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行為科學理論打造高職院校班
【論文摘要】人們很少從行為科學理論的層面上來思考班集體的建設問題,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人們對班集體建設的全面認識與理解,影響了班集體建設的質量。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本文從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班集體形成四階段入手,引入行為理論中的公平理論和期望理論解決打造優秀班集體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德育工作者開展集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論文關鍵詞】班集體 公平理論 行為理論
近年來.高校擴招已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然而高校擴招的同時,學生生源的基礎也有所降低,高職院校遇到的問題則更嚴重。怎樣在新時期打造突出的優秀班集體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瓶頸”。
1、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特點
1.1自理能力.協作意識差
目前在校生中.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他們成長環境十分優越.缺少艱苦環境的磨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上大學前,除了讀書學習之外.很少參與社會實踐和勞動鍛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導致他們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學習上吃苦精神差,在集體活動中協作意識差。
1.2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是在家人的百般呵護下長大的,優越的成長環境使他們對生活有較高的期望值.總渴望著別人能讓著自己,關心自己。他們缺少磨練.在心理上過分依賴于家長和學校。沒有挫折體驗.經不起新環境和困難的考驗,造成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每年都有個別的新生由于成績或者其它方面的問題而輕生的。另外.相當數量的貧困生心里壓力過大,造成強自尊與強自卑并存.敏感與脆弱同在。
1.3學生心理問題多樣且復雜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考錄取批次增多,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同時考不上理想大學的學生也容易造成深深的失落.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獨立自主的意識雖不斷增強,但由于學生思想上的幼稚.加之依賴性和盲目性較大而自控能力較弱.易出現行為過激或意志消沉:有的高校辦學基礎先天不足.有限的教育資源客觀上也跟不上教育層次和要求的提高而學生對學校的要求是理想型,兩者產生強烈差距;另外學生對日益嚴重的就業問題會心存憂慮而出現學習上的自暴自棄。
1.4思維十分活躍.接受信息能力較強
隨著當今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新的信息新的文化在形式上呈現出多樣性.在內容上呈現出豐富性,而且具有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愛從網絡上獲得新信息、新知識、新文化。同時他們還喜愛追求快節奏、強刺激的文化娛樂節目.喜歡追求時尚、追求新潮.趕時髦,崇拜偶像。在他們中間.總能找到網絡技術高手.流行音樂的愛好者.新時尚的追求者。使老師與他們之間存在著“代溝.相互之間溝通困難。
2、高職院校班集體的形成過程
根據行為科學的群體發展理論,一般認為高職院校班集體形成會經過四個階段。
2.1集體觀念萌芽階段
在這個階段,學生關心的是什么樣的行為能被集體接受,是相互間從彼此陌生到開始熟悉的過程,相互間力求適應。因此新組成的班級在前2周內.學生一般是循規蹈矩”的,應抓住這一機遇,開展請你了解我”、“我的一大優點等活動.讓學生自我介紹展示自身的優點、特長、愛好學生間增進了解,使每位學生在班內確立地位。
2.2集體觀念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班內同學問開始產生矛盾.阻礙了貫徹班級集體行動計劃的落實。如果在該階段不能很好地調節處理好同學問的沖突行為不能遏制游離性”的小群體行為,則會直接影響到良好班風的形成。
2.3集體觀念提高階段
在這個階段,同學問發展了凝聚感.彼此間產生好感。他們分享感受、交換信息,并開始分享成功的喜悅但很容易因凝聚力過高而對不同意見不予理解,而導致”群體意識”績效下降。
2.4集體觀念成熟階段
在這個階段.同學問彼此互相溝通、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對班集體應盡的職責所起的作用。只有到這時,一個成熟的班集體才算是形成了。
3、及時運用“公平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亞當斯在1967年提出公平理論”.是一種研究人的動機和知覺關系的理論。此理論認為.個體總會自覺不自覺的與別人做出相應比較.如果感到公平合理,就會心理平衡.心情舒暢工作積極性就高。相反,就會失去心理平衡.產生抵觸甚至對抗等消極情緒.而且還會想方設法來降低不公平感帶來的壓力。
這一理論啟示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具有高度的公平意識.充分認識到公平”對于調動個體積極性的巨大作用。
在培養班集體的過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獎勵先進、懲治落后,要注意一視同仁,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積極性的有效發揮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除了外部的刺激與獎勵以外.公平理論至少還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內在的人格上的平等,而這往往是我們在工作中容易忽視的一面。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以公平的姿態對待每一位同學。只有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真正平等、信任的關系學生才可能向教師敞開胸懷,學生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4、合理運用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著名管理心理學家弗羅姆于1964年提出的。他認為:某一活動對于調動某一人的積極性.激發出人的內部潛力的激勵力(M)的強度,取決于達成目標后對于滿足個人的需要的價值的大小——效價(V)與他根據以往的經驗進行判斷能導致該結果的概率——期望值(E).即
M=V·E
這個公式實際上提出了在進行激勵時,要處理好三方面的關系.這也是調動人們工作積極性的三個條件。
第一、努力與績效的關系。人總是希望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個人主觀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預期目標的概率較高.就會有信心.就可能激發出很強的工作熱情.但如果他認為再怎么努力目標都不可能達到,就會失去內在的動力,導致工作消極。但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不僅僅取決于個人的努力,還同時受到職工的能力和上級提供支持的影響。
第二績效與獎勵的關系。人總是希望取得成績后能夠得到獎勵這種獎勵既包括提高工資、多發獎金等物質獎勵.也包括表揚、自我成就感、同事的信賴.提高個人威望等精神獎勵.還包括得到晉升等物質與精神兼而有之的獎勵。如果他認為取得績效后能夠得到合理的獎勵,就可能產生工作熱情.否則就可能沒有積極性。
第三、獎勵與滿足個人需要的關系。人總是希望獲得的獎勵能夠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們各方面的差異,他們的需要的內容和程度都可能不同。因而,對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種獎勵能滿足需要的程度不同能激發出來的工作動力也就不同。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時期.由于他們社會閱歷不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強.加之身處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面對大學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有些學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目標不明確期望值較低。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率較低。因此,如何借鑒期望理論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標,樹立必勝的學習信心,就成為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梢詮囊韵氯齻方面入手:
4.1明確獎勵機制
學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并愿意為這種認同而努力。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制定明確的針對性的獎勵機制。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對自我的目標期望值。特別要善于發現后進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真正落實“成功教育理念。積極的暗示就是一種好方法,”羅森塔爾效應”便是期望理論在學習中成功運用的經典案例。對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內向的學生.應多給一些積極暗示和期望。在集體活動參與時多鼓勵、多支持他們,幫助這些學生建立起自尊、自信。著名成功學者希爾認為帶有創新意識的積極的暗示會讓個體在自發心理中實現自己的目標。
4.2提高管理效率
積極利用集體觀念將會對個體教育產巨大的促進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利用集體的力量成功改造許多流浪犯罪青年”通過集體,在集體中進行教育已成為一條著名的教育原則。學校的班級、社團.宿舍等都是影響和教育學生的好環境,運用集體觀念來教育和鼓勵先進.監督和激勵后進,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適應,將同學問平行教育的影響發揮到最大,把群體的功能發揮到最強.往往能取得更佳效果。一個先進班級”的榮譽稱號會讓集體中的每一個人興奮和自豪,一個先進集體其影響力具有持久性。
4.3強化學生學習動力
豐富的學習資源優美的校園環境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都將有利于打造優秀班集體工作的順利開展。
5、結語
打造優秀的班集體是每一所高職院校都想實現的目標.而影響班集體發展的因素尤其是不確定性因素非常多本文從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班集體形成四階段八手,引入行為理論中的公平理論和期望理論解決打造優秀班集體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德育工作者開展集體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利用行為科學理論打造高職院校班】相關文章:
探究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行為12-11
淺談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利用的思考03-27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02-26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02-26
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11-24
高職院?荚嚫母锾轿11-24
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依托校園文化對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1-26
高職院校展示設計課程11-24
高職院校建設宿舍文化論文11-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