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通用17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通用1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
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的神圣職責。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為小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范,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盡可能地為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小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丑、是非進行判斷、甄別。小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付出真心、真情、真愛,一切“從心”做起,我們就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殷炳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3.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2
1、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認識到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對癥下藥,積極分析現狀、總結原因,然后切實的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品質,為打造高素質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不單單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早的了解小學生心理,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發展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小學生第一次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為其自身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會的基礎。如果能夠在學生時代及時、盡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夠進行有效、恰當的引導,必然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適時的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擺脫一些錯誤心理知識的誘導,提高其認知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其自身的發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學生進入學校和社會的前提。學生的心理健康課,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切實的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如年齡、性格、認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性提升。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切實的與父母一道,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順利施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
1.3社會進步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學生作為未來時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作為教育環節,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具有大局觀,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教育主體的一部分主抓起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斷的適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導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證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全,實現學生心理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推進社會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2、總結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小學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堅持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才能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提高我國人口的整體教育素質,實現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3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創設良好和諧的教育環境,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心理教育放到課堂并滲透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小學生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質,同時開展心理輔導,家長密切配合,鞏固小學生心理健康。
當今社會迅速發展,新鮮的事物,新的知識不斷涌現,兒童能能過網絡,媒體,電視電臺等途徑,學習或涉及到許多新鮮的知識,他們的好奇心理特別強,特別喜歡刺激,新穎和東西,而這樣東西有些是誤導學生的,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加上外出務工家長很多,留守兒童數量增多,缺乏親情教育和有效的監督,使學生產生放任,逆反的心理,給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影響。因此,小學階段必須把保護小學生的生命和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學校要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
1、校園物質建設。學校應打造一流主環境建設,教學樓以嶄新、整潔、明亮、美麗為主題,學校的活動場所應當是潔凈衛生,充滿綠色和生機的場合。學校周圍應多種名花異草,茂林修竹,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小學生的`情操。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建有文化長廊,布置好名人名句,名師觀點等,多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身心,美化生活,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
3、學校“四風”的建設。學校要打造一個良好的校風、班風、教風、學風的建設,提升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使小學生信任學校,喜歡學校,讓學校成為他們學習成長和感到溫暖快樂的地方。
二、心理健康教育關鍵的老師
1、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成績,能力,隱私,做學生的學習楷模,讓學生有親師感。引導學生學習,交往,明白是非。使學生懂得為人處世,為祖國為集體爭光的思想。
2、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泵總人的思想,智力,成長都是有差異的,我們教師更要用正確的眼光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親信的人,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愛,感愛老師的辛勞就是為了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
3、關注每一位學生。我們教師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更要關心他們的行為和生活。平時要多走進學生的生活,用兒童的目光,結合正確的認知,多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生生活加以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和煩惱。幫助他們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在學生校外的生活中。
學生在公園,商場,大街上,農村中活動時,我們老師或家長有必要指導學生的行為。要求學生在玩游戲時要有先后順序,玩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在商場購物時,對挑選過不購買的商品要擺好,在村中活動時更不要破壞莊稼作物等,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學生的信心。
四、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人格輔導、學習輔導、生存輔導三方面。讓學生感受愛,接受愛的情緒體驗,在和同伙,老師交往時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則,對尊重、合作、幫助等良好交往品質有初步的體驗,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來衡量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形式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主意識等。更要向家長宣
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向學生家長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和操作方法,使他們配合學校的心理教育。并通過家訪,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場,社會各界和家庭更要配合好學校進行教育。不僅要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各科老師結合本科和學生實際,社會各界給予關心和支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學生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適應未來的社會的需要,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4
一、在小學管理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2)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為教學工作做鋪墊,讓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撐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學習中,提升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學生今后發展進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學管理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在小學管理過程中,定期舉辦一些有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講座,對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講座中,可以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或者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員到現場進行講座,將通俗易懂的道理與一些能夠吸引小學生、引導小學生的生動事例相結合,讓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有一個簡單的、正確的認識,并學會如何面對困難、挫折,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難題,如何與人交流相處等,讓小學生通過心理健康講座,能夠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認知,了解到什么樣的心理狀態是不好的,什么樣的心理狀態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學會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一定要注意語言的通俗性、生動性,要多結合相關故事、事例,要注意通過適當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講座的枯燥、難懂造成學生的反感。
2、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況
在小學管理中,和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因此,教師最可能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最可能發現心理不夠健康的學生。教師對于班級內學生的心理狀況的觀察,對于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觀察,教師應當做到這幾點:
(1)及時發現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在必要的時候和學生家長交流,告知家長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辦法;
(2)在平時的生活和授課過程中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采取特殊的、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相處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和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產生自信心,通過健康、積極的環境影響,讓學生的心理逐漸回到正軌。
3、制訂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目標
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顯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應當制訂一套詳盡、科學的計劃,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內容、流程、參與人員、意外情況處理等,并為心理健康教育制訂階段性的目標,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況發生。另外,不同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和目標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關的小學管理工作者應當根據學校自身的學生人數、經費、課程安排等,靈活制訂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和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工作不沖突的前提下,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階段性目標的制訂和嚴格實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率。
三、結語
當前小學管理中,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問題越來越重視,這是我國小學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也是未來小學教育和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此,相關小學管理者和小學教師都應當深刻認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5
一、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相關內容
由于教學是教師的工作重點,教學能夠為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教師必須要在學科的教學里找到和心理學相關的內容,從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影響學生的心靈。例如,在教授“理想的風箏”一課時,教師可積極地引導學生,使其充分地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假如大家身邊也有如同劉老師那樣的殘疾人,那么其將會如何面對工作與生活呢?
在思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堅強執著以及積極樂觀的重要性,充分明白心態才是決定一切的重要因素,同時幫助學生表達出其心得體會,引導其怎樣面對與處理在學習以及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二、創設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
學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而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學?梢蚤_展專題講座,舉辦多種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以及開展班會等,從而使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其學習興趣,使其身心都得到良好的鍛煉與發展。同時,學校也可以因地制宜,積極地創建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借助于電教設備等手段定期向學生普及與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師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美化生活以及陶冶其情操,使得師生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與融洽。
三、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獲得學校領導的充分重視及支持,必須要有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不但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其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在極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所以,必須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持續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有效推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
學校應該積極營造家校“心育”的優良環境,使家庭以及學校開展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以借助于家長座談會等方式,經常對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讓家長了解一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常識。幫助家長了解到和諧、輕松的家庭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
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表現,同時和家長積極配合,充分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大量宣傳家教知識的基礎上,應該積極地提升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通過準確的方法與良好的行為教育以及影響孩子,保證教師與家長達成一致目標,從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總結
總而言之,新課標堅持的宗旨即為“以人為本”,主張應該充分信任、理解以及尊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變成此環境下教育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要積極地創設出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各個家庭也要積極地配合學校工作,營造出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在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共同配合下,充分重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不斷地完善與升華小學生的人格與情操。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6
摘要: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人才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綜合素質對人才的社會競爭力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現階段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作為小學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如何有效將這兩項工作進行整合并高效開展成為了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分析了現階段小學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現狀,同時提出了幾點整合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整合
當前,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度都在不斷提高。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小學學校仍將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教育工作的重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德育和德育教育投入的精力還明顯不足。為了滿足學生的社會發展需求,促進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并將二者有效結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現階段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情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想要將二者有效結合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必須找出兩種工作間存在共同點,并適時融合。但現階段,小學學校中還缺乏這類能夠打破學科界限,對兩項工作進行整合的專業人才,部分學校中負責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師還身兼其他工作,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沒有過多的時間對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進行深入研究,還有部分負責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存在著經驗不足等問題。
其次,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進行整合的意識,校領導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教師也并未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這導致了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教育工作時思想陳舊、無法做到靈活變動,影響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路徑。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進行實踐整合。
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進行實踐整合,促進教學效益的提高?梢詫⒁恍┬睦斫】到逃齼热葸m時加入到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中,例如在教學“讓家園更美好”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可以適時為學生搜集一些如今我國環境、資源的發展現狀,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學會與“花草樹木和動物交朋友”,讓他們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好習慣。在教學“我在集體中成長”時,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可以是集體游戲、集體打掃衛生、集體表演等,讓學生意識到集體的力量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活動情況、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交流合作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心理健康評價。為每一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作為進一步針對性開展教學的依據。一次,我注意到一名學生在課堂上不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在活動中不善于表現自己,十分的內向和羞澀,于是我立即在這名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上記錄下了她的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常常有意的提問她,不論這名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與否,我都對她敢于回答的態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與贊賞。在活動中,我讓她參與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成為一個“小領導”,只見她把各項任務都安排的井井有序,其他同學也對他刮目相看。一段時間后,這名學生比之前開朗了許多,回答問題積極了,組織能力也增強了,整個人看起來充滿了自信。
(三)在活動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結合。
如今,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教師開展教學的形式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以活動、游戲等方式展開。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動,讓他們分別扮演交警、環衛工人,甚至是教師的角色。通過角色的'互換,讓學生們體會到每個崗位都對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學會尊重他人,并明確自身以后的發展方向。在活動中,學生們體會到了交警叔叔的不易,環衛工人的偉大,從心底里表達出了對他們的致敬,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們紛紛表示以后不會再亂扔垃圾、無視紅綠燈了,也學會尊重教師了。
(四)利用心理繪畫日記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開展形式還需進一步多樣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心理繪畫日記對兩項工作的展開和結合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所謂心理繪畫日記就是讓學生將所思所想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美好。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例如花壇中的花草開始發芽了、開花了,讓學生觀察花草的成長過程并用心理繪畫日記記錄下來,在課上,讓學生將自己的繪畫日記展示并加以說明,說一說自己在整個觀察過程中有了哪些感悟,以實現從觀察、繪畫到體悟生活的過渡。對于表達內容積極、優秀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將繪畫時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并上交,教師以評語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的開展方式有許多,而僅僅掌握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發揮作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但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教師要認識到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緊密聯系,科學合理地將二者有機結合,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為學生走向社會后獲得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素質和品質基礎。
參考文獻
[1]高霞.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2014,(12).
[2]孫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經驗分析[J].北方文學,2016,(03):186.
[3]趙廣,汪振德.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17.
[4]溫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德育教育的時效性[J].科教文匯,2011,(29):199.
[5]齊愛軍.新時期德育教育創新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7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其心理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美術可以幫助學生凈化心靈、調節自我、克服脆弱或自卑的心理,增強其自信心,矯正孤獨或封閉的心理。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凈化心靈;增強信心;矯正心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改革,一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導致部分小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目前,一些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低、思維貧乏、缺乏決斷能力、缺乏觀察力、缺乏表達力等。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與計劃,有組織、有方法地對受教育者施以多方面影響的教育活動。在實施過程中,美術教育不僅能滿足人們經濟和文化方面的需要,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學者尹少淳認為,強調過程和娛樂性的美術活動,有助于幫助學生恢復信心,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可以調節學生心理
美術欣賞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欣賞美術作品是美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入侵開了門戶!
、俟P者曾經研究過一堂美術欣賞課。在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筆者對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這幅名畫,你有什么樣的感覺?”有的學生說:“文化課學習讓內心煩躁不安,可在《蒙娜麗莎》面前似乎可以忘記時間,可以一動不動地一直注視下去!庇械膶W生說:“感覺她的眼睛是會動的,不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她似乎都在看著你、關注著你,她的身體也會跟著眼神轉向你!庇械膶W生說:“《蒙娜麗莎》讓人感覺舒適,似乎忘卻了一切的壓力和煩惱,心里只有這張畫,眼里只有她和她的微笑!边有的學生說:“蒙娜麗莎就像現實生活中的人,可以與她說話、聊天,而且她好像明白我的內心,使我的內心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薄睹赡塞惿返奈⑿κ钦鎸嵉、迷人的,讓人感到心靈的凈化,如沐春風。學生在欣賞時雖然心境不同,但得到的都是相似的平靜感和凈化感。在欣賞作品時,色彩影響著人的心理,它能使人產生輕松、緊張、煩躁、興奮、安定等心理。正如柏拉圖在談到藝術對人們的心靈凈化作用時所說的那樣:“我們應該尋找一些有本領的.藝術家,把自然的優美方面描繪出來,使我們的青年們像住在風和日暖的地帶一樣,四周一切都對健康有益,天天耳聞目染于優美的作品,像從一種清幽境界呼吸一陣清風,來呼吸它們的好影響……”
、谟纱丝梢姡W美術欣賞教學在調節學生心理、營造和諧心態、凈化心靈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小學美術作業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信
小學美術教學的整個作業過程都處于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狀態下,是幫助學生克服脆弱心理、自卑心理,增強其自信心的重要過程。美術作業是學生悉心創作的勞動成果。在作業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材料的準備、理論的理解等。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解決困難的決心和信心。在作業過程中,學生還會出現某些問題:有的學生缺乏自信,常常根據教師的講解、演示亦步亦趨;有的學生草草完工、應付了事;有的學生垂頭喪氣地坐在座位上,感到無從下手;有的學生的作品構思與別人雷同;有的學生的作品畫面單調、空洞……針對他們遇到的困難與存在的某些心理障礙,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指導、啟發學生,使其始終覺得“我可以、我行”。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應給予正確的引導,活躍其思維,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大膽想象,充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增強其成功感,進而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小學美術活動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
美術活動是指課堂教學場所以外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室外(校園里)、學校外(美術館、博物館、文化古跡、鄉村等),主要有美展、競賽、講座、墻報、課外興趣小組、校園美化等形式。美術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它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的活動,以自愿與鼓勵為原則,具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這些美術活動,教師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加學生交往、協作的機會,對矯正、克服學生的孤獨心理、封閉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在學生心理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學日益顯示出其教育功能的特殊性,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功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葉奕乾,祝蓓里,譚和平.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李勇.美術教育學.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8
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么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于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我來談談開展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ㄒ唬⿲W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聯合居委會等社區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ǘ┬W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尊重學生!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不可有私心。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教師要講誠信。“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粦辛藢W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發現并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贊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ㄋ模┙熒g,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9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住、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中國夢未來實現音的素質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已成為政府、社會、學校、老師和家長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第一,厭學問題小學生學習壓力大,作業負擔重,課外作業量普遍高于國家教委規定的標準,這t現象在農村小學更加嚴重很多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仍然把考大學當做是子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一條重要出路許多城市學生家長還給子女幵“小灶”,導致小學生學習時間過長,休息時間不夠,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有的小學生放學之后還要參加特長班小學生學習壓力大,會產生惡心、嘔吐等生理反應,會有抑郁、不自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極心理現象,嚴重的導致厭學、逃學甚至輟學。
第二,性格問題小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快速時期,良好的性格養成對于他們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小學生自身經歷、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身上存在著一些性格缺陷諸如“虎媽”“鷹爸”這種強勢的家長容易給子女一種壓抑感,久而久之造成子女性格懦弱膽怯,沒有主見甚至抑郁家長對子女過度溺愛,容易導致子女沒有自主性,對家長嚴重依賴,成為“奶嘴男”或“奶嘴女”,難以適應外部新環境調查表明:固執、任性(15.5%),依賴他人(12.4%),容易發火(12.4%),膽怯、害羞(10.3%),遇事猶豫不決。
第三,人際交住障礙孩子被家長過度溺愛,是家里的小皇帝,普遍存在著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的特點以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去對待他人,容易發生矛盾和沖突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極度缺乏自信心,致使小學生難以與人正常交住第四,焦慮現象考試住住容易導致小學生產生焦慮情緒面對考試,低年級的小學生會緊張壓抑,高年級的學生因面臨的壓力更大,因此對考試的擔憂更加明顯,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出汗和失眠等癥狀。
二、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第一,身心發育失衡小學生處于生理發育急劇變化的時期,他們社會閱歷少,知識和經驗貧乏,在認識、理解、思維等方面還不成熟甚至很幼稚這種生心發育失衡導致小學生出現許多疑惑和迷茫,更有甚音會產生心理障礙和嚴重的心理問題。
第二,家庭教育失當有的家長視子女為掌上明珠,對子女關懷備至,結果保護過度,使子女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對家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宛如“小皇帝”一般當他們走出家門與他人交住,很容易遇到挫折,產生挫敗感,甚至產生心理問題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法,對子女過于嚴厲,甚至打罵和體罰子女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存在謾罵、諷剌侮辱的教育方法,傷害了子女的自尊心,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嚴重心理問題。
第三,學校教育失誤學校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過分重視升學率,重智力輕德育,重成績輕能力,導致對學生的評價“唯成績論”部分教師一味地給小學生施加壓力要成績要名次,導致小學生不堪重負產生諸多心理問題。
三、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第一,家長要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不少家長對心理問題認識不科學甚至存在偏見,談“心理問題”色變他們存在認識的誤區,把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混為一談家長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多關注子女的生活和學習,高度重視對孩子的心理輔導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系,注意傾聽子女的心畝,及時發現子女的心理問題,促進子女健康茁壯成長。
第二,學校要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摒棄應試教育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人為本,科學辦學學校組織學生經常聽一些小學生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小學生學會傾訴以排解不良情緒學校要建立心理咨詢中心,設立心理問題信箱,及時解答學生心理疑問幵設心理知識宣傳畫廊,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和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加強校醫合作,定期邀請醫院心理醫生來校培訓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心理健康定期篩查制度,及時發現和治療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成立小學生互助小組,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回歸溫暖大家庭,感受健康生活幵展校園文化活動,以游戲的形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小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健康心態。
第三,社會要開展心理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分為三大類型,即發展型、預防型和治療型發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對的是部分在學習、心理及生活上有潛在的或可能發生不適應問題的學生治療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對的是在心理、學習、社會適應方面產生重大問題或不正常狀態,或性格出現偏差,非常需要心理指導的特定學生心理健康事關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事關中國夢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為小學生的成長營造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氛圍,塑造小學生樂觀、向上、陽光、開朗的心理品質。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0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存在問題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小學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小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二)在輔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學校教育,認為小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小學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學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為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小學生成長。其實,這樣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存在錯誤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小學里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為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閑置的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小學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建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小學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小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小學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要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小學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并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三、結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海寧.小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分析[J].科技展望,2014年第17期.
[2]董靖平.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4年第14期.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1
一、校園文化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遺傳占有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習得。班級同學每天的行為表現會在不知不覺中相互產生影響,特別是優良意志品質的陶冶。調查發現:約45%的學生會在有心事時找同學傾訴,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學會找信得過的同學傾訴,這不僅有益與我們心理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助于同學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和維持。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
1、校方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加強小學生校園文化建設
校方在小學生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中國學校是由學校建立并實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細致的搞好小學生的校園文化,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須積極努力,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去。
1.1完善校園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構造美麗校園文化氛圍。美好校園文化的建設離不開校園基礎設施和物質環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適的校園環境更能讓學生有“家”的溫馨感覺,校園文化建設才更能得到學生的重視和支持,才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室里、走廊上,懸掛學生的優秀作品,可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張貼有關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等的格言警句,可促進學生樹立道德及責任意識。
1.2繼續改進和完善校園各項規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設上,我們要以不帶有約束性的正面引導為主要手段,但還要制定各種制度來規范學生行為。首先,《小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生學籍管理規定》這樣的基礎規范要緊跟實際進行動態修訂,其次,要制定更加詳細和實際操作性更強的標準,促使學生行為主動化和自律化。并且要不斷對這些制度進行反思,及時的修訂完善,讓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有效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2、學生自身和教師應做的努力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設小學生校園文化必須要充分發揮小學生自身的能動作用,同時班級的干部要發揮帶頭模范作用。
2.1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創造良好物質環境。良好的精神面貌離不開清潔舒適的自然環境,在舒心的環境中,小學生的精力會更加充沛,行為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從而促進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因此,應提高學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努力營造干凈、舒適的校園環境。
2.2充分發揮學生楷模帶頭作用
學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園文化和校園價值觀,他們為其他學生提供可資借鑒的成功范本,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同時,他們也是學生與學校情感溝通的中介橋梁,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找到行動的抓手,規范自我言行,強化自身價值觀,體現良好的`學校精神風貌。
2.3努力發揮教師的作用
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師擔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務,教師在學生面前的言行均會影響小學生行為價值觀的確立,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2.4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
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有效將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為一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真善美,通過活動,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從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長。要注意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和創新性,要能滿足不同特點學生各方面發展的需求。
3、結語
總之,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培養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并且當前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還需要更多的人不斷地在實踐中發現探索,才能總結出更好的建設校園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的形成。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2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啦啦操,通常稱為“拉拉隊運動或啦啦舞”,其英文名稱為“cheerleading”。它是一項集競技性、藝術性、觀賞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新興運動項目。啦啦操是在音樂的襯托下,通過運動員完成高超的啦啦隊特殊運動技巧,并結合各種舞蹈動作,展現青春活力,體現團隊凝聚力,追求最高團隊榮譽,其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親睞。啦啦操運動自傳入我國后,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在中國體育總局體操中心的引領與大力推廣下,啦啦操成為時尚、健康、快樂的現代大眾健身項目的代表之一,其具備的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感染力、號召力以及競技性,符合現代小學生的審美需求,且啦啦操運動與中國教育部門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體現學生的青春活力,磨煉其堅毅的意志品質,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因此,研究花球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能夠豐富小學花球舞蹈啦啦操理論研究內容,提高學校啦啦操技術技能水平,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啦啦操的鍛煉價值,有助于啦啦操運動在小學更好地普及與開展,并可形成學校特色文化項目,為其他中小學啦啦操隊伍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無錫市××學校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無錫市××學校是一所新開辦的公辦學校,自2014年9月開辦以來,一直在摸索與嘗試,具有校園特色的體育項目。學校體育項目從枯燥乏味的廣播操發展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武術操,現在又有了新引入的啦啦操,體育課、大課間、課外活動以及啦啦操訓練使校園風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一改懶洋洋的`運動態度,他們現在一聽到音樂就活力四射,花球啦啦操的引入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經過短短一個多月的推廣與訓練后,學生發生了從零基礎到問鼎2014年12月份的全國啦啦操冠軍賽校園花球示范套路冠軍的巨大變化,活躍了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的確定指明了方向。
本文采用實驗研究法,研究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實驗組學生參加啦啦操訓練,控制組學生不參加啦啦操訓練。實驗周期為一年。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自我認知的影響
在學生啦啦操訓練過程中,每個動作與配合都要求有美的展現—動作美、姿態美、線條美,這樣有利于學生良好身體形態的塑造以及自信心的培養。啦啦操所特有的積極向上、振奮人心的激情口號,使學生在啦啦操運動中盡情釋放壓力與表現,培養自信。啦啦操需要極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學生在訓練中,更清楚地明白一人之力微不足道,全體隊員之間的完美、默契配合才有更大的爆發力。然而,不參加啦啦操訓練的學生,他們在動作技術上對自己的要求較低,認為學會動作就已經學會了,對動作的發力與控制的認識,以及對團隊協作能力的認知存在誤區。因此,啦啦操運動員比一般學生能更客觀、更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他們在欣賞自己的同時也欣賞他人。進行啦啦操訓練能讓學生不斷完善與提高認知能力。
2、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團隊精神是啦啦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需要運動員之間協調配合,完成口號、配合動作以及隊形的變換等,營造彼此信任的團隊氛圍,提高團隊凝聚力,激勵隊員的斗志。在啦啦操訓練中,既強調團隊完成動作的高度一致性,也注重個體能力發展。為了提高學生動作的一致性,在啦啦操訓練中,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貫穿整個訓練過程。交流從團隊建設出發,對于難以記憶的動作或隊形,大家往往表現出更強的團結合作能力,以使大家能夠動作統一,有鮮明的層次變化等。配合技巧是啦啦操的特色,很多配合難度都需要大家相互信任與齊心協力,在訓練中,團結協作配合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展,同時小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也能得到極好的促進。
3、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社會適應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啦啦操也在不斷翻新,啦啦操動作的編排、難度的大小、音樂的選擇、隊形的變化也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生活化。從全國第一套啦啦操規定套路的編排到全國第三套啦啦操規定套路的發行,舞蹈與音樂越來越國際化、多元化,越來越能讓運動員產生共鳴,這比其他項目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沖擊力,學生通過啦啦操的訓練,更能融入多元的社會環境,進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啦啦操能夠強身健體,提高學生心肺、耐力、柔韌、力量、團結協作等各項身體素質。另外,啦啦操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增強大家相互協作的能力,提高學生之間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增進隊員之間的信任感等。當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學生不會因為身體素質不好而感覺難以適應,相反他們會嘗試利用團隊的協作能力來將難題解決。經過啦啦操訓練的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往往比沒參加訓練的學生強。
4、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意志行為的影響
啦啦操訓練往往因為動作難度大、花樣多、節奏快而使身體負荷加大。在這種大負荷下訓練的學生要比一般學生更能吃苦、更加堅毅。尤其是參加比賽的學生,更能理解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步的道理。學校啦啦隊的孩子不僅在啦啦操方面表現突出,而且在學業成績中也名列前茅,在游泳、跑步、舞蹈、演講等比賽和活動中,都能體現啦啦操積極向上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即便面臨各種壓力、挫折、失敗甚至打擊,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能更勇敢堅強地面對,能更積極自信地迎接挑戰。
5、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生活態度的影響
舞蹈啦啦操剛柔并濟、激情四射、奔放灑脫,是一種典型的青春文化,傳遞著人們對青春生命的渴望,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習壓力大、家長期望值高和運動不足的學生,通過啦啦操訓練中肢體語言與富有節奏感音樂的結合,能讓學生釋放出那些負面壓力,有利于學生心情的放松,讓他們放下心理包袱,走出室外,以積極心態迎接生活。參加啦啦操訓練,通過各類啦啦操比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讓他們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從而學會生活,享受生活。
綜上所述,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啦啦操訓練能使學生產生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對鍛煉學生健全的意志行為、平衡學生的生活態度具有積極的影響。啦啦操運動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其可作為學校的特色體育文化,在中小學范圍內廣泛開展。
啦啦操雖然很受學生喜愛,但由于啦啦操師資力量薄弱,所以很多學校尚未開展,學生也從未了解和學習過啦啦操。學校領導應對學校體育項目的開展有長期有效的規劃,應督促體育教師進行啦啦操教學,鼓勵體育教師定期參加教學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其他任課教師也應積極配合,促使啦啦操能夠長期有效地發展。同時,教育部門應加大對啦啦操的支持與推廣力度,給學校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教材,以促進啦啦操更好地開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3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教育是至為重要的環節,以課堂為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精心呵護,避開心理受到傷害,從多角度把握學生心理,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環境;學生心理;溝通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進步的階梯。在實施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賴、壓力等等,這些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各種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覺察的,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常常就出現:厭學貪玩,好斗生非;不講誠信,說謊作假;好逸惡勞,浪費無度;不愛公物,是非不分;心胸狹窄,不夠謙讓等現象。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確實。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心靈健康成長
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疏導學生心理必須有一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一)擁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學校環境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令學生身心愉悅、陶冶學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個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如在教室一角放幾盆花草,讓學生趕到舒心怡神;教室的環境布置要注意色彩與內容的相互搭配;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倡導學生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提高。老師要精心組織這樣的學習合作小組,在課外根據學生興趣、能力、學習情況,采取差異互補、自愿結合的原則,組成互助小組,每個人可以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包括學習、生活、興趣、心理、情感等,讓大家共同討論,提出自己的解釋。另外,建立優生和后進生“一幫一”的學習組織活動,老師鼓勵督促,推動后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
(二)擁有和諧樂觀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培養孩子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品質興趣的重要的場所。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動物,孩子又最善于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義具有強大的干擾力。不良和錯誤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概不知,對孩子的優良表現從來不聞不問,但對待孩子的錯誤,卻非常在意,毆打起孩子毫不含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對學習興趣不高,并經常與周圍的人發生矛盾。所以,學校要通過開辦家長會、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會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向家長宣傳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要讓家長明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單方面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全面、長效的過程,效力有時候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疇。大多數家長都接受過初中以上教育,普遍思想開拓,接受信息快捷,他們更善于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學校引導,教師引導,家長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家長如何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呵護學生的心靈成長:要讓家長樹立一個教育信念:呵護孩子的心靈,培育孩子心靈的成長比讀書考試更重要。老師要主動積極的聯系家長,相互密切配合,做好訓誡與勉勵雙管齊下的教育,不能學生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在家里又受到家長變本加厲的批評,傷害孩子的心靈,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批評后,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化解心理的憂慮,分析老師批評的原因,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缺點,樂觀面對老師的批評,讓他們覺得家庭是溫暖的,父母的懷抱是溫馨的。老師和家長要把握好批評與鼓勵寬容的尺度,不能過分嚴厲,也不能過分寬容。健康陽光樂觀的性格不可能在訓斥與溺愛中形成,適度的批評和表揚比嚴厲的處罰或物質的獎勵更能有效促成孩子優良品性的形成,表揚孩子與約束批評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批評與鼓勵并行是奠定孩子愉悅人生的基礎。
2.家長必須認真傾聽孩子的訴求:家長要以平等和關愛的姿態和孩子對話,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要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疏導。特別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和孩子多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家長不能以任何理由忽略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和孩子感情、思想的交流,尤其父親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和孩子一起游樂,一起學習,一起散步鍛煉,關心他們的關注的問題,及時引導他們的情感和認識,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正確引導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人都是社會的個體,在引導孩子接近自然陶冶淳樸性情,關愛自然生態的同時,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服務意識與合作協作的意識,比如夏令營,比如社區公益活動,比如校與校之間的聯誼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等,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培養孩子的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楷模形象?
小學生最善于模仿,善于崇拜,在他們心靈中教師的形象是偉大的.,在他們看來老師是慈愛、知識、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師的一言一行就是社會的最高標準,是他們仿效學習的楷模。小學生會在某些行為發生的第一時間。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衣著整潔,精神振作;語言要親切、自然,可以批評,但不能辱罵;行為要熱情大方,經常關愛幫助學生,不體罰學生,為學生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環境和氛圍。
(一)對待學生要真誠平等
一切傷害莫過于心靈傷害,尤其老師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巨大。一旦學生的心理上經常受到老師或同學的傷害,他們就容易走向極端,會變得冷漠孤僻偏執,處理關系容易沖動,偏離理性軌道,容易產生攻擊性、報復性、破壞性等,以此發泄心理受到傷害的不滿。為了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要以平等真誠的姿態對待學生的失誤,盡量減少對學生心理的傷害。遇到問題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深思,認真傾聽學生的訴求,仔細觀察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尋找與學生溝通的話題,在溝通中尋找學生發展的基石。
(二)讓嫉妒心理遠離學生
對學生來說,嫉妒心理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同班同學之間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嫉妒引起的。例如:別人的分數高了,就說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師提前輔導過等,這就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大家都想躲開他,不愿與他交往,逐漸被孤立。又如因嫉妒他人成績而“打小報告”,散布謠言,從而給自己造成不良的影響,導致人際關系氛圍不好,于是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班上打架斗毆,淪落為問題生等。因此,教師要及時適時地幫助他們。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機會,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定位。教育學生要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發現并開拓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開創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要轉移學生的嫉妒心理。小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出現學習差距引起的,如果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差距產生原因,發掘彌補差距的動力,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積極努力的精神,每個階段給自己確定一個奮斗目標,不斷奮進,隨著學習進步,嫉妒心理也會慢慢弱化,逐漸消失。
(三)多角度引導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引導,為人師者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要能夠從多方面去把握學生,從多角度去引導學生。對“管不了的學生”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解決。
1、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懲罰批評容易使人產生人格、自尊受到損害的自覺心理,為了獲取人格的尊重,人們常常會采取對抗的方式反對處罰批評。小學階段的學生發展成搗亂生,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老師過度處罰批評,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造成的。所以,老師對待“管不了的學生”應該首先要從尊重他們人格的角度入手,發現其優點和長處,創造適宜其展示自我優點的平臺,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對他寄予的厚望,體會成功的幸福,促進其進步。
2、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對于上課學習不投入,愛做小動作甚至打架爆粗的學生,教師一味采取批評的方式有時候會產生較好的效果,但如果面對學生不同的問題教育的方式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師生都會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師不妨根據他的情況,找出深層原因,分析原因,從尊重關心的角度,從幫助尋找學習策略的角度入手,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不斷的給予正面的激勵,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他提高學習熱情,樹立自信,讓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慢慢樹立自己是個成功者的意識,這樣慢慢會步入學習的正軌。
3、要學會保護學生隱私。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要對測試的真實、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老師要正確認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應努力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創設更好的校園、班級、家庭等外在環境,合理運用教材內容、和諧師生關系,重視精神環境的建設。大數據時代的基層教育,對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結合的教育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時,應盡量做到家校結合、師生結合、家長和老師結合,巧妙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預,尋求最適合學生個體教育的方法與手段,盡可能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今后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許會采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這有待教育專家和基層教師進一步學習研究;鶎咏處煈摬粩嗟丶訌娮陨淼男睦斫】凳崂恚岣咦陨硇睦硭刭|,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陽光的發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4
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和xx現象日益橫行,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的寵愛、社會的寵愛等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其中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痹谟绊懞⒆映砷L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為此,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常識尤為關鍵。
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般情況下,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學校教育則是有意識、有計劃的。教學著重學生智能的發展,如果忽視了教學心理衛生,學生智能發展不但受到影響,其身心健康也會受到損害,僅就負擔過重而言,引起的學生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后者。長期疲勞就會造成學生視力減退、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血壓升高、失眠、心情憂郁、情緒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學生精神失常,甚至輕生。學校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日常管理中去。這就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不同的教師所帶的學生也存在不小差異,教師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首先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積極態度(如尊敬、羨慕、信任、贊美等)多于消極態度(如畏懼、懷疑、憎惡、嫉妒等)。教師的心理常態應是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師無論處于何種狀態下,都必須表現出心理狀態的穩定性。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宰相”,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甘當人梯,喜歡學生超過自己。舉止大方,態度端莊,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態度保持均衡,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偏袒、庇護和鄙視、冷淡學生。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師自己也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還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
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說,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5
進而新時期以后,我國社會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雖然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許多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壓力。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是不同的,其中學生階層面臨的壓力更加顯著,學生要面對來自社會、來自家庭、來自同學甚至是來自自已的多重壓力,不僅學業壓力大,而且由于年齡較小,在社會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壓力[1]。因此,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ㄒ唬┬W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
雖然新時期中素質教育開始提出并得到了實施,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師與家長還是片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視。而且雖然我國大部分學校中雖然都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卻沒有設置,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少都是由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來進行教學的,因此就導致本就缺乏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ǘ⿲W生心理健康程度較低
小學雖然是學習的初級階段,但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卻并不輕松,不僅家庭作業繁重,而且在課外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教師與家長都對學生投入了極高的期望。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本就比較低,身心稚嫩,難以適應這種高要求、高強度的學習,因此就逐漸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學生心理十分緊張壓抑。而在目前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卻沒有做到良好的疏導,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壓力難以得到真正的緩解[2]。
二、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ㄒ唬┘訌娕c學生之間的交流
不論在哪一階段的教學中,師生關系一直都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健康成長都十分有利。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真誠的交流,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與關愛,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難題,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泄壓力的地方,讓學生盡快將不良情緒擺脫,為心理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ǘ┘訌妼W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視,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顯,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對于學生來說,真正的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好壞更是影響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對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視,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家里也能按時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家長還要對學生的學生采取鼓勵政策,改變過去片面重視學業成績的觀念,將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發展上,為學生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心理狀態才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3]。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適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課堂中,尊重學生存在的學習差異,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大力表揚,對于存在不足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不斷讓學生樹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4]。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創造一個健康的心理條件。結語綜上可知,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環境之下,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不僅有著新的契機,同時也還會面臨著一些困擾與挑戰。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加快采取措施來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各界也要共同努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潘曉敏,蔡澤玲,潘澤敏.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9:189-190.
[2]李春梅,顏春元,郝仕儒.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7:145.
[3]韋磐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問題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146-148.
[4]梁麗.拉薩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以拉薩市實驗小學為例[J].西藏教育,2012,05:53-54.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6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住、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中國夢未來實現音的素質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已成為政府、社會、學校、老師和家長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第一,厭學問題小學生學習壓力大,作業負擔重,課外作業量普遍高于國家教委規定的標準,這t現象在農村小學更加嚴重很多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仍然把考大學當做是子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一條重要出路許多城市學生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導致小學生學習時間過長,休息時間不夠,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有的小學生放學之后還要參加特長班小學生學習壓力大,會產生惡心、嘔吐等生理反應,會有抑郁、不自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極心理現象,嚴重的導致厭學、逃學甚至輟學。
第二,性格問題小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快速時期,良好的性格養成對于他們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小學生自身經歷、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身上存在著一些性格缺陷諸如“虎媽”“鷹爸”這種強勢的家長容易給子女一種壓抑感,久而久之造成子女性格懦弱膽怯,沒有主見甚至抑郁家長對子女過度溺愛,容易導致子女沒有自主性,對家長嚴重依賴,成為“奶嘴男”或“奶嘴女”,難以適應外部新環境調查表明:固執、任性(15.5%),依賴他人(12.4%),容易發火(12.4%),膽怯、害羞(10.3%),遇事猶豫不決(6.8%)。
第三,人際交住障礙孩子被家長過度溺愛,是家里的小皇帝,普遍存在著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的特點以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去對待他人,容易發生矛盾和沖突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極度缺乏自信心,致使小學生難以與人正常交住。
第四,焦慮現象考試住住容易導致小學生產生焦慮情緒面對考試,低年級的小學生會緊張壓抑,高年級的學生因面臨的壓力更大,因此對考試的擔憂更加明顯,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出汗和失眠等癥狀。
二、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第一,身心發育失衡小學生處于生理發育急劇變化的時期,他們社會閱歷少,知識和經驗貧乏,在認識、理解、思維等方面還不成熟甚至很幼稚這種生心發育失衡導致小學生出現許多疑惑和迷茫,更有甚音會產生心理障礙和嚴重的心理問題。
第二,家庭教育失當有的家長視子女為掌上明珠,對子女關懷備至,結果保護過度,使子女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對家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宛如“小皇帝”一般當他們走出家門與他人交住,很容易遇到挫折,產生挫敗感,甚至產生心理問題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法,對子女過于嚴厲,甚至打罵和體罰子女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存在謾罵、諷剌侮辱的教育方法,傷害了子女的自尊心,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嚴重心理問題。
第三,學校教育失誤學校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過分重視升學率,重智力輕德育,重成績輕能力,導致對學生的評價“唯成績論”部分教師一味地給小學生施加壓力要成績要名次,導致小學生不堪重負產生諸多心理問題。
三、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第一,家長要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不少家長對心理問題認識不科學甚至存在(扁見,談“心理問題”色變他們存在認識的誤區,把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混為一談家長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多關注子女的生活和學習,高度重視對孩子的心理輔導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系,注意傾聽子女的心畝,及時發現子女的心理問題,促進子女健康茁長成長。
第二,學校要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摒棄應試教育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人為本,科學辦學學校組織學生經常聽一些小學生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小學生學會傾訴以排解不良情緒學校要建立心理咨詢中心,設立心理問題信箱,及時解答學生心理疑問幵設心理知識宣傳畫廊,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和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加強校醫合作,定期邀請醫院心理醫生來校培訓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心理健康定期篩查制度,及時發現和治療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成立小學生互助小組,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回歸溫暖大家庭,感受健康生活幵展校園文化活動,以游戲的形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小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健康。
第三,社會要幵展心理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分為三大類型,即發展型、預防型和治療型發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對的是部分在學習、心理及生活上有潛在的或可能發生不適應問題的學生治療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對的是在心理、學習、社會適應方面產生重大問題或不正常狀態,或性格出現偏差,非常需要心理指導的特定學生。
心理健康事關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事關中國夢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為小學生的成長營造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氛圍,塑造小學生樂觀、向上、陽光、開朗的心理品質。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7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我國基礎教育逐漸打破了單一的知識傳遞、能力訓練與文化滲透的模式, 并給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更高的關注, 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爆炸、社會發展多元的背景下, 小學生在心理環境塑造中會受到社會、家庭、網絡、校園暴力等多方面的沖擊, 這對其未來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 深厚的人文價值使得其與心理教育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 應積極面對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結合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做好心理輔導, 以幫助小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關鍵詞:小學; 心理健康; 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極有必要, 對于有效應對當前小學生所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心理問題不可或缺。教師應根據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轉變教育理念, 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確教育目的, 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抓住教育要領, 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要。
一、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自卑、焦慮、抑郁、耐挫力差、以自我為中心, 共情能力不足等種種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小學生在外在行為上表現出孤僻、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暴躁、偷竊、逃學、甚至校園暴力等行為, 這些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通常會被打上“差生”的標簽, 但是“貼標簽”并不能幫助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此, 從心理角度出發, 對小學生的諸多不良行為進行分析, 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了解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 并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更能夠在心理健康發展上給予其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語文是一門蘊含著豐富人文情感的學科, 諸多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感刻畫為我們探索心理問題提供了路徑。在小學階段, 基于課程目標, 許多教師都將語文課程作為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基本學科, 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 讓學生在文字的帶領下認識并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其次, 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 讓學生在文化氛圍的熏陶中, 學會總結、反思, 強化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最后, 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涵, 讓語文學科突破文化知識的限制, 從人文角度實現情感挖掘, 進而拓寬學生的語文視角。那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教師應如何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簡要探析。
(一) 轉變教育理念, 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 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 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首先, 教師應注重師生關系的改善, 傳統教育模式中, 師生關系的隔閡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的心理求助, 更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心理障礙, 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 用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 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給予幫助;其次, 樹立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 從時間上對教育進行重新定義, 明確當前某些不當的教育行為會對學生造成的心理陰影, 并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 構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最后, 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在基本的語文教學素養前提下廣泛涉獵心理學知識, 從而為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準備。
。ǘ 明確教育目的, 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
心理健康問題與個體的思維發展與意志品質塑造密切相關。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的情感資源, 為學生的思維培養與意志品質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 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鍛煉小學生堅強的意志, 結合文學閱讀引導學生正確定位自我價值, 避免因為一時的失敗否定自我, 提高其抗擊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 思維是心理活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 教師應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以促進學生對自我心理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
(三) 抓住教育要領, 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要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對心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 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并在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首先, 教師應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整合語文教學目標, 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智力的發展、文化素養的提升, 更包括心理、情感體驗;其次, 構建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 及時反思自我, 并獲得有效的心理指導, 如在《窗前的氣球》《假如》等課文的閱讀教學中, 教師應通過情境構建,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與他人的關系, 并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最后, 打破單純的語言講解, 將學生帶領到實踐中來, 讓學生在親自動手、認真觀察、合作互動的過程中改善心理環境, 并提高對自我、他人、社會的認識。
總之, 從當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來看, 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峻。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不應該將學生的培養局限在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訓練上, 而是應該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 挖掘學科中的教育資源, 在小學生心理環境構建的初級階段, 引導學生逐漸突破心理困境, 更加從容地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自己, 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亞文.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學周刊, 2016 (7) .
[2]任耀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華夏教師, 2017 (5) .
[3]韓玉雙.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 2014 (S2) .
[4]鄒紫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科學 (教師版) , 2016 (7) .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3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05-30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11-24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薦]07-02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9
如何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23
高校心理健康論文參考文獻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