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基礎醫學教育考核的關聯性思考論文
【摘要】基礎醫學教育是培養醫學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全面推進基礎醫學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能夠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然而對當前我國醫學醫學教育和考核進行研究,發現受到整體醫學教育事業起步較晚的影響,我國整體基礎醫學教育和考核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與國外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基礎醫學教育尤其面臨著多種問題。本文從國內外基礎醫學培養目標的差異、教育與考核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國內外考核標準差異出發,對國內外基礎醫學教育、考核關聯性進行了綜述分析,力求能夠為我國基礎醫學教育改革提供相應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基礎醫學;教育;考核;關聯性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醫學模式發生改革,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也就意味著現代醫學不僅限于傳統的生物學治療,同時還包括了心理學和社會學治療。現代醫學為患者提供的服務更加全面,對醫務人員的素質要求也相應提高,醫生的工作不單單是治病救人,更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世界教育聯合組織提出了五星級醫生的概念,這使得醫生從傳統的治療執行者變為了執行者、溝通者乃至管理者的集合體,WHO在1993年也提出了醫生不應當滿足于院校學習,而是應當作為生物學科的終生學習者。之后世界教育聯合等組織提出的《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本科醫學教育質量保證指南》中明確了醫學本科畢業生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為醫學教育培養指明了目標[1]。我國的整體醫學教育事業起步較晚,與國外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基礎醫學教育尤其面臨著多種問題,本文通過對目前國內外基礎醫學教育、考核的現狀及關聯性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基礎醫學教育提供參考,現闡述如下。
1基礎醫學教育培養目標的差異
1.1職業素質
國內外醫學教育在職業素質培養方面基本一致,均要求醫生應當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重視醫療倫理,強調全面服務患者,實事求是,具有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從而更好的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2知識目標
國內外培養要求基本一致,基礎醫學教育培養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學科知識、醫學相關學科知識等,例如在學習階段應當掌握常見疾病的發病病因、病理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方法等,明白疾病預防的意義,疾病的篩查手段,以及臨終關懷知識等;A醫學理論知識是整個臨床學習的基礎部分,雖然教育方法有所差異,但主要是分為基礎和臨床兩個階段,但在不同階段中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近年來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已經逐漸成為了應用熱點。
1.3技能目標
臨床學習階段是技能目標培養的主要階段,目前國內院校將整體教學分為基礎、臨床兩個階段進行學習,將技能目標培養的重點放在臨床階段,基礎階段則主要采用理論課來進行講解,穿插一些實驗以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國內已經嘗試采用PBL教學、中心教學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配合能力,進行了技能目標培養的改革嘗試。總體而言,在對臨床醫學生的培養目標方面,國內外基本保持一致,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基礎醫學學習不單單依靠理論講解,還要考慮技能和能力的初步培養,還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加強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對學生以后工作的影響十分深遠。
2培養目標與考核之間的關系
在這方面國內外存在較大差異,雖然為了達到各項培養標準,國內外院校都會進行考核,以此來評價醫學生的學習成果,但考核往往并不能完全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標準。目前國內主要依托于終末考核來進行評價,以判斷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根據考核內容及形式做相關安排,這也就說明考核目標成為了學生的學習方向,該思路是正確的,但這要求教師不能只考慮完成考核結果,更要根據預定目標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學生也要根據階段考核來進行自我總結,有重點的加強學習,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傳統考核僅屬于總結性評價,也多采用閉卷筆試進行,雖然能夠很好地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但對于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能力測定存在空缺。而國外多采用階段考核、終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階段考核為教師的教學方向提供參考依據,終末考核的權重也只是相對較大,這就能夠更好的體現學生階段性的努力,并且在考核方面平均分配了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權重,更客觀、全面的評價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2],這方面是值得學習的。
3基礎醫學教育考核的評價方法
考核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由考核工具、內容、對象等組成;A醫學教育的題型廣泛,考核方式也多種多樣,對醫學生的考核除了要掌握基礎知識外,還應當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必須綜合考慮,妥善選擇考核工具及方式,才能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3.1知識考核閉卷筆試是目前基礎醫學的重要考核方案,且不可被替代,對此國內外學者進行過許多專門的研究,筆試的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例如改變選擇題的題型、將考題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加入病例分析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更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但實際在考試中,仍難以脫離需要死記硬背的怪圈。有學者指出[3],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更為重要,因此題型的改變是次要的,主要點在于明確考核方向,選好考核題目。紐芬蘭紀念大學的學者設計了一種三級考核模式,在考核開始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個病例命題,要求學生自己通過查閱資料等方法來尋求答案,并列出與患者相關的一系列生物醫學命題,在試卷上寫上自己的理解和答案,最終老師點評并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值得學習。3.2能力考核能力指的是對知識、技能等素質的綜合運用,醫學教育中對能力的考核方法較多,例如病理標本觀察與說明、解剖操作等,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考核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但由于考核過程缺乏統一標準,教師的直觀判斷占主導地位,使得學生的實際能力與考核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這種情況在國內外均無法避免。近年來印度學者提出采用“筆試+操作+口試”的方法[4],首先給予學生10min時間對一個病例進行筆試回答,之后進行實際操作,操作結束后接受老師的提問,這種方式能夠全面的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目前國內也有利用綜合考核的院校,但缺乏深度,推廣力度也不足,需要進一步改善。3.3態度考核學習態度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主要通過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觀察來判斷,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反應較弱,教師僅能根據學生的主動提問次數、是否準確完成學習計劃等方面來進行評價。英國萊斯特醫學院采用了一種小組學習法[5-8],將一定數量的學生和一名教師分為一個小組,安排小組活動,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參與任務并反思所完成的工作,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供觀點、進行研究分析、準備材料都屬于能力的體現,也是考核的一部分,最終考核不但考慮小組成績,更考慮單項評分,考核過程更加自然,也就更能釋放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4小結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醫學畢業生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變化,考核能夠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是不可或缺的,但單純看重考核結果的行為也并不可取。教學方案、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近年來均有較大改革,考核模式也應當有所轉變。基礎醫學階段是整個醫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境,應當將教育、考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更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對于醫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當借鑒國內外學者提出的先進思想、方案,將考核評價與培養目標緊密結合,以實際病例作為引導,使教師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小強,孫陽,鄧雅婷,等.以執業醫師考試為導向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9):3747-3751.
[2]黃小平,鄧常清.PBL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7):537-539.
[3]鮮于麗,代凌云,翟忠美,等.中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對接問題的研究[J].護理學報,2016,23(6):27-30.
[4]田丹,張俊滄,王顯超,等.某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方案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4):142-144.
[5]陳春燕,楊樞,張鈺.醫學院校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焦慮、抑郁、壓力的關聯性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7,33(7):98-100.
[6]李夏青,劉福,張楊,等.專業英語學習和醫學雙語教學課程的關聯性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5):376-378.
[7]牛猛.利用Apriori算法對醫學生成績進行課程關聯性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2):115-117,124.
[8]廖虹,韓樂,孟玲筠.醫學英語詞匯與普通英語詞匯的關聯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7):40-43.
【國內外基礎醫學教育考核的關聯性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繼續醫學教育論文12-03
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實踐與思考12-08
基礎醫學教學質量提高思考的論文01-26
整合學習醫學教育論文02-16
關于高校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12-26
中美醫學教育對比與借鑒的論文04-24
人文教育醫學教育論文02-15
虛擬學習社區醫學教育論文02-17
對音樂基礎教育的思考11-24
生態體育與高校體育文化的關聯性研究論文03-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