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負性心理及調節
摘 要:教師的負性心理不僅危害教師自身,也會深深地影響和傷害學生,作為教師應自覺地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及時予以調節,以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教育學生。關鍵詞:教師 負性心理 壓力 教育
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但作為教師的個體,卻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會痛有癢,所以教師有心理困惑,有時情緒失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人的心理十分復雜,包括認識、情感、意志、人格、智能等諸多方面。一般地說,個體心理的諸多方面其活動和發展是比較均衡全面的,只有當個體面臨壓力時,心理因素中的某些方面才會表現異常,出現某些情緒反應及障礙,如焦慮、抑郁、煩躁、暴怒等。如果個體心理活動與正常人相比,出現了反常的、過于亢奮或過于抑郁的行為反應,我們稱之為“不良心理”或“負性心理”。教師的負性心理對學生的影響也是負面的。人的不良心理來自于現實生活。人處于世壓力無處不在,生活中的重大改變,如罹患重病、親人亡故、失業、公共危機事件等,日,嵤,如經濟支出、職業選擇、生活環境和生活保障等,都可給人造成壓力,這些也都是被公認的壓力源。
教師,特別是職業學校的教師,其壓力和職業特點密切相關,教師的壓力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職業角色。教師的職業歷來被認為是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近年來更面臨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教師的成就感本來就難以得到及時滿足,教師的勞動付出與回報在短時間里是不平衡的,這很容易造成教師對職業的倦怠。加之,當今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對象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幾經篩選后的學生,他們除了在學業上基礎薄弱外,在個性上兼有自私、任性、依賴、孤僻、無所用心、缺少集體意思和勞動觀念、意志薄弱的特點,這些會造成教師培養學生時成就感的挫折,教師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逐漸下降。
二、家庭角色。教師接觸各種各樣的學生,從他們身上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所以身為教師的家長比起從事其他職業的家長,對孩子更具有責任感,對孩子的教育和成才期望值更高,因而家庭的壓力也越大,當教師面臨這些家庭生活期望無法達到時,會產生更多的挫敗感。
三、社會環境。教師的來自于社會的壓力也很大,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高,一方面要求其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一方面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恪守職業道德,只求奉獻,不講享受,認為教師應安貧樂道,在任何事上都要比別人做得好,這本身就給教師施加了壓力。另外在社會轉型期貧富差別拉大,分配有失公平現象嚴重,教師工資偏低,容易導致教師在同別人進行的社會比較中心態失衡。
在諸多的壓力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可見一斑,教師的不良心理即負性心理常見的有強迫心理、自卑、人際敏感、抑郁、軀體表象,甚至有常人化的階段性自閉、空虛心理。 負性心理狀態并不可怕,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到它的危害,并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還原一個健康的心理。
一、尋因解壓,努力適應社會。教師應積極尋找心理壓力的原因,明確了心理壓力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對心理壓力,不能怨天尤人,對社會要有正確的、較現實的認識,看到社會的多元化和復雜化,看到社會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極的一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加強對職業規律的認識,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加強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全面充實和提高自己。要正確認識自己,為自己設置合適的目標,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也要不失時機地向社會宣傳正確的人才觀、科學的教育觀及教師勞動的特點等,爭取獲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二、磨練意志,提高抗挫能力。教師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把握自己命運和行為的能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有理想和抱負,正確對待事物和挫折,學會在逆境中成長。要培養獨立的意志力,一旦目標明確,就堅定信念,不為周圍的人言所左右;要培養果斷的意志力,懂得所作決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當機立斷,克服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行動敢做敢為。
三、學會釋放,敞開心靈之窗。教師要提高社會交往與開放自我的意識,F代社會要求人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且要“交八方友”。交往能使人的思維能力和生活技能逐步提高完善,使人的思想觀念保持新陳代謝;只有開放自己、表現自我,才能使自己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得到集體的溫暖和快樂,而不再孤獨和寂寞。一個人發展的高度取決于自我開放的程度,要在交往中學會和別人交談。教師因為工作方式相對獨立的特點,容易造成人際交往范圍狹小、人際協作有限和自我封閉,因此,當教師出現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時,他們常常感到孤獨、無援、痛苦。與人交談不僅可以使教師內心的消極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積郁在心里的憂郁及時釋放出來,也可以使教師獲得朋友、親屬及社會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幫助教師抵御沉重的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
四、轉移注意,另辟新的天地。所謂轉移注意,就是指人有意識地變換活動方式,使意識離開引起人們緊張情緒的刺激情境,暫時脫離長期關注的事物。注意轉移的方法很多,如聽音樂、練字、繪畫、唱歌、參加體育鍛煉、做家務勞動等。
總之,教師的負性心理不僅危害教師自身,也會深深地影響和傷害學生,作為教師應自覺地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及時予以調節,切不可對自身情況過于自信,忽視存在的問題,導致不應該發生的情況出現。
【教師負性心理及調節】相關文章:
高一新生的負性心理分析12-07
幼兒負性情緒的特點及其調節02-22
試析大學教師學術道德的調節12-04
女性心理學論文參考文獻11-15
負激勵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研究03-29
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輕負高效12-04
論網絡時代當前媒介傳播的負導效應11-30
無負壓供水設備應用論文參考文獻11-15
免疫調節胃腸的脂肪乳劑11-16
關于學生個性心理品質在體育教育中如何培養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