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寄生蟲學檢驗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楊雅麟 江凌靜 陳群 楊云鳳 冉茂春 辛杰 葉霞【摘要】 人體寄生蟲學檢驗是醫學檢驗的專業課程,本門課程以形態學為主。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綜合在一起傳達給學生,讓形態學的知識圖文并茂、視聽合一。在寄生蟲學檢驗的教學中若能夠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從屬地位,合理使用,定能為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點睛之效。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寄生蟲學檢驗 教學
人體寄生蟲學檢驗是醫學檢驗的專業課程,本門課程以形態學為主,學生在理論學習中要掌握各種寄生蟲的各階段的蟲體、蟲卵形態以及生活史、實驗室診斷等主要內容。多媒體技術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將抽象的形態、繁瑣的生活史形象簡潔地呈現給學生,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活化了教學環境,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使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1 寄生蟲學檢驗傳統教學方式
寄生蟲學以形態教學為主,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靠教師單純應用粉筆和黑板作為教學工具,學生根據課本文字的描述,老師的講解,再結合書本上的插圖或掛圖把寄生蟲的蟲體、蟲卵形態在腦海里有個感性的認識。加上實驗課上蟲體標本和顯微鏡下蟲卵形態的觀察,學生能夠對某種寄生蟲的知識得以掌握。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掛圖和課本的插圖都是按照課本文字描述很規則地畫出來的,然而在實際檢驗工作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能夠觀察到的形態和標準形態有一定的差距,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誤檢和漏檢。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知識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對標本的綜合分析能力。
2 傳統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傳統教學的繼承和發展,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形態學特點的教學創新,也是擴大學生信息面、提升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寄生蟲學檢驗的傳統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機,學生只有在學習興趣充足的情況下才會全心全意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作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關鍵。傳統的教學,局限于課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學生很難把生活中很微小的、不常見的蟲體、蟲卵形態印入腦海。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述和板書對于引導學生學習思維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圖、文、聲音、動畫綜合起來,形象生動地把某一寄生蟲的蟲體形態、蟲卵形態、蟲體進入人體后的移行途徑等課本上靜態的知識動態地展現給學生,學生在強大視覺、聽覺的沖擊作用下不僅深刻地掌握了知識要點,還激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所以,在寄生蟲檢驗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能夠填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多媒體課件能夠把課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圖文、音效的整合轉變為形象生動的、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的課件,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很大提升。
2.2動畫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寄生蟲學檢驗是檢驗專業必不可少的專業課,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醫療條件和衛生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于很多常見的寄生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有所下降。因此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寄生蟲病的認識就很淺薄。
如果在傳授學生很陌生的知識點的時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就很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識點,當然課堂氣氛也就不盡如人意。如果應用多媒體課件,把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融為一體做成動畫,使得學生眼、耳、腦并用,漸漸地學生興趣被調動了,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如在蛔蟲的教學當中,對于并發癥之一的“蛔蚴性肺炎”這個知識點學生就難以理解。蛔蟲是腸道寄生蟲,它進入人體后寄生部位在腸道,為何能夠引起肺炎?這時如果應用多媒體課件把蟲卵進入人體后在人體里的移行過程在人體模型圖片中用動畫表現出來,學生不僅能夠快速掌握蛔蟲的移行途徑,對于并發癥中的“蛔蚴性肺炎”的發病機理也容易理解。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活躍了課堂,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2.3擴大視野,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課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圖以及老師的掛圖,甚至教學標本玻片中的蟲卵、蟲體形象都很規范、很典型。但是,在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他們會發現,實際標本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所觀察到的形態和教材中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誤檢或漏檢。為了盡可能地避免這樣的情況,學生的知識面、信息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任課教師需要通過圖書、網絡等有效工具盡可能地把寄生蟲的相關圖片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鑒別。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分析資料,綜合理解,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這樣不僅能夠擴大學生知識面,減少誤檢和漏檢,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信息,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讓傳統的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自主學習。
3 多媒體技術的“點睛”之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寄生蟲學檢驗教學中是教學方法的一次突破和創新,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使用不當或者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授課,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的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把握好上課的進度,學生眼睛祛濁健腎散降低血尿酸作用明顯,臨床療效優于通益風寧。
2 外治法
2.1中藥外敷 由顯采用自制痛風膏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80例,總有效率91.25%,起效最快時間為5h,最慢14天,平均外用3-4劑膏藥即可見效。馬春應用中藥濕敷治療急性痛風發作患者52例,總有效率96.1%,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2.2中藥熏蒸 徐慧等采用熱痹熏洗劑熏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痹阻型,愈顯率71.4%,優于對照組(外搽扶他林乳膠劑)48.0%。使用方法:將上藥(除芒硝外)加冷水3000ml浸泡20min,煮沸30min后,濾出藥液倒入桶中,芒硝放入溶化,先熏后洗患肢。每日一劑,每天一次,時間為30min。
2.3針刺療法 王勇等運用循經取穴結合刺血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滿意。方法:腳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側大都、隱白、太沖、行間、公孫;踝部取患側解溪、丘墟、太溪、昆侖;病位在膝,取患側委中、陽陵泉、足三里、曲泉、膝眼、血海;病位在上肢,加取雙側曲池、孔最、合谷;病位在下肢,加取雙側足三里、三陰交。穴位強刺激后,適當留針20-30min,出針時不閉針孔,并點刺病變局部出血數滴(若未出血,可用三棱針局部刺血放血數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壓。每日1次,7次為1療程。
3 綜合療法
張學山等采用中藥內服加外敷治療本病,中藥內服根據辨證風濕熱型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風寒濕型用蠲痹湯加減,瘀血型用化痹通痹湯加減,同時運用雙柏散加紅糖、溫水調膏外敷,治療痛風患者76例,總有效率96.15%。
4 結語
綜觀上述文獻,中醫藥治療本病有其獨特優勢,但也有些許問題值得重視。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應多從分子水平來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積極探究痛風的病因病機,從根本上尋找中醫藥改善和逆轉本病的作用靶點,篩選出更為有效的方藥,形成有效并受到人們信服的規范化中醫藥治療方案。
參 考 文 獻
[1]李溪.辨證分型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4):64-65.
[2]毛碧峰.辨證分型治療痛風性關節炎56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22(4):49.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寄生蟲學檢驗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3-29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11-20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03-29
多媒體在針織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11-13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03-20
淺析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12-02
多媒體技術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探討11-24
多媒體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論文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