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京劇行當名稱英譯的文化
在京劇行當翻譯中,應把文化傳播的目的與翻譯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怎樣淺談京劇行當名稱英譯的文化?
摘要:當代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為改變中國在翻譯上的“逆差”狀況,迫切需要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本文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當前京劇譯名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關的方法,以期給相關讀者以啟迪。
關鍵詞:京劇行當;英譯;文化傳播
1.中國京劇對外傳承狀況分析
五千年的中華古國,孕育了輝煌的華夏文明,然而自從西方列強的大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作為被殖民者,長期充當著從屬者與迎候者的角色。在殖民時代的西方人心中,非西方文化只能是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作為國粹的中國傳統京劇在對外傳播過程中作為“劣等文化”也逐漸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建國以來,中國擺脫受壓迫的地位,開始為本國的文化在國際上找回發言權。尤其是進人21世紀,我國文化交流地位也日益平等,越來越多的國外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讓京劇走出國門成了文化交流重要的一環,然而這方面卻少有學者涉足,為找回曾經被遺忘的華夏文明,筆者認為有必要為祖國傳統文化傳播盡一份綿薄之力。
2.京劇行當翻譯的理論依據
在京劇行當翻譯中,應把文化傳播的目的與翻譯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在這方面,功能派針對各種翻譯的薄弱環節,提出重社會文化及交際功能的翻譯目的理論。該理論指出翻譯在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中,譯者將原語文化中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轉換成譯語文化中符號時,要求交際符號必須在意義方面達成共識。原語只是譯者利用的多種信息的一種,原語不再是譯者決策的至高無上的依據,它只是一種信息提供(張沉香,2008)。因此,在京劇行當翻譯時,為使翻譯名稱能準確傳達其文化蘊義,譯者可以拓寬翻譯的技巧,從直譯的羈絆中解脫出來,靈活選擇相應的合適的譯法以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
3.京劇角色翻譯現狀的問題透析
京劇各種行當角色代表著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傳遞著不同的文化涵義,現有的對角色的譯法良芳不齊。歸結起來,存在著如下翻譯問題:
3.1譯名膚淺,忽視文化導向。如有的翻譯版本直接根據誘音將各種行當譯為qingyi (ch `ing i ) hua dan ( hua tan ) ,xiao sheng ( shao sheng ) " " "…這種翻譯方法直接將中文讀音移植于譯語文化,完全干擾了譯人語群體的認知與理解,達不到傳播中華文化的目的,相反會使外國朋友對各種稱謂產生距離感,使得翻譯名稱顯得生澀難懂,不算是一種好的翻譯方法。還有的翻譯方法采用直譯法(literal translation ),忽視角色文化內涵的傳達,如將紅生譯為red face person,這樣外國朋友雖然能從字面意思推斷紅生的面部舞臺妝扮,但不明白如何演員要涂成紅臉,以及紅色所代表的人物形象。還有的翻譯雖然采用意譯法,但卻僅局限于角色的表面形象,忽視其文化構建,顯得淺顯。如凈行演員由于在舞臺上需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出形態各異的臉譜,于是就有譯者將其譯為“paintedface",這種譯法雖然譯出了其人物形象的舞臺面部特征,卻顯得很單薄,各種臉譜匠心獨運的勾勒手法和圖案紋飾在翻譯中流失了。好的翻譯應該能引導外國友人對這一方面產生長久的文化印象。
3.2有的翻譯方法選詞不當,影響理解。如武生這一行當在京劇中扮演的是能征慣戰、擅長武打的男性將帥和英雄人物。于是有的翻譯版本將其譯為acrobatic man,而在英語里acrobat為會耍雜技的人或雜技演員,但雜技只是演員用來表現其武打能力的一種舞臺表現方式,并不意味著武生這一角色就是中國文化中的雜技表演者。這種譯法使譯人語接受者只能從舞臺的層面來看待武生所表現的角色,而不能從中國文化的背景來理解武生所傳承的人物形象,達不到翻譯效果。又如有的翻譯將“丑”譯為‘`clown",這也是不妥的,因為丑行在京劇中多是性格樂觀,詼諧,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的角色,而"clown”在英語中用有滑稽的方式故意逗樂他人的意思,而京劇中的丑行的幽默是人物內在性格的一種反映,而非取樂他人的手段,故將“丑”譯為‘`clown”是不合適的。
3.3譯者理解偏差導致翻譯誤區。如“花旦”這一行當在京劇里通常都是扮演較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多是小戶人家的年輕婦女或是大戶人家的丫環。于是有的翻譯就將其譯為flirtatious girl,或coquette female chara
cter。而根據《朗文當代英語辭典》"flirtatious”的解釋為“the way that deliberately tries to attract sexual attention" , coquette的解釋為“a woman who frequently trie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men without having sincere feelings for them",這兩個譯名都會使外國朋友誤認為花旦是西方文化里那種性感、擅于調情的角色。這顯然是有悖于中國文化傳統的,在中國傳統的道德觀里,女子是要遵守三從四德,甚至是足不出戶的,稍微輕浮的舉止都會被指責為有傷風化。故這兩種翻譯都是不合理的,同時舊中國年輕婦女或丫環一般都20左右,用”male character”沒有準備譯出其年齡范圍,顯得很模糊,造成這種誤譯的情況多是譯者沒有對角色的文化意義進行準備把握。
4.京劇行當英譯法探研
京劇的四大行當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不同的人物角色,有性格沉穩的帝王將相,也有居廟堂之遠的江湖俠客,有閉門閨中的淑女良妻,也有武刀弄槍的鐵血女英雄……人物形象豐滿各異,需通過角色的特點靈活選用翻譯方法。
4.1通過直譯加注法直接傳達人物形象。對于從源語可得出人物形象的角色,可以先采用直譯法,再根據角色需要進行適當的加注潤色便可完整地傳達人物形象。這樣不僅保持原名與內容的一致,而且形象、生動、簡明,能夠再現原名的內涵。如“武生”在京劇中扮演的是擅長武打的青壯年男子,如《長阪坡》中的趙云,《戰冀洲》中的馬超等,這些角色都是能征善戰者,傳達出中國古時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梢灾弊g為combatant , combat在英語中有格斗、搏斗的意思,符合武生的特點,同時譯名也表達出人物的性別年齡特征,因為在京劇行當中也有能武打的“武老生”、“武旦”這些形象,所以對年齡性格進行加注增譯為junior male combatant.“武老生”就可以相應譯為senior male combatant,“武旦”可譯為female combatant。在這里需指出的是有很多翻譯版本在翻譯此角色時選用"military”一詞,筆者認為是不恰當的,"milita一詞”在英語中是指軍事方面的力量,包括空軍、海軍、陸軍,這不符合中國社會當時的實際情況,有意思夸大之嫌。
4.2采用意譯法來表達人物特征。此方法適用于生行和旦行中的大多數角色,因為此兩行當中的很多角色都不能直接從源語推出人物的形象特點,需通過翻譯上的轉換來傳達文化涵義。如旦行是“青衣”,通過其名稱很難讓不懂京劇文化的外國友人明白其所扮演的角色意義,這時就需要采取意譯法達到翻譯目的。“青衣”在京劇在主要扮演的是端莊貞靜、大方正派的中青年女性人物,多是賢妻良母、貞婦、烈女型,代表著傳統中國婦女的美好形象,如《桑園會》中的羅敷。其得名來源于其所穿的青色褶子,直譯其意義不大,故譯為‘`virtuous lady". virtuous是對其美好傳統道德觀的一種表達,而lady是對婦女的一種敬稱,也有贊揚的成分在里面。
在意譯時也可在忠實角色本身的同時,融人對等的文化符號。有些角色在西方文化中是可以找到與之對等的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人物符號的,如老生行當中的武老生有“靠把武生”和“箭衣武生”之分。“靠把武生”是能拿各種兵器進行單打獨斗的,而“箭衣武生”是能騎馬射箭在馬背上作戰的,兩種武老生各有自己的特點,于是融人對等的文化符號可將其譯為`old warrior”和“old cavalry" , "warrior”是古英語中的武士勇士,而“cavalry”是古英語中的騎士,這樣不僅清晰明了,而且也傳達了角色的文化特征。
4.3采用直意相融的方法。對于有些角色如果直譯會使外國朋友感到茫然困惑難于理解,此時需采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直譯以傳達原角色名的字面意思,意譯以補充原角色名的隱含意義,最大的限度地反映角色的文化內涵。此方法主要適用于丑行的翻譯,丑行在京劇中多扮演的是機智、幽默、心態樂觀的人物。對于此行當可以先采用直譯法將其譯為"comedian",根據《朗文當代英語辭典》,"comedian”有"someone who is amusing”的意思,因此將“丑,,譯為是恰當的。同時丑行扮演的都是勞動人民的角色,如漁夫、農夫、酒保等?梢圆捎靡庾g突出此特點,如“方巾丑”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如儒生、書吏、謀士、塾士等職業,此時就不適合直譯,否則會使人一
頭霧水,可采用內涵譯法為literate comedian來表達其文人形象。又如“茶衣丑”,由于人物生活貧窮穿的都是耐洗的短的藍色褂子,故謂其“茶衣”,此類角色一般都處于社會的低層,為了謀生計不得不出賣勞動力干辛苦的體力活。如《秋江》里的硝翁,如果對其進行直譯不能表達人物雖受盡剝削但能寓苦于樂的樂觀心態,可用內涵譯法將其譯為 "laborious comedian".
4.4采用音譯加釋意法來表現人物特點,此方法主要是針對凈行而言。凈行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相貌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演員在表演時需勾勒臉譜以突出其氣度與聲勢。后來,隨著京劇的發展,臉譜遠超出了舞臺應用的范圍,大型建筑、商品包裝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臉譜也發展成為特殊的藝術門類,流行于國內外,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因此在傳播京劇文化時可先對相關稱謂直接音譯,不僅可以豐富域外文化,也能傳播本土文化,然后對其進行釋意讓外國朋友理解各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如凈行中的正凈多是扮演性格剛直的正面角色,勾畫的黑色臉譜表示人物正直、無私、剛正不阿的品性,所以此角色又稱“銅錘”或“黑頭”,如《鍘美案》中的包公,顯著特點是額頭上有一顆月牙,表示清正廉潔,故在翻譯時可將其譯為“tong chui, man in black facial make up with a crescent in the forehead portraying the righteous".
5.結束語
作為中國文化的國粹,京劇閃耀著獨特的中華民族的光輝,然面在對外傳播譯成英語時,鮮有學者涉足,翻譯方法參差不齊,各譯名存在不同的問題,使得譯名難以被外國朋友理解,為使京劇角色譯名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根據功能派翻譯理論要求,在京劇角色翻譯時應根據不同角色的需要,采用直譯加注法、意譯法、直意相融法、音譯加釋意法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消除理解障礙。
【簡談京劇行當名稱英譯的文化】相關文章:
談京劇行當名稱英譯的文化11-16
簡談漢語法律文獻中主題句的英譯02-22
“現代西方哲學”的名稱英譯及探究03-23
簡談中醫文化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06-04
簡談跨文化交際中的旅游英語翻譯技巧02-21
簡談如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傳承方言文化02-27
簡析文化營銷06-10
簡談家長教育學校的調查論文01-02
簡談中美司法制度差異05-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