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
《花的勇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下冊課本課文,作者馮驥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花的勇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準備《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全文。
a 案
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快速默讀“閱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確閱讀要求。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投影出示,請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開草后看見躲藏著的小草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自主研讀:
a.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寫在旁邊。
b.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詞語反復品味,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地方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開評議,各抒己見。
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
4.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生命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結合前面的幾篇課文,大膽地談一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1.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2.這篇課文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請同學們課后仔細閱讀這篇優美的散文。
b 案
導課激興趣
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到處是綠色,到處是鳥語花香。而嬌艷的花朵,無疑是春天里最絢麗多姿的一筆。它用繽紛的色彩、嬌弱的身姿、清幽的氣息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時,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板書并齊讀課題)認真讀書吧,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的。
初讀知大意
1.小組合作:互相檢查讀課文情況,互相質疑問難,解決不了的問題先記錄下來,留到全班交流時提出來。
2.自學反饋:
a.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師生共同質疑答難。(此時重點解決理解字詞的問題)
3.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說一說: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么事?
細讀理脈絡
4.維也納的春天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他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默讀課文,畫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5.請學生上黑板寫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線索和作者的情感脈絡。
品讀感悟美
1.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圈畫出精妙之處,反復品味,揣摩作者的內心感受。必要時可以和身邊的同學交換意見。
2.文學鑒賞會。
教師扮演文學鑒賞會的主持人:各位文學評論家們,大家已經反復閱讀了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現在就請各位就文中的語言是否優美,遣詞造句是否準確生動發表高見吧。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他們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美讀入情境
1.循著作者感情的變化,入情入境地朗讀全文。
2.舉辦朗讀比賽,評出優勝者。
回讀抒胸臆
生命是寶貴的,卻又是短暫的。有一位哲人說過:我們無法左右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同學們,學習了本組課文,當你為磚縫里頑強生長的小苗喝彩時,當你被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震撼時,當你為花叢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動時,你對生命的意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悟呢?請把你的所思所感記錄到自己的日記中吧。
閱讀選讀課文《生命的藥方》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03-20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設計03-18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選9篇)02-05
2017年公開課《花的勇氣》備課教案01-23
《花鐘》說課設計03-07
宴會花藝設計是什么03-12
花藝設計的三點參考03-22
《風箏》教學設計03-17
《觀潮》教學設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