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現代后現代教育觀的和合與高校思政課教學
[論文摘要]在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性的研究中,出現了用“后現代主義”教育觀取代“現代主義”教育觀的單邊傾向,主張以后現代多元、開放、弱化權威性的教育理念替代重理論、講規范、倡權威的現代主義的教育理念。實際上,兩種教育觀各有所長,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特殊的教學目標和當前我國客觀的社會實際,非此即彼的方式難于解決問題,實現兩種教育觀的有效融合,揚長避短,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應有之舉。
[論文關鍵詞]現代主義教育觀 后現代主義教育觀 和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
隨著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廣泛展開,對現行的主要以現代主義教育觀為指導的教學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不絕于耳,甚至有人提出要用后現代主義完全取代現代主義教育觀,這種單邊取向確有不妥之處。為何不妥,我們討論之。
一、“現代”與“后現代”教育觀 現代主義教育觀推崇知識獲得的累積性,知識傳授的規范性、確定性和統一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教育目的方面,在理性主義的支配下,現代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核心目的是傳授知識,特別重視教科書的知識,強調知識的邏輯完整和客觀普遍性。第二,課程觀方面,現代主義教育觀主張課程教育是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最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是連接教育目的和教育過程的紐帶。課程設置、結構和內容都以理論知識為中心,學生的發展以知識技能的掌握和積累為途徑。在課程教學上,追求統一的方式方法;學習方式上,追求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是中心和權威。第三,師生關系方面,現代主義教育師生關系建立在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主體性哲學基礎上,因而“主體性”成為現代主義成人教育師生關系的基本特性,F代教育觀重視教師的權威性,教師是科學、理性和真理的代言人。
后現代主義教育觀提倡教育目的的多元化,教學課程的開放性,強調動態化和個性化。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教育目的方面,在批判現代主義知識教育為中心的基礎上,提出教育目的的多元化。主張對學校的教育目的采取較為寬泛的態度,大多圍繞如何認識西方資本主義危機、培養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培養認可多元文化的社會公民。第二,倡導開放性的課程觀。反對學科中心,倡導教學中的體驗和感悟,重視知識的建構性、社會性、情境性和復雜性,關注課程活動的不穩定性和相對性。后現代主義教育觀主張課程內容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課程目標也要隨著實際情況加以調整;課程組織不限于學科界限,而是綜合化發展。第三,平等的師生關系理念。后現代主義教育觀消解教師的權威性,主張建立師生平等的對話關系。在對話中,教師與學生都為教育活動所吸引,他們在相互交往的活動中共同參與、合作、投入和創造,因此,對話不僅僅是指兩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談話,更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雙方的相互傾聽。
二、和合之因 現代主義教育觀與后現代主義教育觀各有長短,所長或是所短,見之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則越發明顯,這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目標、課程性質和教學現狀決定的。
1 課程目標。就目標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戰場,必須充分發揮其在培育道德素質方面的作用,在理論聯系實際中,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屬于典型的“導行模式”教學目標。這樣的“導行模式”是由知、信、行三個維度構成的多維結構。知,即教師引導學生感知教材,理解內容,明白道理,形成觀念,解決學生不知與知的矛盾,不僅讓學生知道“做什么”,而且要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做。信,即教師引導學生內化知識,不僅認知理論而且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對理論的真理性確信不移,從而讓學生知道“必須做什么”“自覺做什么”“堅持做什么”。行,即教師引導學生外化知識,用形成的觀點、信念激發情感,指導行為,付諸行動。通過指導實際行動,認識行為的意義,提高調節行為的能力,進一步深化認知,堅定信念。在“知”“信”“行”三個環節中,“知”是邏輯前提,沒有對事物規律、政策理論和道德規范的準確認知和把握,何來“信”“行”?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按照現代主義教學理念,強調理性知識的學習。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必須尊重知識的科學性和確定性,不能走入后現代主義不確定性的相對主義的極端。
2 課程性質。就性質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性、政治性、思想性和德育性的統一。理論性必然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準確、邏輯嚴謹、體系完整地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比如哲學原理、歷史認知、理論政策、法律法規以及道德規范等;政治性則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本質屬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作為一種絕對政治性的實踐出現的,并明顯地服務于政治統治”;“只有講政治,才能保證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各項政策,把國家的法律、法規,貫徹到經濟建設和各項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的干擾,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思想性和道德性的內涵極其豐富,它包括愛國主義情懷、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諧的人文環境、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上述基本性質必然要求將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教育理念融合起來,進行正面灌輸,避免自發傾向影響;強調正面疏導,反對放任自流;同時又必須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感受、體驗,使人們在情感共鳴和潛移默化中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加強教育對象的自我教育。
3 教學現狀。就教學現狀而言,大體有三種情況:第一,獨以現代主義教育觀為指導,課程教學長期采取灌輸式的方法,只要求學生增加對現實政治的認同性,卻并不太關注學生本人的發展,甚至是對他們思想和個性自由發展壓抑與禁錮,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漠視和逆反心理,從而減弱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這一狀況也往往會極大地挫傷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有一種本身價值難以得到承認的失落感。第二,獨以后現代主義教育觀作指導,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味地無原則地迎合學生的喜好和要求,不重視理論的科學性和確定性,不強化堅定的政治立場,課堂教學有失規范,單純從學生主體需求出發,課堂熱熱鬧鬧,卻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第三,有效地將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教育觀整合,在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在不失教學規范的情況下,通過靈活的手段,采用多種模式,將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有機結合,精選恰當的情境和素材,啟發和鼓勵學生個性和開創性的發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有效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對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單向性地選擇現代主義教育觀或后現代主義教育觀似乎都有偏頗,只有將二者有效融合,堅持現代性的前提下,吸納后現代對現代性的合理批判,再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和合;講授式和發現探究式和合;教師主導和師生合作和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探索一條辯證統一的有效途徑,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
【現代后現代教育觀的和合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相關文章:
高,F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改革思路06-04
現代教育技術下高;@球專業課教學研究06-04
職業院校思政課學生學習能力評價方法研究08-24
關于高職思政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思考08-04
高校籃球專項課教學探討08-12
論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后現代性閱讀08-18
后現代視野下華語同性戀電影的美學呈現08-22
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英語教學的應用06-04
論高校籃球課的教學現狀與改革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