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量化的論文研究
一、德育量化實施的成效
。ㄒ唬┦沟掠呦颥F實化——從神圣到平凡
筆者認為,導致德育低效的一個原因,與我們長期以來堅持一種脫離生活實際的教育內容及其模式有關。由經濟學的原理我們知道,人們所追求的一切,都與他們的生活利益相關。德育也不例外。無論是教育者或是被教育者,只有當教育成為一種引導受教育者走向生活的工具,比如,與他們自身的成長、成才、就業等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時候,他們才會感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否則,脫離生活現實,學生就會感到這種教育是額外的負擔,沒有必要,甚至有時還會造成厭煩和抵觸情緒。尤其是高校大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將德育工作與其成才、就業掛鉤,是至關重要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為之。這樣有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學生德育的建設。
(二)使德育走向具體化——從理論到實踐
德育量化卡的實施,使得德育不再淪為機械而枯燥的教條,從文縐縐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休的實施條例,方案明確,實踐性與可操性強。從學生碰到的小事抓起,在關心班級、遵守紀律、遵守公共秩序、講究衛生、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等事做起,使學生人人參與,抓自我管理,促行為養成。持之以恒地從細微處要求,從小事做起,定能達到“促思想、曉其理、激其情、導其行”的教育效果。學生可以從生活上的小事來分析自己的道德狀況,從成績的高低來衡量自身的道德水平,從而不斷地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道德素質,而無須死記硬背那些條條框框且生硬難懂的理論綱要。
。ㄈ┦沟掠呦蛑黧w化——從被動到主動
實行德育量化卡,對學生個人德育時時有評分、日日有檢查、周周有公布、月月有匯總材料與評比表彰,形成了人人不甘落后,個個爭當先進的良好機制。對學生的各種行為進行量化加減分,它可全面及時地反映了學生的表現,是鑒定學生行為的一面鏡子,因此,德育量化成績及每次班情公布成了班上學生課余飯后“照鏡子、洗污點”自我教育的憑據,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不斷地發現缺點并改正錯誤,自覺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而且,德育量化的實施也成為衡量老師教育效果的一把尺子,及家長了解自己子女成長的.一個窗口,這也大大加強了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督促,從而增強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辨別是非能力,有助于德育素質的提高。
。ㄋ模┦沟掠饬孔呦蚬交獜闹饔^到客觀
過去,品德綜合分的評定常帶有印象分的色彩,采用量化的管理模式,學生表現通過數據一目了然,避免了老師憑個人印象出現的偏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為德育工作找到了新的載體,有位學生這樣說:“這德育分既是約束,又是激勵,而且新學年可以重新開始計分,這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平等的!”
二、實施德育量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實施德育量化對創建一個安定穩定的學習、生活環境,保護每位學生的正當合法權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每位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知書達禮的一代新人,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的措施難免會有一些不足之處,德育量化在實施過程中也同樣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一)德育量化的物化功能是建立在德育內容流俗的基礎上。用數字來量化課堂紀律、出勤的情況、參與班級活動的態度和次數……學生有掙不完的各種分數,也要時時的'提心吊膽被扣分,如此“德育量化”難以真正反映出一個學;虬嗉壍牡掠,而且往往會引誘、助長學生弄虛作假。為了加更多的分數才去做,沒有加分就連理都不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問清是否有加分,這樣會導致量化的結果走向庸俗化,德育效果被簡單枯燥的數字左右,很難全面而科學的衡量。
。ǘ┑掠楦须y以產生。德育量化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的同樣是既定的規范,同樣只需學生的“接受”。可以說,德育的量化是以“禁止”、“防堵”為立足點的,在此過程中,它注重的是外在的行為效果,而忽視了行為的動機意識和生命本身的內心需要,忽視對學生的引導或為學生提供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境和機會。
固然,師生之間管理與被管理、教學與被教學的關系是一種客觀存在,但這決不應該是師生之間惟一的關系。如果在學生心目中,老師只是威嚴的長官,僅是加減分的判筆,而在教師眼里,學生不過是順從的臣民,分數的奴隸,那么,所謂的德育情感就很難產生。如果“我說你服”、“我打你痛”、“我管你從”、“你干活我加分”、“你違紀我扣分”等舊德育觀念在師生頭腦中根深蒂固,那么必定會使學生在改變社會規范、構建新的世界觀時斂其行、慎其言、弱其欲,以致于最終被“改造”、“訓練”成“順從的一代”,這樣很難與寫在德育大綱中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德育目標發生密切聯系,也使它們成為同一范疇內的兩種孤立的存在。
。ㄈ⿲⒁磺蟹爆嵉慕逃袨楹褪侄魏唵位。俗話說“響鼓不用重捶”,一些老師對德育量化卡使用不當,一味的“揮棍或揮拳”,用分數壓人,卻沒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無法產生德威并施的效果,使學生只看到教師“殘忍”的一面,認為這老師只會扣分,不懂給予機會,久而久之會產生極大的抵觸甚至怨恨的情緒,或者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干脆變成“破鼓”,以后任你怎樣使勁敲也悶聲不響。
三、探索克服“德育量化”缺陷的補充措施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德育量化實施辦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本文針對上述的幾點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個人的想法,希望對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有些許的幫助。
在進行德育量化實施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倫理道德原則與信仰追求的教育。德育量化只是以一些瑣碎的行為規范、訓練為計量考核的標準,可以量化的'內容只能徘徊于德育目標的最低限度,使我們的德育因此拘泥于日常行為規范的傳授,甚至等同于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至于在日常行為規范之上或之內的東西是什么,我們的德育幾乎不加考慮。因而建議學校多舉辦一些德育活動,如作道德報告、開主題班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等,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增強學生道德意識,塑造道德新形象。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就不會單純為了分數而學習、生活了。他們的境界將會更高,目標將會更遠,從而克服了德育庸俗化的傾向。
學校德育工作必須把握整體性觀念,形成黨政工團各組織齊抓共管、銳使德智體美勞相互滲透的整體觀念,抓好校風建設,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以法治校、從而使學校為培養學生道德發揮積極作用。
社會主義德育的力量在于誠實與真情。在德育過程中,真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者的誠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誠只有用真誠來喚起,信念只能靠信念來鑄造!”必須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來培養品格誠實的人,而不能“其身不正,偏要正人;己所不欲,硬施于人;為迎接上級檢查,不惜弄虛作假;只講形式的轟轟烈烈,不管內容的扎扎實實……”或者,單純用分數壓學生,不顧學生的反應與成效。教師的真誠付出,無形當中會形成一種強大的威懾力,讓學生敬佩,并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將良好的道德規范化為自覺行為。
量德育效果,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既要看短期效果,也要看長遠效應;既要看學生一時的表現,也應看學一生一世的行為;既要有學在校時的表現記載,也要有學生離校后的跟蹤調查……因此學生的道德教育必須與家庭、社會相結合,建立和健全公德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齊抓共管,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如加強家校聯系,建立《家校聯系卡》,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起到約束和自我教育作用。在這一點上,千萬不能搞形式,敷衍了事。
另外,為了取得社會支持,可開展“警校掛鉤、共建文明!被顒;各有關職能部門,也要把學生道德教育作為本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提高認識;還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輿論作用,通過大眾媒體大力宣傳道德高尚的先進事跡,抨擊和抵制違背道德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建立以遵守公德為榮、破壞公德為恥的輿論導向,逐步營造一個維護和遵守社會道德的良好氛圍。從而使學生道德教育達到整體化、網絡化,形成全社會對學生道德教育齊抓共管的局面。
【德育量化的論文研究】相關文章:
量化考核會計基礎的研究分析論文03-16
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研究論文03-13
試析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03-27
美術教育與學校德育融合實踐研究論文03-13
西方德育理論研究的特征論文參考文獻11-23
中職德育環境研究11-19
談中職學校學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考量11-19
論文研究方法11-30
最新德育論文01-01
最新的德育論文03-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