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12-10 10:04:22 碩士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

          基礎醫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主要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其教學體系構建是教學發展的重要環節。下面的論文中有著詳細研究,供大家參考。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本科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核心是實踐能力,作為醫學實踐重要組成部分的基礎醫學實驗,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占有較大比重。強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能力,構建與醫學本科應用型人才相適應的現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已成為地方醫學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特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字:本科 實用型人才 醫學

          1.本科應用型人才對實驗教學的要求

          1.1 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基本屬性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教育分類標準,高等教育被分為學術性教育和專業性教育2種,二者在培養目標、知識結構及實踐能力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差異。學術性教育主要培養為研究作準備的人才,而專業性教育主要培養為從事高科技工作作準備的人才,即普通本科應用型人才。

          本科應用型人才具有本科和應用2個基本屬性,從教育層級上講,這類人才必須具有通識的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面和一定的創新、科研能力;從應用層面講,學生要具有很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知識結構,主要承擔技術轉化、應用并創造實際價值.

          1.2 醫學本科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內涵

          隨著社會和醫學自身的快速發展,“生物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醫療服務從單純“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醫生的角色也由“診斷~治療”型轉變為“預防一診斷一治療一康復”型。醫學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已逐漸成為醫學的主導技術,基礎醫學已深入到分子水平,臨床醫學高新診療技術也層出不窮。這些都使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培養類型更趨于復合型;在知識構建上,學生必須具備豐富而全面的綜合知識;在能力培養上,主要培養學生的復合能力,即對醫學知識、技術的實踐應用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在素質提高上,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以上三者互相依托、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1.3 基礎醫學實驗的實踐性特征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能力培養為中心,這種能力的核心就是實踐能力。對于醫學本科學生而言,這不僅包括了實驗能力、實訓能力和實習能力,還包括在能力實現過程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其中,基礎醫學實驗是諸多知識、能力和素質中最基本和最基礎的,一方面是因為基礎實驗先于專業實踐,學生對人體與動物、活體與尸體、細胞與細菌等各種實驗操作都主要在基礎實驗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與單純學科理論課相比,醫學實驗具有人數少、互動多、時間長、分組分批、開放式和易于個性化教學等特點,使基礎醫學實驗在培養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科研能力和團隊精神等方面比較有優勢,兼具較好地開展素質教育的功能.而現有學科模式的基礎實驗教學,由于長期依附于學科理論,處于從屬地位,使得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難以發揮。

          2.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

          2.1 日標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目標的構建必須符合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協調發展的要求,要以實驗能力培養為主線,在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3個層面,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與現代實驗技術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養成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職業素質 ],構建一個相對獨立、內在統一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

          2.2 基本框架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由獨立實驗課程、課外實驗項目和基礎醫學實驗中心3部分構成。

          2.2.1 設置獨立實驗課程,明確其核心作用 按照基礎醫學學科的內涵和相互問的關聯進行系統整合,將基礎醫學實驗分設成形態實驗學、機能實驗學、分子醫學實驗學和病原生物實驗學4門獨立的實驗課程。形態實驗學以組織和器官系統為中心,融合組織學與胚胎學和病理學實驗內容,主要培養學生對正常與異常、鏡下與肉眼形態的觀察、識別技能;機能實驗學以整體和器官機能為主線,整合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藥理學的實驗內容,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認識機能、機制的技術與方法,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子醫學實驗學則以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為特征,有機地組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的實驗內容,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對各類分子成分進行分離、檢測等的現代生物技能;病原生物

          實驗學以尋找和識別病原為重點,整合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基礎性實驗,主要培養學生認識和鑒別病原生物的技能.上述的課程化模式是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核心,以此來制訂課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并組織實施。在教學內容上,取消或大幅度減少驗證性實驗,大幅度增加跨學科的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項目,實現實驗教學內容由單學科、低水平向多學科、整體性、高平臺轉變,使實驗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術、新技術有機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和CBL等方式的教學,使實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向現代技術型轉變。

          2.2.2 規范課外實驗項目,固化其輔助功能 作者將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基金、學術基金、年度實驗競賽和教師課題等5個課外實驗教學項目整合為二大類,一類以培養操作動手能力為主,包括實驗室開放和年度實驗競賽項目;另一類以培養創新能力與學術能力為主的項目,包括實驗室基金、學生學術基金和教師課題項目。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

          將課外實驗活動納入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并將其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可使課外實驗活動與課堂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課外實驗能較好地補充課內實驗教學的不足,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協調能力、團隊精神及個性化等的培養,切實體現其教學輔助功能.

          2.2.3 設立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形成統一管理平臺 要實現上述實驗教學的改革,設置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構是非常必要的.本院組建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并下設形態學、機能學、分子醫學、病原生物學4個實驗室,各實驗室與4門獨立的實驗課程相對應。基礎醫學實驗中心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安排各類課內外實驗教學活動,實現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的共享,為實驗教學體系的運行提供了較好保障。

          3 新、舊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比較

          3.1 教學計劃的比較

          以本科護理學專業為例,與舊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比較,實驗教學體系的設置體現了一種多學科的綜合實驗技能的培養,教學時數顯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大幅度提高,考核要求更加嚴格和全面,對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具有更大優勢

          3.2 教學效果的比較

          近3年來,通過實施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效果已逐步顯現。學生對實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參與研究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實驗考核呈現出常態結果l教師對教學目標更為明確,教研項目、論文數量及水平均有較快提升,教學大綱、實驗報告、考試總結及課程質量評價等更加規范完善,以基礎醫學實驗中心為平臺的實驗室建設投入也大大增加,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4 新的實驗教學體系運行中需注重的問題

          4.1 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參與教學改革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認識和做法是否正確關系到實驗教學改革的成敗。教師需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輕實驗能力的傳統觀念,學習領會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明確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驗教學改革上,從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方面與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接軌。

          4.2 正確處理實驗與理論的關系

          學科理論依然是整個基礎醫學教育的主體和基礎,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著實驗教學,實驗的設計、原理、結果(現象)的解釋主要依據理論知識進行,但實驗教學有其獨立性,特別是操作技能、技術創新以及跨學科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方面,學科理論是無法替代的。因此,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應當是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2 個不同方面,互為依存、相互促進。

          4.3 明確課堂內、外之間的關系

          實驗教學課程化后,課堂教學隨之成為實驗教學的核心,以課堂為主體,以課外為輔助,二者互相協調、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新的實驗教學模式。事實上,由于課堂上學生相對較多,設備有限,學生個體操作動手的機會是有限的,課外的實驗室開放等項目反而成了強化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方法.

          4.4 提高跨學科的實驗融合跨學科實驗內容的融合與設計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本著先易后難、先生理后病理、先基礎后臨床的原則,優先選擇相近學科如與分子水平相關的生物化學、生物學、免疫學,與形態學相關的組織學、病理解剖學之間進行融合,最后以細胞水平、整體動物水平和分子水平實驗串聯多個學科,以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良好對接 .

          4.5 改革考核評價模式

          實驗教學具有特殊性,要全面評價學生實驗能力是較為困難的。本院設計了以實驗能力為核心的多元化綜合評價方法,將實驗能力分解為2個部分:(1)軟指標如溝通能力、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科學素養等;(2)硬指標如實驗報告、操作能力、操作考試、項目完成和論文質量等。每個指標由若干個項目組成,通過權重分配確定項目得分,并依據各類別所占分值最終評定課程成績。

          參考文獻

          王德榮。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征與要求.人才開發,,12(1):10-12.

          錢國英,王剛,徐立清。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EJ].中國大學教學,2005,9(1):54-56.

          孫一民,李明弟,李大勇,等。我國高等教育實驗教學體系研究現狀.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2):250-254.

          蔣襪,陳俊國。論我國醫學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建立[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9,26(4):209-張曉林,唐冬生,劉愛平,F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化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2(6):15-.

          劉水冰,商立軍;A醫學課外實驗教學的組織與體會.西北醫學教育探索,2002,10(3):174-175.

          鄭嬡媛,劉秋燕,沈慧;A醫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及思考.西北醫學教育探索,2011,19(5):921-922.

          梁楠,李鑫,羊惠君,等。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醫學,2008,37(16):2104-2105.

          潘涌璋,唐啟紅,張秋明,等。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管理模式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6):147-.

          秦達念。傳統教學模式與系統整合模塊教學模式分析.醫學教育探索,2005,4(4):228-232.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相關文章:

        高校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探討08-13

        企業服務營銷體系構建的研究論文06-03

        設計性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05-15

        職英語教學體系建設探究06-11

        企業戰略管理體系建設初探04-28

        淺談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新體系的建設04-30

        淺析對中職電工電子課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認識及思考08-06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體系創新性研究08-09

        關于加強保險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05-02

        淺析對中職電工電子課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認識及思考論文08-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