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做法
摘 要: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既要注重提高學生英語的運用能力,又要滲透德育教育,滿足社會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只有空洞的說教是行不通的,教師應成為學生獲取德育素養的途徑,把握課程的價值取向,理解知識內容與德育的關系,吃透課本的人文內容,關注教學過程與方法,學生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就在其中了。關鍵詞:中職英語 教學 德育滲透 價值觀
德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它體現在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自從教育產生以來,人類就高度重視對人的德性培養教育。史料表明,這種培養貫穿整個教育過程,體現在各門學科教學環節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德育不再是簡單的讓人修身養性,還具有引導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功能。集中體現在正確認識并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即善待大自然;二是人與社會的關系,即和諧的人際關系;三是人與文明的關系,即是豐富的精神世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既要注重提高學生英語的運用能力,又要滲透德育教育,滿足社會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作為一名中職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只有空洞的說教是行不通的,教師應成為學生獲取德育素養的途徑,把握課程的價值取向,理解知識內容與德育的關系,吃透課本的人文內容,關注教學過程與方法,學生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就在其中了。讓德育融入英語學科教學中,擺脫傳統德育教育的說教方法,必須明白,學科德育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務,而是要認清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觀究竟在哪里。筆者認為可行的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教師應成為學生獲得素養的途徑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其天職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他們的情感、意志、人生觀與價值觀完全內化在人格結構中,這應該成為學生獲得素養的一條途徑。教育的本質上就具有這樣的要求。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盧梭也說過:“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苯處煶蔀閷W生獲得素養的途徑,是通過具體的一節節課堂教學體現出現來的。中職學校生源素質普遍不高,普通高中的擴招以及因社會變革帶來的一些消極因素,使得職業學校生源素質大大滑坡。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一部分是帶著因中考失利而懷著一種無奈失落的心情來到學校的;還有一部分是被老師和家長看作是“另類”的“頑固分子”;大多數家長為了管教“留守孩子”,為了讓其子女能長點身體,而送進學校的。面對這些中職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中職學生獲得素養的途徑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對學生的愛。愛是教育的靈魂,真正的愛就如泰戈爾所描繪的:“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倍墙處熢诮虒W中表現出來的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別林斯基曾說,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詩充滿詩意的全部奧秘,在于他的詩里洋溢著對生活的微笑,而他又找到了一種最好的表現形式。于是前蘇聯的青年從他的抒情詩里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受到了鼓舞。筆者認為,理想的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洋溢出自己對“生活的微笑”,這種樂觀、向上、豁達、明朗的性格元素,對引導學生的精神發育、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教師的專業倫理。所謂的專業倫理是某個專業的行為準則,它規定我們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長期遵守,規定成為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這樣就成為一種內在的品質。在教師的專業倫理中,還應該包括: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在各種情境里的學生,這是最為重要的。公正公平對待身邊每一個學生,杜絕任何理由的歧視行為;自律,能在道德素養上沒有“硬傷”,經得起“檢驗”。這樣的教師才會讓學生產生信任感,教師的形象才會對學生的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教師應理解吃透教科書里的人文內容
對于直接的德育課程來說,英語學科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隱性的,課程知識的效用在于揚善,即用學到的知識改造社會、改造人生,最終實現自然宇宙與生命個體,人倫社會與天地精神之和諧。現行的職業英語教材課文選材內容貼近現代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旨在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情操。英語教師應把握學科特點,通過語言教育作為載體,選準切入點和結合點,靈活巧妙地把德育教育如春風化雨般融入英語教學中,但切忌把英語課堂變成政治課堂,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對立情緒,效果會適得其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英語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當代社會的道德規范,如做人的基本道理、法律法規意識、社會競爭意識、時間紀律觀念及環境保護意識等。比如在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英語》(基本版)中第一單元關于同學初次見面的場景,以此來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當講到“邀請”方面的內容時,課文中提到了“禮貌”一詞,老師這時應該在課堂教學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一個具有良好素養的人他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如:當一個人身處困境時,有禮貌的人從不嘲笑別人,相反他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人。而當人們在排隊等車、取錢、就餐時,有禮貌的人絕不會插隊,他會按秩序等候。于學校而言,學生應有禮貌地排隊用餐,有序地進出教室、上下樓梯;當他需要別人幫助時,要有禮貌的說“Please”,當接受別人幫助時會說“Thank you”,當打擾別人時會說“Sorry”。一個有禮貌的人絕不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在課堂上會認真聽講、主動配合,遲到時會說“Sorry I’m late”等。盡管這些禮貌都是平時的行為小節,如果我們不重視,必定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別人會認為我們沒有修養、不懂禮貌。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這樣既達到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同時,品德的引申教育對學生職業生涯規范、專業技能的生成顯得更具有時代的意義。在第一冊學習課文“The Future of The City”時,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People enjoy living in large cities , But cities have mamy problems. Such as: Wo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and Anviroment pollution ect.針對課文提到的內容,在課堂上就跟同學們說,現在城市里的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因此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不要隨地亂丟垃圾、吐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制品,形成電池回收等習慣,要做一個有素養的公民。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到愛清潔、講衛生, 那么城市里的環境也會大大得到改善。這些會讓學生懂得愛護地球、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三、教師應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
1.教學過程
年青學生的青春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正式形成的關鍵時期,然而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則決定了在沒有任何說教色彩和強迫性質的前提下,進行德育教育才會比較容易。如果過早暴露德育教育意圖,只會引起學生們的反感,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英語學科的特點是交際性、實踐性及工具性,同時傳授文化背景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培養學生努力進取、豁達樂觀的性格,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讀物,介紹歐美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意識形態等。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價值理念,培養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尋求客觀、理性地看待并解決社會及生活問題。
2.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打通間接知識與直接知識之間的聯系,打通課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打通課堂與社會的聯系。這樣,教師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就能包蘊其中了。比如,在向學生介紹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時,在了解了故事情節后要求學生對“同情與報復”、“愛情與金錢”這兩個貫穿全劇的線索為話題進行討論。學生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直接或側面體現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為此,教師應有責任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取向,樹立符合社會規范的道德觀,以明辨是非并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教師應根據學生思想的熱點和興奮點找出最佳結合點,使德育教育更富有真實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還應針對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望強烈、對一些現象認識模糊等情況,開展課堂辯論、演講等活動。最后鼓勵學生結合實際情況,以書面形式表達心得體會,這樣學生就能在討論和思考中得到德育的滋潤,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在如討論、辯論這樣的團隊活動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學生學會了如何表述自己的觀點,如何虛心聽取他人意見以及團結合作、彼此激勵、互相幫助等團隊精神。
總之,只要教育教學能向生活世界打開,就會實現新知與已知、間接與直接、課內與課外的融通,這一切都包涵有人文素養、人生態度、價值觀等元素。當然,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 可以滲透德思想品德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 只要教師是個有心人, 就能夠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傳授德育知識, 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 使學生成才之前都能成人。這樣, 就會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禮, 最終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九俊 學科育德不只在說教中.《中國德育》,2010,11。
2.陳微 知識與道德教育.全球教育展望[J],2008,6。
3.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2008。
【中職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做法】相關文章:
我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育”的幾點做法11-21
論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11-23
論中職德育教育的幾點認識11-18
淺談中職學校如何滲透德育教育12-06
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02-19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11-15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01-18
語言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02-19
在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中的幾點探索11-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