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
1.當前泰國漢語教學中文化教育與實際教學的脫節
1.1教師對中國文化教育不夠重視
從事對外漢語工作的教師被稱為“語言文化的使者”,但在實際情況中卻很難實現名符其實。原因在于很多對外漢語的專業人才對民族文化和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引起重視,就不可能將文化教育引入到漢語教育的過程中。
1.2受傳統的語言學觀念影響
由于漢語是一種比較復雜的語言系統,學生往往喜歡把相互聯系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分化出來,形成獨立的個體,如,很多外國學生認為語法是一個體系,拼音是一個體系,文化也是一個體系。這樣將文化與語言隔離,會對漢語學習造成障礙。
1.3對中國文化內容缺乏深層次理解
在泰國工作期間,通過對泰國北欖華文學校在學的158名選修了漢語課程的學生進行客觀選擇題問卷測評的方法進行統計歸納,得出如下初步結論:學生在獲取中國文化相關知識的途徑主要是環境影響和媒體,學校課堂中獲取的較少。參加問卷調查的158名學生在“泰國學生獲取中國文化的途徑”中,有68人選擇“媒體影響”,36人選擇“課堂獲得”,54人選擇“生活環境影響”。學生獲取中國文化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媒體和環境。媒體環境中占主導地位的則是電影、電視、歌曲及主辦的大型活動等。調查過程中很多同學表示通過這些活動既有娛樂價值,又可以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但很多同學在這個過程中陷入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就如表2所示,自己認為了解了中國文化、中國習俗,然而實際上只是停留在表面階段。
2.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2.1文化差異比較法
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母語文化的環境,這是無可否認的,但如何利用這一差異促進對另一文化的吸收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在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時,往往會產生負面的遷移作用,嚴重影響日常交際。這時我們就需要正確的方法去消除這種副作用。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如果漢語教師能把中外之間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和漢語的學習。例如,在對狗的看法上的差異。中國人在不同的階段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源于中國古代,對狗的看法大體是以排斥為主,當時有關的詞匯大多是含貶義的,如“豬狗不如”、“狼心狗肺”等。而現代絕大多數中國人對狗的觀點基本上已經改觀了,很多家庭開始飼養狗作為寵物。雖然那些詞語還在使用,但狗在現代中國人心中已是“忠誠”、“聰明”“可愛”等的代名詞。對于泰國來說,狗基本上從始至終都是受到保護的,甚至在泰國的有些地方,狗的地位已與人相提并論。這樣對中泰兩國文化差異進行比較后,學生就更加能理解中國文化,并以此為基礎,把握詞語的意義,消除在交際過程中的障礙,以促進更好地交流。
2.2字詞句的隨機文化導入法
在漢語教學的背景中,如果碰到含有背景意義的詞時,除了告知學生其本身的詞義外,更要講解其背后隱藏的意義,穿插文化的內容,不僅有利于文化的傳播,更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介紹“紫氣東來”時,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導入相關的背景和含義。在中國古代,人們往往習慣觀天象而卜測未來,在這里紫氣便是古人對天際變化的一種描述。“紫氣東來”預示著好兆頭,將有喜事發生。而談到“紫”這個字時,泰國學生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們很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且每天穿的衣服顏色不一便說明了這一點。除黃色外,“紫色”在我國古代也是屬于皇室貴族的御用顏色,它象征著高貴與吉祥。再如,“餃”、“餅”、“飯”、“飲”等以“食”為偏旁的字則反映了我國的飲食文化。
2.3分段教學法
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對象是多樣化的。他們具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年齡范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同時,在教學時要把語言教學、文化教育及交際規則培養相互融合。要分階段、分層次逐步進行,不可操之過急,一蹴而就。這樣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對學過的知識有更好地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在基礎階段,學生剛剛接觸漢語不久,對漢語的構成、用法、詞匯等基本不了解。在學生進入中級階段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漢語基礎和文化水平,這樣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兩方面的教學:一是擴展漢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內容;二是在文化的基礎上,練習更多具有民風民俗的詞匯和語句,使交流更加順暢。隨著學生進入高級階段后,學生的漢語水平已到了一定的高度,對中國文化大體上已經了解,這時可以開設專門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進行教學,進一步加強使用漢語的規范。
2.4文化體驗法
在對外漢語教育中除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外,讓學生親身體驗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模式。中國文化豐富多彩,單靠講解或視覺欣賞是不夠的,只有融入其中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在教授學生學習漢語的同時,可以適時開展一些關于中國文化的活動。例如,演講比賽,文化講座等。泰國學生本就活潑好動,利用音樂、小品、武術等活動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結語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承載著文化,文化也包含著語言。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發展,當前世界上各個民族語言的不同特點正說明了這一點。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不斷積累和發展而形成的。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生長的土壤,而這里的土壤就是各種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決定了語言的特點,因此語言中就會有很多反映各地民俗風情、生活習慣、思想道德、傳統文化的詞匯及用語。由此可知,外國學生如果想要提高交際能力,使交際變得更加順暢,那么掌握這類詞匯和用語就變得至關重要。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漢語,文化的教學則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學好承載這種文化的語言。換言之,要在了解中國的人文風俗、歷史、地理、生活習慣、道德規范的基礎上進行漢語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率,所以對外漢語中進行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論文03-17
歷史教學中談話研究的論文02-18
對外漢語教學詞匯教學技巧研究論文開題報告11-22
兒化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論文提綱11-18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論文提綱11-18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課教學12-07
對外漢語教學中交際能力應用研究12-06
論文:淺析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研究03-24
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教學研究論文06-0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