,因為老年意味著孤獨和無力,所以就避免使用old,而冠以senior這一堂而皇之的字眼。對于身處漢語社會文化背景中學習英語的中國人來說,掌握英語語言社會文化知識與掌握詞語的概念意義、語法知識同等重要,不深入了解英語和漢語的文化差異,就談不上真正學好英語。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介紹英語詞語的社會文化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一些舉措。
        1.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在教學中傳授文化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化方面的知識包羅萬象,從廣義上講,它包括所學外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藝、宗教、道德、倫理、心理、習俗、禮儀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狹義上講,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都能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向學生提供文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下正確地表達。因此,身為一名外語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勝任跨文化知識的傳播者這一職責。
        2.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教學應同時并舉,緊密結合。后者要為前者服務,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在進行文化背景知識教學時必須優先考慮外語教學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原則,做到相輔相成,形象生動。
        3.隨機講授。因為目前學校里還沒有開設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專門課程,所以只能按現有教材,涉及什么講什么,重點是要講解那些具有背景意義的詞匯和交際用語,除講清其概念意義部分外,還要擴展其知識內容,講清它所蘊含的文化含義,以及與其相關的外國風俗習慣和交際常識等。教材中有很多與文化相關的詞語可以挖掘和講授。以最基本的breakfast為例,人們總是立刻就把它與漢語中的早餐等同起來,殊不知擺在餐桌上的東西卻是截然不同的。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稍微擴展一下,把中式早餐和西式早餐加以比較,則將詞匯的教學置于文化背景中,一舉兩得。又如,在講floor一詞時,應告知學生,它除了指地板,還可以指樓層,而表示樓層的時候,又涉及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不同,美式英語和漢語表達相似,而英式英語則把一樓稱為ground floor,而二層成為first floor,以此類推。在講到數字的時候,應提及西方人對數字13的禁忌,來源于宗教的影響。再如:我們熟悉的“足球”一詞,英式英語為football,但美式英語則用另外一個詞表示soccer,football在美式英語中指的是欖球,或美式足球,是欖形而不是圓形,用手而不是用腳玩,等等。這樣將詞匯與文化差異聯系在一起,學生掌握的就不會是中式英語,而是地道的英美英語。
        4.寓教于樂。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學習外語的難題之一是缺乏語言環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語言環境,并采用寓教于樂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外活動時間對話、表演、唱歌、學習諺語和成語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使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顧祖嘉等.語言與文化(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研究(第二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論在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在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相關文章:

        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論文02-24

        論英語口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12-01

        論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03-03

        論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02-19

        論大學英語教育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12-01

        論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02-19

        英語寫作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11-14

        談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05-20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11-13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