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客家圍龍屋文化的美學解析論文
摘要:從魏晉時起,中原人民為躲避戰亂及其他原因,三次大舉遷徙至華南地區,散布于兩廣、福建、江西等地,因在官府入戶籍時要有別于當地土著居民而被稱為客家人?图椅幕、歷史、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客家建筑是最吸引人之處,客家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窯洞、廣西的“欄桿式”、云南的“一顆印”被列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物。本文就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對圍龍屋與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特點及其內部裝飾的藝術特征作了論述。
關鍵詞:客家民居 圍龍屋 結構色彩 裝飾
客家人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為單位,營建了各種各樣具有濃郁地方風格和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其中主要集中在梅縣等地的圍龍屋則是最有“客”味的民居建筑。這種建筑以堂屋“祖祠”為主體,橫屋與圍屋錯落圍合,其屋脊與瓦片好似龍脊龍鱗,層層疊疊,宛若盤纏的巨龍俯臥在山坡上,因而有了“圍龍”之稱。在漫長的歲月里,客家人把自己獨有的民俗文化特點融合進這種建筑里,使其成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展現出了無窮的美感與魅力。
一、圍龍屋建造和結構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風水觀念滲透在各種形式的建筑景觀中,這是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種體現: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客家人對于中原文化的傳承,在圍龍屋的建造上則更為明顯,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丘陵山麓,周圍綠水回環,山巒如案,山峰呈筆尖形狀,在客家人看來,這是財丁興旺、文人輩出的最理想屋場。再看看圍龍屋的取材,與中國多數傳統土木構架基質的建筑文化一樣,傳統圍龍屋屬于生土建筑,從周邊的環境直接取材,其建筑融入了自然環境的有機組成中,充分表現出通過建筑營構,達到人文與自然的親和統一。
內在結構上,圍龍屋大多以木構架為主,采用立柱和橫梁組成構架,屬于中原漢族建筑技術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結構,也有一些是直接采用墻體承重,整個結構非常嚴謹合理,常見的構造有兩堂兩橫一圍,三堂兩橫一圍或二圍等,圍數多的可以達五六圍,一般的圍龍屋主體結構是“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占地面積大概在8—10畝左右,有個別大的圍龍屋甚至達到30畝,幾十人甚至數百人同居一屋,讓人驚嘆不已。
首先,整個圍龍講究對稱,建筑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對稱,前低后高,主次分明。以正堂縱軸線為基點,圍龍高于上堂,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對稱式的庭院房屋結構與屋前池塘和屋后圍龍組合成一個太極形整體。其次是講究配套。圍龍屋前無一例外有一口池塘,蓄水養魚、防火抗旱,作用很大,正中大屋為正堂,分上、中、下三堂,上堂供奉祖龕視神臺等物,中堂是族人議事、宴會主要場地,下堂則是婚喪喜慶設席的地方。上下堂兩側的房間叫正房,供父母長子居住。位于最外層的一道或幾道半圓形建筑,就是“圍龍”,“圍龍”正中一間面對上堂祖龕,叫“龍廳”,前有用卵石拼成各種圖案的半圓形龜背狀空地,叫“花頭岌”。最后,講究整體的功能性,是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生活的縮影,在圍龍屋內,如池塘、大門、臥室廚房、廳堂、水井、畜棚、廁所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整個外堅固內開敞的結構,既是適應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的結果,也是適應嶺南濕熱自然環境的產物。
二、圍龍屋的文化內涵
客家圍龍屋的整個結構,是擴大了的殿堂式的結構,其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呈現出昔日中原漢族府第風貌及倫理觀念,建筑里面的空間序列是嚴格規整的,主要構件的尺寸是統一大小的,內院的彈性空間是公共的。圍龍屋所代表的圓滿、團圓、平均、平等的觀念,一直是古代圣賢的.烏托邦理想。在這個時期,客家人居住的地區,生產手段原始落后,但意識形態卻很超前。
首先是把客家人的思想外化于建筑本身,如前文所述,圍龍屋是“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此外前備半圓池塘,后設半圓圍龍,前后結合為圓形,而主體屋建成方形,則寄寓圓地方思想。
其次,借建筑形態與內部功能區分,強化了其教育和民系凝聚的空間效應,凝聚著客家人的精神,體現了勤勞樸實的客家人卓越的創造才能,充分反映了離開故土之后的客家人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付出的艱辛努力,達到彰顯民系宗法社會的巨大功效,與客家民系的社會人文環境極為和諧。
三、圍龍屋的審美思考
圍龍屋對建筑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追求,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習慣。這其中,“水”——也就是位于圍龍屋前,半月形的池塘——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個池塘的實用價值是非常高的,同時對于整個圍龍屋的審美價值意義同樣不能忽視,當人身處于建筑中時,能夠感受的是嚴格的對稱及建筑本身所展現出的嚴肅,而在建筑之外,同樣可以感受到圍龍屋以另一種對稱的美感呈現在你面前——建筑和它倒影在水面上的反轉對稱。不管建筑有多大,它們都以水面為中線而對稱而且沿縱向“延伸”。
圍龍屋的美就在于其與環境的完美結合,人工融合自然,創造出“雖由人作,猶如天開”的意境,充分體現了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而它的建筑裝飾,也以視覺的審美形式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客家人將實用的結構和裝飾的審美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每個裝飾的立意取向以及造型結構概括中都顯示出了客家人繼承中原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對本地文化及異域文化兼容并蓄,創造出了高雅精美,具有獨特客家風格的建筑裝飾藝術,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圍龍屋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也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參考文獻:
[1] 寧新安. 粵東北客家民居圍龍屋建筑探究[J].藝術教育,2008(01).
[2] 江金波. 圍龍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建筑文化景觀[J].嶺南文史,2004(S1).
[3] 李澤厚. 美學四講[D].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對客家圍龍屋文化的美學解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