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拳法的五大特點及精要
福建南少林是與北少林嵩山少林寺齊名的南少林流派之代表。根據近年來的一些歷史和考古專家發掘研究,確認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它們分別為:莆田、泉州、福清三座南少林寺院。其中,創寺最早的莆田南少林寺,據《興化府志》記載: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縣早11年,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其次為泉州少林寺,據《晉江縣志》與《泉州府記》記載:泉州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鎮國東禪少林寺”,今名“東禪寺”。至于福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書如《八閩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皇帝欽定的《四庫全書》中雖有記載“福清少林”字樣,卻無詳細的文字記載其創建時間,故此,筆者在此也只能根據在福清南少林寺遺址所挖掘的文物來評估,福清南少林約創建于宋代,至今最少有一千余年的歷史。
福建南少林拳法繼承了嵩山少林寺拳法的.正宗精髓,又綜合吸取了我國民間和古代行伍中流傳的各家拳法,仿效飛禽猛獸的飛翔、躥躍等動作,創造了龍、虎、豹、蛇、鶴的五形拳,以及牛、鼠、兔、犬、鴨、馬、猴、雞、龜、蝦、貓等十二形拳。一些前輩高僧更在研修鍛煉過程中,總結自己之心得體驗,又借鑒醫家之經絡學說和氣功之導引理論,獨創出一種氣力合一、內外俱練的技擊拳術。
福建少林拳法共有五大特點:
第一,福建南少林拳法擅長搏擊,注重實戰。它交手時虛實兼用,巧狠并行,出手快速有力,靈活多變,多以近身靠撞擊法結合多變的肘法發揮其強勁的攻勢。常是“及實則剛,化勢以柔”,出手時攻中寓守,有時夾守帶攻,并常在攻守中利用抖、擺、震、砸等手法,突然發力或施發暗勁,使勁達對方臟腑、筋骨,被擊者如同觸電,加之手法嚴守緊湊,快速連貫,使對手欲棄不成,欲退不能。
第二,福建南少林拳法多短打近攻。它動作迅疾、勇猛,剛勁有力,演練起來富有陽剛之美,同時剛中有柔,靈活多變,身法敏捷,練至爐火純青地步,一招一步均出手不凡。福建南少林自古就有“拳不空發,手不空回”之訓。
第三,福建南少林拳法以快、猛、巧見稱。攻守時要求動作勇猛,身靈步捷,手法多變。在身法上講究吞、吐、浮、沉,在技擊技巧上要求做到貓躥狗閃、兔滾鷂翻身般靈活。運動時拳勢激烈,快速兇猛,講究精、氣、神、手、眼、身的配合,要求勁力節節貫穿,筋肌富含彈性,一拳一腳均著眼于實戰,不練與搏擊無關的花架子。
第四,福建南少林拳法之腿法多走下盤,素有“踢腿不過肩”之稱,講究手腳并重,周身渾然一體。拳打上、中、下三路,腳踢四面八方。逢弱則“進打中、退打肢”,遇強須左右閃躲,欺其四肢。
第五,福建南少林拳法注重內外兼修,要求意領法行,形神合一,做到“意領氣行助勁發,身隨步變手呼應”,也就是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協調配合,緊密進行。在南少林門中素有“未習拳,先練功”及“功成拳自發”之訓。
總而言之,福建南少林拳法既長于手法,又善用腿法;既注重練勁,也不忘練力。在技擊時要求做到:走要迅速似風,站要穩固似釘,進似利箭穿革,退要剛毅穩健。整個形體上要求做到:眼明、手快、腹實、胸舒、肩沉、肘墜;發勁力要猛、足要蹬,進退閃展靈活自然,如猛虎,似蛟龍,氣勢磅礴,變幻莫測。
【南少林拳法的五大特點及精要】相關文章:
6.音樂劇的五大特點
7.五大民族舞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