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典音樂的歷史由來
古典音樂來源于早期宗教的需要,文藝復興之前,音樂主要是教堂禰撒,比如圣格列高利詠嘆。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古典音樂的歷史由來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古典音樂的名稱由來
古典音樂是一個含義廣泛的術語,廣義的西洋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并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或者指植根于西方傳統禮拜式音樂和世俗音樂,其范圍涵蓋了約公元9世紀至今的全部時期。主要因其復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在地理上,這些音樂主要創作于歐洲和美洲,這是相對于非西方音樂而言的。另外,西洋古典音樂主要以樂譜記錄和傳播,和大多數民間音樂口傳心授的模式不同。亦有人認為“古典”是對應于“流行”而言的,因為這些音樂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能夠引起不同時代聽眾的共鳴。
古典音樂的歷史沿革
說到歐洲古典音樂,不能不提到中世紀伊麗莎白時期,格里高利時期的音樂,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宗教音樂。當時的人們對基督的信仰與崇拜,直接影響到了當時社會的政治與音樂,當時的音樂,只是純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沒有樂器,但是,卻對今后的音樂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歐洲音樂開始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因為當時的歐洲政治的不穩定,教廷的威信與勢力開始衰弱,資產階級萌芽,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與人們的新思想,音樂開始宣揚以人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個領域里都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也就是在那時,歐洲傳統的大小調式逐漸形成。
歐洲到了1600年開始,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巴洛克時期,那時候不僅產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巴赫,亨德爾等偉大的作曲家,歌劇,協奏曲,奏鳴曲等題材相繼被創造發展出來。
當歐洲音樂進入古典時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歐洲復調后繼無人,樂風轉向簡潔實用的主調,那時候,出現了三位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父”海頓,“神童”莫扎特,以及“樂圣”貝多芬。音樂的主題也從延續幾個世紀的宗教音樂,逐漸變成富有豐富哲理內涵的古典音樂。
在1827年貝多芬逝世后,結束了嚴謹的古典主義時期。當時的歐洲正在接受浪漫主義的洗禮,當時的作曲家把作曲當作抒發內心情感的手段,對音樂的審美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產生了炫技等音樂表現手法。如當時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時紅極一時的演奏家。音樂表現,風格也日趨豐富,出現了一些以民族音樂語言進行創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蘭的西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羅斯的五人強力集團等,都是民族樂派的偉大作曲家。時間進入19世紀,出現了以德彪西為首的印象派音樂。音樂表現極具色彩化,和當時的繪畫風格有相同之處。
古典音樂知識普及
古典音樂被很多人認為深奧難懂,許多人都不敢或者說是不愿意接受古典音樂;許多愿意嘗試接受它的人又不知如何開始欣賞古典音樂。其實對待古典音樂,未必每個人都要象學者般研究它,也未必要具有高深的音樂知識。只要肯嘗試接觸,就是非常好的開始。
不可諱言的,這當中必定得花去一點兒時間做些功課才行,惟很多入門的人才一聽到要做功課,就立刻打起退堂鼓來了。其實,做音樂功課是一點兒也不困難的,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麻煩,一般來說,淺顯的認知即已足矣,只要手上擁有簡述樂派風格的資料或書本,從中獲知各樂派音樂風格的特征即可。
首先,你需要一本很好的音樂辭典等工具書,如:“外國音樂辭典”、“古典音樂欣賞”、“音樂圣經”、“CD指南”等。以便對西方音樂史、作曲家等有一初步的認識,了解西方音樂史不同時期的各種流派的劃分,主要作曲家及代表作。
中世紀時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這個時期以教堂音樂為主, 大多是單聲部音樂,如格里高利素歌(GREGORIAN CHANT)等,由于時間的久遠, 人們已經無法知道具體的作曲家的姓名。
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 PERIOD)(1450-1600年)
這個時期是人類藝術的再生,音樂的理論及實踐得到極大的發展,以圣經的故事為主,創作了大量的教堂音樂,彌撒曲、安魂曲等。
巴洛克時期(BAROQUE PERIOD)(1600-1750年)
這一時期音樂有了長足的發展,產生了一批偉大的音樂家,如巴赫、亨德爾、維瓦爾第等等。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AL PERIOD)(1750-1820年)
這一時期作曲家按曲 式與結構方面的某些基本傳統概念作為表達樂思的自然構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 PERIOD)(1820-1910年)
最廣義地講,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轉變,可以說是從共性到個性的重點的轉移。這一時期的風格與技術的變化可以清晰地在三方面看出:一是和聲,變化音迅速發展;二是樂隊;三是樂器演奏技巧。另外的一些變化如旋律風格的變化(小型曲式更為抒情, 大型曲式更為華麗);節奏風格的變化(節奏更為夸張);以及曲式上的變化(更 多地追求織體的前后連貫,主題更加“有機”地發展和演化)。可以說這是音樂史上百花齊放的時期,這一時期造就了無數的作曲家。
20世紀及以后(1900-現在)
這一時期產生了新古典主義、新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等流派。
中世紀時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這一時期主要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廣為演唱的單聲部歌曲集。大多用于兩種禮拜儀式:一是彌撒,歌詞為紀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獻身事跡,這是教 堂儀式的中心;二是日課,就是修道院每天詠唱的八課圣事,主要以詩篇為主。
巴洛克時期(Baroque)(約為公元1600—1750)
這一時期的音樂是現代演奏會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樂帶有顯見的特性: 華麗、復雜、藻飾、扭曲, 著重于超現實和雄偉宏奇, 這些特質都能彼此融會貫通。如果說文藝復興時代(以及后來的古典時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現, 那么巴洛克時代 (及后來的浪漫時代)就是代表著騷動、不安和疑慮。四聲部的和聲,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數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產生于巴洛克時代;舊有的教會調式消逝, 大小調音階系統和沿用至今的相關調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時代大事。另外, 節奏思想也在這個時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樂曲譜中加入小節線。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為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前奏曲與變奏曲。不過巴洛克時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觸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題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l)(約公元1750—1820)
因為這一時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生活與創作主要都在維也納,因此又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或“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此時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親和力。海頓的第一、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也會是很適合入門者欣賞的曲目。至于貝多芬的作品,轟轟烈烈的音響俯手可得,個人比較欣賞他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鋼琴奏鳴曲《悲愴》、《熱情》、《月光》。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ism)(約為公元1820—1900)
這一時期的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精神境界與主觀感情,對自然景物的表現也愈加突出,創作上對民族和民間音樂的利用更加重視與頻繁。19世紀中后期出現了以振興本民族音樂為己任的民族樂派。在音樂體裁上出現了新的器樂獨奏體裁,如夜曲、即興曲、敘事曲、諧謔曲、幻想曲與無詞歌等。此時期作品風情萬種,各自獨具特色,入門曲目有舒伯特藝術歌曲精選、《美麗的磨坊少女》;蕭邦夜曲、鋼琴協奏曲第二號;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第一、二號;華格納歌劇序曲集;布拉姆斯交響曲第一、三號;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帕格尼尼主題與變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拉威爾鋼琴協奏曲G大調。
20世紀的作品有布列頓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引》、《小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欽奈拉》、《彼得洛?ā,以及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第七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在此推薦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畫家馬席斯》交響曲,以及美國作曲家科普蘭的《馬術競技會》、《一個平凡人的號角》。
【古典音樂的歷史由來】相關文章:
薩克斯管的歷史由來和分類11-02
植樹節的由來及歷史意義06-14
古典音樂的經典曲目01-11
常見的古典音樂形式11-21
婚紗的由來09-19
白露的由來09-02
小年的習俗與由來01-16
冬至節的由來12-25
網球的由來與發展12-19