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校園文化與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環境的探討
論文摘要:文章從校園文化與內部控制的內在聯系出發,闡明了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因素,有著增強高職院校的凝聚力、自覺規范行為、自我控制等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對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制度貫徹執行起保障作用。同時指出目前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內部控制目標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和不協調之處,提出了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改善內部控制環境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 內部控制 控制環境
從《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出臺到“十二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是構成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與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的關系
多數高職院校是由中專技校等“升格”、“改辦”而來,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經驗不足,加上教師“雙師型”素質的匱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學校管理機制建設相對滯后,質量與規模的矛盾突出。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培養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組織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都將更多地依賴于學校的“內部控制”管理創新。
內部控制源自企業管理,其概念是指一個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大要素構成的內部管理控制系統,高職院校管理引入這一企業變革理論,目的是適當借鑒企業管理經驗和理論,應對來自高職教育市場化和競爭的挑戰,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高職院校內部控制是通過一系列詳細具體的規則、政策和實施的程序來約束學校各個環節、部門和人員的行為,是一種制度規范的操作系統,是一種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的內部控制環境主要包括學校治理結構、學校管理哲學、校園文化、師生員工的素質、人力資源政策等因素,它影響和制約著學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其中校園文化居于核心地位。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基本信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等,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群體成員的行為方式、精神面貌與文化素養,體現為一種特有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八枷胝莆找磺,思想改變一切”,校園文化通過影響師生員工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內容,控制環境影響著其它內部控制要素發揮作用的有效程度,控制環境越好,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就越高,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又是改善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在高職院校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我們會想到靠制度管人,靠感情凝聚人,但制度會有失效的時候,感情會有變化的時候,內部控制制度無法解決全部問題。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有效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的前提條件,校園文化建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經營管理內部環境的質量。校園文化具有導向、激勵、凝聚、優化、自控等功能,這些功能對促進學校內部控制管理具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據企業管理實踐的經驗得知,各項管理制度都有失效的時候,而當制度失效時,企業經營靠的就是企業文化(魏杰,2002.2),同樣校園文化也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所在,它支配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校園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無形力量,能夠增強高職院校的凝聚力,自覺規范行為,自我控制,其功能是內部控制中的其它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學校正常運轉的行為規范,校園文化則是凝聚人心、統一價值觀念的粘合劑。很多經驗事實證明,沒有校園文化作支撐,只是“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二、校園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目標的要求不協調
高職院校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是要實現優化資源組合和管理,注重質量和績效的內涵建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近幾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校園文化底蘊不深、特色不明顯,學校內部控制制度沒有與校風、教風、學風很好地結合起來,校園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目標對其的要求不協調。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整體規劃。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高職院校領導層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對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以為校園文化建設除了能美化校園環境外,其余都是些虛無飄渺的事,不感興趣。即便是認識到校園文化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對如何建設仍處于盲目、隨意的狀態,缺乏系統而長遠的考慮和安排,以至于校園文化建設并未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
2.學校管理者對校園文化的認識不全面。管理者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往往局限在校園硬件條件的改善上,追求占地面積擴大、環境綠化、校舍條件的改善、儀器設備的現代化等等,注重的是物質可視系統建設,覺得校園漂亮了,環境美化了,硬件條件提高了,多寫幾條標語,張貼些宣傳畫,校園文化就建設好了,而忽視了校園文化軟件內涵的建設。這是重物質、重表面、輕內涵、輕實質的表現,只注重物質文化層面的建設,而沒有校園文化其他層面相輔時,那只是一個沒有生機內涵的空殼而已。
很多職業院校對軟環境建設的認識比較狹隘,把校園文化建設附屬于學生管理部門和宣傳部門,局限地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多開展學生課外活動,就是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沒有考慮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的全員參與性、系統性、職業性的特點。只針對了學生而忽視了全體教職員工,只注重某幾個環節的建設而缺乏系統性地規劃,沒有與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開設、人才培養目標等結合起來,缺少職業院校文化的特色,這都是對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全面正確認識的表現。
3.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困難較多。近幾年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規模與速度明顯提升,但由于我國職業教育先天不足,大部分職業院校是從中專升格而成,大都基礎條件薄弱,資源緊張。而且由于擴招,很多職業院校在校生人數迅速上升,教學、管理、就業等常規性工作大量增加,學校人力資源條件和各種管理手段都難以與擴大的規模相匹配,學校疲于應付,很難再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原有的高職院校校園一般都占地面積比較小,一些合并而成的學校更是條塊分割成幾個校區,缺乏整體規劃,校園建設比較凌亂,與其配套的校園文化建設無所適從;許多職業院校在教育市場化競爭的沖擊下,不發展不行,發展又資金缺乏,境遇尷尬;由于校間兼并、規模擴張等原因,校區間的原有管理理念和校園文化不盡相同,融合不到位,造成校園文化整體性系統性缺乏。這些原因都導致校園文化建設滯后,使內部控制管理缺少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支撐,跟不上管理提升的需要。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控制環境
校園文化是反映一個學校辦學水平、核心競爭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處于上升階段的職業教育非常需要健康的校園文化來凝聚力量、統一思想、陶冶心靈、約束行為、激勵師生,有效地提高職業院校的軟實力,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
1.提高認識,科學規劃校園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和硬件條件日益提高的基礎上,學校之間的競爭,逐漸向文化軟實力等方面轉移,更加重視內涵質量的提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打造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應長抓不懈的基礎工作。只有領導重視了,才能層層傳遞,使全校師生員工都行動起來。學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強調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以戰略發展的眼光看待校園文化的功能,統籌安排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制定校園文化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規劃性文件。在組織上給予保障,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一把手掛帥,統一領導校園文化建設;加大校園文化建設人、財、物的投入,給予經費保障;結合學院的辦學特色,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理論基礎可以起到指導作用。學校領導決策層要建立長效機制,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智力,共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文化。
2.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中實質和形式的有效結合。有關校園文化的理論普遍認為,校園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現,是載體,屬于“硬環境”的范疇,美化的校園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創造一種積極熱情和充滿朝氣的氛圍,提高積極向上的情商;美景交融、標語格言中呈現一種個性,感悟一種理念,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但再好的形式也代替不了內涵的建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則是實質的內容,屬于“軟環境”的范疇;校園文化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實際就是一種制度建設,它與學校的內部控制制度相輔相成,制度規定可以詮釋校園文化的內涵;制度建設以人為本,公平公正,模式創新,就體現了管理制度中的文化內涵;各種規章制度、工作守則等要以文字手冊的形式確定下來,下發給師生員工,進行學習培訓,并共同遵守,成為維持學校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高職院校要用心打造出體現自身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學校精神和辦學理念,通過切實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強化文明的行為習慣,讓精神文化深入到全校的群體意識中,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證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發展方向。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個價值觀、道德、制度和行為不斷形成和強化的過程,是一種沉淀和積累的過程。校園文化建設中“硬環境”是物質載體,“軟環境”是文化內涵,應該把形式和實質有效結合起來,不能顧此失彼,從而形成一種有特色有內涵,濃郁豐厚的校園文化。
3.引進企業文化理念,突出“職業教育”的特征。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生產經營的第一線培養高端技能人才,要能零距離地適應就業崗位,不僅要教會學生相應的知識和一技之長,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業能力以及綜合職業素養。高職校園文化應與職業文化相結合與融合,其鮮明的職業化特征是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下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校園文化要凸顯職業特色,必須將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用人標準等企業文化的內容引入到校園中,增強職業化特色,以此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
(1)通過吸納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強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一些高職院校已經通過在學校教學與行政管理中引進企業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實踐證明,引進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值得探索的有效途徑。如將ISO質量理體系引入到高職院校,并通過認證,使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后勤等日常工作按照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進行,不僅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會將“質量就是生命”的企業文化逐漸引入高職院校的辦學過程中來。通過引進企業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可以把被動應付各種各樣的評估,變成高職院校質量控制的自覺行為,形成預防性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能夠使學校的內部管理變得有序和暢通,也使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的質量觀念得到快速提升,使企業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了職業化的特色,最終取得良好學校聲譽和第三方評價業績。
(2)通過人才培養方案貼近企業文化的內涵,激活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要能實現零距離就業,則人才質量就要貼近企業用人的素質標準,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很好的解決途徑。不同企業的經營方式、企業文化各有特色,對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隊伍建設的針對性都要求深度地進行校企合作。通過與有用人需求的企業結合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味職業感受和專業思想,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職業性就相應被激活。在以校企互動形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使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也實現相互融合,由此豐富了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內涵。通過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對接,具體做到學校與行業對接、專業與職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師與技師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等,在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實習實訓上深度融合,使學生的職業能力日趨加強,崗位競爭力明顯增加,取得良好的辦學效果。
(3)通過借鑒企業文化構建的理論和方法,指導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職業院校都在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尋找能起指導作用的校園文化建設理論基礎。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CIS理論模式就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指導作用。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由美國IBM公司首創,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20多年來,在國內為廣大企業所接受,現已經擴展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形成了SIS戰略理論。SIS(School Identity System)是指學校識別系統,它是借鑒CIS理論模式,并經過在教育體系內的不斷實踐、豐富、完善和發展而形成的學校創新理論。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基礎薄弱,沒有成體系,缺少系統規劃,探索構建基于SIS系統策劃的校園文化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SIS戰略理論是在學校面對不斷變化和充滿挑戰的市場經濟,針對職業院校在辦學發展過程中的具體情況,整合運用“教育策劃”、“學校診斷”等科學的方法,按照科學的操作程序對學校的發展與經營進行診斷,找出問題并進行解決方案策劃,對學校的形象進行刻意的設計和創造,借助宣傳媒體向外界充分地展示,鑄就鮮明的特色,并逐步打造學校品牌的過程,是對學校的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進行的總體性謀劃。SIS系統分為理念識別(MI,Mind Identity)、行為識別(BI,Behavior Identity)和視覺識別(VI,Visual Identity),分別與校園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對應。借助這種系統策劃的理論,科學地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策劃與設計,以保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系統性、整體性、職業性的實現。
上一頁 [1] [2]
【校園文化與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環境的探討】相關文章:
探討臨床護理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對接11-29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思考11-16
論高職院校加強績效管理的探討11-22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研究12-05
試析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探討12-04
探討高職法律院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實踐02-20
高職院校旅游電子商務教學探討11-25
高職院校“兩課”考核方式改革探討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