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音樂教育對高校校園文化的促進作用
論文關鍵詞:音樂教育 校園文化 促進作用
論文摘要:校園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音樂教育,開展音樂審美活動,對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只有重視校園文化環境的發展與創新,才能更好地完成藝術教育的任務。
所謂的校園文化指校園主體在共同的理想、追求、職業行為規范等方面體現出來的校風、校貌等校園精神狀態。如各種節日文化活動、系列文學藝術活動、社團活動、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各種學科活動等。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其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在文化設施、規章制度等方面很容易設立,而作為校園文化核心價值的人文精神則需要常年累月、潛移默化的逐漸形成。審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音樂審美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提高審美品位、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由以樂器、樂音等物質外顯的形式為載體的物質文化;以知識、技巧、技能等為表現手段,并借憑樂器形體,聲音等物質載體而顯現的聲樂、舞蹈、器樂等藝術形式之類的社會文化;以藝術形象情感等為載體的蘊含于藝術形式中心價值觀念為核心的哲學文化。這三種文化層次之間互相滲透、同體共存,共同構成了音樂這種特殊形態的文化實體。在當前國家大力提倡“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形勢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教育活動,可以大大促進高校的校園文化的建設,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音樂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音樂教育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育人與導向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歸根到底是育人,目標就是教育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等等。教育的本質是文化知識的傳遞,使廣大學生通過對文化知識、文化價值的不斷攝取,逐步學會做人、做事、生活,以及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音樂教育以音樂作品生動鮮明的旋律和藝術意象感染人,以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音樂主題教育人,一部好的音樂做品,對塑造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愛心是校園音樂文化教育中的重點,高校的音樂教育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播此類人類傳承的文化精髓。通過音樂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和侵蝕,即統一了學生的思想,面向統一目標,又一致了廣大學生的價值理念。
二、音樂教育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功能
校園文化一旦產生,必定具有其核心價值觀,這種核心價值觀能夠產生強大的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能夠在一定時期根據學校設置的工作目標,激發學生產生共鳴,營造為目標奮斗的校園氛圍。
在高校校園文化中,音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通過音樂課程教學的形式,在大學生中普及音樂樂理等基礎理論知識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藝術社團音樂指導的方式,對那些有一定的音樂技能基礎知識和熱愛文藝表演的學生,進行系統、專業的輔導,使他們成為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活躍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無論是學生社團舉辦的各種活動,還是學生自發組織的一些興趣小組,在諸如迎新晚會、中秋晚會、聯誼會等活動中,音樂是這一校園文化的常規表現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思想性引導和訓練,以主體性音樂表演來統一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凝聚力;以催人奮進、健康向上的勵志音樂作品,鼓舞學生,讓好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主題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強化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向上的動機。通過內容豐富、格調高雅、主題鮮明的系列校園音樂活動,在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時,也將會很大程度上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功能。
三、音樂教育能夠增進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
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是指其能夠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意義尤為重大。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改變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大,隨之也帶來一些列包括倫理道德、生活方式、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的所謂“人的異化”問題。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加強和關注高校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種方式,對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呈現出來的,大量的音樂作品主題是以情感為紐帶,強調欣賞作品是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諧統一,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華,在藝術氛圍中不知不覺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另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正處于心理品質快速發展的階段,也是一個人成熟成長的關鍵轉型時期。當前,大學生們往往強調自我意識、彰顯個性,易受外部社會的影響,社會閱歷缺乏,遇到困難和挫折,又常常會出現困擾和焦慮,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特別是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但專職教師的職業化程度不夠,處理大學生心理問題也往往流于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教俗套。一些流行音樂日漸走進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的所愛。所以,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視音樂審美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抵制不良音樂作品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關鍵,也是非常必要的。音樂藝術活動是個人參與的審美歷程,而按照審美學的一個流行定義“審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人對美的規律的能動建造、美的理想自覺追求、美的標準的積極實踐。音樂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內在情感與外部形象形成相應的交流,通過認知、情感、意志在反復交流中所達到的統一,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從而讓學生親近社會、親近自然、增進人際交往,促進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
四、深化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藝術層次
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體現及深化校園文化的重要舉措。師生們只有在活動中才能感悟到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在開展各項文化活動中我們應注意遵循自立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教育性的原則。開展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方法、有成效。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要形式多樣,寓教于樂,兼顧知識與情趣的結合,努力讓學生積極參與,接觸科學與藝術文化知識的多樣性及豐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質,張揚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校園文化活動為校園文化內涵的提升提供了實踐、升華的空間。
五、音樂教育能夠增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和諧、有節奏、富于形象的聲音來反映現實生活。音樂審美活動中,通過聽覺產生音樂形象,喚起人的大腦中相關的視覺印象,聽覺和視覺的通感效應,促使人想象豐富,進而調動儲存的表象,進行重新組合更新,構成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意象,從而開發智力,增強創造力。因此,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積極開展音樂審美活動,對增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提升人文精神
通過學校的環境及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在教育學中稱之為“隱性教育”。在校園文化的發展創設中,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掌握了以人文教育思想為指導的教學理念,才能帶領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培養。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環境從物化表層向以文化活動為主體的深層發展,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是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七、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現途徑
1、課外音樂的播送。校園里課外音樂,大多是用校園廣播站來傳送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充分運用廣播發出動聽的聲音,讓學生的心靈從緊張煩躁的學習中解脫出來,獲得平靜,在音樂中汲取人類大愛的情操,關注苦難,心生同情,與人友善,保護環境及與各類生靈和睦共處等高尚的情懷。
3、校園歌曲的推進。歌曲在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即歌詞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及其描述的藝術景象等都是鮮明生動的,學生可以真切地捕捉作者的思想,與之共鳴,從歌曲中獲得德育力量。
4、校園器樂的普及。通過對器樂曲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欣賞,加深了解人類文化的悠久與燦爛,也可以在貝多芬交響曲中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等;另外,通過器樂演奏等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使之懂得只有融入集體,才能發揮有效作用。
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靈魂,音樂是美的靈魂,建設符合時代需要的校園文化,必須有效的利用作為主體的人的審美需求,在高等校園里,重視音樂教育和音樂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設新世紀符合國際競爭力的大學,培養符合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 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李嵐清主編《音樂筆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查閱更多相關論文范文:電子商務畢業致謝信范文、調研報告畢業論文范文、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論音樂教育對高校校園文化的促進作用】相關文章:
音樂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05-31
談音樂教育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08-23
高校音樂教育05-29
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策略05-31
高校校園文化傳播思路05-19
試析武術文化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08-09
關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思考08-12
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觀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