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從4畝的花田開始
創業心得
要“見風使舵”,市場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一種花已經落后了,不受歡迎了,寧可果斷毀掉換新品種,避免更大的損失。
馮煥娣說話直接坦率,有著泥土一般的樸實,她在番禺從4畝的花田起步,培養出目前80畝地的大花場。
1985年7萬元起步辦花場
1979年,馮煥娣在一個小橘場工作,花了2~3年的時間學會了種植的技術。1983年,她被派駐廣州市區與來自外省的買家聯絡,在這期間,她了解了市場,學會了銷售流程,也認識了一大幫客戶,正是這幫客戶,為她未來的事業提供了支撐。
1985年,有培植技術的師傅都待在大花場里,很少有人想自己做花場生意。馮煥娣覺得自己年輕、有技術,而且懂市場,便想自己創業。和先生商討后,她毅然從大花場辭職。那個時候,很多農民并不懂得搞多種經營,她用僅僅400元/畝的年租金,就在市橋鎮旁的農村租下了4畝地,將自己的全部積蓄―――7萬多元錢全部投到了花場,開始專心種花養花。
剛剛創業的時候,馮煥娣并沒有什么對手,當時行業的利潤率達30%~40%,一年能賺個20來萬元。然而,上世紀90年代,這個行業漸漸被看好,激烈的競爭讓行業利潤率突然降到了20%,她的每年利潤下降到了13~14萬元。
沒有經驗錯失花市良機
花花草草的買賣,最重要的就是銷售比例。每個花商都知道,自己種植的花草不可能全部賣光。如果是盆栽這種觀賞植物,生命周期長,就算賣不出去也不怕放,可以一直養到賣出為止;但是對于時花,一年只有幾個月的開花期,過了時節就凋謝枯萎了,因此,這一部分花的成本要分攤到前期銷售的花上,因此前期所售盆花的定價十分關鍵。
盡管每年幾次的花草旺季,特別是花市,是花商的大好時機,然而,馮煥娣卻吃過幾次虧。一開始,馮煥娣興沖沖到市區東川路的花市爭得一個檔口,檔口面積很小,只能擺上10來盆花。然而,花市管理規范,白天不允許任何貨車進入;結果擺出來的盆花賣完了,只能等到半夜進貨,商機早已過去。
經過幾次教訓,馮煥娣學乖了―――這樣的花市不是用來賣花的,是用來擺設一些有特色的、昂貴的盆栽品種用以宣傳的。而真正賣花的地方,是一些不在市中心的花市。于是,此后她將花市的重心遷到了東莞的大花市。那里大貨車可隨時出入,才是真正進行交易的市場。
“見風使舵”及時換品種
賣花也不是一廂情愿的事,要知道哪個年頭大眾喜歡什么花,這就需要對花卉的品種進行市場調查了。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時,大多數番禺家庭都喜歡在過年時擺四五盆大金橘在家,但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期,大部分家庭住進了高樓,為了便于處理,很多人轉而選擇小巧、精致的花卉。于是,馮煥娣常常進行市場調查,并“見風使舵”地換栽其他品種。
在進口花銷售中,馮煥娣也曾碰過大難題。一般內地人比較喜歡的是進口郁金香、劍蘭、比利時杜鵑等花卉,雖然價格很高,利潤卻不高,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馮煥娣堅持從國外訂單。
后來,國內培養出一批與這些花卉相近的花種,只是花的顏色和花瓣形狀不同,但價格與進口花卉卻有很大差別,如進口花卉要150元/盆,本地花卉卻只需要80元/盆。于是,有的花商用內地花種“魚目混珠”,以進口花的價格充斥市場,結果馮煥娣吃了大虧。
為了適應市場,她也不得不改變策略,在進口的同時,也收購內地花種,但堅持2種花2個價,絕不欺騙顧客,結果不但讓客戶有了比較,也贏得了兩方面的客戶。摘自《廣州日報》
【創業從4畝的花田開始】相關文章:
創業從這里開始04-18
從掃帚開始的創業故事06-07
從小市場開始創業02-17
如何開始我的創業事業?01-27
創業計劃書范文:花田錯飾品08-06
背債賒貨開始的創業路08-15
如何從零開始創業09-08
地產大佬們都開始談“創業”了06-15
該如何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12-20
馬云談創業:上市只是開始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