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學習遷移在計算機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學習遷移 計算機語言教學 學習情境
【論文摘要】學習之間的影響有促進和干擾之分,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稱為正遷移;如果起干擾或抑制作用的,稱為負遷移。在計算機語言教學實踐中,學生要接觸許多新知識,會面臨許多新問題,通過對所講授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語法的理解等途徑,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遷移,提高教學實效。
心理學上把已獲得的知識、情感和態度對后續學習活動的影響或者后續學習活動對先前學習活動的影響稱為學習遷移,它廣泛存在于知識、技能、態度、品德等學習中。學習之間的影響有促進和干擾之分,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稱為正遷移;如果起干擾或抑制作用的,稱為負遷移。知識的遷移在學生學習知識的不同階段都表現出來并發揮作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原則,盡量引導正遷移,避免負遷移,充分體現“為遷移而教”,促進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對于提高計算機編程教學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精選教學材料,重基礎、找規律,促進計算機語言教學中的正遷移
我們在組織教材時,應把基本概念和規律放在首位,突出教材的系統性和規律性。例如在計算機程序語言教學中,程序是計算機編程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程序的實現要遵循問題的求解步驟。算法是學生對求解問題的第一個描述,學生熟練了通過算法來描述題目的求解,才有可能去利用程序語言進行源代碼的組合,而后編寫出符合要求的源代碼。算法描述求解步驟的熟練應用,便成了一個遷移的生長點,在學習其他程序設計語言時,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告訴我們:遷移,能夠利用原來的“序”作為生長點,產生適合于其他領域的新“序”。教學實踐也證明,這樣的"生長點"找準了,并做好遷移示范,遷移的效果是相當明顯的。這樣的“生長點”在計算機編程過程中很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基礎”。抓好基礎,才能舉一反三,才會觸類旁通。在學生頭腦中有意培養一些熟練的“生長點”,讓遷移從中“生長”開去,是一條正遷移的捷徑。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準確把握不同語言之間的異同點是實現正遷移的有效途徑
在計算機教學中,應注意對不同計算機編程語言知識進行異同比較,在對比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探索進取狀態,引起有意注意,促成思維交鋒,這樣對完善舊知識,自覺完成從舊知識到達新知識的遷移,并鞏固新知識,都極為有利;不然,就語句論語句,該對比不對比,不僅不會促進遷移,反而會造成負遷移。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比抗干擾,加強對易混知識的比較,找準分化點,利于排除干擾,加深對某些相關概念的認識和理解,促使易混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徹底分化。例如:學生學過“當型循環”后,已能熟練掌握用“當型循環”來編寫程序。當學了“計數型循環”后,碰到問題時,對于究竟該用哪種循環來求解,學生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這種負遷移的產生,是因為比較牢固的舊知識排擠了鞏固程度較差的新知識。為了克服這種干擾,可采用列表比較,逐條對比的方法,嚴格劃清十分相似的新舊知識間的界限,讓學生掌握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類比推理也是分析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類比促進遷移。在計算機編程教學中,類比方法具有探索和解釋兩個功能。探索功能體現在學生通過類比提出假設,進行推測,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向。解釋功能在于喚起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或經驗表象,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提供一個相近的表象,實現知識或經驗的遷移。例如學習過C語言程序設計的知識點后,在學習PHP網頁程序設計時,就可以對比以前所學過的C語言程序設計知識,通過類比分析,實現學習的正遷移。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實現正遷移的催化劑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造成一種懸念,使學生產生向往、探索的欲望,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適當的難度;有啟發性,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懸念解除之時,也就是正遷移實現之時。例如編程求解N的階乘,可以用循環來實現;也可以不用循環,利用函數的遞歸來實現。教師提出兩種解題的思路:通過循環實現是利用前面講過的循環語句來求解,實現起來很容易,但不用循環,僅用函數怎么來求解?至此,引起了學生認知的沖突,創設了問題的情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上面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如何通過函數的遞歸來實現問題的求解,加深學生對函數遞歸編程的認知。
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幻燈片、實驗演示等多種可以豐富感性認知的呈現方法來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編程的濃厚興趣。例如許多學生喜歡玩電腦游戲,通過實驗演示方法向學生展示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的一些游戲例子,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興趣從玩游戲轉到編寫游戲程序上來。實驗演示有利于開闊視野、發展智力,特別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利用學習動機的遷移,因勢利導地把學生已有的對其他活動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動機。
4.促進新、舊知識的交互作用,改善認知結構是防止負遷移的有效手段
人的每一個認識活動都含有一定的認知結構,它是人類認識客觀事物在主觀上的反映。建構認知結構,是計算機編程教學的中心環節。促進新、舊知識的交互作用,對于完善認知結構,使認知結構系統化、綜合化、整體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把新概念或規律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相聯系,把新概念、規律納入原有概念、規律中,同時使新概念、規律與原有的有關概念、規律進一步分化和融匯貫通,組成一個整體結構。例如學習C語言編程時,可指導學生進行如下的認知活動:
4.1把C語言中的數據類型和表達式概念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計算機編程語言的概念相聯系。
4.2把C語言中的基本語句的語法規則與原有的計算機編程語言相關語句的語法規則相比較,將新舊(下轉第78頁)(上接第73頁)知識融匯貫通,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喚起頭腦中已有的有關概念,與新感知的概念一起,進行進一步的概括和抽象,總結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例如在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了結構化程序設計中的順序結構程序設計、分支結構程序設計、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可視化編程。可視化編程是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上的一個提升,用可視化編程工具編寫程序,學生可以象搭積木似的來構造程序的框架,但問題的具體求解方面還是要用到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概念。由結構化程序設計到可視化編輯,認知結構需要更新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綜上所示,遷移對計算機語言的學習作用不容忽視。教學不只是要讓學生掌握一門學科或幾門學科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即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習方法是一種學習經驗,它可以對后繼學習產生一程比較廣泛的一般性遷移。在計算機編程教學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促進知識順利遷移所不可少的前提。所以教師在采用行之有效的教法、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法,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認真學習知識遷移規律,并考慮影響知識遷移的各種因素,定能提高教學效果,使教學達到持久遷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大鈞.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徐德勝,文竹.芻議如何促進學習遷移.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9,4.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議學習遷移在計算機語言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學習遷移指導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11-22
議支架式教學在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運用11-27
關于語文教學中類比遷移理論的運用11-16
議在精讀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11-23
學習遷移理論在《編譯原理》教學中的應用03-04
淺談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2-24
網絡協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分析論文04-02
合作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12-06
體育合作學習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02-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