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

        時間:2022-06-13 07:37:11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農民只有循序從土地剝離出來,才能提高生活質量,才能加快現代化的步伐。黨的十六大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俺青l統籌”就是要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的競爭力,為農村經濟發展開拓新的空間,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途徑。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更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從而在工業化、城市化的牽引下完成人口與資源的優化組合。因此,部分農民失地不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時代進步的需要。合理地離開土地,不僅符合政府的愿望,也是多數農民的愿望和要求。城市化有利于農民富裕,而不是造成大批農民失地失業;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而不是擴大社會不公。但在具體操作中也應認識到,農民失去土地之時,便是政府引導農民建立長久生活基礎的“歷史性時刻”。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須做好補償工作。更要考慮到失地農民今后的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問題。為此,我們做了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專題調研。

        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ㄒ唬┺r村分布和農民收入情況。到2003年底,奎文區共有人口33.9萬人,城鎮人口27.4萬人,農村人口6.5萬人。其中,城中無地村15個,人均0.2畝以下的村11個,0.2畝至0.5畝的村14個,0.5畝至1畝的村12個,1畝以上的村13個。鋼廠工業園區共有12個村,6652人,勞動力3463人,人均耕地面積均在1.4畝以上。2003年全區農村經濟收入32.5億元,其中來自一產的3.9億元,占11.8%;來自二產的18.1億元,占55.7%;來自三產的10.5億元,占32.5%。全區農民人均收入387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774元,占45.7%;經營性收入1467元,占37.8%;農業收入636元,占16.5%。農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村22個,最多的為濰州路街道楊家村,人均5371元;在3000元以下的14個村,最少的為鋼廠工業園孫家村,人均2700元。

         。ǘ┺r村勞動力就業現狀。近年來,我區把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民就業通盤考慮,城鄉統籌,優劣互補,在做好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工作的同時,把街道企業、村辦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作為吸納農民就業的主渠道,不斷開發就業崗位,加強進城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從而形成了城鄉一體,工農一體的大就業格局,促進了全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保持了就業局勢穩定。

          到2003年底,全區共有城鎮從業人口89935人,農村勞動力34101人,其中,年齡在20歲以下的占28%,20—40歲的占32%,40—60歲的占40%。從事傳統農業的0.77萬人,占23.3%;在企業打工的1.28萬人,占38.8%;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0.78萬人,占23.6%;無業的0.44萬人,占13.3%。無地村中,從村集體積累、村辦企業效益等方面綜合看,就業情況可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辦集體企業效益比較好,村中80%—90%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在本村企業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謀職業。這些村就業問題解決得比較好,基本上無農村勞動力失業問題,生活安寧,社會穩定。如廣文街道李家村,廿里堡街道南屯、廿里堡村,大虞街道東莊村等。廣文街道李家村發揮集體經濟優勢,對自愿參與本村企業就工的村民實現全部就業。南屯村依托金寶集團公司安置本村1300名村民,占全村勞動力的73.7%。大虞街道東莊村結合舊村改造,騰出黃金地段聯合開發建設了早春園市場和沿街商業房,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據統計,全區在本村就工的農民達5980人,占全部勞動力的18%。

          第二層面。部分近郊村,村辦企業少,農村勞動力只有30%左右在村辦企業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謀職業,大部分家庭比較富裕,就業壓力不大。

          第三層面。大部分遠郊村、小部分近郊村無村辦企業或村辦企業效益不佳,部分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或自謀職業,還有部分無業,就業壓力大。如廣文街道東上虞村、廿里堡街道范家村、大虞街道劉家村等。

          (三)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情況。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參加農村養老保險。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分類指導,采取不同的投保辦法,對村集體經濟條件好的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取村集體投保,村民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時,由農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發放養老金;對村集體經濟比較好的村,如北苑街道沙窩村、丁家,濰州路街道丁家道口村等,采取農民個人繳費與村集體補助相結合的辦法,由村里統一組織為適齡農民辦理;對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減少、村民收入較好的村,如櫻桃園街道西櫻、櫻南村,組織村民自己投保。目前,全區共有3979名農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占農村人口的6.4%,其中無地農民2100人左右。二是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近年來,立足區情實際,我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在深入宣傳發動的基礎上,逐步將街村企業職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提高了社會保險對農民合同制工人的保障作用。同時,與經貿局、外經貿局聯合下發了《奎文區個體私營企業參加社會保險辦法》和《外商投資企業參加社會保險辦法》,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做好應保盡保。到目前農民合同制工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已經達到3711人。三是依靠村集體發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補助金等方式解決。村里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要依靠土地補償金和村辦集體企業收入。同就業情況相同,根據土地補償金多少和企業效益好差,發放福利待遇也分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土地補償金多或村辦企業效益好的,對農民的生活保障待遇就高。大虞街道東莊村對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村民實行了退休,每人每月發放150元生活費,節日期間發放面粉、食油等生活補助品,并且對村民住房及水、電、暖等進行一定數額的補助。第二層面。村集體企業效益一般或有部分集體積累,也能保證村民的基本生活。廣文街道中上虞村,每月給村民發100元生活補助費,一年發兩次面粉。第三層面。村集體企業效益差或沒有企業,集體資金積累又不多,大部分村民基本上沒有福利和補助金,只給年滿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30元左右的生活補助費,由于資金有限,這部分資金積累一旦用完,則60歲以上老人的保障也無著落。

          二、存在的問題

          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民在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觀念以及與其相聯系的隨之而來的就業、保障等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也是解決農民轉市民的關鍵。從目前情況看,失地農村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ㄒ唬┧枷胗^念沒有根本轉變。一方面,就業觀念差。農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農民原有的層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飯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權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補助救濟,認為就業仍然是村和集體的事,通過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通過其它途徑實現就業的意識較差。對參加社會保險沒有充分的認識,這些問題在經濟條件差的村表現的尤為突出。另一方面,社會保障觀念淡薄。在調查中,有50%以上村民對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齡將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問題的回答是:到時候再說吧,先把眼前的吃飯、孩子上學問題解決了就行。有些村領導希望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保障方法來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問題,但沒有達成村與村民的共識。

         。ǘ┥鐣kU開展難度大,覆蓋面窄。從調查情況看,全區無地或少地村的社會保障當前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保障覆蓋面窄。目前我區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占適齡投保人員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全區大多數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問題沒有解決。二是保障數額偏低。目前我區已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村大多數參保農民都存在繳費基數低,保障數額偏少的問題,尚達不到解決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目前我區大多數村已無土地,但這部分村的村民多數還沒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是生活補助少。由于村集體企業少或效益不佳,許多村資金積累不多,僅靠有限集體積累來對村民或僅對60歲以上老人進行生活補助,且補助額度偏低。四是失業農民依然存在。農村無地后,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但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村民無業在家,僅依靠村積累或土地補償金進行生活補助也難以維持長久。

          由于上述現實問題的存在,加上我區8個街道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各街道的村經濟發展也不一樣,對農村社會保障帶來了一定困難。如廣文街道東上虞村負債大于資產,村里也沒有集體企業,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維持生活。如果參加農村社會保險,集體難以承擔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還有的村村民有愿望、集體也有愿望,如廣文街道中上虞村,村集體有部分積累,但是不愿一下子拿出很多的資金為村民繳納保險費。村民的經濟水平也不一樣,有的農民從事個體經營,經濟收入較高,不在乎參不參加保險,甚至不愿參加。有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學,也無力參加保險,造成了兩極分化的問題。

         。ㄈ┚蜆I安置困難。 從我區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有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處于就業不充分狀態,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農村勞動力,就業壓力將不斷增大。從無業農民情況看,失地的中老年農民失業比率比較高。具體分析:一是企業提供的再就業崗位有限,安置大齡下崗職工十分困難,再要安排失地農民的就業更難。二是受下崗職工和外地來的打工者的沖擊,就業崗位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無地農民對工作挑肥揀瘦,這與外地農民工“肯吃苦、低報酬”的優勢形成鮮明對比。三是農民素質低,尤其中老年農民素質更低,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更難。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術難度較大,再就業困難重重。四是部分村辦企業效益不佳,也使失地農民減少了就業機會。五是失地農民中“弱勢群體”就業難尤為突出。這不僅包括身體上有缺陷的殘疾人和體弱多病者,還包括40歲以上的婦女,50歲以上男子農民。這些人有土地補償金,生活還能勉強維持,一旦補償金用完了,生活將無著落。

          (四)社會不安定因素多。失地農民中的青壯年由于無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報酬低,加上有一定補貼,就是在村里閑逛。他們因為年輕往往覺著生活無聊,于是或結伙鬧事,或坑蒙拐騙干起違法勾當。此外,因土地出讓或補償金問題處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體上訪因素增多。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

          三、對策建議

          解決失地農民問題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既要有利于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又要從保障農民的生活需要出發。研究解決征地費用偏低、就業困難等問題,還要從保障農民長遠利益出發,探索制定深化體制改革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出路問題,以維護社會穩定。

        【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就業和社會保障證明介紹08-12

        社會保障調查方案和報告08-06

        城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總結06-02

        失地農民走上創業就業路05-12

        關于社會保障和再就業情況的匯報參考08-18

        社會保障工作報告10-18

        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總結05-27

        就業觀點和變化的調查08-06

        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調查報告03-22

        縣失地農民狀況調查報告01-2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