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樹立好新觀念提高中學數學教學
【摘 要】: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本文就現階段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如何把中學生培養成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關鍵詞】:數學本質 課堂氣氛 數學觀念 創新精神
中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傳統的教學往往是一支粉筆和一張講臺,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聽,很少有數學活動進行,而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數學教師是數學學科新課程最直接最關鍵的實施者、開發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人格魅力會對數學學科新課程教學效益產生正相關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除了深入領會新課程理念之外,還應樹立科學的數學觀,理清數學與數學教學之間的關系。
一、認識數學本質,樹立科學的數學觀
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鑰匙。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什么是數學,數學的本質是什么以及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創新精神等問題缺乏清楚的認識。從宏觀講,認識數學首先得認識數學的本質,也就是數學是什么的問題。因為數學的本質問題是學習和研究數學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問題。雖然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完整的答案,但無論是數學學術專著,還是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都把數學的本質問題放在開篇的位置。當代對數學本質的較為普遍的描述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數量關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學。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從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總是的能力,學會學習,進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與態度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發現,教師能否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一個重要方面、有6 個教師都提及到一堂好的數學課應該具備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且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一堂好課,首先是課堂氣氛要好.讓學生感覺到上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非常難受地坐在那個地方.然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學數學是件很愉快的事。對于一堂好的數學課而言,在其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規律。 三、認清數學的教育形態,樹立新課程理念下開放的數學教材觀
像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形態一樣,數學有原始形態、學術形態和教育形態三種基本形式。原始形態是指數學家發現數學真理、證明數學命題時所進行的繁復曲折的數學思考。它具有后人仿效的歷史價值。數學的學術形態(科學數學)是一個從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理性思辨系統,它的形成和發展主要運用符號和邏輯系統對抽象模式和結構進行嚴密的演繹和推理,各部分知識緊密聯系,形成嚴格的科學體系。數學的學術形態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嚴謹性、統一性、系統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數學的學術形態和學生直接交流。數學的教育形態(學科數學)是教育專家或教師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原理,依據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數學的學術形態適當返璞歸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回到數學家當初創新發明的狀態,把數學的學術形態知識的線性排列“打亂”,融合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融入教師的理解,對教材所呈現的內容進行重新編排裁剪、充實、活化教學內容,賦予數學知識新的意義、價值。這樣就把數學的學術形態激活,使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和容易理解的數學的教育形態。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要讓數學更加貼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語言表現出來;要把數學融入到本土社會、自然、歷史、政治和生活中去,從而使數學具有現實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鄉土氣息濃厚的數學。
四、在數學教學中應讓數學回歸數學的教育形態,關注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而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水源的問題。數學的本源從邏輯上說是數學的邏輯起點,即數學產生、發展的源泉。學習數學就是要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生動形象、具體、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態。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匯點、網絡點、關節點、聯結點。從而探尋數學的本源,理解數學的本質。數學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會。人是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社會中的,認識、理解和體驗數學就是要探尋數學的生活、自然和社會本源。
新課程理念和科學的數學觀,對教師實施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至今天仍處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兩難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們只要具有新課程理念與科學的數學觀,擁有較強的數學教學創新實踐能力,就一定會有信心,有能力在追求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與素質提升之間實現最佳平衡。
參考文獻:
黃曉學.讓鮮活的思想在數學課堂中流淌[J].數學教育學報(天津),2005,
【如何樹立好新觀念提高中學數學教學】相關文章:
如何改善中學數學的教學效果11-17
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03-07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藝術12-05
如何提高英語口語教學12-02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01-17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學12-11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策略初探12-02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概念教學06-20
如何提高課堂數學教學效果?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