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日語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論文
本文探討如何將認知語言學理論應用于基礎日語教學當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大家在相關論文寫作時,可以參考這篇題目為“基礎日語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應用”的日語論文。
摘要:認知語言學是認知理論和語言學融合產生的一門新興的跨學科產物,認知語言學對于解決日語教學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可以發揮出獨特的作用。本文探討如何將認知語言學理論應用于基礎日語教學當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基礎日語;教學方法
1.國內研究現狀
認知語言學理論自上個世紀80年代在歐美出現并迅速發展壯大,到今天已經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果。隨著多學科間的滲透,其研究成果正日漸被應用到外語教學中。比如Dirven和Niemeier主編的《應用認知語言學》、Achard和Niemeier主編的《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和外語教學》、Robinson和NickEllis主編的《認知語言學與二語習得手冊》,這些論著都是認知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及二語習得研究的結晶。日本學者在歐美學者的基礎上也做出了這方面的研究,松本曜主編的《認知意味論》,籾山洋介主編了《認知意味論のしくみ》。中國的相關學者正也積極的進行著研究,在英語和漢語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和成果。我國已召開多次中國認知語言學會。2008年9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池上嘉彥和潘鈞主編的《認知語言學入門》,在此基礎上認知語言學理論正逐步應用于日語教學之中,為解決日語教學中的難點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2.研究的定位和方法
本論文以推進高校日語教學發展為立足點,定位日語專業基礎日語的實際教學。以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為基礎,在教學中探索認識語言學角度的基礎日語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期待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為提高高校日語專業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現代化社會需求的外語人才略盡綿薄之力。
3.認知語言學理論
認知語言學是由認知理論和語言學知識相融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的跨學科理論,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認為,人類的語言交流能力不是一種單純的、獨立的能力,是與經驗有著密切的關聯,語義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認知語言學不僅僅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新的研究方式和角度,著重詮釋語言和一般認知能力間的密切聯系。由于認知語言學將語言表達形式同含義概念關聯起來,強調思維與語言的內在聯系,所以日語教學中巧妙地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對于日語難點的理解,記憶“特例”等都具有前所未有的好效果。認知語言學對于解決日語教學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可以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對于某些特殊的語言現象,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出發,能從思維的深度角度思考并解決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將認知語言學理論應用于基礎日語教學當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4.認知語言學和基礎日語教學
4.1在基礎日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校日語專業中,零起點學生們的基礎日語課的教學中,日語語法是教學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母語為漢語的學生,日語中有關格助詞和助詞的概念和用法是在母語中從未出現過相類似的語法,是最難理解的。因為格助詞和助詞的詞義眾多,在不同的條件下表達不同的意思,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格助詞和助詞的各個詞義和作用是零散的講授,出現的順序和時間沒有一定的計劃性和方案性。對于大多數的零起點學生而來說,格助詞和助詞是很難理解和迅速掌握的。在這種條件下,教師可以利用認知語言學角度來進行這方面知識的教學。在認知語言學理論當中,認為格助詞和助詞的很多義項圍繞形成了一個原型義項的網絡,這些義項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性,我們可以提示學生先對這個格助詞的原型意義進行教學,然后按照由具體認知到抽象認知進行模糊化的理解,對其它的義項進行鏈接,最后再進行總體的歸納。比如在日語中有很多意義相近但用法卻千差萬別的格助詞,比如讓眾多學生迷惑的表示地點的格助詞、表示移動方向的格助詞、表示對象的格助詞、表示歸結點的格助詞等的區別。認知語言學視角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逆向的方式,使用了全新角度的與傳統教學方法相反的方式,以格助詞之間的意義關聯為出發點,把格助詞體系作為一個整體來介紹,由語言的應用者根據時態、語態、意義等條件來選取合適的格助詞和助詞進行應用,使學生從實踐應用的角度體會并掌握格助詞和助詞的用法和區別。
4.1.1認知理論與助動詞教學
在助動詞意義辨析這一難點中,認知語言學角度的教學方法同樣披荊斬棘,讓問題豁然開朗。在日語中有很多的助動詞有多重語法意義,讓學生琢磨不透,F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老師遇到某個格助詞的一條用法就單獨講解一條,雖然學生當場可以很清楚、方便、簡單的學習和進而掌握這一個知識點,但在出現某個助動詞形式比較多,意義比較繁雜的時候,學生就很難做到清晰地分門別類的歸納變形和意義,更無法清楚有效的記憶了。進而無法理解掌握并將其靈活、適當的運用到實踐中。認知語言學角度的教學方法中,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把助動詞作為實詞來講解,清楚的說明它的含義,在這種條件下的含義區分是十分清晰明了的。然后再向學生介紹實詞虛化的轉變機制和語法功能等。因為在發生轉變時,實詞的某些意思和用法不會發生變化,學生可以按照實詞的意義和特征,將助動詞之間的不同點分門別類,能夠做到清楚的記憶和區分使用,是一種高效便捷的教學和學習方法。
4.1.2認知理論與自他表達
作為日語專業的零起點學生來說,日語的自他動詞是比較難理解的語法現象。明明自他動詞都會使用自己特定的格助詞,但也經常會遇到不遵循規律的情況。教師在授課中經常簡化知識點,來方便學生記憶和掌握,但在實踐中卻出現了各種特視情況和難題。所以在這個知識點的講解中引入認知語言學角度的教學法時很有必要的,也是解決這一授課中難題的一把金鑰匙。教師可以從原型義項出發來解釋這一語法現象,先把語義做出漸進性的解釋,然后再統一解答具體的問題。方便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4.2在基礎日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4.2.1隱喻
認知語言學原理中分為三種隱喻方式:①比喻。比喻是指在兩個相似事物中,用一個事物的概念來表達另一個事物。學生可以用母語中的概念來理解日語中的詞匯,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新的詞匯。②轉喻。是指兩個事物有相近的關系,在概念上具有某些關聯性。學生在學習基本詞匯的同時也可以擴展這個詞匯的外延詞,可以使學生方便快捷的擴大記憶的詞匯量。③提喻。是指運用詞語的一般意思來表達其內含義。應用這種概念可以讓學生深入的理解日語詞匯,可以掌握詞匯的深層次的意義和用法,在學習中做到事半功倍。
4.2.2基本層次范疇理論
基本層次范疇描述的是最普遍到最特殊的過渡位置的概念,最普遍的范疇稱為上位范疇,最特殊的則稱為下位范疇。比如寶石稱為上位范疇,寶石中的玉石、鉆石等就是屬于基本層次范疇,而玉石中的和田玉等就屬于下位范疇。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基礎日語詞匯教學要讓學生首先理解并掌握基本范疇的詞匯然后再分別向上位范疇和下位范疇擴展,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個層次清晰的體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分類,把同屬于一個范疇的詞匯盡量歸納總結,再對其進行綜合性的詳細劃分。比如在授課中可以集中講授食品、運動、文具、服裝等詞匯。
4.3在基礎日語會話交際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人和日本人分別隸屬于不同的語言文化共同體,各自的思維方式不同導致了中國人在使用日語進行會話交際時產生種種問題。日語、反映出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在學習和理解是肯定會遇到很多難以理解的現象,在應用時更是困難重重。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深入理解日本人在語言深層的認知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來分析解決問題。日語語言處于相對狹小的“高語境”環境中,具有表達簡潔凝練的特點。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一個短句中既沒有生詞,也沒有復雜的語法,但學生卻把握不好它的意思。越簡單越短小的句子表達的意義就越多種多樣,讓人無法準確理解,這是日語最讓學生頭疼的一個特點。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研究解決這個問題,是有著很大的優勢的。徐昌華對日本人認知模式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在語言上的表現進行了分析,雖然目前還沒有對日語的認知特點同日語表達特點之間關系的研究成果,但是很多學者已經開始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這些研究和探索勢必為日語教學和學習提供強大的支持,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日語的認知特點和日語的表達特點。突破目前學生從中國人的思維出發去使用日語這一歷史性的重大難題,使學生能夠以日本人的方式去應用基本的日語表達。這對基礎日語乃至整個日語界的教學和學習來說都會達到歷史性的飛躍。
5.總結
在基礎日語教學中引入認知語言學知識,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去研究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思路,認知語言學理論能從認知和思維的高度解釋清楚令學生迷惑不解的問題,在解決傳統基礎日語教學中較為棘手的問題方面非常有效。在基礎日語課堂中引入認知語言學角度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在難題面前豁然開朗,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是日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明智選擇。
參考文獻:
[1]黃潔。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最新動態。現代外語,2012,2.
[2]劉正光。認知語言學對外語教學的啟示。中國外語,2009,9.
[3]朱立霞。認知語言學理論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三峽大學學報,2010,1.
[4]管靜。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教學中的課題與反思。教育教學論壇,2015,8.
[5]趙焉如。認知語言學理論對日語學習的指導作用初探。咸寧學院學報,2011,8.
【基礎日語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情景教學在商務日語中的應用論文02-15
聲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應用論文02-27
淺談筏板基礎在工程中的應用論文01-01
醫學泌尿系統基礎教學中PBL教學應用論文02-15
高職籃球教學的情感教學理論應用論文02-27
淺談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日語教學11-18
淺析認知語言學哲學基礎與語言教學03-26
計算機基礎中Office軟件的應用論文05-30
基礎日語教學探究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