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經貿英語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經貿英語;課程改革;實踐教學
論文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經貿英語作為結合了英語專業語言優勢和國際貿易知識技能的專業在很多高校開設出來。本文聯系教學實踐,介紹了我國經貿英語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從分析現存的問題多與實踐能力培養相關入手,提出了對于實踐教學環節應予以重視的觀點,并針對問題給出了個人的建議和對策。
一、引言
為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出口行業迅速發展的國情和實現高等教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國的許多高校紛紛開設了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專業和課程。為了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許多傳統專業也逐步向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方向靠攏,這都反映出我國經濟領域的發展對教育事業的深遠影響。其中特別是將英語專業與國際貿易相結合的經貿英語專業,它即保留了英語專業對于語言能力的重點培養,又復合了經濟學領域的熱點學科國際貿易,并且滿足了這一領域大量的人才就業需求,順應了社會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一出現就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為了提高經貿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優化其課程設置,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總結并對其進行改革。由于經貿英語專業與傳統專業的課程相比,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其特色,這些特點也就決定了經貿英語的實踐教學必須與經貿實踐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然而,做到這一點將面臨諸多困難。
二、經貿英語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
。ㄒ唬┱n程設置整體化
課程設置的整體化是指依據一定的規律對課程做出科學、合理的組織與安排,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按照培養目標選擇出來的課程,不應是零散的、互不關聯的內容的堆砌,而應是一個富有內在聯系的有機體。課程的層次和性質,課程的門數和學時,課程的先行與后續,都必須在課程安排中考慮進去。這樣一來,才能形成教學計劃的整體統一性和課程的有機聯系性,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才具有連貫性和統一性。 對于經貿英語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充分考慮到語言學與經濟學兩個學科的特點,既要注意前后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又要符合專業的培養目標,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之上,突出經貿英語專業的實踐性,并積極引導學生在寬厚的學科基礎之上對相關學科的思想及知識有一定的興趣和了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
。ǘ┱n程內容國際化
1994年初,國家教育部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對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評估,此舉大力推動了高校課程內容的進步和改革。而課程內容更新的主要載體是教材的更新,課程內容更新的本質則是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國際化和多元化。由于全球范圍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高速流通,知識的更新周期也隨之縮短,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安排和教材的選擇過程中,需要及時地比照現實,剔除已經過時或者陳舊的知識。
經貿英語的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進出口業務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國際貿易行業內部也對許多的規則進行了新的修訂和解釋,同時,語言作為一種鮮活的文化載體和交流方式,隨著人們對于跨文化知識的逐步深入了解,每一天都有新的元素補充進來。很多高校的經貿英語專業因此在開設類似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禮儀等課程的時候往往希望與國際接軌,與現實接軌,紛紛選擇原版引進教材,希望學生具有國際思維和國際視野,更好地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
。ㄈ⿲W生地位主體化
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教育理論界一直以來關注的熱點。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自開始以來就提倡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用以替代的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鼓勵自主學習模式的創新。
在經貿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學生地位主體化的進程仍然在進行之中,特別是在一些實際操作性較強(口語等)的課程中,教師多以課堂練習和活動來進行教學。同時,經貿英語也引入西方的案例教學,通過國際貿易領域的典型事例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加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三、存在的問題
。ㄒ唬┹斎胝n程與輸出課程比例失調
判斷一個人是否掌握某種語言,要看他是否掌握了這種語言的四種基本技能:聽、讀、說、寫。聽和讀是獲得語言的技能,即輸入。說和寫是生產語言的技能,即輸出。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輸入假設”理論認為人們習得語言方式只有一種,即接受“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它強調語言輸入的意義必須為習得者所理解,但同時Krashen也認為隨著練習和應用時間的遞加,語言習得者流暢的口頭表達能力會自然出現。針對這一觀點,也有其他學者持不同觀點并認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輸入外,學習者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的語言,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流利、類似母語者的水平”,因此語言的輸出也同樣重要。
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不難發現,輸入與輸出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輸入是關鍵和前提,輸出是保證,但輸入不可能自發轉化成輸出。這是因為輸入只有經過學生理解吸收即實現由input向intake的轉化,并伴有學習者的實踐和輸出,知識才能為學習者真正掌握。那么如何處理好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和關系,如何提高輸入和輸出的質量對語言習得的效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眾所周知,經貿英語專業以培養既精通外語又有經貿知識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外語人才為目標,從專業課程設置的角度看,要實現這一目標,輸出課程應該在總課時中占到一定的比重,來保障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目前經貿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是輸入課程在教學中仍占據中心地位,如口語、寫作、口譯等輸出課程的學分在整個專業課程中所占比例不到30%。弱化輸出課程的做法無疑有悖于語言學習的實質和英語教學的宗旨,其后果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對于經貿英語這種對于語言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學生原本的英語薄弱環節如聽力、口語等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閱讀這一自初高中起就是重點的課程,到了大學階段更是以精讀、泛讀、報刊閱讀等多樣的形式出現,發展勢頭有增無減。(楊莉 司顯柱,2003)因此,盡管輸入課程的學習耗費時間不少,但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卻未見相應地提高。
。ǘ┬扰囵B與社會需求脫節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和職業要求的不斷提高,高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也越來越明確,能夠培養出掌握一定基本知識、適應崗位職業要求、能夠較快勝任相關工作、適合社會發展的畢業生成為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初衷。然而,在多數高校所進行的經貿英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這一點并沒有在課堂上得到體現,教師不清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及他們未來工作中需要什么樣的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教學往往具有盲目性。其結果是使得經貿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相對于國際貿易等專業畢業生而言,只是占有名稱上得優勢,而并不具備實際的競爭力。特別是最近幾年,對于進行純粹或偏理論性研究學科的需求量急劇減少,而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夠較快進入工作狀態的畢業生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一特點也突出反映在經貿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過程之中,“語言學與基礎英語功底不錯,在經貿理論方面也有了解,卻偏偏在經貿實踐方面只略知皮毛,還不能夠馬上進入工作狀態。”這是許多希望招聘到理想經貿英語專業畢業生的企業的感受。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式以填鴨式為主,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不多,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其結果是,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不少經濟和外貿知識,但是缺乏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能力。
。ㄈ 校外實踐實訓流于形式
在近幾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實踐教學的建設和實施是評估的一個重要觀測點,因此,絕大多數高校都與校外的企業之間形成了合作關系,對于經貿英語專業而言,可以安排學生到校外企業去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進一步熟悉進出口貿易的基本流程、對相關職業崗位增加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等等。但是,一方面由于參加校外實訓的學生一般來說都不具備熟練實際操作的能力,企業方出于成本利潤的角度考慮而不可能大量投入培訓,另一方面,企業無法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安排來調整自身的經營管理計劃滿足實訓要求,因此使得校外實訓往往流于形式,學生也只不過是到這些企業進行參觀考察等。
四、建議與對策
(一) 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輸出,突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
在西方英、美等國家的教育機構,學生的平時表現已占到總評成績的70%-80%,由此可見過程評估的重要地位。如果我們能將基礎課評估的重點轉移到過程評估上來,更能體現學生主體意識及應用能力的輸出課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勢必會日漸提升(楊莉 司顯柱,2003)。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要扭轉輸入課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可以從傳統的評估方式入手,這種轉變并非意味著完全取消期末考試對學生學習的檢驗,但是可以調整其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
本人在近兩年的經貿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嘗試利用實踐教學環節來實現對理論知識的補充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盡可能地縮短課本知識與動手實踐之間的差距,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必須完成相應的實訓環節,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能拿到本課程的學分。學生的平時表現、實訓和期末考試在總評成績中分別占到20%、20%、60%,實訓過程中學生還需完成一定的任務,撰寫并形成含有實訓心得的書面實訓報告。采用這種方法既激勵了學生轉化、輸出知識、深入實踐的興趣,在實訓過程中發現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問題,又能夠滿足學生在枯燥的理論課程學習環境下身心共同參與的需求。
除此之外,經貿英語的實踐教學環節可以體現在聽說等基本交際語言能力培養和獨立從事對外經貿工作能力培養的各個方面,這兩種能力其實都屬于知識和技能的輸出,如獨立翻譯和審查外貿合同與單證,掌握填制和修改合同單證的技巧,獨立翻譯其他對外經貿合同資料等等,既需要利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應用,也需要將經貿類相關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
(二)引入需求分析,實踐實訓與職業資格證書關聯
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只有基于需求分析的ESP課程設置才能成為有效的課程項目(管春林 2005)。需求分析是對該專業的教學目的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做一番詳細的調查和分析,依據分析的結果來制定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而需求也包含學習者為在目標情景中能順利運用所必須學會的知識和技能的目標需求,和學習者為了學會而需要做的一切學習需求(Hutchinson Waters,1993)。
同樣,作為專門用途英語范疇的經貿英語,要使其真正能將學生培養成能馳騁國際商界的英才,我們在設置課程時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用人單位對外貿人才的要求等進行細致而全面的分析。另外,利用需求分析,可以使得教師更清晰地把握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教師認識學習者的需求以及未來的工作情景對學習者語言技能的要求,并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經貿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對口行業是進出口貿易或對外經貿這種綜合性非常強的工作,它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英語能力和一定的對外經貿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在制定相關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時,應該聽取行業內的專家對職業及崗位能力的定位,依據其要求共同確定相關課程,隨著知識的深入和技能的熟練,鼓勵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參加一些與經貿方向接近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F在社會上能夠得到用人單位一定認可的、且較受歡迎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外銷員證書、國際商務師、商務英語翻譯師等資格認證,其考試內容多與經貿英語專業所開設課程相近,但是仍然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在平時的課堂講授和活動中,可以引入部分資格考試內容作為實訓的素材,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參加相關職業資格考試作一定的準備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資格考試中與實際工作聯系較緊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三)針對校外實踐落實的問題,既要充分理解合作企業安排大量學生參與實踐所帶來的難處,同時也應該盡一切可能尋求其他解決途徑
例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根據企業的經營管理計劃,將實踐階段分散到專業學習的各個學期階段;同時,對學生參與實踐所必要的經貿英語實踐知識,協調能力、工作態度、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進行評估,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在與合作企業協調后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中去。這樣既避免了高校的實訓環節與企業的計劃安排時間上的沖突,又能夠按照學生實際的能力與工作崗位進行能級對應,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合作企業由于接收學生實訓所帶來的成本損失,并且不同實踐能力層次的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水平。
五、結語
總之,經貿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已經朝著一個更趨于合理、完善的方向邁進,不管在此過程之中有什么樣的困難,只要時刻聯系我國對外經貿行業的發展趨勢,吸取英語語言教育領域的成熟研究成果加以利用,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理念與方法、實踐教學等各個方面不斷創新,一定能夠為社會輸送優秀的對外經貿人才,為我國的對外經貿事業做出貢獻。
【論經貿英語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論中職化工專業教學改革論文08-23
論《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論文05-29
論高校女生公體排球課的教學改革論文05-11
中職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與實踐論文05-12
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討論文08-23
論高;@球課的教學現狀與改革08-12
高校英語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7-30
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改革思考論文05-12
試析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改革探究06-10
田徑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