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融資貴 農民貸款難咋破解
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在前進中也出現一些發展瓶頸,其中引人關注的就是不少“農”字頭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成為企業繞不過的一道坎。
想擴大生產規模卻沒有資金,想去銀行貸款或因沒有抵押物、或因找不到擔保對象,導致最后貸不到款……發展實體經濟離不開資本,對于廣大農業企業而言,這種望“錢”興嘆的挫敗感,讓企業常常陷于苦苦掙扎的境地,急需政府伸出援手,期待銀行能降低門檻。
問題:
“融資貸款難成為企業擴大經營的攔路虎”
近日,在江西南昌舉行的一場農業企業融資貸款擔保座談會上,部分地方和企業就貸款擔保問題進行了討論。
來自山西省農業產業化辦的有關負責人說,當前龍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大,融資手段單一。資本市場對企業融資要求門檻高,只有少數企業實現上市融資,而債券、票據等融資手段運用不足。
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長,貸款期限短。企業多數只能貸到流動資金貸款,大部分還款期限只有幾個月,最長不到1年,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負擔。
貸款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貸款利率均超過其總行所公布的基準利率,比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公布的基準利率為5.75%,實際執行利率為6.6%;晉商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為6%,實際執行利率卻高達10.68%。
銀行變相降低抵押率。部分銀行為降低貸款風險,要求企業追加抵押物,或者直接降低抵押率,銀行貸款與抵押物評估數差額太大,從而形成數倍額的抵押物,從銀行只能貸出小數額的貸款。
“這些問題基本上就是當前我們企業融資貴貸款難的真實寫照,是我們企業想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一大癥結。”吉林德翔木業有限公司、安徽華衛集團禽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都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感觸:“企業融資貸款難,已經成為我們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攔路虎,更別提帶動農民致富了。”現狀:
“銀行門檻高,企業屢碰壁”仍是常態
“企業要擴大牛羊養殖規模,需要錢;企業想上馬一條新的屠宰加工流水線,需要錢;企業在購買原材料、支付訂單款,更是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一句話,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沒有資金滾動,常常讓企業深陷困境。”甘肅康美現代農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銀行尋求貸款幫助,可面對高企的門檻,我們往往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碰壁受阻成了家常便飯。”
不少省區的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特別是貸款難的狀況有增無減。如黑龍江主要表現在稻米和大豆加工企業上,廣西的蔗糖加工企業、海南的水果加工企業在融資貸款上也普遍遭遇貸款難題;而在福建,全省有大大小小的各類茶業企業達1萬多家,同質化競爭嚴重,使得茶業企業的融資貸款之路走得更加艱辛,“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盡管2013年安徽省金融辦就提出了要加強對金融機構業績考核,明確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必須達到‘兩個不低于’,即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類貸款平均增速,可執行情況似乎并不盡如人意。”安徽省農委農業產業化指導處有關負責人說,不少農業企業普遍反映,金融機構開發適合的貸款品種少,準入門檻高,對風險可控、綜合回報較高的龍頭企業季節性收購農產品所需貸款,沒能在授信額度基礎上延長貸款期限。
期待:
“希望政府推一把,銀行把門檻降下來”
為了破解農業企業融資貸款難題,各地也是開動腦筋,不等不靠,主動出擊,探索和總結出了不少好辦法。江西、河北等省由政府部門注資一部分,吸引龍頭企業出資一部分,成立了省級貸款擔保公司,為企業向銀行提供擔保、過橋資金等服務。
不少企業代表都說:“扶持政策不少,我們希望能真正落地執行,希望在發展實體經濟上,在助推農業企業做實業上,政府能推我們一把,也期待銀行等金融機構能降低門檻,針對農業特點,給予優惠的貸款方案。”
天津市農委每年都組織多場融資培訓和銀企對接活動,組織龍頭企業洽談對接活動。“我們組織龍頭企業參加京津冀科企對接、北京農業產業化展覽會等對接活動,為的就是讓企業走出去,去找資本、找合作伙伴。”天津市農委產業發展處處長林兆輝說。
“企業找銀行談不下來的問題,政府就應該在其中發揮牽線搭橋的作用。”河北省農業產業化辦副主任張拴洋說,在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上,政府部門積極向國家開發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改進財政支持方式,發揮省國富農業擔保公司作用,建立農業產業化引導股權投資基金,謀劃建立農業產業化增信保障基金,拓展龍頭企業融資新渠道。
農業企業如何與資本市場合作?在黑龍江省農委農業產業化辦主任于曉平看來,應重點解決企業上市儲備、資產證券化、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用好中央推出的各種新融資渠道等問題,搞好上市企業調查,建立上市儲備庫,引導農業企業學習借鑒其他行業的經營思維,“跳出農業做農業,跳出農業思維經營農業產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從企業找錢到錢找企業’,從而多渠道實現融資,解決困擾農業企業發展資金的瓶頸問題。”
資本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血液,農業產業化不能離開金融支持封閉運轉。農業企業想融資上檔次、擴規模,該怎么辦?農民想貸款搞種植養殖,又該怎么辦?由于農業企業缺乏抵押物,往往被銀行等金融機構拒之門外;農民缺乏擔保,常常連小額貸款也貸不到。
記者在江西采訪了解到,該省通過成立由政府部門牽頭組建的貸款擔保公司,為農業企業提供融資擔保。他們還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創新“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加大對農民在種養方面的資金支持,包括墊資、賒銷、保護價收購等金融扶持手段,進而在技術指導、市場開拓等領域產生放大效應。不少農民老俵說:“企業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貸款擔保,更是在種養全程中給我們當起了‘保姆’!”
企業貸款擔保就找“省農擔”
記者在與江西不少農業企業負責人交談中,他們常常會提及“省農擔”這個詞兒。企業口中的“省農擔”,原來就是2009年成立的江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
成立之初,公司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經過三次增資,現有注冊資本達到3億元,其中國有資本2.1億元,占70%;40家省級龍頭企業出資 0.9億元,占30%。公司設董事會、監事會,其中董事會7人,2人由江西省農業廳委派、另5人由出資的龍頭企業委派;監事會3人,全部由出資的龍頭企業委派。
“用一句話概括公司的經營宗旨,那就是‘政策性資金為主、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不以盈利為目的’,而這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一切都是要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貸款擔保服務,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省農擔”董事長萬國湲說,圍繞開展融資性擔保業務,積極為農業企業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擔保。
1.5億國有資金撬動40億銀行貸款
眾所周知,農業企業的抵押物比較弱,很難從銀行直接獲得抵押貸款。為此,“省農擔”在成立之初就創新反擔保抵押方式,允許流轉承包地、荒山、水面、灘涂、地上無證建筑物、多年生經濟作物作價抵押,而這些抵押物占全部擔保抵押物抵押價值的80%以上。
“按規定,擔保公司依據一定的注冊資金,就可以提供若干倍的貸款擔保。”萬國湲說,自成立以來,公司利用不到1.5億元的國有資本,累計撬動了銀行近40億元貸款資金,資金放大效益近30倍。其實際意義在于,通過擔保公司的擔保,有效緩解了龍頭企業的融資難題。
經“省農擔”的擔保,龍頭企業獲得了建設基地、收購原料、更新設備、開拓市場等各領域的急需資金。
數據顯示,經過對在保的100家龍頭企業進行測算,這些企業的產值由擔保前的199億元增加到擔保后的332億元,利潤由8億元增加到14億元,就業人數由1.59萬人增加到4.58萬人,帶動農戶由36萬戶增加到45萬戶。
龍頭企業成了農民老俵的“靠山”
“省農擔”對龍頭企業的扶持作用十分明顯。那么,做大做強的龍頭企業如何發揮“龍頭”作用,將貸款擔保服務延伸下去,惠及廣大農民呢?記者在江西正邦集團找到了答案。
2009年,江西正邦集團旗下的養殖公司與吉安縣政府共同出資1000萬元,組建了吉安正邦養殖擔保有限公司,向農民提供“四服務、兩擔保”保姆式服務。“四服務”是指提供種苗、技術、防疫、生產資料,“兩擔保”是指擔;厥债a品、擔保貸款支持,這樣就從根本上消除了農民生產缺技術、缺資金的問題,解決了農民生產怕銷售、怕虧本的擔憂。
目前,該擔保公司已累計為458戶農戶提供了貸款擔保,貸款額近1.2億元,農民增加出欄生豬40多萬頭、肉雞170多萬羽。
吉安縣鳳凰鎮土州村農民歐陽小榮對記者說,養豬經常會遇到“豬周期”,一旦遭遇豬價下跌,想繼續生產扳回損失,卻苦于沒錢。怎么辦?找正邦養殖擔保公司。沒錢買仔豬,可以賒銷;沒錢買飼料,可以賒欠;擔心豬賣不上好價,公司兜底。
于是,從為農民提供貸款擔保做起,擔保公司已將金融服務的外延進行不斷拓展,產業脫貧、產融結合的路子也是越走越寬。
買天
農業企業做大做強需要錢,農民擴大生產經營也需要錢。于是,融資、貸款成為滿足企業和農民資金需求的一大來源。而拿什么來做抵押、誰來提供擔保,則成為金融活動中最基本卻又最難破解的問題,橫亙在企業和農民面前。
盡管各地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企業的貸款力度,但在現實中,這些金融機構出于追求利潤的商業沖動,對于農業企業群體往往并不熱情。為什么?因為農業企業普遍效益低、規模小、實力弱,所帶來的經濟回報往往令銀行不屑一顧。于是,以沒有抵押物為由、變相提高貸款利率等手段,讓農業企業知難而退。
再看農村金融市場,正規金融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非正規金融占據重要地位。正規金融利率雖低,但門檻不低;非正規金融門檻雖低,但往往利率很高。于是,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資金缺口就越來越大。
按規定,農民的承包地、租用地和投資建設的圈舍、魚塘等都不能作為抵押物,農民難以憑借現有的生產資料進行抵押貸款。在農村推行的信用貸款和小額扶貧信貸額度較低,很多時候都不能完全滿足發展農業項目的需要。
此外,由于農業分散經營和高風險性,制約了一些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向;農村金融機構信貸員隊伍超負荷運轉,也限制了其對農戶貸款的支持力度;農村的信用環境差和資金需求日趨多元化,使得信貸管理體制亟需改變。
因此,積極推動涉農貸款擔保的創新發展勢在必行,但應該是小步快跑。“快跑”是因為在農業金融事業發展上,我們的歷史欠賬已積累太多,特別是在貸款擔保業務領域,就表現得更為滯后。我們需要加快速度和頻率,盡早拿出執行方案,以滿足廣大農業企業和農民日益高漲的資金需求;但在貸款擔保路子的探索上,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套成熟、高效的運轉辦法,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搞研究、搞創新,也拿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貸款擔保模式,但還不具備適于全面推廣的條件。因此,我們就要保持適度的步幅,步子不能邁得太大,不能在沒有調研、不掌握實情的基礎上急于求成,或是照搬照抄,造成“金融機構不愿意、企業農民不叫好” 的尷尬局面。
我們只有在探索中大膽創新,就一定能在農業貸款擔保這一老大難的問題上取得突破。
【企業融資貴 農民貸款難咋破解】相關文章:
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仍普遍11-27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策略03-06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策略選擇03-08
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03-05
如何破解山西中小企業融資難11-15
新模式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03-27
天津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11-15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02-28
疏導金融通道 南京斥資破解企業融資難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