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穩步推進,英語課程新的目標進一步體現了現代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思想。高中英語課程作為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也是為高中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在這個特定的學齡階段,學生學好英語有利于培養和提高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習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英語教師在一線的教學中,往往會體會到學生這樣的學習過程,即好奇——感興趣——失去興趣——失去信心——厭煩——反感。這種變化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學習心理變化的一種正常現象。教育心理學認為: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當學生處于積極狀態時,他就能對學習充滿興趣,主動地探求知識,學習效果特別好。相反,當學生處于消極狀態時,他就會缺乏信心,被動學習,學習效果肯定差。要學好英語,首先要學會排除學習中的障礙,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知識障礙;一種是心理障礙。比起知識障礙來,心理障礙更為嚴重,更為可怕,所以要排除學習上的知識障礙,必須先排除心理障礙,這是擺在每一位高中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的課題。下面就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及其教育對策等問題,談談我個人的認識。
一、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形式
1.羞澀
目前,絕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就已經學過英語,而且在開始學習英語之前,他們通過電影、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媒體或多或少接觸過英語,喚起了對英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一旦真正進入英語課堂,大部分學生的那種羞于開口,怕出錯誤,怕被嘲笑,表現欲不強,不善合作的特征就顯現出來。即使給他們課堂時間討論,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會僵持在那里或沉默不語,這是學生的一種心理障礙表現。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羞怯是一種情緒,是內心深處的膽怯或自卑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也是自信心不強的表現。我國的學生從小就沒有受到積極鼓勵而充滿自信地去自我表現,這種影響一直伴隨他們長大。自我表現欲不強是一種不良心理行為,導致他們失去了許多鍛煉的機會。學生越是膽小,越難于開口,英語口語與交際能力就越難以提高。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學生學習上有問題也羞于向老師提問,久而久之,造成知識脫節,學習上障礙重重。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學生會碰到許多困難,如果缺乏刻苦攻讀、認真鉆研的精神,全憑一時的熱情學習,而一旦遇到困難或考試受挫,就會退陣下來,灰心喪氣,從而萌發放棄學習外語的念頭。
2.厭學
學生們剛開始接觸英語時,都有一種新鮮感,因為知識結構簡單,所學的東西看得見,感覺得到,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較高,興趣也比較濃厚。但伴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的復雜,詞匯量的增多,訓練量的加大,而且聽、說、讀、寫等四會要求的提高,部分學生開始感到壓力很大。特別是到了高中,學生的新鮮感便沒有了,有的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枯燥無味,有的學生甚至失去了信心,覺得學英語簡直就是一種負擔,即便學習上有困難也不愿意問。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學習中的問題越來越多,越多越不想問,學習成績當然好不了。無論何種測試來臨,他們不是積極復習功課,而是想方設法作弊,以免其結果令他們難堪。這種心理障礙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非常嚴重, 久而久之學生們就逐漸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當這種心理障礙形成后,學生會討厭與英語學習有關的一切,包括英語教師,甚至包括那些英語成績好的學生。他們會破罐子被摔,產生完全放棄英語學習的念頭和行為。
3.逆反
隨著學習的深入,有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越積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思想負擔越來越重。再加上教師的自身素質,對學生缺乏了解和關心,過分的指責學生所犯的錯誤,甚至挖苦、諷刺學生,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師不能公正地處理某些事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創傷,使他們對老師有恐懼、厭惡感,并在心理和行為上采取反抗態度,由此轉而對外語產生“反感”。
逆反心理是學生英語學習心理障礙發展的頂峰。所謂逆反心理,是指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厭煩、厭惡甚至反抗對立情緒,拒絕接受老師的教育,不愿執行老師提出的要求,甚至有故意對抗的現象。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對抗心理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第二,厭煩情緒會引發心理疲勞。第三,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影響學習的效果。第四,會引發學生更進一步的過激行為,放縱自已,甚至自暴自棄,影響教學的效果。在課堂上,他們故意擾亂課堂紀律,影響他人學習。課堂上頂撞老師成為他們的樂事。在課堂外,他們會有意破壞與英語學習有關的環境,有意損壞其他學生的英語學習工具等,對整個班級的學習都會造成較大影響,甚至會對社會帶來危害。
二、排除學生英語學習心理障礙的策略
1.培養自信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就群體而言,存在著個性差異。就個體而言,存在著自身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身差異是消除學生焦慮、恐懼、厭惡等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美國作家愛默森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智力固然是個重要因素,但學生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對自己具有信心也不能忽視。老師的評價決定著學生自己的估價。
因此,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因材施教,以使優等學生“吃得飽”,學困生“夠得著”,讓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前景,讓學生體會成就感。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特意讓學困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如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問題;在活動中讓他們充當一些簡單的角色等等。一旦成功,這種成功的喜悅感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的恐懼或厭惡心理,讓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同時不斷地給學生這樣一種心理上的暗示:“你能趕上×××同學”,“你會獲得成功的”。一旦學生有了成就感,他們就會越學越有信心。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它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記憶,對學到的語言知識要不斷地使用和練習,以便鞏固這些知識。除了養成課前預習、認真聽課、上課記筆記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外,還應該培養以下習慣:
⑴自覺聽英語的習慣! ∮⒄Z教學中,一直倡導“聽說領先,讀寫緊跟”,可見“聽”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回家聽英語,具體做法可以是有目的地聽磁帶,完成相關內容;也可以是無目的地聽,在學生娛樂的時候播放磁帶,讓聽覺系統“無法抗拒”地接收信息。
⑵良好的讀的習慣。
“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讀主要是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的過程。對于所學的單詞、短語、對話或課文,必須多讀、熟讀,達到朗朗上口的程度。背誦是笨辦法,但也是學英語的較好方法之一。
⑶大膽說的習慣。
說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應努力創設情景,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養成大膽說英語的好習慣。讓學生懂得: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首先要模仿出一口流利的英語,打好良好的語音基礎。在指導學生說的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與稱贊,使學生信心滿滿,越說越流利。
⑷良好的“動筆”習慣。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聽”、“說”、“讀”、“寫”幾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學生必須養成“寫”的習慣!白x”是對知識的吸取和攝入,“寫”是信息的反饋和提取。通過“寫”,能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學生的聽說能力。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學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關系,一旦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使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更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書育人畢竟是教師的主要責任,面對新形勢,我們怎樣才能建立良好、和諧、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呢?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必須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每位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美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關懷、相信是每個教師在教育素養中起決定作用的品質,也是教育藝術的基礎!笨梢姛釔蹖W生是教育的前提,沒有對學生的熱愛,就沒有對學生的教育。
此外,教師還要有一顆寬容心。作為正在成長期的中學生,其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時,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多種矛盾的綜合——成熟與幼稚并存,自信與自卑交織,渴望被承認,又不知以何種方式來表現。作為教師切不可嘲笑他們,要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要容許他們探索,甚至挑戰自己與權威,更要容許他們失敗,犯錯誤。一方面,可通過教學中的討論、辯論等方式表現自我,另一方面對犯錯誤的同學要有耐心與愛心,寬容大度會增添我們的人格魅力并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當然,這并不是說對學生的錯誤都應無原則的遷就,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對待,但一定要做到態度上要寬厚、條件上要寬讓、感情上要寬宏。
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應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大部分。在學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識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這一語言實踐主體的積極性、自覺性和驅動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學習效率。學生認識特點、性格類型、學習風格、情感因素和年齡因素等因素都會在學生學習英語中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自身條件,并在教學上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的差異采取必要的措施給予學生學習策略上的指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爭取學習上的最大成效,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會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中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相關文章:
試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其對策12-09
農村中學男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論文03-08
淺談中專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及對策12-11
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習調控策略的現狀與對策12-02
員工跳槽成因及對策分析12-02
高中英語教學評價:現狀、成因與對策12-03
英語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及其對策11-20
高中女生外語課堂學習焦慮的成因及其對策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